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10:31:49 PM
企業人纔的去留往往和銷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即便是核心老將也逃脫不瞭這一定律。
對於雷新來說,齣走嵐圖未必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新能源賽道縱然趨勢越走越寬,但寄生於東風體係下的嵐圖未必能夠跑贏競爭對手,想要在東風體係中完成齣色的成績,難度非常大。
擁有多年東風經驗的雷新不可能不知道體係束縛對品牌限製力有多強。
數據也顯示,上市時間超過半年的嵐圖FREE並沒有交付齣一張讓人眼前一亮的成績單,在産能供應有所過剩的市場環境中,嵐圖FREE以單月韆餘台左右的銷量在市場中緩慢推進。
很顯然,去年就沒有完成盧放“1.3萬小目標”的嵐圖FREE,在今年更是嚴重受挫。
對於東風來說,嵐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承載著企業轉型的重任,同時有著弱化雙積分壓力、為東風提供更多人纔以及展現新一套管理層實力的任務,但在2022年消費欲求有所改變的環境中,嵐圖遇到的壓力,不可謂不大。
01 雷新率先撒手而去,未必是一件人生壞事兒
今年開年的連續暴擊不僅僅改變瞭消費習慣,同時也讓不少品牌陷入“無人可賣”的尷尬地步,絕大多數傳統品牌都遇到瞭巨大的壓力,新勢力同樣如此。
雷新作為擁有多年技術、營銷的老將,先後服役於東風、神龍、英菲尼迪品牌,對市場的認知非常清晰,齣走嵐圖可以說是被動行為,同時也有主動心態在其中。
這些年傳統乘用車品牌已經非常難,更何況嵐圖這種全新的品牌。
與其所在的其它品牌不同,嵐圖新賽道中拼的是新零售、新營銷、新技術以及新的人群定調,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雷新也是一次挑戰,一方麵來自於市場是否會真正意義上接受嵐圖,另一方麵則是考驗在運營這種全新“新勢力品牌”上,雷新是否能夠拿齣與蔚來、理想相差不多的營銷能力齣來。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雷新能否做齣成績不取決於自身實力,還取決於東風集團的容忍度有多高,畢竟營銷的尺度與言論,雖然是新勢力品牌,但卻不能真正的像蔚來、理想一樣隨心所欲的做營銷。
雷新的挑戰是多方麵的,但束縛重重,大概率在營銷、體係建設以及銷量運營上達不到預期,所以齣走既是對自己的救贖,也是讓自己輕裝下綫。
02 盧放麵臨新挑戰,傳統老炮玩轉新能源?
與雷新相同,盧放同樣不是一個深耕互聯網、有著超前新勢力思維的老將,與雷新不同的是,盧放是第一次挑戰如此之高的職位,也是第一次接手全新的新能源品牌。
能力上,其實外界質疑聲音非常多。
質疑聲音多主要來自於兩點:
其一、盧放此前在一汽集團多集中在一汽大眾,作為德國人主導的品牌體係,中方話語權其實較弱,甚至在盧放當值一汽大眾設計師、主管、科長期間,速騰還齣現過原則性的後懸架設計、用料問題。
其二、嵐圖這種全新的品牌需要思維極度活躍、能力極強、經驗極為豐富的綜閤全能選手,盧放此前最高職位是項目技術負責人,齣任總經理是一次新的挑戰。
以往新掌門人齣任總經理,往往都是成熟、穩定的品牌,很少齣現過新品牌又首次齣任總經理,這是對新品牌發展埋下的隱患。
當然,市場的質疑會隨著嵐圖的成績單而得到答案。
之所以會有這種質疑,是因為嵐圖需要做的工作太多,新零售、用戶運營這種新勢力必須要玩轉的事情,嵐圖也必須要做齣成績,同時研産銷一體化的核心整理、對接需要暢通無阻,客訴問題、品牌建設以及産品營銷,對於一個新品牌來說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盧放也是剛剛接手,對他的考核其實也纔剛剛開始。
03 新零售直營模式遭遇阻擊,資金壓力被迫加盟招商
去年,盧放錶示將會加快嵐圖的渠道建設布局,體驗店質量以及數量一定跟上,畢竟直營店纔是銷量的基本平台。
嵐圖提速之後今年也迎來瞭50傢直營店,但很顯然這對於想要給東風做齣成績的嵐圖來說遠遠不夠。
要知道,理想的直營店數量已經達到200傢,從規劃上來看,嵐圖的數量隻有理想的1/4左右。
雖然東風不缺錢,但斷然不會讓嵐圖在成績起色不夠的情況下瘋狂撒錢,為瞭緩解壓力,在最大速度上鋪設店端體係,根據相關信息反饋,嵐圖正在利用杠杆撬動店端數量。
通過招募加盟商,以加盟店的方式拓展藍圖銷售體係,實現完善體係下的銷量增幅動作。
但很顯然,這是一個非常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卻要采用傳統的加盟店方式,未來一定會對用戶服務體驗造成不可扭轉的影響。
畢竟一旦外部資金進入加盟店,店端的使命就不是盧放所稱的“為用戶而活”,“為利益而活”必然是加盟店生存的唯一標準。
直營店還好說,沒有直接的運營壓力,壓力全部轉送給東風自身,但加盟店一定是“銷量好時尊崇企業使命,銷量差時抽身而去”。
在新能源品牌上建設加盟店,對於不缺錢的東風來說更像是一種緩解當下銷量少、無法建設更多店麵的尷尬處境。
隻是對於加盟商來說,看到嵐圖FREE前期不太齣色的銷量,後期是否能夠真正意義上放下顧慮,仍然值得分析。
04 産品增多,MPV高調入市
為瞭瓦解現有銷量少、銷售信心不足的問題,嵐圖夢想傢即將登陸市場,作為第二台車型,夢想傢做到瞭新勢力該有的速度:每年一台新車登陸市場。
但仍然有個疑問:在現有銷售渠道、管理團隊仍然不夠主流的情況下,第二台夢想傢登陸市場,是否會齣現精力無法供給的問題?
畢竟目前來看,嵐圖FREE仍然有著無法解決的根本問題:在品牌羸弱的情況下,嵐圖FREE已經無法在30萬級以上市場塑造齣很強的競爭力。
尤其是在理想ONE咄咄逼人、小鵬G9躍躍欲試的行業現狀下,嵐圖FREE仍然需要給用戶講一個屬於自己的“東風故事”。
如何讓人打破對傳統東風自主品牌印記羸弱的固有印象,同時也需要讓人瞭解嵐圖FREE本身齣色的産品競爭力。
正是因為這些問題沒有直接得到解決,在理想ONE銷量穩穩破萬的今天,嵐圖FREE仍然睏頓於韆餘台銷量的疑惑中:這麼好的車,咋就沒人買?
夢想傢大概率也是會有這個問題。
主打高端的夢想傢注定麵對的是小眾用戶群體,2021年全年MPV總銷量114萬餘台,銷量前十的MPV有能力將定價放在35萬以上的車型隻有彆剋GL8。
值得一提是,35萬以上的GL8銷量也隻是小部分車型。
主打豪華、性能、智能的夢想傢主流車型定位將會在40萬左右,這意味著其切入的是一個市場份額極小,並且極為考驗營銷、銷售布局、品牌認知的市場。
根據嵐圖FREE導齣的市場銷量數據,韆餘台銷量、定價30萬齣頭的這台車很顯然並沒有讓市場認可其品牌,渠道以及營銷也並沒有真正在新能源消費者心中留下心結。
這大概率意味著夢想傢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樣不少。
05 嵐圖欲求破局,甩掉東風標簽為先
治理品牌在人而不再技術,優秀的運營團隊能夠更好的運營品牌,在品牌質量、品牌溫度、用戶粘性、直營渠道鋪設以及客訴問題上更容易找到突破口。
而分析這樣的運營方式,是與過去傳統品牌完全相悖而行的方式,這意味著用傳統運營大眾、奔騰等品牌的方式來運營新勢力品牌,大概率會齣現誤判。
縱然目前從盧放的行為以及言論來看,這位70後掌舵人擁有很強的實戰性、互聯網性思維,但這種思維的建立是真正基於自我突破學習而來,還是學習他人成功經驗而來,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彆。
前者更容易創新,更容易做齣成績,李斌、小鵬、理想屬於前者,在各自的品牌路綫上自我學習突破而來,後者屬於在他人成功道路上試圖重走。
嵐圖想要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必須要甩掉東風體係的束縛,真正成為獨立運營的全新品牌,纔能夠在營銷、話題、熱點上帶來更高價值的思維能量,同時還能夠在市場中獲得更多投資者的認可,在研産銷、服務、售後上獲得更多的蛻變。
但目前來看很難,因為對於東風來說,嵐圖是否會成功直接關係到東風的轉型能力,所以說嵐圖不可能脫離東風,否則其成功之後大概率會撇清與東風的關係,如此一來,東風培育嵐圖的意義又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