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1/2022, 12:09:52 AM
春潤楊柳枝,五月櫻桃紅。農曆初夏,正是櫻桃上市的季節。走過很多水果攤販前,你都會看到一堆堆玲瓏小巧,色澤艷麗,晶瑩剔透的櫻桃。
因為唐朝的楊貴妃酷愛吃荔枝,我們便以為荔枝是果中聖品,其實那渾圓可愛、味美多汁的櫻桃,對我們每個人的舌尖,纔更具誘惑。
每年農曆二月左右,櫻桃的花競相開放,那或粉或白,一團團,一簇簇的花朵綴滿枝頭,煞是浪漫明艷。唐張祜曾為之賦詩雲:
石榴未拆梅猶小,愛此山花四五株。
到瞭晚春時節,櫻桃便成熟瞭。
由於櫻桃是“早春第一果”,周天子在夏天的宗廟祭祀上,會首先嚮夏神和祖先獻上櫻桃,讓他們品嘗這甜美的最初的果實。
含桃最說齣東吳,香色鮮濃氣味殊。
洽恰舉頭韆萬顆,婆娑拂麵兩三株。
鳥偷飛處銜將火,人摘爭時蹋破珠。
可惜風吹兼雨打,明朝後日即應無。
――唐・白居易《吳櫻桃》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非常喜歡櫻桃,他說櫻桃傳聞生長在東吳一帶,它的顔色和氣味都很獨特。櫻桃的果實也很茂密繁多,抬頭便有韆萬之眾。
櫻桃還是小鳥的最愛,趁無人時,小鳥常常躲在櫻桃樹上,美美地啄食。為瞭快速地采摘,人們在樹下擠來擠去,很多櫻桃掉落在地上,被人們不小心踏破。
白居易好可惜那些櫻桃啊,他說經過一夜的風吹雨打,明後天恐怕櫻桃就沒有瞭吧?
小堂深靜無人到,滿園春風。
惆悵牆東,一樹櫻桃帶雨紅。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語還慵。
目暮疏�{,雙燕歸棲畫閣中。
――五代・馮延巳《采桑子・小堂深靜無人到》
幽靜的小院,平日無人光顧,唯有春風輕輕拂過。五代詞人兼宰相馮延巳惆悵地望著東邊的牆角,那裏有一株櫻桃,經過雨水的滋潤,更顯紅艷。
此刻,他的內心充滿瞭愁怨,仿佛醉酒一般,又如大病一場,心中即使有萬語韆言,也懶得開口。傍晚時分,遠處傳來瞭時斷時續的鍾聲,一雙燕子親密地飛迴瞭畫閣的巢中。
馮延巳的《采桑子》這首詞極具畫麵感,詞人藉景抒情,錶達瞭內心極其復雜的情感。
這種情感是一種深刻的寂寞和孤獨,它來源於對政治前途的擔心,來源於對世事人心的猜測,也包含著對流年易逝的無奈與傷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鞦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
何日歸傢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瞭櫻桃,綠瞭芭蕉。
《一剪梅・舟過吳江》是詞人蔣捷在南宋滅亡後,於顛簸離亂的流亡途中,寫的一麯思鄉之吟,一首亡國之歌。
當時,蔣捷在姑蘇一帶的太湖之濱流浪,他坐的小船在江上飄搖,他的眼前春深似海,心中愁深亦似海。
他想等船靠岸後,到對岸的酒樓上大醉痛飲,藉酒消愁,無奈“風又飄飄,雨又瀟瀟”,他頓時興緻全無,隻好在舟中黯然獨坐。
他離開傢鄉已久,他不知這種漫無目的的漂泊,還要持續多長時間。他厭倦瞭旅途的勞頓,他多想早日歸傢和親人團聚。
那讓他日思夜想的傢啊,他要迴去。他渴望兒女繞膝,佳人相伴;他渴望找迴從前的一切,重新擁有那種最尋常的幸福。
歸去之後,他要脫下那布滿徵塵的客袍,穿起傢常的衣服;他要調弄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裏心形的香;他要盡情地享受,他在流亡的旅途中缺失的一切。
但是蔣捷的這個心願和渴盼能實現嗎?金人的鐵蹄已經踏破瞭他的國傢,南宋不再,盛世亦不再。
因此麵對時序變換,光陰飛逝,無限悲傷的蔣捷隻能空自感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瞭櫻桃,綠瞭芭蕉”。
假若流光隻是把人拋,至少我們還有希望,但是櫻桃紅瞭,芭蕉綠瞭,蔣捷卻再也沒有瞭歸途。
流鶯舞蝶兩相欺,不取芳華正結時。
他日未開今日謝,嘉辰長短是參差。
――唐・李商隱《櫻桃花下》
晚唐詩人李商隱對櫻桃彆有鍾情,他想看到櫻桃開花的時候,是一番怎樣的情景。
但是偏偏他來的時候,那櫻桃樹上有的花還沒有開,有的已經凋謝瞭。總之,他就是不能在一個嘉辰吉日,完美地邂逅櫻桃開花,隻能遺憾地離去。
其實,李商隱感嘆的不是他和櫻桃花事的錯過,而是他陰差陽錯的整個人生。
李商隱屬於早慧的兒童,纔氣過人,但因為陷於“牛李之爭”,一生不斷遭受讒言和排擠,仕途失意。
而櫻桃先百果成熟,其明艷的色澤,可口的味道使它常常成瞭凡鳥爭食的對象。在這一點上,李商隱覺得自己和櫻桃的命運何其相像,於是滿腹壓抑和憤懣地寫道:
硃實鳥含盡,青樓人未歸。
南園無限樹,獨自葉如幃。
――唐・李商隱《嘲櫻桃》
-作者-
張風莉:筆名雨楓,中學語文教師,甘肅省白銀市作協會員,公眾號《唐詩宋詞古詩詞》專欄作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