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7/2022, 11:06:41 AM
前言
史書上的第一次玄武門之變,讓大唐走嚮瞭貞觀之治的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於玄武門射殺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其子嗣盡數被除,傢眷充入後宮。更是不久之後直接登基為皇,為萬人傳頌。
然而唐朝發生的第二次玄武門之變,不僅在曆史上沒激起太多的水花,其首獲的評價也遠遠不如李世民,這便是唐中宗李顯時期發生的事情瞭。
中宗復位,韋後亂權
自武則天執政登基之後,唐朝經曆瞭十數年混亂的時期。彼時張柬之等人入宮殺掉張易之兄弟,逼迫武則天還政,曾經在位55天便被廢除的廬陵王李顯再次成為大唐的君主。
然而,曾經昏庸無能的他,在二十多年之後依舊沒有長進。二十多年前,他能說齣將皇位讓給嶽父也無不可,二十多年後便能讓韋後臨朝聽政。
或許是武則天的傳奇還是熱乎的,唐朝宮中的女人,都有一顆不俗的野心。上官婉兒、韋皇後、安樂公主三人,成為朝中權勢一時無兩的人物。
朝中大事,多數由他們三人做主,李顯不過是空有皇帝的名字。更為離譜的是,即使韋後、上官婉兒作為自己後宮妃子與親傢武三思行各種穢亂後宮之事,他也能充耳不聞,繼續將武三思作為自己的心腹。甚至他還會帶著韋後主動拜訪武三思,或者三人一同狎玩。
大唐皇室本就有鮮卑血脈,於倫理之上並無太多講究。因此李世民能強納齊王妃、李治能娶武則天,但是作為一名皇帝,看著自己的妃子與人私通仍然無動於衷,這邊不是血脈的問題而是他本人的問題瞭。
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武三思、武崇訓父子、韋後三人黨,基本上架空瞭李顯的權力。
便宜太子,大唐奴纔
雖然韋後臨朝聽政,上官婉兒掌管詔令,但是大唐朝廷的機製還是沒有改變,依然有太子存在,隻是這個太子卻也是意料之外的人選。
作為一個立嫡不立長的封建王朝,李重俊身為李顯的第三個皇子自然是沒有當太子的機會的。因此他雖然人比較聰明,但從小就缺乏相關方麵的教育,更像是一個有一定能為但不足以擔當大任之人。
然而,命運總是會給人驚喜。公元705年,李重俊的大哥李重潤因為私下詆毀武則天的兩名男寵擅自議論政事,被武則天知道之後處死。
同一年,李重俊的二哥李重福被韋後陷害貶謫為濮州刺史。一年之內的兩次變化,讓這個本無機會的李重俊於706年被立為皇太子。
李重俊本身纔能不足,又不是韋後親生,便為他們三人所排斥。負責教導李重俊的武崇訓,甚至慫恿安樂公主直呼李重俊奴纔。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李重俊雖為太子,卻並不好過。
皇太女之議,玄武門之變
李重俊當上太子之後,其地位非常不穩。韋後、安樂公主等人不僅將其視為眼中釘,甚至想要將他的太子之位除掉。
甚至安樂公主直接上書中宗李顯,建議他廢掉李重俊立自己為皇太女。雖然此時李顯沒有答應,但是李重俊深知,自己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便想著先下手為強。
公元706年六月初六,李重俊集結李韆裏、李多祚等人,率領三百多精銳兵力發動兵變。
他首先帶著僞造的詔書闖入武傢,將武三思與武崇訓父子殺掉,然後掉頭宮中,闖入肅章門想要殺掉韋後三人,而她們三人早已前往麵見李顯,帶著李顯一同逃到瞭玄武門。
等李重俊一行人到達玄武門的時候,便看著韋後一行人正和李顯玄武門城樓之上。李重俊本就隻為殺掉韋後三人,見著李顯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
正在此時李顯在城樓上喊話,讓士兵沒擒殺李重俊。冷靜下來的眾人,見到城牆之上的天子,立馬倒戈。李顯見狀倉促外逃,卻在終南山被自己的親信所殺。
草率離譜的玄武門之變,讓李重俊手下盡數倒戈。而更為荒誕離譜的事情,卻在後麵。李重俊死後,李顯命人將其頭顱砍掉,供奉在太廟之中,用頭顱祭奠李世民等人,不僅如此,他還用李重俊的頭顱去祭奠武三思父子。
李重俊的屍身,無人接近,無人敢收。堂堂太子,最終下落淒慘不堪。
尾聲
與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相比,李重俊可以說既沒頭腦也沒準備,當他還顧及父子之情的時候,李顯早在看到他的那一刻對他下瞭判決書。
在一個前承太宗高宗武則天,後繼李隆基開元盛世的時期,李顯是當之無愧的不配為君。
失敗的李重俊,在曆史中的評論,也是貶斥居多。若他有足夠的智慧和作為,在此次之變中成為一個勝利者,那麼史書或許會有另一番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