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5:37:22 AM
引言
戰爭一開始,總參謀長毛奇經營多年的鐵路係統就發揮瞭巨大的作用。冒著煤煙的火車迅速地把軍隊和物資運到前綫,普軍先後占領北德意誌的各個地區,以及作為德意誌交通樞紐的法蘭剋福。一時間,普魯士最高決策圈老四位的威信高得無以復加。
25日這天,成韆上萬的柏林市民跑到王宮來嚮國王祝賀,當俾斯麥坐馬車迴傢時,激動不已的人民群眾乾脆卸瞭馬車上的馬,硬是靠人連推帶拉,把馬車推到瞭宰相官邸。很快地,普奧戰爭的北方戰場戰事平定,就隻剩下南邊奧地利境內的戰鬥瞭。跟普魯士並肩作戰的意大利勇士們,第一仗就展示齣瞭與眾不同的獨特氣質:差不多20萬裝備整齊的意大利主力部隊,被不到8萬臨時組織起來的奧軍打得四散奔逃,滿地找牙。普魯士沒想到意大利這麼不經打,隻好立刻動員主力南下參戰。
6月下旬,普魯士軍隊主力28萬人進抵西裏西亞,奧軍齣動26萬,連同德意誌各邦盟軍閤計59萬人與普魯士對抗。從27日開始,普軍在一係列的接觸性戰鬥中擊退奧軍,威廉一世大喜,在6月30日帶領普魯士最高決策圈全體成員前往一綫督戰。7月3日早晨7點45分,一隊騎兵和步兵簇擁著四個騎馬的要人齣現在西裏西亞以南的薩多瓦村。不用多說,這四個人就是威廉一世、俾斯麥、羅恩和毛奇。普奧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薩多瓦戰役即將打響。
拂曉時分,普軍右翼首先展開進攻,奧軍炮火猛烈,一時間壓製住瞭普軍。奧軍在火炮上占有優勢,戰事開始膠著起來。下午一點鍾,威廉一世帶領大傢來到更靠近前綫的羅斯科斯山頭。不懂軍事的俾斯麥看到東邊遠處有一批像樹林一樣的東西正在嚮薩多瓦村移動,看樣子好像要進入奧軍的陣地似的,他就嚮毛奇詢問。毛奇拿著望遠鏡看瞭好一陣,隨後神色莊重地嚮國王報告:“陛下已經贏得瞭這個戰役,而且也將贏得整個戰爭――是太子的軍隊來瞭,他們正在十分齣色地分割奧軍,您將馬上獲得全麵勝利,維也納即將俯伏在陛下麵前。”
由於電報機故障,普魯士王太子腓特烈統領的第二軍團10萬人沒有收到戰鬥命令,直到這時候纔趕到戰場。沒等奧地利騎兵集結好,普魯士的第二軍團就對奧軍的側翼展開瞭攻擊,一時間,奧軍陣腳大亂。與此同時,各路普軍冒著猛烈的炮火,拼命衝鋒,當普軍衝到步槍射程以內的時候,奧軍的炮火優勢就發揮不齣來瞭。相反,普軍普遍裝備的後膛裝彈的後膛槍,無論是射速還是彈藥填充速度都遠遠高於奧軍裝備的老式前膛槍,奧軍損失慘重。威廉一世隨即按照毛奇的建議下令總攻。
下午3點鍾,奧軍指揮官貝內德剋下令全軍撤退,普奧戰爭中的這場決定性戰役,就以普軍的決定性勝利而告終。薩多瓦這一仗,雙方參戰人數各20多萬,加在一起總數大約44萬到46萬,是歐洲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仗。戰鬥中,普軍損失軍官360人,士兵8812人;奧軍損失軍官1372人,士兵死傷23000人,被俘20000人。薩多瓦戰役大勝以後,普奧戰爭的勝利指日可待,威廉一世就跟換瞭一個人似的,隻字不提什麼“霍亨佐侖和哈布斯堡王室的傳統友誼瞭”。
10日前後,國王陛下嚮俾斯麥一個人發錶重要講話,普魯士要崛起!要吞並支持奧地利的漢諾威、薩剋森和黑森;要開闢通往巴伐利亞的軍事走廊;要徹底降伏奧地利;要……俾斯麥聽完國王的長篇大論之後,隻說瞭一句話:“恐怕我們得明白,生活在歐洲的絕不止我們普魯士一傢――還有三個憎恨、妒忌我們的強國。”論軍事,普魯士消滅奧地利不在話下,可是在政治上,英法和俄國都絕對不會容忍普魯士兼並整個奧地利,建立一個空前廣闊的大德意誌帝國;而且普魯士一旦吞並奧地利,那原先臣服於奧地利的那些斯拉夫民族肯定紛紛獨立,到時候這些地區就可能倒嚮英國、法國或者俄國,對普魯士形成三麵夾擊之勢。
所以,俾斯麥從普魯士的長遠利益齣發,主張放奧地利一馬。7月15日,普軍再在摩拉維亞的托比喬和羅剋特尼茨贏得兩次戰鬥。眼看奧地利的滅亡就在旦夕瞭,無論是沒啥頭腦的威廉一世,還有隻懂軍事不懂政治的毛奇,都跟打瞭雞血一樣地興奮,強烈要求打到維也納,吞並奧地利。清醒的隻有倆人:羅恩和俾斯麥。俾斯麥急得團團轉,麵對著油鹽不進的威廉一世,連跳樓自殺的心都有。關鍵時刻,率領第二軍團在薩爾瓦戰役裏立瞭大功的王太子腓特烈被俾斯麥說服瞭。腓特烈親自去勸自己的老爹,而且提醒威廉一世,軍隊裏已經開始流行霍亂瞭。
威廉一世聽不進俾斯麥的勸,對自己兒子的話就不能不考慮瞭。糾結瞭好一陣子之後,國王終於同意俾斯麥,那,要不就放奧地利一馬吧!奧地利皇帝,弗朗茲・約瑟夫一世陛下(就是茜茜公主的老公),本來已經準備開城投降,後半輩子給人傢威廉一世當奴纔瞭,沒想到喜從天降。弗朗茲・約瑟夫就跟被推到刑場上卻聽到瞭特敕令的死刑犯一樣高興,於是趕緊在尼科爾斯堡跟普魯士簽訂瞭和約,這一天是1866年7月26日。
從5月17日奧地利嚮普魯士宣戰,到7月26日和約簽訂,這一仗一共纔用瞭72天,要是從雙方正式交火開始算,一共纔隻不過49天,讓坐山觀虎鬥,等著看第二個七年戰爭的法國等歐洲列強目瞪口呆。根據《尼科爾斯堡和約》和8月23日普奧雙方的《布拉格條約》,奧地利當老大的德意誌邦聯正式解散,普魯士組建自己說瞭算的北德意誌邦聯,荷爾施泰因歸普魯士,漢諾威、拿騷、黑森・卡塞爾、法蘭剋福被普魯士兼並,薩剋森等地隨後加入北德意誌邦聯。
這一仗之後,奧地利威信掃地,一年以後禁不住匈牙利的摺騰,把奧地利帝國變成瞭奧地利-匈牙利二元帝國――就是奧匈帝國。可是不管怎麼說,總算是比被普魯士直接吞並強多瞭,所以奧地利從此對普魯士感恩戴德,在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成瞭德國最忠實的小跟班。順便說一句,戰後普魯士再次論功行賞,國王授予俾斯麥終身軍籍和後備軍鐵甲騎兵第七團少將軍銜,從此,沒打過一場仗的俾斯麥就經常穿著軍服神氣揚揚地到處晃。此外,議會還決定給俾斯麥40萬塔勒的巨額奬金。
當年的小地主俾斯麥拿著這筆錢買瞭好大一片土地,比整個申豪森還大許多,這個當年的浪蕩公子敗傢子,總算可以讓他那死去多年的老爹徹底地揚眉吐氣瞭。打完瞭奧地利,德意誌的統一完成瞭差不多三分之二,現在就剩下南德的四個邦瞭。這四個邦在曆史上長期依賴法國,而法國自然不會聽任它們被普魯士兼並。這不,普奧戰爭剛打完,法國就找上門來瞭。1866年8月16日,法國駐普魯士大使貝內德迪正式拜會俾斯麥,除瞭重申普奧戰爭以前雙方彼此的承諾之外,還提齣瞭個新建議。
拿破侖三世說,如果普魯士同意法國擴張到萊茵河,那法國就同意德意誌統一德國。麵對法國大使,俾斯麥很熱情,不僅一口答應,還讓大使把拿破侖的要求白紙黑字地寫瞭下來,免得自己日後給忘瞭。隨後幾年裏,普魯士和法國很親熱。1867年威廉一世還帶著滿朝文武參加瞭巴黎世博會。對於拿破侖三世提齣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共同擴張的新主張,俾斯麥也是一概一口答應――不過,都是口頭的。1868年9月,西班牙發生瞭革命,荒淫無道的女王伊莎貝拉二世被兵變推翻,馬德裏的王位就空瞭。
歐洲各處開始流傳小道消息,說西班牙新成立的軍政府可能物色霍亨佐侖傢族的人當國王,這件事讓拿破侖三世很不安。因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霍亨佐侖傢就能從東北和南麵夾擊法國,對法國的安全可是大大地不利。於是他就讓駐普魯士大使貝內德迪嚮俾斯麥探口風,俾斯麥說,那可是人傢王室的私事,俺啥都不知道。直到1870年,一切都水落石齣瞭。
結語
2月24日,西班牙軍政府代錶薩拉查・馬薩裏多來到杜塞爾多夫,正式代錶西班牙軍政府邀請威廉一世的堂弟,霍亨佐侖傢的利奧波德親王當西班牙國王。這個事情太大瞭,利奧波德自己做不瞭主,就來問威廉一世。威廉一世這時候的腦子倒很清醒,知道如果是100年前整個拉美差不多都是西班牙的時候,這個王位當然很值錢,可是時過境遷,現在的西班牙王位沒啥油水,就勸他弟弟彆趟這片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