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8:19:45 AM
評估一個人的健康程度,人們可能更加注重軀體上的錶現,卻忽略瞭情緒和心理方麵的問題。
比起身體疾病的痛苦,精神創傷就像慢性毒藥,會一步步吞噬掉整個人的健康。
來自美國杜剋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通過一項為期30年的研究發現, 患有早期精神障礙(焦慮、抑鬱、精神分裂癥、人格障礙等)的人日後患癡呆癥,或在較年輕時癡呆癥發作的風險較高 。在年輕時關注精神健康可能會減輕或延緩日後的癡呆癥負擔。
該研究近期發錶在精神病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上。
《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采訪專傢,為你分析精神、心理問題帶來的傷害,並教你如何與壞情緒和平相處。
受訪專傢
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 張侃
北京迴龍觀醫院副院長 王紹禮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髒中心主任醫師 劉健
焦慮、抑鬱會增加癡呆風險
研究人員對一項涉及1711386名新西蘭人,長達30年(1988年至2018年)的跟蹤研究進行瞭調查,人群基綫年齡為21歲至60歲,50.6%為男性。
隨訪期間,64857人被確定為患有精神障礙,34029人被確定患有癡呆癥。被確診精神障礙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相似,但年輕人更多。
在觀察期內,被診斷為精神障礙的人中有3957(6.1%)人被診斷為癡呆癥;沒有精神障礙的人中這一比例僅為1.8%。在男性、女性和所有年齡段的精神障礙患者中,患癡呆癥的比例都很高。
無論早發性還是晚發性癡呆,在男性和女性中都可以觀察到精神健康問題與癡呆癥之間的聯係。因此,精神障礙是後續癡呆癥的顯著早期預警信號。
研究的第一作者錶示,精神健康問題並非癡呆癥的“最終判決”, 要像嗬護身體健康一樣嗬護精神健康,以降低日後患病的風險 。
負麵情緒是怎樣影響身體的
如果焦慮、抑鬱等精神障礙問題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需要及時就診並遵醫囑治療。
情緒差、心理不健康,是精神障礙患病的誘因之一。心理學上把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情緒,統稱為負麵情緒。
臨床上,許多消化道係統疾病、皮膚病、內分泌疾病等,與情緒、心理的關係非常密切。
!
腸胃
胃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它的功能狀態一定程度上受情緒影響。長期負麵情緒容易讓胃腸功能失調,導緻消化不良、便秘、腹瀉、胃炎、腸道炎癥及不明原因的腹痛等。
!
心血管
焦急、暴怒等激動情緒,會對血管造成損害,導緻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當人極度憤怒後,2小時內發生急性心梗的風險將升高2.44倍;即使是輕度抑鬱、焦慮或壓力,也會使心髒病風險翻倍。
!
皮膚
蕁麻疹、牛皮癬、濕疹、皮膚瘙癢等皮膚疾病,其病因、發病過程與情緒密切相關。
!
內分泌係統
長期壓力大、緊張焦慮的人容易患甲狀腺疾病;易焦慮、生氣的女性更可能內分泌失調,甚至會增加乳腺癌、卵巢癌等患病風險。
以下3類人更易受到負麵情緒影響,需要重視心理健康問題。
◎ 青少年: 在身體、自我意識和人格迅速發展的同時,青少年易齣現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麵的問題。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過渡到成年後,犯罪、反社會人格障礙等發生率會更高。
◎ 女性: 女性心思較細膩,情緒反芻頻率也高於男性,煩惱也更多,尤其是感情用事、過度遷就、顧慮重重和過分依賴的女性,更容易齣現抑鬱癥、神經衰弱、焦慮癥等問題。
◎ 老年人: 器官老化,功能衰退,各種疾病陸續齣現,導緻老年人易發生精神心理障礙,最常見的是老年期抑鬱障礙,此外還有癡呆、老年期創傷後應激障礙、睡眠障礙等。
6個方法與壞情緒和平相處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和負麵情緒“狹路相逢”,學會怎麼接納、處理這些問題纔是最重要的,以下6個方法或許能幫到你。
嘗試盒式呼吸
“盒式呼吸”(Box Breathing)能讓我們快速激活副交感神經,達到平靜、放鬆的效果,幫助即時性地舒緩情緒。
具體做法:用鼻子吸氣4秒鍾,屏住呼吸4秒鍾,然後用嘴呼氣4秒鍾,保持4秒鍾。重復做4~5個循環或更多次,直到感覺恢復平靜即可。
避免“未來焦慮”
很多人的焦慮是來自“麵嚮未來”的情緒,腦海中反復播放著“將來可能發生的壞事”,並錯誤地將它當成瞭現實。
試著將焦慮的想法敘述齣來:“我有一個想法……(想法的內容),但這隻是一個想法,未必發生。”你會意識到,讓自己焦慮的是腦海中的“想象”,不是必然發生的現實。
認識、接納壞情緒
試圖壓抑和否認情緒,可能讓我們更加難熬。此時要試著接納自己的情緒,承認“這件事確實給我帶來瞭睏擾”。之後要避免情緒反芻,不要反復迴想讓自己傷心的場景或經曆。
此外,還可以找親友談談自己遇到的睏難,傾訴是緩解不良情緒的好方法。
不要“自我概念化”
很多人在潛意識中給自己貼瞭標簽:“我是女生所以我不行”“我是個有心理疾病的人”“我是個不受歡迎的人”等等。
不管你身上發生瞭什麼,都隻是某個時刻或某段時間內的狀態,隻是自我中的一小部分,況且人是在不斷變化的,接納這個事實,能減少焦慮或沮喪。
為自己的“苦”找到意義
不要否認苦難的消極麵,也不要否認和壓抑自己的感受。
努力接受“負麵事件已經發生”的事實,不再試圖去改變它,並且在調整好自己後,試著研究這一段獨特的經曆,看是否能從中吸取經驗,讓我們在將來過得更好一些。
嘗試運動或其他愛好
麵對壞情緒,動起來是個好主意,運動能分泌讓人感到快樂的多巴胺。有氧運動具有很好的抗抑鬱和焦慮的作用,同時對緩解壓力也有極大好處。除瞭運動,還可以嘗試做些自己喜歡的事。
此外,熱水澡也是個好辦法,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越高的人更容易感覺愉快。▲
本期編輯:王曉晴
開心一點,右下角點個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