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1:58:09 PM
“吃個桃桃,好涼涼”,遭到封殺的風小逸還真是不冤,除瞭疊詞的嬌嗲讓人極度不適之外,粉紅色、毛茸茸的羊角帽,似乎也昭示著其女性化特徵。實際上,當陽Sir看到宋代男人、尤其是水滸傳中諸多好漢戴花之時,就覺得十分有趣――宋代的人怎麼看待男人簪花,會覺得娘嗎?
01上層的簪花:盡將春色付群臣
宋代男人愛簪花,其實與上層統治階層不遺餘力地推崇有著莫大關係。宋人本就有有好古之癖,當宋帝看到唐懿宗時有朝廷宴飲、命群臣戴花飲酒的習俗,便也想將其發揚光大,可誰知,一開始似乎就受到瞭來自群臣的暴擊。
慶曆七年, 禦史言:“凡預大宴並禦筵,其所賜花,並須戴歸私第,不得更令僕從持戴,違者糾舉。”
很多官吏在拿到朝廷的賜花之後,覺得害臊,根本就不戴在頭上,而是讓侍從們捧著迴傢,錶現齣瞭一種極大的排斥心理。為此,禦史專門上書皇帝,要求官吏們必須將鮮花戴在頭上迴傢,而不能再讓侍從代勞,不這麼做就會遭到禦史們的彈劾。
由此可見,當時的北宋官員其實也覺得大男人簪花有點娘,所以把鍋順手甩給瞭隨從,但是無奈皇帝喜歡啊,所以直接將官員簪花上升到瞭政治禮儀層麵,於是在大傢都戴花的情況下,你不戴花儼然就更像是一朵奇葩,反正要娘大傢就一起娘唄!
《宋史・禮誌》記上巳、重陽賜宴儀:“酒五行,預宴官並興就次,賜花有差。 少頃戴花畢,與宴官詣望闕位立,謝花再拜訖,復升就坐。 ”
可是,還有一個人就是不買賬,小時候敢砸缸的司馬光,長大瞭也是真的剛。他雖然不公開反對朝廷這種賜花簪花的儀式,但還是認為簪花“
殊失丈夫之禮貌
”(很娘),他用無奈之下隻簪一朵,來對抗這種朝廷禮儀的鋪張浪費,錶達自己崇尚節儉的修身功夫。
“《古今事文類聚》溫公曰:‘吾性不喜華奢,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簪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
其實也能理解,從唐代起,皇帝們簪的花,一般都是一到兩寸的大牡丹,這種真花價格極為高昂,數十韆錢纔能買到一棵,本身就是一種奢華的錶現。而宋代皇帝賜給群臣的雖然不一定是牡丹,但即便是賞賜其他真花,也是一筆極大的開銷,所以司馬光的反對看上去也不無道理。
如果說北宋簪花之風還僅限於上層,到瞭南宋全麵簪花的熱潮湧起之時,皇帝卻又再次放棄瞭簪花,原因也讓人啼笑皆非。
因為原本象徵皇權至高無上權威的簪花,隨著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簪花所代錶的尊貴與榮耀,因為下移反而帶來瞭失去瞭皇權的“獨尊”性。於是從寜宗嘉定四年開始,隻有臣僚從屬簪花,皇帝則不再簪花。
六軍文武浩如雲,花簇頭冠樣樣新。惟有至尊渾不戴,盡將春色賜群臣。
南宋薑夔,將這事說得很委婉,錶麵上是“盡將春色賜群臣”,其實還是為瞭體現帝王的“唯我獨尊”!至於下層民眾的簪花狂歡,或許可從《水滸傳》中一探究竟。
02草莽的簪花:我花開後百花殺
關於北宋末年的簪花,我想從唐朝黃巢的一首詩說起,在其《不第後賦菊》中寫道:“
待到鞦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黃巢用菊花來體現自己的決心,那麼同樣具有反叛精神的水滸豪傑們,又會選什麼花?
宋代宮廷花宴,以牡丹為貴,牡丹中尤以韆葉為極品。牡丹之外,還會簪芍藥、薔薇、菊花、薺花、梅花等等,總之多以時令鮮花為主。正如
楊誠齋詩雲:“春色何須羯鼓催,君王元日領春迴。
牡丹芍藥薔薇朵,都嚮韆官帽上開。
”
”後麯宴宜春殿,齣牡丹百餘盤,韆葉者纔十餘朵,所賜止親王、宰臣,又寇準侍宴,真宗特命以韆葉牡丹簪之,說:“寇準年少,正是賞花吃酒時也。 ”
上有所好,下必從之,佳節簪花亦為平民所好,宋時百姓“
上元夜戴鬧蛾、玉梅、雪柳;端午節戴茉莉;立鞦戴楸葉;重九簪菊
”。良民自然是可以隨意簪花,但是在施耐庵筆下的水滸英雄們,卻是隱藏著很多“草蛇灰綫”的考量。
小霸王
周通:斜插一枝羅帛象生花
小霸王周通的簪花,是與娶親相關的。在《水滸傳》第四迴《小霸王醉入銷金帳,花和尚大鬧桃花村》中,本想迎娶一個美嬌娘,結果來瞭一個魯智深。我們看當時小霸王周通的裝扮:
頭戴撮尖乾紅凹麵巾,鬢邊插一枝羅帛象生花
。
所謂”象生花“其實就是人造花,主要是為瞭彌補時令鮮花不能保存長久之缺陷。主要與羅帛、絹帛以及紙花這幾種,小霸王周通戴的便是羅帛人造花。其實說起來,如今新郎官戴大紅花去迎親的習俗,可能正是來源於北宋的簪花之禮。
《東京夢華錄・娶婦》載:“眾客就筵三��之後,婿具公裳,花勝簇麵”
短命二郎
阮小五:鬢邊插一朵石榴花
阮小五頭戴石榴花齣場的造型,齣現在第十五迴《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公孫勝應七星聚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那阮小五斜戴著一頂破頭巾,鬢邊插一朵石榴花
。
阮小五的石榴花有何玄機?眾所周知,榴花一般以五月最繁,五月又雅稱“榴月”,阮小五齣場時“卻是五月初頭”,而三阮所居之石碣村又是石榴産地,所以,《水滸傳》順手給小五鬢邊插朵石榴花,倒也是頗閤“天時地利”的一處閑筆。
但閑筆並非無用,三阮的齣場主要以推動“智取生辰綱”主綫為要,而點明阮小五頭戴石榴花,自然是為瞭呼應前後,畢竟不論是之前的謀劃,還是之後的執行,都以此日為時間坐標,故而榴花燦爛昭示的五月初頭就十分重要。
病關索楊雄:鬢邊愛插翠芙蓉
說起楊雄頭上戴花,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典型人物“一枝花蔡慶”,病關索楊雄在薊州做兩院押獄,兼充市曹行刑劊子手,這和專業劊子手蔡慶完成瞭兩人身份的第一次重疊。
其實,宋代赦免或處死犯人時,為瞭嚮犯人宣示“天恩”、“天意”,獄卒的確是要簪花的,當然也包括執刑劊子手。所以前者“
鬢邊愛插翠芙蓉
”(第四十四迴),後者“
一朵花枝插鬢旁
”(第六十二迴)。
“罪人皆緋縫黃布衫,獄吏皆簪花鮮潔,聞鼓聲,�E枷放去,各山呼謝恩訖。 ”
至於其中緣由,可能與一則故事有關,《宋史・五行誌》記,紹興初年“郡獄有誣服孝婦殺姑,婦不能自明,屬行刑者插髻上華於石隙,曰:
生則可以驗我冤。行刑者如其言,後果生
”
說是一個姑娘死前覺得自己冤枉,於是請求劊子手將頭上簪的花插在石縫中,如果能活的話就證明瞭自己所言非虛。從這個角度看,劊子手簪花更像是一種對於死囚精神層麵的慰藉。
浪子燕青:鬢間常簪四季花
風流倜儻的浪子燕青,和以上所有人的簪花都有所不同,書中形容他“
腰間斜插名人扇,鬢間常簪四季花
”。
關鍵燕青不僅生得俊俏,還是妥妥的一個文藝青年,而他正好是憑藉這種本領,交好李師師,硬生生在梁山和朝廷之間搭上瞭橋梁,可以說為招安之事居功甚偉。此外,浪子燕青最清醒也最為細膩,而其他的多是糙漢而已。
所以,燕青懂生活、有情趣,隻有這樣的人纔會在鬢間換上應四時之景的鮮花。
以上水滸幾位好漢簪花的分析,不僅摺射齣北宋末年極為風靡的簪花之俗,也能管窺施公摹寫人物之巧妙:
同為男子簪花,或因身份、或因事件,皆有差彆且伏遙呼應
,真可謂妙筆生花也!
僅從兩個層麵不難看齣,宋人簪花背後有著深厚的政治功能與審美旨趣,而這些全然與“娘”無關,這種特殊行為不僅影響瞭同時代的其他政權,諸如與宋並立的契丹、金、大理段氏政權也都有此俗。
對於後世也産生瞭極為深遠的影響。 元、明、清三代都繼承瞭官府賜宴時賜花簪花禮儀及進士簪花製度,並且嚴格執行,直到清末纔走到盡頭。所以清代趙翼說“
今俗惟婦女簪花
”,可見,當簪花與婦女等同、初具娘的含義,纔不過幾度春鞦。
“白發戴花君莫笑,六麼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而在此期間,男子簪花從來都不是一件讓人害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