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11:05:30 AM
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體係中有彆於官學的另一個教育係統,它既是教育場所,又是研究學術、普及文化、宣揚教化的重要陣地,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廣東書院始於南宋,興盛於明代,在晚清達到瞭高潮――廣東成為全國書院最發達的省區之一。
嶺南書院,是承載精神氣質和文化使命的標誌及平台。在明代,廣東産生瞭具有全國性影響的理學大儒陳獻章,他對廣東學術的推動主要是通過書院來實現的。伴隨著廣東書院的發展,嶺南地區也齣現眾多碩彥名儒:湛若水、阮元、陳澧、張之洞、康有為、梁啓超、丘逢甲等,他們為廣東文化的繁榮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再者,清末的廣東書院除文化傳播外,還刊刻印行瞭大量經典書籍,貢獻悠遠。
廣東書院大抵可分為三類:純為講學課士的書院;兼為講讀和鄉約的書院;紀念宦賢的書院。這三種類型的書院兼顧瞭精英教育和民眾教育的發展,其興衰演變與廣東文化教育的發展息息相關。廣東書院的多元發展,亦體現瞭嶺南教育的多樣化以及務實、開放、創新的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講,廣東書院史也是廣東文化史。
南方都市報“走讀古書院”係列,通過實地走訪和資料搜尋,以文字、視頻、圖片等豐富形式對嶺南古書院遺存進行全方位的記錄和呈現。傳承弘揚嶺南文化,讓我們一起開始“走讀古書院”。
【第一期 玉�鞘樵骸�
玉�皇樵何揮詮闃菔謝破儀�蘿崗街蘿峰山麓,始建於南宋,至少已有800多年曆史,是廣州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書院之一。
據記載,南宋時期,蘿崗鍾姓始祖鍾遂和在蘿峰半坡興建種德庵,為族中子弟讀書學習之處。鍾遂和之子鍾玉�嗆脫�生崔與之少時在此讀書,後均考中進士,道德學問皆受人敬仰,崔與之官至右丞相,鍾玉�槍僦斂我櫓惺槭〖嬤�政事、朝議大夫。鍾玉�峭砟甏槍俜迪綰螅�對種德庵進行修繕和擴建,修築瞭似園、餘慶樓,並在不遠處開闢瞭漱玉台,同時將種德庵更名為蘿坑精捨。鍾玉�僑ナ籃螅�其子鍾仕紳為追思父親德行遺容,塑鍾玉�竅裼諑蕓泳�捨正殿供後人拜祭,並將蘿坑精捨改為“玉�皇樵骸薄T諉鞔�,由於官府禁辦私人書院,嘉靖年間,鍾氏後人進一步改建,將書院及附屬建築統稱為蘿峰寺,並安排僧侶進駐,玉�皇樵旱靡員A簟�
製圖:嚴麗萍
清光緒乙亥年(1875),鍾氏族人集資對書院進行瞭大重修。2008年11月,玉�皇樵河肼芊逅�(包括鍾玉�悄埂⒅郵洗笞陟簟⒅郵狹�宗祠、誥封將軍府祠、候仙台、金花廟、招隱亭、山高水長亭、天衢雲路牌坊和文昌廟等組成部分)被公布為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玉�皇樵航ㄖ�麵積約1868平方米,整體依山而建,因勢造型,立體展開,外觀雄偉莊嚴,建築內部錯落有緻,結構緊湊,設計精巧,樓閣相連,麯徑迴廊、魚池水榭、亭台瀑布分布其中,小巧而秀氣,曆史上在此還形成瞭“蘿峰四景”:“山樓望月”“東亭觀梅”“玉屏春望”和“漱玉聽泉”。院內建築群眾多,是全國罕見的將儒、釋、道三傢精髓糅閤並與自然山水結閤俱妙的書院之一。
玉�皇樵漢腳耐肌U�座書院依山而建,因勢造型。上方通體紅色的建築為文昌廟
打開視頻欣賞這座藏身於“十裏梅林”裏的古老書院
更多細節可以掃碼觀看現場導賞直播:
從蘿崗香雪公園穿過一條荔枝林密蓋的小路,沿著數十級古樸的石階而上,盡頭處便是玉�鞘樵骸J紫扔橙胙哿鋇氖怯嗲炻ィ�左邊是種德庵,右邊是蘿峰寺。餘慶樓高懸正門的金字紅匾“玉�皇樵骸斃從諉骷尉溉沙僥曇洌�一副門聯“琴書世澤 /俎�u名山”則齣自清代書法名傢勞肇光之手。在“玉�鞘樵骸焙嶝抑�上還有藍字匾“餘慶”,落款是“衡陽王”題。此“衡陽王”應為明朝就藩衡陽的硃常瀛父子,明亡後硃氏父子流徙嶺南,曾在書院內羈住。
玉�鞘樵何揮諑芊逕槳肫攏�外觀雄偉莊嚴。
“餘慶”匾額,落款是“衡陽王”題。
玉�皇樵旱拿帕�“琴書世澤 /俎�u名山”齣自清代書法名傢勞肇光之手。俎、�u
七簷滴水與八麵清風
餘慶樓的整體呈凹字形,中間是長方形的觀魚池,池中植有數盆睡蓮,池魚往來翕忽,似與遊人相樂。抬頭看二層樓閣,會發現此處建築格局略為奇特,據嚮導歐雪冰介紹,這便是書院內有名的“七簷滴水”。顧名思義,“七簷滴水”由七個屋簷構成,分彆是玉�翹靡桓鑫蓍埽�餘慶樓的三邊上下各有兩個屋簷,下雨時雨水通過七個屋簷滴落觀魚池。這緣於當年鍾玉�嵌閱縴衛磣誄�的三皇子有救命之恩,鍾玉�鞘攀籃螅�三皇子命人仿皇宮“八簷滴水”的格局重建蘿坑精捨,為瞭不僭越禮製,特地建為“七簷滴水”,並將此建築格局沿用至今。
餘慶樓與玉�翹黴鈎閃恕捌嘜艿嗡�”的建築格局。
餘慶樓屋頂上的灰塑各具姿態。圖為“子晉登仙”。
這段典故,在玉�翹媚謚�上的一副對聯可得到佐證:“玉殿莊嚴禦賜七簷滴水 �槍�德政贏來八麵清風”。玉�翹媚詮┓鈄胖佑��牽�懸掛在左右兩邊牆上的“忠”“孝”“廉”“節”黑底金字匾額,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傢硃熹的手跡。歐雪冰說,這四塊匾額也成為鍾氏後人的族訓。
“菊坡學派”發祥地之一
實際上,玉�鞘樵撼�瞭是蘿崗鍾氏曆代承傳傢學之地,還是宋代嶺南主流學派“菊坡學派”的發祥地之一,對整個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産生過深遠影響。
“菊坡”是南宋名相崔與之的號。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9歲的崔與之被父親送來種德庵跟隨辭官在傢設席的鍾遂和讀書,因此結識同窗鍾玉�牽�兩人結下瞭一生不解的緣分。
種德庵。南宋名臣崔與之和鍾玉�竊詿送�窗24年。
在鍾遂和教導下,崔與之先是考中舉人,33歲赴臨安入太學,36歲高中進士,後纍官至右丞相,成為嶺南士子由太學考取科舉的第一人。崔與之於詞章上頗有造詣,創“雅健”之風,開嶺南宋詞之始,有“粵詞之始”之稱。他還被稱為“嶺南儒宗”,所開創“菊坡學派”被認為是嶺南曆史上的第一個學術流派。崔與之及其學派受理學思想的影響較少,甚至揭齣“無以學術殺天下後世”的宗旨,具有明確批判理學的意識。其所倡導的學風,在客觀上抵製瞭南宋後期理學的蔓延趨勢。後世嶺南學人對其頗為尊崇,如明代思想傢陳獻章“嘗迎清獻畫像於傢,隅坐瞻仰,若弟子之於師者”,更賦詩稱“平生願執菊坡鞭”。晚清廣州城內粵秀山麓曾齣現過一間大名鼎鼎的書院――菊坡精捨,山長為當時嶺南學術最具影響力的傑齣人物陳澧,更是嚮崔菊坡隔代緻敬瞭。
山高水長亭前的韆年古荔
自玉�翹貿隼矗�在嚮導歐雪冰的帶領下,記者一行路過洗心池,拾級而上,穿過小山門便來到瞭候仙台。歐雪冰介紹,鍾玉�塹蹦暝詿艘構厶煜笫保�看到不遠處仙人們在喝酒,自覺神奇,便在此建起瞭候仙台。
書院內的洗心池,洗之可神清氣爽。
站在候仙台上幾乎可以俯瞰整座書院。白牆黛瓦,古樹蔥蘢,坐在石凳上暫歇,抬頭可見山高水長亭。該亭又稱為東亭,它是鍾玉�塹腦�孫鍾復昌所建的,“山高水長”匾為後來明代嶺南大儒湛若水所題。如今亭內立有一方碑刻,上麵的文字乃兩廣總督張之洞到蘿峰寺觀賞梅花時所作的長詩,有詩句“種梅如種桑,衣食山中人”。
山高水長亭內立有一方碑刻,上麵的文字乃兩廣總督張之洞到蘿峰寺觀賞梅花時所作的長詩。
山高水長亭旁邊有一突齣的大石,上書“催詩岩”。“催”字可謂寫盡舊時學子為覓佳句而殫思極慮之態。催詩岩前麵是一株被鐵柵欄圍起來的韆年古荔。相傳,該樹已存活逾韆年,也是廣州目前有記載的樹齡最老的古樹。據介紹,這是一棵山上自然生長的荔枝,當地人稱為“山枝”,明代時已高達數丈,粗需兩人閤抱。明嘉靖十六年(1537),番禺、南海一帶大雪,滿山樹木大部分被凍死,這株古荔枝樹也嚴重凍傷,枝丫漸腐,鄉人都以為難逃死劫。豈料第三年春天,荔枝樹居然從樹莖底部長齣瞭三枝嫩芽,重新煥發瞭生機。經曆韆年滄桑,這棵荔枝樹如今依舊枝繁葉茂,每年還能結齣“桂味”和“山枝”兩種荔果。目前,這株韆年古荔已申請古樹保護,每年都會有果樹專傢來照看其生長情況。
韆年古荔旁邊還有兩塊巨石,上麵分彆寫著“玉屏”和“漱玉”,想來這裏便是蘿峰四景中的“玉屏春望”和“漱玉聽泉”的齣處瞭。
眾多文人雅士瞻仰門牆
嚮導歐雪冰錶示,整座書院最高處是通體紅色的文昌廟,高兩層,寓意齣人頭地。相傳文昌廟的建立與湛若水有直接的關係。話說當年湛若水前來玉�鞘樵荷兔罰�看到書院所在地乃一處風水寶地,便想購下書院左側的空地作為自己未來的墓地。鍾氏族人自然不想賣地,但又不好駁湛尚書的麵子,於是商議在空地上建一座文昌廟,供奉文昌帝,並將決定告知湛尚書,身為一代教育傢的湛尚書不但不惱,反而欣然題寫瞭榜書“山高水長”送予書院,以此鼓勵鍾氏族人多讀書,成就瞭一段佳話。
文昌廟與門前的天衢雲路牌坊。
廟門口正對著一座牌坊,是明嘉靖十一年(1532)鍾氏族人擴建玉�鞘樵菏苯�立的,它坐北嚮南,高4.2米,寬3.8米,兩麵分彆刻著“雲路”和“天衢”。每年二三月,正值廟旁兩株參天木棉花開花落,古老牌坊在一地落紅中更顯古樸,煞是好看。
專傢指齣,玉�鞘樵鶴佘蟮奶氐閌搶�史悠久、規模宏敞、保存完好,它本質上是一處宗族或傢族書院,主要為祭祀與會文之所。
數百年來,玉�鞘樵涸�吸引瞭眾多文人雅士前來瞻仰門牆,留下墨寶。據統計,書院內共有各類碑刻牌匾60件(套)。譬如唐代韓愈所題匾額“鳶飛魚躍”,明代海瑞為蘿坑精捨題聯:“石磴泉飛山欲靜 洞門雲掩晝多陰”,文天祥手書的絕句四首木刻;清代剋勤郡王晉祺親書的“蓬島雲林萬本梅花韆古色/蘿峰泉石百叢草木四時春”聯語和東廳的“人間妙境”橫匾,鄭闆橋的春、夏、鞦、鼕四時畫竹木刻,著名金石學傢書畫傢符翕為種德庵題門聯:“澗水流年月/山雲無古今”,硃次琦為種德庵題聯:“讀書時有珠船獲/論古還將玉麈揮”,蘇若瑚所題的蘿峰寺門聯:“蘿藤詰屈路如篆/峰巒罨畫山欲春”,陳澧的篆書聯“行己有恥/博學於文”,伍學藻所題的蘿峰精捨門聯:“樓台四壁煙雲閤/草木一�G文字香”等等,都值得細細玩味。
蘿坑精捨內掛滿瞭名人墨寶。圖為鄭闆橋畫竹木刻拓片和海瑞為種德庵所題的對聯。
站在招隱亭前不禁深思,一代又一代的碩彥名儒何以熱衷於在這裏留下吉光片羽?或許正如清代詩人張維屏在這裏留下的一副名對那樣,他們在這裏尋到瞭心中的傢園:
“行雲流水見真性/明月清風來故人”。
書院掌故――
鍾玉�揮搿奧芨諳閶�”
“嶺南無雪何稱雪,雪本無香也說香。十裏梅花渾似雪,蘿崗香雪映朝陽。”郭沫若詩中的“蘿崗香雪”,指的是蘿崗地區“十裏梅林”每年鼕季梅花盛開的美麗景觀。“蘿崗香雪”更被譽為“羊城八景”之一。2009年10月,“蘿崗香雪”被公布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據史料記載,“十裏梅林”最初的締造者便是鍾玉�唬�最初的觀梅勝地也在玉�皇樵骸�
傳說鍾玉�淮槍倌瞎櫫局校�於寒鼕時節路過粵北大庾嶺梅關古道,恰見當地梅林飄香,因愛其高潔齣塵,於是帶十數株梅苗迴鄉,種在種德庵下的溪水旁邊,悉心栽培。到瞭清朝初年,已經遍成梅林。清代《南海百詠續編・古跡》中記載:“洞內有蘿峰寺、玉�皇樵海�堪停中車。科梅盛開,晶玉廿裏,真同香雪海,粵人多往遊焉。”可證其時蘿峰寺和玉�皇樵菏的斯勖肥さ兀�不少文人雅士前來問梅。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玉�皇樵耗諞涯衙倜酚埃�但距離“蘿崗香雪”的梅林也就一箭之遙。
玉�塹�
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玉�塹�,是為紀念鍾玉�嵌�舉行的蘿崗民間傳統活動,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每年農曆五月二十鍾玉�塹�辰這一天,鍾氏各房60歲以上長者便會齊集玉�皇樵海�參加祭祀活動。上午九時,各房公推的主持人宣布祭祀開始,八音隊同時奏樂。首先上香點燭,擺放燒豬、時果等祭品,接著主祭人宣讀祭文,祭文讀後焚燒。鼓樂重新響起時,參與長者按照長房到七房的順序輪流行三叩大禮,然後其他族人方可自由參拜。最後參加祭祀活動者要齊唱《玉�槍�誕歌》。
祭祀活動後是一場水果比賽,參賽的水果有荔枝、沙梨、鳳眼果、芒果等,評審的標準是最靚且最大者勝齣,奬品依次為銀錠、木匾和榖籮。舉辦水果賽是為瞭相互交流種植水果的經驗,促進當地水果種植技術的發展。據介紹,水果比賽除瞭水果之外,經常還會齣現禾、芋頭、薑等農産品。水果比賽後會舉行文會,鍾氏子孫中的讀書人會在書院東廳品文賽詩歌。
總策劃:戎明昌
策劃:王海軍 王佳
執行:劉煒茗 陳偉斌
題簽:劉斯奮
學術支持:李緒柏
專題統籌:周佩文
本期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周正瑩
本期攝影:N視頻記者 馬強
本期視頻:N視頻記者 馬強 彭雨欣
本期直播:N視頻記者 彭雨欣 阮增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