發表日期 4/9/2022, 7:18:27 AM
中國兩韆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雖然齣現過木蘭從軍、穆桂英掛帥這樣的女傑故事,但因為重男輕女和“三從四德”的兩性價值觀念根深蒂固,中國女性還是經曆瞭很長時間的抗爭,纔終於爭取到國傢層麵的男女平等的價值體係與製度體係的形成。
而這還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纔逐漸取得的成績。
換而言之,哪怕清末民初,西方先進思想已經傳入中國大地,但中國大部分婦女還是處在瞭被輕視的階段,比如生養瞭“湖湘三公子”之一的譚延�]的李氏,就因身為妾室,在飯桌邊站瞭24年,直到兒子科舉及第之後,纔被丈夫允許坐下吃飯。
很難想象,作為清末民初的一個重要曆史人物,譚延�]會有這樣一個有著難堪的齣身和尷尬處境的生母。
但正是因為親眼見到生母長期遭受的不公正對待,譚延�]纔會對封建禮教發齣挑戰,積極尋求變革,隻為給予其庇護。
而也是受到生母的影響,譚延�]堅定瞭一夫一妻的婚嫁製度,哪怕妻子去世也不再續娶。
李氏
古代中國,還是一個等級森嚴、講究尊卑有彆的封建社會。而封建社會的妾,在傢庭中的地位,也僅僅比奴僕高上一點,在主母麵前全然沒有可比性。
因此,除非迫不得已,很少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人做妾。而妾所生之子也皆為庶齣,一般情況下都會被正妻所齣的嫡子壓在頭下,甚至有些傢族還會把庶齣的子弟作為正妻嫡子的奴僕來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妾這個角色就更加卑微。
盡管作為李氏的兒子,譚延�]不管是在清末時期還是後來的民國時期,都得到瞭很不錯的發展,但不可否則的是,李氏在譚傢,就是妾的身份。
早年的時候,李氏就因為傢貧被賣入一個大戶人傢當瞭丫鬟,失去瞭自主把控命運的機會。而當她日漸成長為眉清目秀的少女之後,她也隨時可能被作為“禮物”贈送齣去。比如後來李氏就被主人傢送給瞭譚延�]的父親譚仲麟。
那個時候,譚仲麟來到李氏所在的大戶人傢做客。李氏作為丫鬟,自然要在一旁端茶倒水,然而,一個失誤,讓她打碎瞭主人傢專門拿齣來招待譚仲麟的價值連城的茶具,險些遭到嚴重的懲罰。
譚仲麟傢裏子嗣艱難,又見李氏楚楚可憐,越顯貌美,就嚮主人傢討要瞭她。李氏也就轉而被譚仲麟送到瞭其母身邊當瞭一段時間的丫鬟,後成為瞭譚仲麟的通房丫頭。
這個時候,李氏甚至還不能算是譚仲麟的妾室,直到1880年她生下兒子譚延�]之後,纔被抬為妾室,脫離瞭原本通房丫頭的名頭。
相較之前,李氏的待遇有瞭一點點的好轉,不再需要乾一些重活和纍活。但事實上,在府中,她的地位也沒有明顯的提升,還是與奴僕相近。
作為通房丫頭的時候,李氏除瞭滿足譚仲麟的“生理需要”,大部分時間都在服侍譚仲麟的母親。而等到成為妾室之後,她就需要每日侍奉在譚仲麟和正室夫人身邊,將自己作為他們的奴僕行動。傢裏人吃飯的時候,李氏也不被允許上桌,必須站立在一旁,為他們布菜。
譚延�]就是這樣眼見生母濛受屈辱的環境中長大的,因此他對封建舊俗也十分厭惡。
為瞭改善李氏在傢中的處境,譚延�]隻能逼迫自己盡快取得成就,並以展現價值的方式,促使譚仲麟改變對他們母子的看法。
而在譚延�]考上進士,受到光緒皇帝的稱贊之後,24年不曾擁有上桌資格的李氏,纔被譚仲麟示意可以坐下來吃飯。這實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相依為命
生母的處境和遭遇,讓譚延�]早早明白瞭封建禮製對人的壓迫,以及一夫一妻多妾製對女子的殘害。
所以在考取進士,得到入朝為官的資格之後,譚延�]就成為瞭堅定的變法支持者。這是他和反對變法的譚仲麟最大的不同。
譚鍾麟是鹹豐六年的進士,曾擔任杭州知府、河南按察使、陝西布政使、浙江巡撫等重要職位,有著非常興旺的仕途。而作為他的兒子,譚延�]在入朝為官之後,也接連齣任過兩廣督軍、湖南杜軍和湘軍總司令等重要職位。
在清末時期,譚延�]大力主張改革,主持瞭多次變法,但最終都已經不能挽迴清王朝覆滅的態勢,也不能對當時的社會産生多大的影響。
因此,在清朝滅亡之後,譚延�]又因遊走在多個勢力之間,對袁世凱、孫中山均有幫助而始終能夠身居要職。而在國民政府站穩腳步之後,譚延�]繼續成為改革的支持者。
在努力發展改革事業的同時,譚延�]也不忘日日侍奉在生母李氏的身邊。在他的陪伴下,李氏曆經苦難,終於能夠安享晚年。後來李氏去世之後,譚延�]也突破譚傢一切保守長輩的阻攔,趴伏在她的棺木上,隻為她能夠被從正門抬齣去。
不納妾,不續娶
受到生母李氏屈辱遭遇的衝擊,譚延�]在成傢之後,也從未有過任何的紅顔知己,一生隻和夫人相守。哪怕後來夫人去世,譚延�]也獨自承擔起四個兒女的重任,終生未有續娶。
事實上,因為譚延�]與孫中山交好,又一直是多股勢力之間的潤滑劑,在其喪妻之後,孫中山還有意將宋美齡介紹給他。
但譚延�]還是以“我不能背瞭亡妻,討第二個夫人”為由拒絕瞭他的好意,隻是認宋美齡的母親為乾媽,全瞭雙方的麵子。
後來,孫中山去世之後,眼見蔣介石與宋美齡彼此有意,譚延�]也轉而幫助他們說服瞭宋傢人,還在他們的婚禮上擔任瞭證婚人的角色。蔣介石因此對他多有感激。
事實上,譚延�]不是那個時代第一個提倡一夫一妻製度的人。早在他之前,康有為就大力提倡瞭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製度。
但可笑的是,康有為本人並沒有真正做到。他一生中先後迎娶瞭6位妻妾,甚至在62歲的時候,還將一位19歲的船傢女納為瞭自己的妾室。而譚延�]則自始至終兌現著自己的承諾,不納妾,也不續娶。
除瞭教養兒女之外,譚延�]的其他時間,大多都耗費在瞭精進書法和探尋美食上。譚延�]尤以顔體楷書譽滿天下,其書法作品往往能夠兼藝術和文物的雙重價值。
而深知在蔣介石手下辦事不易的他,也在蔣介石登上最高權力寶座之後,知趣地讓齣國民政府的職位,改做行政院院長,並為瞭不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時常遊蕩在南京的飯店裏,做一個吃得異常考究的美食傢。
1930年,因為突患腦溢血,譚延�]在囑托蔣氏夫婦為其女擇夫和照看第二軍將士之後,與世長辭。
次年,國民政府以國葬的規格,將譚延�]埋葬在瞭孫中山東麵的數公裏處。
小結:
作為妾所生的庶子,譚延�]憑藉科舉考試,得到瞭父親的關注,也為生母李氏迎來瞭改善處境的機會。
然而,這樣的改善,也僅僅是從站著布菜轉變為瞭上桌吃飯,並沒有真正實現對李氏人格尊嚴的維護。
所以譚延�]一直在謀求著社會思想的變革,想要幫助她掙脫齣一片可以喘息的天地。隻是在他還沒有成功的時候,李氏就已經離開瞭人世。而受到她的影響,譚延�]一生未曾納妾,妻子死後也不再續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