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11:13:51 AM
原詩:次韻硃少濱癸巳杭州端午之作
驚心節物到端陽,作客猶嗟滯五羊。
艾詡人形終傀儡,槐酣蟻夢更荒唐。
南遊已記玄蛇歲,北味渾忘白虎湯。
粵濕燕寒俱所畏,錢塘真閤是吾鄉。
(1953年6月。)
曆史背景:
1951年,陳寅恪繼續任中山大學教授,助教程曦攜妻離開廣州到香港。1952年,陳寅恪給楊樹達所作的《積微居金文說序》被齣版社強行刪除,黃萱擔任其助教。
1949年初馬寅初倡導的政治學習運動於1950年底結束。1950年至1956年為批判鬍適思想運動。
硃師轍:字少濱,1878生於安徽黟縣,教授、文字訓詁學傢、曆史學傢。祖父硃駿聲為清代著名學者,父親硃孔彰。民國初年與其父相繼任清史館編修,與繆荃孫等匯集清代史料,成書《清史稿》。抗戰時任成都華西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任北平輔仁大學、安徽學院教授。1947年夏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後仍執教於中山大學,所著《商君書解詁》和《和清真詞》寄給主席閱後,獲得復信贊賞。1951年鞦退休定居杭州,為浙江省政協委員。1969年在杭州逝世。他藏書甚富,以畢生精力,從事漢學研究,造詣很深,著作有:《商君書解詁》、《和清真詞》、《黃山樵唱》、《清史述聞》等。
賞析:
“驚心節物到端陽”句中“驚心節物”為“節物驚心”,化用唐代高適《重陽》“節物驚心兩鬢華,東籬空繞未開花”的詩意。全句直譯為看見隨季節更換的物品,吃驚節令到瞭端陽。
“作客猶嗟滯五羊”句中“五羊”指廣州,全句直譯為已經是客人瞭,還感覺停留在廣州。此句指硃少濱已經到杭州定居,現在到廣州就是客人。
“艾詡人形終傀儡”全句化用宗懍《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而來。“傀儡”指木偶。全句直譯為用艾詡做成的假人終歸是假的。此句隱喻政治學習運動中某些人的假態。
“槐酣蟻夢更荒唐”句中“槐酣蟻夢”齣自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傳》中“淳於棼夢至槐安國 ,國王以女妻之,任南柯太守,榮華富貴,顯赫一時。後齣徵失敗,公主亦死,被遣迴,醒後見槐樹下有蟻穴,即夢中所曆槐安國” 。後來比喻夢境,或空幻。全句直譯為淳於棼夢見的槐安國沒有根據,此句隱喻政治運動中的浮誇。
“南遊已記玄蛇歲”句中“玄蛇”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蛇,齣自《山海經・大荒南經》,就是古時生長在嶺南群山中的蚺蛇。全句直譯為作者到廣州後就記住瞭蟒蛇的年歲。
“北味渾忘白虎湯”句中“白虎湯”作者自注為“醫傢稱西瓜為白虎湯”,在此作者為瞭押韻和對仗而作“白虎湯”。全句直譯為自己已經全然忘記瞭北京的西瓜味。
“粵濕燕寒俱所畏”句中“粵”一般指廣東,簡稱“粵”。“燕”舊時為河北的彆稱,此處指北京。全句直譯為廣東太潮濕,北京太寒冷,都是我所懼怕的。
“錢塘真閤是吾鄉”句中“錢塘”不是重慶市閤川區的第一人口大鎮,而是浙江杭州市錢塘江的縮減,此處指杭州。全句直譯為杭州錢塘江段真正適閤我居住,是我的傢鄉。
全詩藉用“艾詡人形”和“槐酣蟻夢”兩個典故,錶麵述說自己不適閤在廣州和北京居住,嚮往到杭州居傢。隱含作者無法適應某些政治運動,打算晚年到杭州養老的夙願,同時守護父母及大兄的墳墓。
作者與硃少濱的詩歌中,杭州是魂牽夢縈的地方,也是頤養天年的嚮往地。其情節為作者1925年至1926年陪父親陳三立養病於西湖淨慈寺等處,並於10月安葬其母和長兄在杭州牌坊山之原,1948年其父靈柩在暫厝北平11年之後亦歸葬杭州。
此詩。
附詩1:《送硃少濱教授退休蔔居杭州》其一
同酌曹溪我獨羞,江東舊義雪盈頭。
君今飽啖荔支去,誰話貞元七十鞦。
(作於1951年。此詩為硃少濱教授退居杭州時的送彆詩之一,全詩藉禪學南宗和支湣度的典故,錶明自己的治史主張,以及文化誌嚮不會改變。)
附詩2:《送硃少濱教授退休蔔居杭州》其二
無改鄉音望若仙,鏡湖乞得比前賢。
他年上塚之江畔,更和新詩結後緣。
(作於1951年。此詩為硃少濱教授退居杭州時的送彆詩之二,全詩化用唐代賀知章《迴鄉偶書二首・其一》中“少小離傢老大迴,鄉音無改鬢毛衰”及《迴鄉偶書二首・其二》 中“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的詩意而來,前二句指硃少濱退休迴杭州,後二句指自己渴望到杭州給父母、長兄上墳的心願。)
附詩3:《遙祝少濱先生八十生日即次自述詩原韻》
雜花生樹語鶯兒,三月江南正此時。
訪古偶過蘇小小,和詞還涉李師師。
護摩北鬥非無相,名勝西湖總有詩。
聞說稱觴初八十,更欣吾道未陵夷。
(作於1959年春。此詩化用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中的詩意啓聯,藉用蘇小小和李師師以代西湖情緣,最後舉杯遙祝老友,也錶明自己的心跡。全詩對杭州渴慕之情為主綫,述說自己對西湖風物的掛念,流露自己不走下坡路的初心未改。)
附詩4:《寄懷杭州硃少濱》
東坡聊可充中隱,吏部終難信大顛。
南海西湖同一笑,鳥鳴花放自年年。
(作於1961年。此詩以宋代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所說的“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啓聯,然後轉嚮唐代韓愈諫迎佛骨被貶,卻與陳寶通成為莫逆之交的故事,最後錶明自己的遺願是歸葬杭州西湖,與先期安葬於此的父母相伴永遠。可惜陳寅恪去世後,其夫妻骨灰一直由小女陳美延保存,經過34年周摺後於2003年6月16日改葬於江西廬山植物園,巧閤的是廬山植物園係他的侄子陳封懷(陳衡恪之子)所創建,其墳墓也在園內。)
(所有照片均為網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