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秦漢時期滇池周邊社會、族群及生産、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 2000多年前 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 雲南江川李傢山墓地的發現與發掘 - 趣味新聞網


秦漢時期滇池周邊社會、族群及生産、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 2000多年前 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 雲南江川李傢山墓地的發現與發掘


發表日期 3/29/2022, 3:21:13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秦漢時期滇池周邊社會、族群及生産、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 2000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 .....


    

秦漢時期滇池周邊社會、族群及生産、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 2000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s結,耕田,有邑聚。......滇王者,其眾數萬人,其旁東北有勞浸、靡莫,皆同姓相扶,未肯聽。勞浸、靡莫數侵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天子發巴蜀兵擊滅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誅。滇王離難西南夷,舉國降,請置吏入朝。於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西南夷君長以百數,獨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寵焉。”

記載中的滇國,真的存在嗎?在哪裏?

1955年至1996年,晉寜石寨山墓地經過五次考古發掘,清理戰國至漢代的古墓86座,共齣土器物5000餘件,包括有青銅器、金器、銀器、鐵器、玉器、瑪瑙等。其中青銅器造型、紋飾圖案精美,具有較強的地方特色,反映齣古滇國的社會生産水平。1956年的第二次發掘,於6號墓葬中發掘齣土一枚“滇王之印”金印,實證瞭《史記》對古滇國記載的真實性。記載中的古滇國,就在滇池南岸,滇人居住地和益州郡址肯定離石寨山不遠。石寨山墓地的考古發掘,因其發現的重要性而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1965年9月,雲南省博物館張增祺被派到江川縣農村工作,正值大搞農田基本水利工程建設,其間龍街鄉早街村後的李傢山有部分青銅器齣土。1966年5月,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副隊長熊瑛到江川農村找到張增祺,告訴他江川文化館已將李傢山齣土青銅器的情況報告省博物館,如再有齣土要到現場查看。同年9月,因為李傢山村民在李傢山進行田地改造,齣土更多青銅器,張增祺同縣文化館李茂興一起到現場調查,確認隻是埋藏較淺墓葬被破壞,未及之處和埋藏稍深的墓葬尚保存完好。挖齣的青銅器被堆放在生産隊的倉庫裏,有數百件之多。經調查認為李傢山墓地必需進行搶救性清理發掘。1971年8月,張增祺和同事王大道一起去李傢山墓地,看到墓地和5年前無大的變化,遂迴昆明做好發掘前的工作準備,確定來年春天進行正式考古發掘。

李傢山墓地位於江川縣城(今江川區)北約16公裏早街村後山頭上,西北距晉寜石寨山約40多公裏,北距昆明市約80公裏。山勢為東南走嚮,背靠多依山,麵嚮壩子和星雲湖,從山腳至山頂高約100米。山頂部經過村民的開墾、改造和種植,已成平地,麵積約200平方米,其餘斜坡上有許多墓葬分布。

1972年1月18日,江川李傢山墓地考古發掘工作正式開始,由省博物館主持發掘,領隊張增祺,隊員有王大道、熊瑛、張永康、孫太初和縣文化館李茂興等,省博物館邱宣充、闞勇、白文祥、熊永忠也參加瞭短期發掘工作。本次發掘區在頂部平坦區,直到5月中旬全部結束,共發掘墓葬27座,齣土遺物1300餘件。這批墓葬,全部為竪穴土坑墓,墓室結構和葬式也大緻相同,但各墓室的大小及隨葬品的種類和數量等方麵則有顯著差異,依據這些方麵的差彆,發掘者將墓葬分為三類。一、二、三類墓葬年代從戰國末至東漢初。

第一類墓葬。共22座,其中7座(11、17、18、21、22、23、24號墓葬)全部集中在山頂部正中,墓坑尺寸最大,隨葬品最多,是大型墓葬。主要隨葬品為青銅器,個彆墓齣小件銅鐵閤製器。齣土器物為銅鼓、銅枕、銅貯貝器、銅傘、銅啄、銅狼牙棒、銅紡織工具、銅扣飾等具有滇文化特點的青銅器。如24號墓葬,墓口長4.3、寬2.6、深2.7米。墓底中間放置木�。�已朽,槨長約3.2、寬2米。棺放置於槨內南側,棺長約2、寬1.1米。隨葬器物100多件,大多放在東西北三麵的棺槨之間,銅枕和裝飾品放置棺內,銅傘蓋和一部分兵器放在棺內,也有可能放在棺蓋或槨蓋上,因棺槨朽塌而掉落下來。死者骨架已朽,骨架痕跡上有一件用數以萬計的瑪瑙、軟玉、綠鬆石連綴而成的長方形覆蓋物“珠襦”。棺外兩端各放置一個大銅鼓。

珠襦

第一類墓葬隨葬品組閤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成套的紡織工具為主,還有銅針綫盒、銅針綫筒等物,沒有兵器和儀杖器。另一種是隨葬各種兵器,沒有紡織工具和針綫盒一類器物。這種隨葬品組閤的不同,應與墓“主人”男、女性彆不同有關。

第二類墓葬,墓坑小於介於一類墓葬尺寸的中間,隻有3座。隨葬器物四五十件不等,不見第一類中常見的銅鼓、銅枕、銅貯貝器、銅傘以及浮雕人物、動物圖案的扣飾和用海貝做隨葬的現象,取而代之的是銅犁、銅鋤,銅鐵閤製器,還有成套的馬飾、帶鈎、百乳鏡以及刻有“河內宮工”銘文的銅弩機。“滇文化”特徵的器物減少,而中原“漢式”器物開始增多。

第三類墓葬,有2座。墓坑大小與第二類墓葬基本相同,隨葬品中除第二類墓葬中常見器物外,還有銅釜、甑、洗、罐和五銖錢。銅鐵閤製的兵器還相當多,新發現環首鐵刀、環首鐵削和長鐵劍等。

一、二、三類墓葬共27座,齣土隨葬器物1300餘件,數以萬計的玉石、瑪瑙等質料的小飾品及大量海貝未計入。按質地可以分為銅、鐵、玉、石、瑪瑙,以及少量的漆器、陶器和鉛、竹、木器等。李傢山墓地從墓葬形製、齣土隨葬品種類、數量等都同石寨山極其相近,這次發掘是繼石寨山墓地發掘後對滇文化研究的重大考古發現,造型精美、生動的牛虎銅案更是蜚聲海內外,證明星雲湖周邊也是滇文化的核心區域。

20年後的1991年初,早街村村民在李傢山西南坡上采挖矽酸鹽礦,又齣土部分青銅器。為防止李傢山墓地再遭破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玉溪市、江川縣文物管理所組成聯閤考古隊,對第一次發掘區周邊進行第二次考古發掘。領隊張新寜,隊員有王桂榮、楊帆、戴宗品、康利宏、楊傑、馬永昌、李洪海、張聰、莫建雲、劉學義、汪涵、覃生、楊忠德等。發掘工作從1991年12月開始至1992年4月結束,發掘麵積1100平方米,清理墓葬58座。發掘錶明李傢山山頂部及南坡屬貴族墓區,西南坡為平民墓區。

墓葬均為竪穴土坑墓。依據墓坑的規模大小分為大、中、小型墓葬。大型墓葬共6座(7、50、51、68、69、85號墓葬),墓坑口長4-6.8米、寬2.9-6.6米,深多超過3米;墓葬內殘留有木槨和棺痕跡,槨呈“井乾式”,略作方形,無底闆,有些殘塊外錶附銅釘飾,髹漆彩繪,紅底黑紋。長方形棺置於槨內右側,二人閤葬者主棺亦在右側。大型墓葬的棺內常用“珠襦”作葬具殮屍,部分中型墓內也用形式較簡的“珠襦”殮屍。兩座大型墓葬內發現屍體裝殮後用麻繩捆紮的痕跡,麻繩痕跡呈白色,縱橫交錯呈網狀,繩徑約1.5厘米。大型墓葬的隨葬品豐富,有百件至數百件不等,器物種類也比較齊全。中型墓葬墓坑口長2-3米、寬深均多超1米,有的墓葬有較窄的木棺痕跡,隨葬品的數量、質量相差較大,有幾件至數十件不等。小型墓葬墓坑口長與中型墓葬相當,但寬度不足0.9米,較淺,隨葬器物數件至十餘件不等,有的墓葬無隨葬品。

墓內人骨大多已朽,從殘骨和麻繩捆屍的情況看,因為仰身直肢葬。隨葬品組閤,男性墓多以銅劍、斧、矛、扣飾為基本組閤;女性墓則以銅釧隨葬。大多為單人葬,部分為二人閤葬。閤葬分為二男閤葬、二女閤葬和男女閤葬三種。

墓葬中齣土瞭大量的隨葬品,其中銅器近2395件,有生産工具、兵器、葬儀和儀杖器、裝飾品及其它;鐵器和銅鐵閤製器340餘件,主要有生産工具和兵器;竹器、漆器73件;金銀器約6373件,重9000多剋,可大緻分為兵器飾品、佩戴飾品、“珠襦”飾品等;玉、石器約20667件,大緻可分為玉器、石器(21件)、瑪瑙器、綠鬆石、琥珀、水晶器、蝕花石髓珠、琉璃器等,器型有鐲、�i、牙形飾、管、珠、墜、杆、扣、紡輪等,還有數以萬計的琉璃珠(大多為扁圓球形,少數為圓環和短管狀)。

銅臂甲

虎噬牛銅啄

吊人銅矛

金腰帶及圓形銅扣飾

長方形孔雀圍邊銅扣飾

李傢山墓地齣土的典型滇文化器物有銅鼓、貯貝器、銅案、銅枕、執傘俑、銅扣飾、編鍾、儀杖器等。

銅鼓(M51:262),鼓麵正中為十二角芒太陽紋,鼓麵周沿有褶邊,胴部上膨,胴腰處有四繩紋半環狀扁耳。鼓麵上立三騎馬武士和牛一頭。駿馬高大,鞍轡齊備,長鬃長尾,昂首奔馳。武士戴高盔,大耳環,雙肩各披一塊帶毛革甲,著虎皮長衣,下綴流蘇狀飾,束腰帶,配長劍,麵嚮鼓外,似在巡視。銅鼓是滇人祭祀時敲響以告知神靈、召喚民眾之禮器。高46.2、鼓麵徑39.7厘米。

銅鼓(編號:M51:262)

貯貝器(M69:139),呈束腰圓筒狀,器蓋和腰兩側鑄有虎形耳,底有三扁足。蓋上鑄有十人,皆為女性,作紡織場麵。中央大鼓上跪坐一人,通體鎏金,較高大,兩側置壺、豆、盤。身邊三人為她捧送食盒、執長柄傘蓋、跪坐聽候差遣。周圍六人的發式和服飾不盡相同,二人麵相對,一坐一立,正在理綫。四人麵嚮中央席地而坐,用“腰機”織布,不同的動作放映瞭“腰機”織布過程中的不同環節。貯貝器日常盛貝,也以貝供奉神靈,中央坐於鼓上的人通體鎏金,衣著華麗,身旁有飲食,並有人奉盒、執傘,供其役使,為滇人貴族婦女的形象。高47.5、蓋徑23,9厘米。

貯貝器(編號:M69:139)

牛虎銅案,齣自24號墓葬,由二牛一虎組成,案體為立牛,四蹄為案足,橢圓形牛背作案盤麵,呈盤狀;大牛尾部鑄有1猛虎,四爪緊蹬於牛身上咬住牛尾,大牛腹下橫置1小牛,立於腿間的橫梁上,與大牛呈十字交叉形狀。大牛腹下橫置的小牛,增強瞭案身的穩定感。此銅案是滇國青銅器中較大的一件,也因其器奇特造型,新穎構思,既有中原地區四足案的特徵,又具有濃鬱的地方特點和民族風格,此銅案達到瞭極高的藝術境界極具藝術觀賞價值,是中國青銅藝術品的傑作。長76、高43厘米。

牛虎銅案(編號:M24:5)

銅枕(M17:12),馬鞍形,兩端上翹,頂端各焊鑄一圓雕立牛,正麵鑄有雙鏇紋圖案,背麵浮雕猛虎噬牛團三組,雙鏇紋地。長50.3、寬10.6、高15.5厘米。

銅枕(編號:M17:12)

執傘俑(M51:260),齣自大型墓葬,男俑,跪坐,雙手於身前,執傘蓋木柄,跣足。麵嚮左傾,圓目闊口,魁梧有力,戴項鏈,著披風,外束腰帶,腹配扣飾,挎劍懸腰,跪坐小鼓上,手中傘柄已朽。通高65.4、鼓足徑22.8厘米。

執傘俑(編號:M51:260)

獵虎銅扣飾(M68XI:51-2),八人獵虎銅扣飾,六人持五矛,抬著獵獲之虎,敲著鼓,滿載而歸,腿間二犬穿行,另二人抱雞攜酒前來迎接獵虎勇士。長11.8、高6.6厘米。

獵虎銅扣飾(編號:M68XI:51-2)

編鍾(M51:264-269),共6件一套,形狀一樣,大小不一。扁圓筒狀,上圓封閉,半圓環鈕,下端平口,飾“S”形紋。高40.6-50.2、口寬16.8-20.4厘米。隨葬編鍾的墓主人的身份、社會地位極高,很可能是滇國的“王”或“侯”的墓葬。

51號墓葬棺內隨葬器物

銅魚(M51:338-1),雌魚,立體鑄成,半圓形鱗,魚口銜一蛇,蛇後腹上揚,蛇尾附於魚頭和身上,前腹下垂,蛇頭附於魚頜下;魚頜下係掛一小鈴,中部魚腹下直接有立人,斷麵略成方形,兩麵浮雕,同為正麵,闊口獠牙,配耳環,腕戴鐲,雙手屈肘相交抱臂,身上有衣紋,左衽,短褲,跣足;頭頂和腳下各有一銅鼓,下連圓筒狀銎。放置於長柄兵器和儀杖器中,當屬專用儀杖器。通高26、魚長22.3、銎徑3.3厘米。

銅魚(編號:M51:338-1)

銅棒錘(M51:342),器身呈八棱狀,狼牙刺粗壯,下端收細成圓筒狀長銎,銎口分作四齒伸齣,頂部鑄有一立體立狗,器身錶明鍍锡。通長52.6、錘徑4.8、銎徑3.5、立狗高4、刺高1.7厘米。

銅棒錘(編號:M51:342)

經過兩次考古發掘,發現李傢山墓地延續使用時間長、墓葬多,墓群的分布以山脊頂部的墓葬年代為早,周圍地勢較低的墓葬年代則相對較晚。這批墓葬依據層位關係、隨葬品的組閤變化以及部分器物的演化可分為四期,四期年代大緻從戰國末至東漢前期。

兩次發掘的大型墓葬,多為西漢政權在雲南設置郡縣以後埋葬的,從墓坑尺寸大小、隨葬品豐富程度,都超過瞭西漢早期的同類型墓葬。錶明設置郡縣後,滇國的貴族依然享有較高的社會和經濟地位。在他們的墓葬隨葬品裏有中原傳入的“漢式”器物或仿“漢式”器物,以及一些“漢式”葬俗,但隨葬器物的主體還是滇人傳統文化器物。這一特點一直延續到東漢前期。

李傢山墓地的兩次考古發掘成果證明其文化麵貌同石寨山基本相同,高等級墓葬規格也相當。其發現對研究西漢時期漢王朝與滇國的關係、滇國和周邊地區文化交流、滇國的範圍、滇國的社會形態及變化和衰亡、統一多民族國傢的形成等方麵提供瞭極其重要的實物資料。因為他們的發現,纔能在各研究領域産生齣較多的成果,一點一點地揭開古滇國的神秘麵紗,為我們全麵認識滇國的社會麵貌提供不可替代的資料。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和研究也證明瞭滇中三湖區域是古滇國的核心地區。

李傢山墓地1991-1992年的發掘工作,也因其重要性的發現被評為199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獲評“十大考古新發現”也是對參與考古工作者的最大褒奬。今年正值李傢山墓地發現50周年,發現以來取得許多成果,也還有不少問題,如文化起源、生産生活、族群、同滇王的相互關係、消亡原因等亟待研究和解決。墓地及其周邊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持續開展,希望後續的考古研究工作能夠取得更多的成果。

閔銳,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編輯|呂 靜

審核|閔 銳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情在水雲間 一弄醒心弦——現代水墨畫傢陳燕雲

情在水雲間 一弄醒心弦——現代水墨畫傢陳燕雲

    藝術傢簡介 陳燕雲 ,齣生於香港,2003年學習西洋畫、並在2008年修畢香港藝術學院純藝術文憑課程以及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現代水墨課程,2009年起開始專注現代水墨創作。 作品主要以水為題材,瀑布、海浪、冰川….等等,用色淡雅自然,傳統筆墨加上現代方法,務求豐富畫麵的錶現力。畫作以 " 心弦 " 係列命名,畫是無弦之聲,是內心的風景。陳氏希望畫作能扣人心弦 ! 感動人心 ! 同時籍著繪畫創作來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 2017年及2021年作品入選兩屆全球水墨畫大展,作品經常在.......


武漢209畫室:美術集訓丨色彩靜物單體

武漢209畫室:美術集訓丨色彩靜物單體

    關鍵詞:白色罐子,花瓶,茶壺 .......


王重陽:師弟,恭喜榮登天下第一!周伯通:嗬嗬,跟你有關係嗎!

王重陽:師弟,恭喜榮登天下第一!周伯通:嗬嗬,跟你有關係嗎!

    魯迅說過:會學的不一定會教! 開個玩笑,魯迅錶示這是周樹人說的! 那些個自身實力強大的人, 不見得能教齣好徒弟。 金庸武俠裏,最典型要屬張三豐和王重陽。 張三豐,一代宗師,開創武當百年基業,實力冠絕群雄, 連金庸都稱之為金庸武俠第一人。 然而,如此強大之人,卻沒教齣同樣強大的徒弟, 甚至連前五的徒弟都不曾有過。 有人不服說張無忌,張無忌自詡武當門徒, 可惜他身上大部分武功都不是武當路數, 硬說是張三豐教齣來的,有點牽強! 張無忌和張三豐 王重陽也有同樣的尷尬, 全真教香火不可謂不旺, 華山論.......


2021年度“十大考古”終評會明日舉行!

2021年度“十大考古”終評會明日舉行!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 終於來瞭! 終評會 將於3月30日 在北京舉行 屆時 20個入圍項目代錶 考古界專傢學者 將以“綫上+綫下”形式參會 一起見證 2021年度“十大考古”的誕生~ 共同期待最後的結果吧!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議程 3月30日 上午 8:30-8:50 開幕式 主持人:中國文物報社總編輯 李讓 緻辭:國傢文物局副局長 宋新潮 8:50-9:10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 ◎ 發掘單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項目負責人:何嘉寜 .......


外星文明?國傢停止挖掘有隱情?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三星堆?

外星文明?國傢停止挖掘有隱情?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三星堆?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三星堆 大傢都認為,對文物危害最大的人應該非盜墓賊莫屬。而實際上,對文物的破壞不僅可以加諸於文物本身,更可以投射到文物背後的曆史和文化上。 和磚窯廠搶地盤的考古隊 1980年11月,寒風呼嘯,四川廣漢市西北的月亮灣一帶卻熱火朝天。給這裏的磚窯廠挖土的民工們,都沉浸在一天一塊五毛錢的工資帶來的喜悅之中。在那個年代,這些錢已經可以算是一筆巨款。 三星堆挖土現場 這天,就在一片機器的轟鳴聲中,正在埋頭苦乾的民工們忽然聽到瞭一陣嘈雜的喊聲,那喊聲如此的聲嘶力竭,以至於衝破瞭煙囪冒齣.......


《你好,中國花語》

《你好,中國花語》

    如今人們對於花的理解,多來自西方,比如情人節要送玫瑰,母親節要送康乃馨。用這些含義代入情景去理解中國古人關於花的認知,會非常奇怪甚至荒謬。古人對花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遠遠比現代人豐富細膩。比如剪春羅、晚香玉,光聽到這些名字,就讓人賞心悅目;又如蜀葵始終嚮陽,還能衛足,所以象徵忠誠。 曆時兩年多,作者翻閱大量古代文獻資料,參考古籍對花的闡釋,選取九十種花,輔以關於花的詩詞,彌補其有花而無詩、不能將花的名字和寓意逐一道齣的遺憾,從而瞭解古人的花語評定,帶讀者找尋屬於它們的文化故事。 .......


揭秘“古蜀之眼”!對話三星堆新館總設計師

揭秘“古蜀之眼”!對話三星堆新館總設計師

    3月29日上午,位於四川德陽廣漢的三星堆新館正式開建。 三星堆新館,設計寓意為 “堆列三星,古蜀之眼”。這一神秘的“古蜀之眼”是如何設計的? 與舊館相比,三星堆新館都有哪些新特點、新功能?在體驗感上來講,新館又有哪些不一樣的變化? 為此,記者采訪瞭三星堆新館總設計師、中建西南設計院總建築師劉藝。 新外形 “堆列三星,古蜀之眼” 新館與原有一號館左右呼應 記者:“堆列三星,古蜀之眼”的靈感從何而來,寓意是什麼? 劉藝:2020年10月10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和遊客中心(新館)概念設計方案麵嚮全球.......


高價迴收:驚呆!麵值1元的錢幣價值210000元 彆找瞭你傢估計沒有

高價迴收:驚呆!麵值1元的錢幣價值210000元 彆找瞭你傢估計沒有

    日前,一傢知名錢幣網站進行瞭一批流通紀念幣的網絡拍賣,1枚1元麵值的紀念幣,最終以21萬元成交。這枚錢幣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精製紀念幣”,目前僅發行20餘枚。............................ 該枚錢幣三年前僅在15萬元不到,三年間已漲瞭6萬元。錢幣專傢孫剋勤先生說,中高端的紀念幣正受高淨值人群的追捧,部分品種走齣“慢牛市”。 業內人士錶示,與普通版的“建國40周年”紀念幣不同的是,這枚錢幣屬於“精製幣”,被國際錢幣評級機構PCGS評定為68分。.............


高價迴收:銀行取款找到一張豹子號錢幣,專業人士估價一韆元!

高價迴收:銀行取款找到一張豹子號錢幣,專業人士估價一韆元!

    銀行取款找到一張豹子號錢幣,專業人士估價一韆元!現在銀行的業務可謂是越來越多,每次去銀行辦事都要排隊好長時間,或許很多朋友會說為什麼不在取款機上取錢呢,因為小編辦理的業務不僅僅去取錢,有時候還要換零錢,主要是兩件事,一個是換零錢,一個是存錢,當然有時候也需要大量的現金,而大量的現金是沒法在取款機取齣來的,隻能在櫃颱取錢。 前幾天和朋友一起去銀行辦理業務的時候,在櫃颱取齣瞭一些現金,沒想到這些現金裏麵竟然有一張豹子號,真是意外的收獲啊。很多朋友一般情況下從銀行取錢之後都是隻點一下數量,因為我.......


陝西華縣窮小夥一夜暴富?傢中挖齣“地下銀行”,專傢:一枚50收

陝西華縣窮小夥一夜暴富?傢中挖齣“地下銀行”,專傢:一枚50收

    引言 大多數人經不起財富的誘惑,在財富麵前很多人喪失瞭自己。古往今來,財富是考驗人的重要參照物,很多人為瞭財富做齣瞭違背道德甚至是違法的事情。在陝西華縣,有一位窮小子,意外中發現巨額財物,後來上交國傢,幸好好沒有誤入歧途。 一、修建房屋,窮小子發現數量眾多的古錢幣 上世紀80年代,陝西華縣的一個小村莊裏,有位叫做劉國民的青年。他傢中很貧睏,可是房屋年久失修,因為請不起工人,他隻好自己動手。傢裏的老屋時間很久瞭,於是劉國民準備買一些磚和水泥重新翻蓋。老屋子拆瞭之後,劉國民準備挖地基蓋新房子,可是.......


抗疫中的桐鄉漫畫人——硃麗菊

抗疫中的桐鄉漫畫人——硃麗菊

    當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新冠變異捲土重來。全市人民積極行動起來,奮戰“疫”綫。 桐鄉市漫畫傢協會的畫傢們,則通過漫畫創作齣鮮明生動、鼓舞人心的作品,為戰勝疫情呐喊助力!體現齣漫畫傢的責任與擔當。從本期起,我們將陸續推齣“抗疫中的桐鄉漫畫人”。 硃麗菊:浙江省漫畫傢協會會員、桐鄉市漫畫傢協會副秘書長、上海尚陽外國語學校桐鄉實驗學校美術教師 創作抗疫漫畫二十五幅,作品多次入選市級展覽及入選省級和國傢級綫上展覽,並時有獲奬。輔導的學生作品也多次入選市級、省級各類展覽或獲奬。 【硃麗菊抗疫漫畫作.......


山東手造推薦官|捲在麵圈裏的老濟南味道

山東手造推薦官|捲在麵圈裏的老濟南味道

    文 | 林毅 我是山東手造推薦官,我推薦濟南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濟南油鏇製作技藝代錶性傳承人盧利華。 濟南油鏇久負盛名, 一直為泉城人所喜歡。作為地方標誌性小吃, 它也一直是這座城市的驕傲。 近日,筆者為瞭趕寫“山東手造”這個專題,專門來到寬厚裏商業街,找到濟南油鏇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弘春美齋的主人盧利華女士。因前幾年應省城一傢媒體的約稿,我曾采訪過盧老師,也算是故交,所以聊天就直奔主題。 “油鏇最初入濟南,是清朝的徐氏三兄弟去南方闖蕩時在南京學來的。油鏇在南京時是甜口,徐氏三兄弟根據.......


廣府文化正青春——韆年商都廣州的文化創新印記

廣府文化正青春——韆年商都廣州的文化創新印記

    作為廣府文化的發展地,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商業門戶,航海貿易長盛不衰,被譽為“韆年商都”。 曆經唐宋時期的東方大港,到明清時期“一口通商”,再到改革開放前沿,廣府文化始終緊跟時代脈動,創造齣獨有的精神內涵,滋養著這個城市的根脈。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兩韆多年曆史孕育的廣府文化,以其特有的開放、包容、創新、務實的精神氣質,成為推動廣州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深沉動力。如今,老城優雅,青春依然。 記者:周強、王瑞平、鄧瑞璿 編輯:王洪流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


精美絕倫的青島手造看過來

精美絕倫的青島手造看過來

    “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活動自3月7日啓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半月時間已收到來自文旅、手工藝協會、高校、文創工作室等不同行業手造者的200餘件作品,涵蓋非遺、傳統工藝、現代設計等多個領域。 本次大賽徵集到的作品中,還湧現瞭樹皮畫、蛋雕、掐絲琺琅、京劇臉譜、鴨尾酥製作技藝、春和樓香酥雞烹飪技藝等一大批非遺項目。每件作品的精美都令人震撼,每個匠人的用心都讓人敬佩,這些作品背後體現著手造者們“擇一事,終一生”的精神。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媛 報道) .......


4月2日!正式齣版!

4月2日!正式齣版!

    國門衛士的精神密碼 英雄隊伍的戍邊長歌 全國移民管理機構重大典型報告文學 《最美國門名片》圖書齣版 全國移民管理機構首屆“十大國門衛士”和英模人物的報告文學圖書《最美國門名片》將於2022年4月2日由群眾齣版社正式齣版。該書共收錄14篇重大典型的報告文學作品,講述瞭移民管理警察戍邊衛國的奮鬥故事,展現瞭他們忠誠擔當的傢國情懷。 為繁榮移民管理題材文藝創作,用文學生動講好移民管理故事,國傢移民管理局組織開展瞭“尋找最美國門名片”大型采風創作活動,組織“茅盾文學奬”獲得者李佩甫,“魯迅文學奬.......


【永州】江永縣上江圩小學:女書傳人進校授課

【永州】江永縣上江圩小學:女書傳人進校授課

    本網訊 為瞭傳承優秀的女書文化,讓女書文化深入校園,近日,永州市江永縣上江圩鎮中心小學邀請女書傳人進校教唱女書歌、教認女書字。 女書傳人鬍美月老師走進女書課堂,為同學們講解女書的來源及其珍貴的曆史研究價值,增強同學們對傢鄉的認可及自豪感。鬍美月老師現場教授書法,重點教授瞭女書六個基本筆畫:點、竪、撇、捺、弧,讓同學們感受到女書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秀美娟細的特點及獨特的藝術魅力。並手把手帶領學生認識並感悟女書文化,學瞭女書歌麯《金坨女》,讓孩子們有機會零距離感受女書文化的精髓。 據悉,江.......


第四砂輪廠:風雲交織的前世今生

第四砂輪廠:風雲交織的前世今生

    作者按: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淄博,煤炭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以此為依托,一大批有代錶性的國有重工企業在淄博生根發芽,為祖國的經濟發展立下瞭汗馬功勞,鑄就瞭一段祖國工業史上的輝煌歲月。作者以此為藍本,搜尋著記憶,追禮部分駐淄老國企。 第四砂輪廠:風雲交織的前世今生 文、韓凱 在今山東省淄博市南定鎮原南定火車站附近,有一片廢墟,熟悉這裏的人,或許都會對這片廢墟觸景生情―這裏就是原國營第四砂輪廠(下文簡稱四砂)的舊址,與殘垣斷壁一同掩埋在塵埃裏的,還有四砂那風雲交織的前世今生。 四砂早年是一傢以生産砂輪.......


元代趙孟頫行書《近得帖》

元代趙孟頫行書《近得帖》

    元代趙孟�行書近得帖頁,30.7×30.2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趙孟�(1254-1322)與鬆江關係密切,其妻管道�N(1262-1319)為鬆江(今屬上海青浦)人,故後世喜將趙氏與明董其昌、清張照閤稱“鬆江三文敏”。 是劄運筆嫻雅,綫質腴潤,其風神散逸豪邁,為趙氏中年典型。曾經文徵明師李應徵收藏,後入明代奉賢鑒賞大傢何良俊手,鈐有“清森閣書畫印”硃文長方印。 釋文:孟再拜。直夫提舉姨丈坐前。孟近得所聞。令嗣七哥逢爾仙去,不勝驚悼。諒惟賢二人婦情愛所鍾,何以堪忍。然修短有數,.......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正式開工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正式開工

    開工儀式現場。 張浪 攝 中新網廣漢3月29日電 (記者 嶽依桐)以“堆列三星,古蜀之眼”為核心設計理念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29日在四川廣漢開工,該項目是建設三星堆國傢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位於三星堆博物館園區內,占地麵積66畝,建築麵積5.5萬平方米,是現有場館建築麵積的5倍。新館及其附屬工程建設項目分為主體工程和展陳工程兩個部分,總投資約14.33億元人民幣。主體工程於當日開工建設,計劃1年內完成;同步啓動展陳策劃設計,展陳工程預計於2023年10月.......


神奇的《拾遺記》——魏晉南北朝小說,古人如何觀測星象?

神奇的《拾遺記》——魏晉南北朝小說,古人如何觀測星象?

    魏晉南北朝誌怪小說《拾遺記》捲一中記載瞭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在介紹庖犧氏(伏羲)時有一段文字:(神母)曆十二年而生庖犧......或人曰: 歲星十二年一周天,今葉以天時。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庖犧的母親懷孕十二年生下他,而木星十二年圍繞太陽一周,他的齣生剛好和天道運行的規律相契閤。 讀到這裏,你禁不住會去查閱資料,木星繞太陽一圈是多少時間?精確的答案是11.86年,你會驚嘆古人是怎麼觀測天體的,尤其在上古時期。其實,古人沒有望遠鏡,幾韆年前就開始用肉眼觀測行星瞭。公元前48年,古人就用肉眼見.......


韆年古塔綻放韆年文明

韆年古塔綻放韆年文明

    漫步在銀蒼玉洱間,一定會被點綴其間的幾座曆史古建築所吸引,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崇聖寺三塔。它修建於唐宋時期,至今已逾韆年,依然矗立。雲南百姓又將其稱為“大理三塔”,是雲南最具代錶性的文化地標建築之一。 1 塔之曆史 崇聖寺三塔的主塔名為“法界通靈明真乘塔”,又稱韆尋塔。據史傢考證,建於唐文宗開成年間(836―840年)。塔高69.13米,為16層密簷式塔。第一層最高,為13.45米,有東西兩個塔門。第2至15層結構基本相同,大小相近。每層上部齣簷,挑齣寬度不等,整座塔愈往上愈收縮,收分綫條.......


羅楊丨評張登府的翰墨情緣——筆落驚風雨

羅楊丨評張登府的翰墨情緣——筆落驚風雨

    張登府 張登府,字研之,研究生文化,1947年12月26日生於江蘇淮陰。1982年加入北京市職工書法美術攝影協會為會員;1998年加入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為會員、後晉為創作研究員、藝術委員會委員;1999年加入北京書法傢協會為會員;2002年加入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為藝術會員;2012年加入中國楹聯學會為會員、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2008年退休後參與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工作,曾任駐會秘書長,現任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顧問。 自撰句 筆 落 驚 風 雨 文 / 羅楊(中國文聯主席團成員、中國書.......


作傢、編劇石鍾山:作傢找到自己很難

作傢、編劇石鍾山:作傢找到自己很難

    大象新聞記者 梁新慧 自二十歲在《解放軍文藝》發錶小說處女作以來,著名作傢石鍾山先後齣版長篇小說與小說集百餘部,是深受讀者喜愛的當代作傢。 他的小說《父親進城》改編為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引起轟動,此後又有大量小說被改編為影視作品,他也開始跨界影視,擔任編劇與製片人。其代錶作《激情燃燒的歲月》《石光榮和他的兒女們》《幸福像花一樣》《天下兄弟》《軍歌嘹亮》《大陸小島》等,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飛天奬、金鷹奬、北京市政府文學藝術奬等各種奬項。 今年3月,著名作傢、編劇石鍾山的長篇小說《.......


年未老,顔憔悴,心碎

年未老,顔憔悴,心碎

    煙雨柔,鎖重樓,倚門望,天幽幽,繁星隱,烏雲流,遮不住,許多愁,空迴首,執紅袖,上蘭舟,畫中遊,今隻剩,相思留,心頭。 嘆韶華,如曇花,一刹那,覆容華,青絲發,怎敵它,逝年華,成雲紗,掩臉頰,忍牽掛,誰又知,心如麻,亂如花,飛天涯,縈繞。 夜闌珊,獨憑欄,風微襲,錦羅寒,吹不散,愁萬般,凝眸處,蛾眉彎,胭脂淡,紅妝殘,又怎堪,淚輕彈,人事遠,心事纏,不堪。 轉深閨,人無寐,紅燭淚,替人垂,燭未盡,心已灰,念君歸,盼君歸,情何謂,苦瞭誰,臨鏡窺,畫中悲,年未老,顔憔悴,心碎。 樓.......


一代名傢——硃正文

一代名傢——硃正文

    硃正文、男、筆名硃山、號蘭園山人,國傢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傢協會理事,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甘肅敦煌藝術研究會會員,長白山國際書畫院一級美術師,國傢孔子畫院院士,四川省草書協會會員。 自幼秉承傢學,尊史承傳,學習書畫。書法藝術主要研習歐顔柳趙、羲獻、芝旭素、山榖過庭、傅山王鐸、王寵右任散木等諸子百傢及古今名碑典拓。國畫藝術主要研習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等,主攻水墨寫意,以墨抒興、以水養趣,以情寄懷、以物詠誌,以小見大,心手相印、超然物外,依.......


大象訪談|作傢、編劇石鍾山:作傢找到自己很難

大象訪談|作傢、編劇石鍾山:作傢找到自己很難

    大象新聞・映象網記者 梁新慧 自二十歲在《解放軍文藝》發錶小說處女作以來,著名作傢石鍾山先後齣版長篇小說與小說集百餘部,是深受讀者喜愛的當代作傢。 他的小說《父親進城》改編為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引起轟動,此後又有大量小說被改編為影視作品,他也開始跨界影視,擔任編劇與製片人。其代錶作《激情燃燒的歲月》《石光榮和他的兒女們》《幸福像花一樣》《天下兄弟》《軍歌嘹亮》《大陸小島》等,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飛天奬、金鷹奬、北京市政府文學藝術奬等各種奬項。 今年3月,著名作傢、編劇石鍾山的長.......


海棠香古詩八首,蝶戀香多夜更來,海棠真的無香嗎?

海棠香古詩八首,蝶戀香多夜更來,海棠真的無香嗎?

    張愛玲《紅樓夢魘》有句名言“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瞭,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於是我們也仿佛跟著她的節奏,想當然認為海棠無香。 當然海棠無香,這種說法不是張愛玲提齣的,因為更上溯宋朝,就流行“海棠無香”的說法,語齣北宋惠洪的《冷齋夜話》,他的叔叔彭淵材是個畫傢隱士,平生多有奇特的語言,放誕曠達說話齣人意錶,說“第一恨���~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菜性冷,第四恨海棠�o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這種俏皮話被多纔的侄子記錄下來.......


保護國寶的韆古功臣,卻被餘鞦雨認為罪人,專傢:欠他一個道歉

保護國寶的韆古功臣,卻被餘鞦雨認為罪人,專傢:欠他一個道歉

    在曆史的進程中,我國的很多文化遺産都在時代的洪流中被淹沒,原本閃著光芒的曆史遺跡也在悄無聲息地消失中,不過我們一直都非常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其中最為重要的當然就是對文物的保護瞭。在古代的時候,當時大傢的文物保護意識並不是很強,就有很多的優秀文物就傳到瞭海外,敦煌莫高窟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瞭。 為瞭保護莫高窟的文物,王道士想盡瞭各種辦法,但是卻並沒有得到支持。在非常無奈且無助的情況之下,他纔選擇嚮洋人求助,結果卻間接導緻瞭文物的流失。王道士的初衷是好的,且他一直都在身體力行,傾盡心血來保護莫.......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

    3月29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在廣漢開工。該項目是2022年四川省重點推進項目之一,也是建設三星堆國傢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星堆博物館新館以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為目標,力爭成為中國文旅的新地標、國傢級文物保護與利用的新典範。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位於三星堆博物館園區內,占地麵積66畝,建築麵積5.5萬平方米,是現有場館建築麵積的5倍,由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聯閤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承擔設計和施工任務。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及其附屬工程建設項目分為主體工程和展陳工程兩個部分,總投資14.......


《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産》展覽在日本京都舉辦

《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産》展覽在日本京都舉辦

    3月25日,觀眾在日本京都舉辦的《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産》展覽上參觀。新華社發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9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圖說山東手造·聶傢莊泥塑丨傳統泥塑“叫”齣新生機

圖說山東手造·聶傢莊泥塑丨傳統泥塑“叫”齣新生機

    閃電新聞記者 楊婷婷 張景翔 報道 .......


萃臻佳境 書畫俱老——著名書畫傢鄧福邦、張雲霞夫婦藝作擷影

萃臻佳境 書畫俱老——著名書畫傢鄧福邦、張雲霞夫婦藝作擷影

    鄧福邦簡介 鄧福邦,中國著名書畫傢,收藏傢。秦山畫派創始人。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師從導師顧森 龍瑞等,對中國傳統書畫有著獨特的見解。在挖掘整理、繼承、發展、研究的基礎上竭力推崇“道化丹青”新理念,破譯書畫與老子“道”的精神內涵,其作品渾厚大氣、風格兼容南北,以鮮明的個人風格享譽畫壇。作品曾多次發錶於國內專業學術媒體上(中國書畫、中國美術、美術觀察、榮寶齋、中��收藏、中國文化報等)、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館為其成功舉辦“鄧福邦書畫作品學術研討會”,作品“傢居秦山”,“鄧福邦書畫集”被研究院.......


新現場|張莉: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寫作

新現場|張莉: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寫作

    主持語| 很難把馬金蓮和我們時代其他80後作傢聯係在一起,因為她的所寫、所思、所感與其他同齡人有極大不同。她筆下的生活與我們所感知到的生活有一些時間的距離,那似乎是一種更為緩慢的節奏。當然,即使是慢節奏也依然是迷人的。她的文字透過時光的褶皺,突顯齣的是另一種生活的本真,另一種生存的本真。 馬金蓮所寫下的是遠離北上廣的、遠離聚光燈的生活。這位作傢最為寶貴處在於,她持續寫下那些被人遺忘的、或隻是被人一筆帶過的人與事,並且重新賦予這些人事以光澤。她書寫固原小城的百姓,扇子灣、花兒岔等地人們的風俗世界.......


新現場|程帥:從經驗齣發的“愛和疼痛”

新現場|程帥:從經驗齣發的“愛和疼痛”

    從經驗齣發的“愛和疼痛” ――漫談馬金蓮的鄉村書寫 □程 帥 2015年9月,1982年齣生的西海固作傢馬金蓮在創作談《睏境、堅守與突破的可能》中,將自己與寫作的關係比作“一個癡情至極的女子,在和一個並不愛自己的男人談著一場漫長無盡頭的戀愛”,而她則願意在這“無盡頭”中,堅持那份“愛和疼痛”,以“癡情”打動對方,由此“突破瞭自我,邁上一個新颱階”。 作傢渴望成長與突破是再普通不過的自我期許,對於馬金蓮這樣曾長期浸潤於鄉村基層社會,從生活點滴中咂摸齣作品的創作者而言,這份成長與突破就顯得更為重.......


新現場|曹霞:失根的“人”與尋根的“樹”

新現場|曹霞:失根的“人”與尋根的“樹”

    失根的“人”與尋根的“樹” ――評馬金蓮的《孤獨樹》 □曹 霞 馬金蓮甫一寫作便引起瞭文壇的關注,這個“80後”作傢下筆有如滄桑老人,直抵人生在世的核心命題。她寫西海固故鄉,寫那裏的貧窮、飢餓、苦難,將那些仿佛與我們隔著一個世紀的“陳舊”現實筆力穩健地托齣。多年前,我在讀張承誌的《心靈史》時,就領教過那“韆山萬壑的旱渴荒涼”和“剛烈苦難的內裏”。馬金蓮筆下的西海固依然有蒼涼酷烈,但也多瞭溫暖喜人的物之肌理和詩意。關於她的題材和風格,她的“農事詩”“碎媳婦”“時間長河”“‘赫拉巴爾’式的底層與.......


綫上展覽:《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傢族墓齣土文物精品展》第三期

綫上展覽:《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傢族墓齣土文物精品展》第三期

    編輯:郭潔 責編:郭晶 審核:李岐 視覺設計:孫晨 阮琳 .......


讓文物活起來|詩畫完美結閤!他與杜甫時空對話

讓文物活起來|詩畫完美結閤!他與杜甫時空對話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對館藏文物――陳子莊畫作《錦官城外柏森森》進行再創作,讓相隔一韆多年的畫作者陳子莊與詩作者杜甫進行時空對話,再現詩畫的融閤。 記者:楊華 視頻來源: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


新現場|邵部:光陰不與世間同

新現場|邵部:光陰不與世間同

    光陰不與世間同 ――馬金蓮小說的流年與物憶 □邵 部 馬金蓮擅長寫過去的故事。她的大多數作品都與當下生活有種距離感。在貧瘠的西海固,在群山的褶皺裏,一個叫扇子灣的小小村落成為她閃轉騰挪的文學根據地。不過是再日常不過的故事,卻自有一股打動人的溫情在裏麵。她寫記憶中的農事、勞作,寫人在清苦的生活中彰顯的隱忍與堅韌。土地與糧食在這裏依舊保留著最本初的意義,這讓她的小說在一個符號消費的時代裏顯得彆具一格。 《流年》是馬金蓮一篇小說的名字,也可以視作對她寫作的某種概括――在對過去光景的深情重現中,傳遞.......


文化更深,創意更活

文化更深,創意更活

    作者:鬍 鈺 近幾年來,北宋名畫《韆裏江山圖》成為文創圈的“爆款”,基於這一畫作的日常文創用品開發、主題展覽、創意演齣等,屢屢引發熱評、熱賣,究其原因,是抓住瞭當代文創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原則:文化更深,創意更活。 文創讓文物“活”起來,讓觀眾把文化“帶迴傢”,文創的興起,得益於國內市場消費升級。人們對文化、藝術、休閑等精神産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對傳統物質用品的審美、文化需求也不斷上升。消費品的顔值水平、文化含量與傳播能力日益成為影響其市場接受度的重要因素。 值得重視的是,文創産業的重要推.......


常德西湖:東洲小學長捲繪畫顯童真

常德西湖:東洲小學長捲繪畫顯童真

    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繪畫。 經過一個半小時,學生們完成“學雷鋒”“一起嚮未來”主題畫捲。 紅網時刻常德3月29日訊(通訊員 羅璿林)為積極響應“雙減”政策,豐富學生課餘生活,陶冶學生情操。3月28日下午,西 湖東洲小學舉行“奏金色童年,繪藍色未來”長捲繪畫活動。 在老師們的精心組織下,幾十位學生共同繪製長捲。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拿起畫筆,揮毫潑墨。圍繞著“學雷鋒”和“一起嚮未來”主題盡情發揮想象,你畫一筆,我添一色;巧妙搭配顔色、筆鋒或輕或重,繪齣自己心中最美的嚮往。經.......





前一篇新聞
高考不足100天,為啥老師總勸學生“走單招”?實際想得不太一樣
后一篇新聞
媽媽含淚:半年從班裏“差等生”,逆襲到英語全班第一,隻用瞭半年時間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