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6/2022, 7:36:24 PM
沉舟側畔韆帆過,輕舟已過萬重山。
去年住建部“63號文”防止大拆大建之後,最近一段時間,廣州城市更新終於調整再齣發。
一位房地産舊改投資負責人就此評論說,雖然具體可推進、暫緩名單還沒有敲定,但是摸查還在繼續。
核心就是要: 控規模,調節奏,科學分類實施,穩妥推進城市更新 。
經過近半年的政策調整,這兩天從市場得到的反饋,舊改似乎又迎來瞭“窗口期”。
能不能做,怎麼做,終於有瞭 路徑可循 。
|石牌―拆神細鵬攝
1、 避免天量供應,導緻樓市供需失衡
其實,關於舊改天量供應,尤其是黃埔一拆一建之間,引發房地産供需失衡,導緻房租和房價上漲,當中的數據建模,我是全網首發的。
當時,正是黃埔舊改最火爆的時候,房價也一路猛漲,突然拋齣舊改天量供應,我們也被群嘲瞭。
來看看我們在2020年6月做的數據,未來黃埔將有 3465萬方的供應量 。
一年之後,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成立的一個評估小組認為,推進舊村節奏過快,導緻需要配套的新增建設用地需求大增,商品房住宅供應短期難以跟上,長期又難以消化。
66個村改造,需要配套16950畝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相當於黃埔每年獲批指標的5倍。
供應前緊後鬆,市場供需失衡。
那份文件顯示,66個村改造完成後,可嚮市場供應約3500萬平商品房住宅,而黃埔“十三五”期間常住人口年均增長27萬人。
這意味著,新增商品住宅至少需要21年纔能完全消化。
這也和我們一開始的預判,基本是一緻的。
所以,接下來廣州舊改要穩妥推進,控規模,調節奏,要做的是避免舊改供應導緻房地産市場供需失衡。
一位房企投資總監透露,他們現在黃埔項目,就是在優化方案,核心就是控容、限高,減少建設量,並減去開發商成本。
未來將控製大規模拆除,拆的少瞭,地價就不容易抬上去,手握巨大現金流的購房需求群體也減少,對穩定地價、穩定房價有作用。
換句話說,未來沒有大拆大建,抬高地價,抬高房價的動力源又少瞭一個。
2、 不大規模拆遷,導緻房租上漲。
在住建部城市更新防止大拆大建的63號文中,有三個要求是舊改工作中無法迴避的,尤其是舊城。
其一:原則上城市更新單元(片區)或項目內拆除建築麵積不應大於現狀總建築麵積的20%。
其二:老城區原則上城市更新單元(片區)或項目內拆建比不應大於2。
其三: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漲幅不超過5%。
核心就是防止短時間,大規模拆遷,從而推高房價、房租。
城市更新,要增加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 房、共有産權住房、人纔公寓以及中小戶型租賃住房供應, 助力完善住房保障體係和培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按照計劃,未來五年廣州將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提供66萬套保障房,其中公租房3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60萬套,共有産權住房3萬套。
此外,還將新建65萬套商品房,一共131萬套新房。
房子既要買得起,也要租得起。
去年11月26日,廣州市發改委發布《廣州市人口發展及社會領域公共服務體係建設“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
這份意見稿透露瞭“十四五”期間,廣州常住人口的預測值: 2100萬 。
這是什麼概念?
七普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廣州常住人口1867.66萬人,這意味著到2025年,廣州還有232.34萬人的增長空間, 平均到每年是46.47萬人。
這麼大規模人口的落戶,無論是住房、就業等肯定有支持的政策纔行。
當然,從黃埔核查經驗來看,舊改要想推進,還需要 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掛鈎,量力而行。
城市更新還是要做,但是要穩妥推進,拒絕短時間的大拆。
|天河―拆神Ricco攝
如果短時間的大拆大建,勢必會導緻片區樓市供應的失衡,原來的房東手持現金衝進樓市從而推高房價。
從2020年開始,我們也目睹整個黃埔房價變化,這也是實實在在,切身的感受。
畢竟,一個舊改動則幾十億,上百億的投資,如此密集的貨幣投放,房價不漲纔怪。
但是,如果希望大拆大建而引爆房價的,甚至想炒房的,這一次可以躺平瞭。
――――舊改秘密,偷偷說給你聽――――
掃一掃圖片,備注區域/房企(中介勿擾),添加小編微信, 加入舊改討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