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6:33:08 PM
小時候看動畫,懂的東西不多,隻會關注情節有不有趣、好不好笑,對於一些更深層次的內容也不是很瞭解。
可以說,過去單純的我們看動畫真的就隻是圖一樂。
就像以前看《蠟筆小新》,大傢的關注點都是集中在那個人小鬼大的野原新之助,基本沒有關注過他的爸爸媽媽和傢庭狀況, 就比如小新的爸爸原來還是一個背瞭32年房貸的房奴。
房子有多難現在大傢都有目共睹,要麼乾脆買不起,要麼就背上巨額貸款,不是個有錢人都沒能力一次性付清,果然有些煩惱還真是隻有長大瞭纔能體會得到。
而同樣的,有些喜悅也是隻有長大纔能體會到,就比如小新爸爸的房貸終於還清瞭。
01.廣誌:你知道這32年我是怎麼過來的嗎?
今年的2月21日,網上忽然有很多《蠟筆小新》的漫迷發文,祝賀野原廣誌終於將32年的房貸還清瞭。
據瞭解,原作漫畫是在1990年的《weekly漫畫action》上開始連載,作者是已故漫畫傢臼井儀人,該作以崎玉縣春日部市的幼兒園兒童野原新之助為主視角,講述瞭他身邊的瑣碎日常,同時藉以小新的“童言無忌”來訴說人生百態。
其中這句“32年房貸沒付清”的話,廣誌在劇集裏就曾多次嚷嚷道,有時是跟傢人說,有時是跟不熟的人說。
順便提一嘴,《蠟筆小新》是在雙葉社的大人漫畫雜事上連載的,也就是說它原本是一部大人漫畫,早期內容裏也有許多不雅的描述,而在1992年動畫改編播齣後,纔逐漸地往閤傢歡的傢庭喜劇類型轉變,但小新喜歡美女的本性卻一如既往地保留瞭下來。
迴到正題,漫畫1990年開始連載到現在的2022年,剛好走過瞭32個年頭,也就是小新爸爸還貸結束之年,這也是為何大傢會為他感到高興的原因。
但如果要算上被火燒毀後的重建,我估計這貸款恐怕遠不止32年這麼簡單瞭,但這都不重要瞭,重點是這32年終於都熬過去瞭。
你想想,32年啊,足以讓一個20歲就齣來打拼的小夥子變成一個50多歲的老油條,多麼紮心的事實啊。
說起房貸這迴事,其實還有一個令人好奇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的豪宅居然要還32年這麼長?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網上便有人一直在探討著小新傢的房屋價格,例如日本推特上有一位名叫“小錦”的網友,平時就愛較真動漫作品裏的現實設定。
有一次他就找尋專傢谘詢過“動畫主角傢的房價”,並且還整理齣瞭一些結果,例如這張分析錶,據估算該房價為2160萬日元,相當於RMB145萬元。
首先在故事設定中,小新的傢是在�斡襝卮喝詹渴校�位置臨近於東武鐵道兩大路綫的交接點---春日部站,從傢到春日部站隻需步行10分鍾左右便可到達,交通齣行相當便捷,本身有著交通地理優勢的房屋在價格會比一般的要高不少的。
然後,得知小新傢的建築麵積在90平方米,占據該區域土地的60%,推算齣土地麵積約為155平方米,按照當地公開的土地價格,最後便推算齣該房屋的大概價格為2160萬日元,看來這房子的檔次還真不一般。
另一方麵,知名日本創作者山下智博在某次迴應網友提問時也錶示過,這套房子的價格在當時應該是1600萬日元左右,約閤1990年時的RMB48萬元左右。
但也有觀點認為,小新傢當時的房價應該約為2000萬日元,即當時的RMB60萬元。
古有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今有欲購豪宅,必負重貸。 一般人傢想住上一棟好房子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幾十年的房貸就像一件枷鎖,迫使你要用勞動和薪酬來償還。
在《蠟筆小新》的故事裏,野原廣誌就是這麼一位地道的上班族,身為雙葉商事第一營業部營業二課係長的他,為瞭工作經常要跟上司或其他乾部一起外齣應酬喝酒。
而且工作瞭這麼久,老闆也一直沒有給他升職、加薪,連他老婆美伢不禁天天說他太悲慘瞭,如今迴過頭一看,這就是房奴的生活寫照啊!
不過,一些讀者也評價道,小新爸爸其實是一個隱形的高富帥,因為他有豪宅,有車子,還有穩定的工作和較為理想的收入,全部符閤理想男人的必備條件。(除瞭腳臭)
在設定裏,廣誌的職位是中階乾部,工資月薪30多萬日元,買的房子又是那種地理位置優厚、麵積較大且有車庫有花園的獨棟房屋,從幾方麵來看,他的生活條件怎麼看確實也比咱們這些隻能付得起房租的打工人們要好不少......
從理論上講,讀者的這種觀點也算有些依據性,但是他們也忽略瞭一個因素,那就是現實中日本群眾階層的收入水平標準。
可能按我們的理解,以為一戶人傢能住上一棟100多平米以上麵積的獨立房屋,就是那種生活質量非常好的住戶。
但這種現象若是在日本,就跟我們所想的會有些許齣入瞭。
02.一戶建:日本中産階段的標配
一戶建,是日本上世紀60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興起的一種獨院式住宅,就像經典日漫裏展示那樣是由一個小院加停車場、部分私有道路,2至3層的木造小樓構成。
它相當於國內的平房和小洋樓的中間産物,而我們的城中村裏也曾有類似一戶建的建築物,現在多數已經被拆遷改造。
有時候我們就會疑惑,日本那種地方人口分布密集、平原麵積稀少,按理說房屋用地會很緊張纔對,為何還會有這麼多居民可以一傢人一棟房。
這得從它發展曆史講起,經曆瞭二戰的嚴重挫敗,日本國內的城市建築在戰火的摧殘下變得韆瘡百孔,民眾們隻能靠廢墟上殘存的木料來搭建簡易住所避難。
然而有一群住戶卻幸免於難,這些人的房屋居住在位置偏遠的城郊地區,戰爭的炮火基本沒有打到他們傢。
於是他們便仗著房東的身份坐地起價,靠收取高額租金來實現發大財的機會,由此引起瞭政府部門的注意,為瞭不讓這些“地主”們在這麼囂張下去,持續性齣台瞭一係列的法規製度。
其中最重要的兩項是《住房金融公庫法》和《公營住房法》,一項給沒錢居住的平民提供瞭公租房,一項給手頭有些錢的平民發放貸款,讓他們自己動手造房子。
由此後麵的數十年裏,日本國內的個人獨棟住宅變得越來越多,“一戶建”便開始流行起來瞭。
尤其60年代,日本經濟得到飛速發展,政府在1965年提齣瞭“住房建設五年計劃”,重點推進公租房和獨棟住宅的建造,這些數量急速增長的“小彆墅”開始慢慢地從城郊地區延伸到瞭市中心地區,曾經的戰爭廢墟也被一棟棟居民住宅所取代。
即使經曆瞭泡沫經濟,日本還是靠著“一戶建”實現瞭72%的城市化覆蓋率,大量城市人口被聚集在東京都市圈、關西、北九州等地區,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集中在10%的國土上,空齣來的住宅用地剛好滿足瞭剩下的那些居民來建造“一戶建”。
在後續政策的優化,以及充足的土地供應條件,使得日本之後的房價趨於長期穩定的狀態,一戶建的建築形式得以普遍齣現在日本各地。
蠟筆小新傢庭居住的地區,自92年泡沫崩潰後,地價一直處於平緩水平。
所以在這樣的曆史現實背景下,像《哆啦A夢》、《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等上世紀經典作品裏便會看很多“一戶建”建築,成為瞭我們對日本住宅的初始印象。
不僅如此,日本地震頻發,低樓層的一戶建在抵抗自然災害的特性上有著更大的優勢。
例如2011年的那場9.0級日本大地震中,有媒體就用鏡頭,親眼捕捉到海嘯將一棟一戶建平推百米而不散架的“奇觀”。
正因為房價穩定,抗災能力好,一戶建便由此成為瞭很多中産階段必選的住宅戶型--- 甚至可以說,一戶建其實已經成為瞭日本中産階級的身份標簽,唯有擁有瞭它,你纔能享有對應的社會地位。
因此泡沫經濟到來前,在日本人的觀念裏,如果能在一傢企業努力工作,然後慢慢地升職加薪,然後按部就班地乾活,就能有可觀的收入來買一棟不錯的一戶建,以後全傢就可以過上舒適的生活。
中産階級是日本社會的中堅骨乾力量,占據著日本人口身份階層分布的60%,而這一類群體的大多數人便是像小新爸爸這樣的企業上班族。
而日本中産階級的標準,就是年收入在300萬日元(21萬)至800萬日元(56萬)之間,而前麵講到小新爸爸的月薪為30萬日元,那他的年收入就是360萬日元,剛好符閤中産階級的標準,於是便有瞭買一戶建的“資本”。
但是如果再按照內部的層級細分下來,會發現爸爸的收入隻是屬於中産階級群體裏水平偏低的存在,即生活充裕但並不富裕。
可能看到這裏還有不少人會有這樣一個疑惑: 百來萬就能買到獨棟彆墅,月薪30萬日元閤計50個月(約4年多)就能夠償還所有的房屋款項,這不比國內的房奴要幸福萬倍嗎?
賬當然不是這樣算的,除瞭收入之外,在日本生活的開銷可一點都不低。
依據日本內務省在2020年發布的《傢庭調查報告》顯示,一個居住在東京的三口之傢每個月的開銷約為29.4萬日元(包括房屋貸款),而這個數額也剛好等於小新爸爸的月收入(同時我們都知道小新媽媽是全職太太)。
然而身為中産階級的一員,在野原廣誌的觀念裏一戶建又是必須要具備的生活條件,不買又不行!
於是一咬牙下來,這位爸爸便從此成為瞭一個背著32年貸款的“房奴”,也因此過上瞭毫無盼頭的上班族生活......
03.結語
透過這些動漫裏的社會現象,我們也得以窺視到日本過去的社會演變和觀念變化,看得齣來,無論是哪個國傢,買房子終究都是很多人頭疼的事情。
事實上,自泡沫經濟後,日本年輕人的購房欲望已經明顯減弱瞭,內捲的體製問題讓很多現代人都失去拼搏的動力,也失去瞭買好房子的念頭,要麼變宅要麼啃老要麼當一輩子打工人。
但我們不希望這樣的事情有朝一日會發生在國內,但願未來能有所改變吧。
最後就是,哪怕野原廣誌沒有還清房貸也好,以他的意誌力也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倒下,畢竟這個男人連自己傢被大火燒毀瞭都沒有因此崩潰,而是在那站在原地發愣並吐槽,這得多大的承受能力啊。
要是我們也能有他這樣的心態,以後的生活或許也不會是一片迷茫,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