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8/2022, 8:34:28 AM
前言
這種句式的特點是,前2字動詞後麵跟賓語,後三個字是句子形式。
用2-3結構來看,即:動賓+主謂賓,或者:動賓+主謂賓。
動賓前麵省略瞭主語,其實是兩個主謂(賓)。
不過,這種句式,也有根據內容的不同,會有區彆,有的是同一個主語,有的是兩個不同的主語。
一、動賓+主謂賓,兩個不同的主語
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前2字:感時,恨彆。謂語+賓語,V-N 。主語是人,被省略瞭。
後3字:花濺淚,鳥驚心。主謂賓,N-V-N,名詞-動-詞名詞
齣自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上麵說的這種句式,其實是兩套主謂賓,但是第一個主語被省略瞭。類似的又如:
(我)步-壑+風-吹-麵,(我)看-鬆+露-滴-身。
這裏每一句都有兩個不同的主語,第一句主語是:我、和風;第二句主語是:我、露。
但是,也有一個主語的句子。
二、動賓+主謂賓,兩個相同的主語
杜甫《秦州雜詩》之一:
傳道東柯榖,深藏數十傢。
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
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頷聯從形式上看,和上麵的句式完全一樣:VN-NVN,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
前麵2字也是動賓,後麵3字是主謂賓。
但是前麵的動賓結構所省略的主語,其實和後麵的主語是一樣的:藤對門-對門-藤蓋瓦,水映竹-水穿沙。
藤對著門,同時藤也蓋著瓦。水倒映著竹,同時水也從砂石間流過。
這種形式的句式,也可以理解為3-2形式: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對著門的藤,倒映著竹影的水。
對門、映竹成瞭藤和水的修飾語,用字母錶示為:vnN-V-N。
三、動賓+主謂
1、VN-nNV
2-3結構中,前麵2字是動賓結構:V-N,動詞+名詞。後3字,是2-1結構的主謂結構:名詞詞組+動詞(或形容詞)。
名詞詞組有cN、qN、nN、NN等組閤,最後一個字也可以是形容詞:VN----f(cqnN)NV(F)
看過前麵文章的朋友知道,小寫是次要地位(偏正詞組修飾語),大寫是主要地位(中心語)。c,顔色,f,形容詞,n,名詞,q,數目。
下麵的詩句,注意第3字的變化。
例如,V-N-nN-V:入村-樵徑引,入村-樵徑引,嘗果-栗皺開。
杜甫 (唐)《野望因過常少仙》:
野橋齊度馬,鞦望轉悠哉。
竹覆青城閤,江從灌口來。
入村-樵徑引,嘗果-栗皺開。
落盡高天日,幽人未遣迴。
又如,V-N-cN-F:還傢-白發新。第3字顔色,第5字形容詞,
王維 (唐)《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
為客-黃金盡,還傢-白發新。
五湖三畝宅,萬裏一歸人。
知爾不能薦,羞稱獻納臣。
又如,V-N-NN-F,對酒-山河滿,山河是並列關係,所以是NN。
齣自王維《奉和聖製賜史供奉麯江宴應製》:
侍從有鄒枚,瓊筵就水開。
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來。
對酒-山河滿,移舟-草樹迴。
天文同麗日,駐景惜行杯。
2、VN-NdV
這種和上一種句式小有區彆,2-3結構中的3,是1-2結構,後麵3字也是主謂,但是一個字作主語,2個字作謂語。
例如,VN-NdV:入河-蟾不沒。不沒,dV。
杜甫 (唐)《月》:
天上鞦期近,人間月影清。
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隻益丹心苦,能添白發明。
乾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
蟾不沒,兔長生,都是N-dV。
這兩句注意,也是同一個主語五言句:蟾入河-蟾不沒,兔搗藥-兔長生。
也可以看做3-2結構: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結束語
今天所說的復雜句,是前2字動賓結構,後3字主謂(賓)結構。
區彆在於,前2字和後3字,是不是用同一個主語。其次,後3字,是2-1結構,還是1-2結構,是主謂還是主謂賓?
關於2-3結構的其他句子,還可以參看文章後鏈接的這兩篇文章。
簡單句:《五言律詩中,2-3結構的幾種句式》
復雜句:《五言近體詩中,2-3結構兩組主謂的復雜句,相互之間有什麼關係》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