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6:05:39 PM
“曆史驛站,心的港灣”
現在的清朝宮廷劇為什麼越拍越多,是因為這種劇畢竟還是有著一大幫忠實觀眾的!特彆是那些少男少女們,都會為劇中的那些清朝靚男靚女們著迷不已!看,那個阿哥是多麼的帥氣,那個格格是多麼地婀娜多姿。
影視劇中的清兵形像
不過,如果你花時間去看一下
博物館,或者曆史照片中的清朝國人,就會知道現實有多麼殘酷,“情懷”多麼無情瞭!這裏並不是
斷章取義,畢竟不少人認為:清朝服飾真的算是我國曆史上最“醜”的一個瞭。
清軍衛隊真實照片
今天,我們不討論什麼服飾,畢竟篇幅過大!就來簡單瞭解一下“
清軍帽冠的曆史演變
”吧:
也許在我們的印象中,
清軍的形象就是在衣服前麵寫上一個“兵”(類似號服),再戴上一頂遮陽的帽子(形似鬥笠)。
清軍兵勇
其實這也不奇怪,畢竟我們從小都是看清朝影視劇長大的,劇中的清兵形象大都就是那個樣子,所以給我們留下瞭“先入為主”的深刻印象。
後金
在東北地區崛起之初,並沒有統一的鎧甲和頭盔。直到
努爾哈建立八旗製度後,後金軍隊纔逐漸開始正規化。
後金將士(影視)
和明朝軍隊多年的徵戰過程中,後金軍隊繳獲瞭大量的明軍鎧甲和頭盔。於是,他們便開始對明朝頭盔和鎧甲進行瞭大規模的仿製。
後金還針對自己的作戰特點,進行瞭一些符閤自己戰術要求的改進,基本上就成瞭影視劇中齣現的那種八旗盔甲和帽盔。
而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成瞭後金的實際指揮者,他於
1636年4月在瀋陽正式舉行稱帝大典
。此時的八旗軍,儼然已經完成瞭基本的“正規化建設”,不過當時不少清兵仍然是
以“金錢鼠尾”示人。
當然也有戴金屬頭盔和暖帽的(這兩種帽子本文後麵有詳細敘述),但並不是每人一頂!
這裏我們可以參考南朝鮮前些年拍的那部抗清神片《最終兵器:弓》,電影描述的時代背景就是
1636年12月,皇太極親率10萬大軍第二次齣徵朝鮮的時間點。
劇中有一點必須承認:南朝鮮人雖然愛吹牛,但是在這部電影中,他們還是最大程度地還原瞭當年清軍的衣帽特徵。
發型很“曆史還原”
影片中清兵形象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很多清兵裸露著自己的“金錢鼠尾”辮子。話說這種後金特有的辮子其實故事很多,也曾給清軍自己帶來瞭不小的麻煩:
1644年
清軍入關後,便發布瞭一條剃發令:留頭不留發。結果,這種“金錢鼠尾”辮子卻遭到瞭廣大漢人的一緻抵製,甚至許多已經投降地區的民眾,又重新爆發瞭激烈且持久的抵製和反抗。
除瞭“反清復明”這一情懷因素外,民眾們反抗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那種“金錢鼠尾”辮子實在是太醜瞭!
是不是很有個性?
對於當時深受“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教誨的廣大中原民眾來說,讓他們留那種“金錢鼠尾”辮子,真的是太不堪入目和無地自容瞭!用現今流行的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猥瑣”。
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金錢鼠尾”辮子讓漢人無法接受,而清朝八旗軍的鎧甲和帽盔,卻都能看到明朝的“清晰影子”。
特彆是八旗軍的那種金屬帽盔,和明軍一樣在頭盔頂部還有
一根長長的盔槍。後來,清軍頭盔上麵這根盔槍的長度也變得越來越長,後世國人都將它戲稱為“避雷針”。
涼帽和暖帽,還有“裹頭布”!
大清順治帝
坐穩江山以後,清軍的規模也得到瞭迅速擴張,綠營兵成瞭另一支清朝主力軍!不過,他們肯定是佩戴不上八旗軍那種高級金屬盔的。
衣冠簡陋的清兵
當時
綠營兵很多時候都是自備武器裝備,畢竟他們的作用一般都隻是負責維持地方治安。
於是,綠營兵的帽子也就更簡單一些:
一般大緻分為涼帽和暖帽兩種。
“鬥笠”涼帽
第一種就是夏天戴的那種
涼帽,也就是電視上經常齣現的那種“鬥笠”,它一般都是用
篾條編成骨架再外罩綾羅製成。不過戴這
種涼帽鬥笠的清軍士兵,在騎馬或者奔跑太快時會不會被吹翻掉就不得而知瞭。
另外一種就是暖帽,顧名思義就是鼕天戴的帽子!
這種帽子也算是滿族人的傳統裝束之一,貌似也是滿族人的一種風俗習慣,所以很多清朝官員都很喜歡戴這種暖帽。
級彆高一點的清朝正規軍鼕天也都會配備暖帽的,不過並不是用棉做成的。而低一些級彆的清軍,到瞭鼕天戴那種鬥笠帽子畢竟會很冷,於是他們就索性直接用一塊布來包裹頭。
包裹著頭巾的清軍
不過在
清朝時期,暖帽涼帽同時“共存”的情況也十分正常,說明它們也不完全是按照季節來佩戴的。
涼帽和暖帽“同框”
但是,暖帽感覺比那種鬥笠軍帽還要醜一些,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感覺一戴上它,顔值馬上降低瞭一個檔次。不過一些精緻的影視劇中,清軍用這種暖帽再配上一身鎧甲,還是顯得十分威武的。
這一身打扮還是挺威武的!
縱觀整個清朝軍隊的製式帽冠,其實基本上也就是這四大主流:
八旗軍的金屬頭盔,夏天戴的鬥笠涼帽,鼕天戴的暖帽和包裹的頭巾。
到瞭清朝末年,
著名的洋務運動也首先波及到瞭軍隊!清軍
士兵的帽子也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組建的清朝新軍,全部換裝上瞭那種當時
很流行的軍用大簷帽,意味著和世界潮流裝束正式接軌瞭。
晚清新軍“現代化”裝束
而其它的清軍部隊以及一些特殊兵種,他們仍然沿用著傳統的清軍帽冠:例如下圖中,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士兵衣服前胸上寫著步兵兩字,但帽子還是用頭巾直接裹頭的。
另外,還有一些忠於朝廷的地方武裝,他們也齣現瞭一些其它的“特色”軍帽!例如下圖:照片中的士兵們戴上的是那種“西部牛仔帽”,隻有中間三位高官還帶著清朝傳統的鬥笠帽。
一頂帽冠雖小,而且在戰爭中的作用幾乎是“微乎其微”!但它卻從另一個側麵,反映齣瞭清朝軍隊數百年來的演變曆程(大部分時間不思進取),以及時代的變遷!
圖源網絡,侵刪!
希望友友們多提一些寶貴意見,點擊關注一下《曆史雜談驛站》好嗎?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