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6:48:06 PM
小李廣花榮一直都是《水滸傳》眾多英雄好漢之中,箭術的代錶人物。
原著之中的花榮:虎筋弦扣雕弓硬,燕尾稍攢羽箭長。善使弓箭,百步穿楊,箭術比肩漢朝飛將軍李廣,因而被稱為瞭李廣。
徵討方臘之時,花榮一箭射死瞭王仁,烏龍嶺一戰,接連射殺王績、晁中鄧元覺。
但是在方臘陣營之中,也有一名神射手,那就是龐萬春,方臘起義之時,作為軍中大將,人稱小養由基。
憑藉一手百步穿楊的箭術,射殺瞭梁山七名好漢;而自己也慘死戰場之上。
初次登場
在水滸世界之中,宋江統率的梁山人馬,人纔各異,與其相對於的方臘,也是如此。
其實這種塑造手法就是為瞭增強視覺的衝擊效果,尤其是雙方有著很多非常相似的英雄好漢。
讀者不自覺地便會將其對比,來看待雙方的實力大小,花榮和龐萬春便是如此。
花榮綽號小李廣,龐萬春則是小養由基,李廣和養由基都是古代著名的神射手,因此這種設定,勢必會發生衝突。
尤其是花榮的神射手形象,深入人心,突然在徵討方臘的過程中,也齣現一個神射手自然令人驚訝。
梁山招安之後,作為朝廷的軍隊南徵北戰,當時方臘在南方地區起義造反,梁山自然被派往瞭南方徵討方臘。
龐萬春的齣場也正是在這個時候, 宋軍等攻陷瞭杭州之後,便決定分兵攻打睦州、歙州,盧俊義負責攻打歙州,率領瞭二十九員偏將,三萬人馬,攻打歙州。
攻打歙州,經過的第一個關隘便是昱嶺關,而昱嶺關的守將便是龐萬春,龐萬春帶領雷炯和計稷兩位副將,率領五韆人馬鎮守昱嶺關。
盧俊義等人來勢洶洶,認為昱嶺關很容易拿下,但是令盧俊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戰便讓盧俊義損失慘重,僅僅是龐萬春一人鎮守的昱嶺關,就讓盧俊義吃瞭大虧。
接連損失瞭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歐鵬七人。
龐萬春射殺梁山七將
來到昱嶺關之前,盧俊義仗著杭州之勝的軍威,連前方的道路都不曾勘探便命令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六人,帶領瞭三韆人馬作為先鋒,去昱嶺關之下挑釁。
等到六將率兵上前,卻察覺不對,但見昱嶺關之上,竟然無一個士兵,史進等人心有疑慮,不知所措。
突然就看到瞭關隘之上竪起瞭一麵彩綉白旗,方臘的一名大將站於旗站,這就是昱嶺關守將,小養由基龐萬春。
龐萬春一露麵便開始大罵宋江、盧俊義等梁山之人,說他們是草寇,不過是搭上瞭宋朝的船,和他們這些江南賊寇沒有兩樣。
這一番話語把梁山眾人氣得夠嗆;之後龐萬春更是大罵花榮,要和其比箭術。
其實龐萬春又是空城計,又是大罵梁山等人,不過做的就是所謂的障眼法罷瞭,就在史進等人憤怒之餘,龐萬春一箭射下,直接命中瞭史進,將其射下瞭馬。
石秀、李忠等人,看史進落馬,慌忙救助,將其帶走, 這一照麵便把史進射傷瞭,其餘五人也顧不得作戰瞭,便慌忙撤退。
但是哪曾想兩側的山崖之上,埋伏瞭眾多的弓箭手,梁山軍死傷慘重。
而這還僅僅是開始,眾人撤退之時,被龐萬春副將雷炯和計稷率兵攔截,最終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六人皆死於昱嶺關之前。
三韆步卒,僅有數百人逃迴,還未到達歙州,盧俊義率領的部隊便遭受瞭如此巨大的損失。
而且這其中盧俊義要承擔主要責任,那就是未曾派遣人去探查地形,以至於龐萬春設下埋伏都不知道,最終導緻第一戰便損失六名大將。
盧俊義派遣時遷前去探查路綫,遇見瞭一名當地的老和尚,得到指點,找到瞭一條通往龐萬春大寨之後的小路。
於是盧俊義時遷前往關上放火,而林衝、呼延灼等人則在關隘前進攻,趁機搶占瞭昱嶺關。
龐萬春副將雷炯、計稷都被活捉,龐萬春自己獨自逃走,迴到瞭歙州, 昱嶺關被拿下,前往歙州的道路也被打開瞭,盧俊義大軍火速逼近瞭歙州。
龐萬春被殺
龐萬春丟死昱嶺關,獨自跑迴瞭歙州自然免不瞭被責備,但是麵臨盧俊義大軍的逼近,尚書王寅建議龐萬春將功贖罪。
於是便又命令龐萬春帶領五韆士兵,齣城抵抗盧俊義的進攻,摩雲金翅歐鵬和龐萬春對戰。
龐萬春雖然箭術瞭得,但是武藝卻一般,不過數個迴閤,龐萬春便敗走,歐鵬追趕,卻被龐萬春射瞭一箭,歐鵬無懼,但是卻又被射瞭一箭,落馬身亡,這是被龐萬春殺死的第七位梁山好漢。
宋軍後撤三十餘裏,紮寨防備,於是王寅、高玉、龐萬春等人打算乘著宋軍不防備,偷襲盧俊義等人。
但是到瞭盧俊義駐紮營寨纔發現是陷阱,但是卻為時已晚, 其實在劫營之前,高玉等人就曾懷疑這是盧俊義等人的陷阱,但是龐萬春不聽。
果然一進盧俊義等梁山士兵所在軍營便遭伏擊,高玉當場陣亡,龐萬春齣逃,卻被金錢豹子湯隆鈎住瞭馬腿活捉。
龐萬春射殺瞭盧俊義手下七名大將,早就被梁山眾人記恨在心。被捉住的龐萬春,當天就被割腹剜心,用於祭奠史進、歐鵬等被龐萬春所殺的將領。
這位風光一時的神射手小養由基龐萬春就這樣慘死在瞭梁山人的手下。
總結
很多人都將龐萬春和花榮做對比,但是知道龐萬春被殺,也不曾見到過花榮。
論武藝,花榮應該是一個全麵發展的人,不僅擅長射箭,同時槍術也齣眾;而龐萬春則偏嚮於箭術,歐鵬數個迴閤便擊敗瞭龐萬春,足見龐萬春的武藝平平。
但在箭術方麵,龐萬春應該也不虛於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