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1:15:36 AM
3月7日晚上突然放齣的2022年成都的首輪土拍信息讓地産圈炸瞭鍋。
厲害瞭, 50宗土地,約3172畝,從3月31日至4月2日分三天 ,全部走上拍賣台!
最閃瞎人眼的就是最高清水限價。
錦江區三聖鄉32000!
成華區二八闆塊26000!
東客站最高限價28000!
天府新區萬安片區26000!
高新中和28000!
OMG……
看到相關信息最開心的就是銷售和中介瞭,去年還要摳腦殼賣的順銷盤們一哈就有瞭性價比,馬上可以發一條朋友圈:去年沒買房的腸子要悔青瞭。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提高限價,調動市場積極性
去年的三輪土拍的限製利潤較大,讓開發商集體“躺平”,齣現瞭不少地塊的流拍。這樣躺下去不可。
從政府的齣發點的總體方嚮是降低拿地門檻,增加企業利潤空間,提高參與積極性。
而且我們大成都今年龍泉驛區將舉辦大運會,高新區迎接SKP開業,天府新區高速發展……各種城市紅利數不勝數。政府的限價拔高當然就是告訴大傢:成都,未來可期。
與此同時,央行全麵降準降息,信貸端口放鬆,都在助力釋放購房需求,讓市場活躍起來。
利潤差距+抽簽
給足發揮空間
據統計,本次的50宗地塊中,有36宗地房地價差超過1萬/�O,最高為18600元/�O。價差越大,留給房企利潤空間就越大,房企也或有更多的施展空間。
而在3月9日還公布瞭本次土拍的齣讓規則: 以“限價競買+抽簽競得”方式進行拍賣。
而不是之前的競拍在到達最高限價後“競配建”或者“競人纔公寓比例”等增加成本的方式。減少成本支齣的壓力。
大佬把題目的難度降低瞭,如果開發商再做不來就不能再怪瞭哈。
從某種意義上說,閤理利潤空間,既是開發商的動力所在,也是保障樓盤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開發商的齣發點不再是僅僅是壓縮成本,可以讓産品更多元化。
最高限價未必是賣價
這必然會同時也肯定會刺激市場,有些持幣觀望的購房者就會認為,那還是趕緊買瞭,再不買以後不是更貴買不起瞭。
但大傢要搞清楚一個事情就是,這個政府給到的最高限價未必會是開發商最終會賣的價格。之前的土拍的雙限價格讓利潤空間很低,開發商隻有頂格售賣纔能有點盼頭,但現在拉開空間瞭就是另外一套題瞭。
比如在一直土地齣讓較多的二八闆塊,目前的在售價格在2.3w左右,去年拿地的預計在2.4w,看此次土拍的最高預期是給到2.6w,挖地下室+裝修包會到2.8w。如果新拿地的開發商打造差不多的産品還頂格售賣,我隻能懷疑他是其它樓盤的間諜幫忙齣貨。
開發商也不傻,如果同一個闆塊的房子他這樣頂格銷售,其它産品還不笑慘瞭。(感謝同行的幫忙)
而開發商想快速周轉迴款價格也隻能參照同期的差不多的項目給到定價纔行,如果它想賣到高價隻有打造齣差異化的、更高規格的産品讓購房者買單啊。
所以這個定價的目的就是在政府給你的劃綫範圍內各憑本事來贏得市場。
購房者彆盲從
政策規範需更進
當然這也是有bug的,並不是人人都能理性不盲從的,如果造成購房者的惶恐一窩蜂去搶購現有的房子那勢必會抬高市場預期,開發商當然就能拿到更多的話語權從而更大膽的定價操作。
而購房者希望的價高就質高的願望還要寄希望開發商的良心,在利潤麵前嘛啥都不好說,加上開發商頻頻齣事暴雷,維權就算瞭,要是爛尾交不瞭房纔是紮心的芭比Q。
需要更規範的政策讓開發商“乖一點”。
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現房齣售,眼見為實沒法作妖。
真剛需退齣群聊
利好低價二手市場
目前不少在售房源都有福利優惠活動也並不便宜,對於預算不足的人員來說直接打消未來買新房的念頭轉戰二手。
最近成都二手市場持續活躍,從11月份反彈總體超過2021年,而上周成交2658套,環比增加5.85%,成交的總價基本在200w以內屬於價格敏感的剛需人群。
網紅盤去一個少一個,主城區200w的新房所剩無幾,而再看下此次的地塊指標都是偏改善屬性,剛需不太會是主力的目標客群瞭,隻有去二手,預計二手市場也能持續不錯的熱度。
房價一直在穩步up
剛需剛改看房正當時
雖然去年市場冷淡,但拉開數據看成都房價一直是堅挺上漲的。城市能級上台階地價走高,房價就不可能會降。
建議剛改一類的購房者今年開始可以多看看房,去年拿地的那一大波大概率今年都會亮相加上卡的死死的限價,總價方麵更容易拿下。
如果今年的土拍都是這樣的趨勢話,預計好地段的依然恒強但溢價不會太高,而一般般的地塊就一般般的成交瞭。結果如何拭目以待。
而拿地的開發商大概率都會往“壕”的方嚮努力,那確實有點高攀不起瞭。
真剛需一類的就把次新房淘起來,這纔是解決上車的王道,畢竟剛需的香餑餑們被改為租賃保障房的,開發商齣事被凍結的比比皆是,能淘筍盤還有機會。
此次土拍埋下一個懸念
給到的這個最高限價能不能實現呢?
如果這次的土拍刺激到瞭購房者真的都去下單買房,必然會讓市場火熱起來這樣的話,那麼開發商再未來定價上就能大膽一些。
但這個價格到底能不能現實,就是交給市場看開發商和購房者的博弈瞭。
而就這幾天不少之前市場平平的項目銷售都有瞭明顯變化,大傢需要穩住心態不要盲目衝對於自己有硬傷的項目。
市場迴歸平穩纔是好事,太冷太熱都不行,而在現有形勢下,我到底該怎麼做,如何做齣正確的趨利避害有益自己的決策? 是所有人都應該思考這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