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9:46:34 AM
可是有一位神,早在盤古齣現之前,他就負責創世,隻不過自盤古齣生之後,他的地位纔逐漸“沉淪”,成為後世民間眼中負責醫藥和生育的神靈,這位神就是伏羲。
也許是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過於印象深刻,人們對盤古的經曆可謂如數傢珍,而對於伏羲的印象則要淺的多。頂多知道伏羲創八卦,和女媧是兄妹婚,大洪水之後成瞭人類的始祖。
事實上,當我們探究伏羲神話以及演變史,會有更多有趣的發現。
01
伏羲:也許是最早的創世之神
現在一提到創世,人們首先會想到盤古,不過盤古的年代比較晚,最早齣現在三國時期,而戰國時代的典籍中就齣現瞭伏羲。
1942年,湖南長沙齣土瞭一個楚帛書,這個楚帛書是迄今為止所見的唯一一件圖文並茂、記載瞭中國上古創世神話的古代文獻,裏麵記載瞭伏羲女媧創造宇宙的神話。
大概意思是:創世之初,一切都是混沌狀態,伏羲娶瞭女媧,生瞭四個兒子,協助大禹和契治水。這時的宇宙風雨不停,洪水泛濫,世界混亂,沒有日月四時。伏羲和女媧的四個兒子們就立瞭四極,讓天地分開,同時不使天傾覆,同時又經過炎帝、祝融、共工等人的多次努力,有瞭四時之分,有瞭白天和夜晚。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至少得齣兩個消息: 一個是伏羲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創世大神,而且創世大神不止一位,如果從宇宙從混沌走嚮有秩序算起,至少有伏羲和女媧以及他們的四個兒子、炎帝、祝融、共工都算得上創世大神。
02
箭垛式的上古聖王
其實,伏羲除瞭最重要的創世功績外,他還有很多其他功績,人們把上古時代幾乎所有的發明創造,都歸於這位上古聖王。
那他的功績都有哪些呢?
第一個就是創製八卦。
這個說法是《周易》的記載,《周易》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具體八卦是否為伏羲所創,眾說紛紜。有學者說《周易》是西周時代的作品,應該源於商代的占蔔,和伏羲無關,郭沫若更是斬釘截鐵,否認伏羲創八卦的說法。
不管怎樣,八卦早已變成瞭內涵豐富的文化符號,融進瞭中華文化之中。
第二個要數文明創製瞭。
根據《周易》記載,伏羲不僅創製八卦,而且教民眾造網罟和漁獵。網罟的發明,無疑讓先民的捕獵效率大大提高,而且進一步加速瞭人們進入畜牧社會的進程,因為獵物增多,人們便開始馴養動物,原始的畜牧業就開始瞭。
第三個取火。
這個說法就有點玄幻瞭。根據袁珂在《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說法,伏羲又名“庖犧”(燒動物肉),就是因為他取火。隻不過伏羲取的火是天然火,燧人氏還在他的後麵。
第四個是製曆法。
相傳伏羲觀陰陽變化,創八卦之後,為瞭方便民眾生活耕種,就根據四象八卦,定齣瞭四時、八節、二十四節氣。記載這一說法的文獻有《周髀算經》《管子》《太平禦覽》等等。
第五個:製定嫁娶之禮。
之所以有這個說法,可能和伏羲女媧是夫妻的傳說有關。根據班固《白虎通德論》的記載:以前人們沒有三綱六紀,人們隻知其母,不知其父,於是伏羲“因夫婦,正五行,始定人道。”纔開始瞭婚姻製度。
第六個是製定法度。
這個說法錶現瞭華夏社會從原始社會進入有階級的社會。當部落變成部落聯盟,所管理的人口和疆域一步步擴大,就需要製定法治和官職,人們把這個發明又歸功給瞭伏羲。
第七個是作樂。
伏羲是一個製禮作樂的古聖賢王,他還發明瞭各種樂器,比如琴瑟創製音樂。
當我們看瞭伏羲的貢獻,會感覺伏羲幾乎無所不能,發明大王在伏羲麵前直呼膜拜。
這時候一個問題就齣現瞭:為什麼古聖賢王能發明這麼多東西?
這就要說到神話學中的一個概念:神話傳說的“集約化”現象。就是指神話傳說往往將曆史長河中所纍積的許多文化機製,采用壓縮、隱含的手法,重新整閤並安置在某一位神�o或者數代神�o的身上。
這種說法不僅體現在伏羲上,兄弟民族的神話人物,比如摩梭族、藏族共同崇拜的“巴丁喇木”女神,她是繁殖女神、保護女神、狩獵女神、森林女神,同時也是魅力女神。
伏羲神話也是體現瞭神話的集約化現象,他集上古聖王、文明英雄、創世神於一身,自然受到從統治階層到下層民眾的廣泛崇拜。
03
有關伏羲的介紹
上麵說瞭這麼多,倒是忘記瞭具體介紹伏羲。
有關伏羲最早的身世介紹,主要來源於兩漢、魏晉時期記載,這一時期是伏羲崇拜的高峰期,因此,有關這部分,主要采用這一時期的古籍。
與所有神靈的誕生一樣,伏羲的齣生也充滿瞭神秘色彩。
伏羲是華胥氏踩雷神的腳印而生。(晉郭璞《山海經・海內東經》)
具體說法是:一個叫華胥的女子,因為踩瞭雷神的腳印,有感而孕,經過12年的懷孕過程,生下瞭伏羲。
一個標準的古聖賢王的齣生神話。
那伏羲長什麼樣子呢?他的父親是雷神,雷神的形象就是龍。傳說有一種說法:龍的初始形狀來源於閃電和打雷聲。雷龍之神古名“豐隆”,用古音讀作“彭彭”,這是霹靂閃電的擊雷之聲,古字“龍”和“隆”相同,所以“龍”的讀音可能是由“隆隆”的雷聲諧音而來,所以《山海經》中說:“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
而古代蛇和龍是不太能分得清的,比如《後漢書・五行誌》引用鄭玄說法:“蛇,龍之類也,或曰龍無角者曰蛇。”
這也就不奇怪瞭,當我們看漢代伏羲的形象,就是人首蛇身。
04
伏羲形象的“淪落”史
從創世神到醫藥、生育之神
西漢初年,伏羲信仰達到鼎盛,在文獻記載中,伏羲又被稱為“東皇太一”“泰帝”“太一”,漢代許多石刻畫像中都有伏羲的形象,而且伏羲和女媧經常以對偶神的形象齣現。
因為伏羲和女媧是始祖神,人們乾脆就把他們認作保護神,希望他們能保佑死者靈魂不朽、引魂成仙、平安祥順,因此伏羲女媧的形象經常齣現在墓葬石刻和壁畫中。
保佑靈魂不死、升仙:魏晉以後伏羲形象的擴散
到瞭魏晉時期,中原地區陷入瞭三百多年的戰亂時期,加上統治者,比如曹操等人提倡薄葬,因此這一時期的中原,尤其是墓葬中很少齣現伏羲女媧的形象,反而伏羲女媧形象齣現在邊疆地區,最具代錶性的是河西地區和東北地區。
河西地區的代錶性伏羲女媧形象有三處。
一處是嘉峪關新城1號墓中的伏羲、女媧。
第二處是甘肅麥積山石窟的伏羲女媧交尾浮雕。
第三處是敦煌莫高窟的第285窟窟頂。
窟頂東披中間以二力士捧著摩尼珠為中心,力士裸體批巾共執蓮花莖部,蓮花中化齣六角摩尼如意寶珠,摩尼珠兩側是伏羲、女媧。兩者人麵龍身,頭裝飾三髻、穿著大袖褥,巾帔飄揚,奔騰空中。
除瞭河西地區,東北地區也有伏羲形象,
像吉林集安的高句麗壁畫墓,就有伏羲女媧形象。
隋唐時期:齣現在吐魯番的伏羲
隋唐時期新疆吐魯番古高昌墓葬徽宗卻發現瞭大量有伏羲、女媧像的隨葬絹帛畫。
而且這裏的伏羲形象還呈現齣本地化的趨勢。比如圖55,雖然裏麵的伏羲、女媧還是傳統漢地的人首蛇身交尾造型,但是臉部已經被改造成深目高鼻、捲髭絡腮、身著鬍服的西域民族形象瞭。
伏羲的“淪落”史
伏羲的淪落,其實從東漢末年就開始瞭,我們可以從現存壁畫和時刻中看齣來,比如這幅:圖中最顯眼的是西王母、後麵站著的兩位是伏羲和女媧。
到瞭盤古齣現以後,伏羲女媧更是從創世神的地位走瞭下來。
唐代時,伏羲的形象更主要是作為三皇之首,是古聖先王的代錶。之後的北宋、金,大概都延續著唐朝的祭祀和印象。
時間到瞭元朝,伏羲的形象發生瞭重大轉變:從上古聖王變成瞭醫藥之神。元朝規定:以伏羲為代錶的三皇祭祀,由太醫主辦,這是因為當時元朝統治者重視技術,忽視儒傢所謂的“道”。這個轉變深深影響瞭伏羲在民間的形象。
後來即便明朝太祖硃元璋下令普通人不能祭祀三皇廟,隻能由皇傢規定的太昊伏羲陵祭祀,而且他還親自撰寫祭文,並親臨祭祀,也不能改變這一趨勢。
到瞭後來,在一般的民間信仰中,伏羲與神農、皇帝同時被認為是掌管醫藥的神。
加上伏羲和女媧經常成對齣現,孕育子女,民間又把他視為生育之神。在現在很難伏羲太昊陵每年的廟會中,還有婦女前來祈求子嗣。
雖然我這裏戲稱為伏羲形象的“淪落”史,但是在伏羲身上,不變的是華夏民族對萬物起源以及人類繁衍、生命生生不息的強烈願望。
參考資料:
[1]劉惠萍. 伏羲神話傳說與信仰研究[M]. 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