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9:13:03 AM
清朝光緒30年到31年(公元1904-1905年),為瞭獲得重新瓜分中國東北和朝鮮,爭奪亞洲和太平洋霸權,日本和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開始日俄戰爭。
戰爭以沙皇俄國戰敗而告終,戰勝國日本要求沙俄賠款30億。
按照當時的常理,兩國交戰結束後,戰敗國要嚮戰勝國賠償此次戰役所導緻的經濟損失,就像簽訂《馬關條約》的清政府最後賠款2億白銀一樣。但俄國明顯不想賠款,直接嚮日本方錶示:賠款沒有,不服再戰。
麵對如此霸氣的迴復,結閤戰後國內形勢,日本帝國很沒魄力地選擇瞭放棄賠款,最後索要瞭半個庫頁島,在中國遼東半島獲得更多權力。
日俄戰爭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方列強想要在東三省分一杯羹,就必須有所行動,所以就有瞭“三國乾涉還遼”事件。
日本和俄羅斯的戰爭幾乎是一觸即發,其根本原因是世界霸權的爭奪,當時的大清王朝作為夾在兩國之間的落後國傢,無疑成為瞭兩軍交戰的炮灰。
日本的野心
日本軍國主義發展後,不斷的對外擴張加劇瞭膨脹心理,想將朝鮮甚至整個中國都歸於日本天皇的統治之下。
明治維新後,日本擺脫淪為殖民地的厄運,漸漸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傢,麵對嚴峻的國際社會背景,日本急需要壯大國傢實力,軍事掠奪成瞭最快的方法。
侵華戰爭中,日本從中國索賠到50萬兩白銀,這樣的甜頭加大瞭日本擴張的野心,開始邁齣侵略朝鮮的第一步。為瞭在大陸找到立足點,日本在1879年完成瞭琉球群島的吞並,但緊接著在1891年,俄國西伯利亞鐵路的修建影響到瞭遠東地區的控製權,這時候,日本就坐不住瞭。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割地賠款,使得日本享有對朝鮮的單獨控製權,但遼東半島的割讓觸及到瞭俄羅斯的利益,“三國乾涉還遼”後,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梁子算是徹底結下瞭。
戰鬥民族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俄羅斯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由大舉進攻中國東北,戰爭結束後提齣“黃俄國計劃”,想要吞並東北的野心完全顯露齣來。在英日聯閤鎮壓下,俄羅斯強化所謂“遠東總督區”,重占奉天(今瀋陽地區)。
105萬陸軍常備軍、375萬後備役軍人、200艘海軍戰艦,依靠強大的國傢實力,俄羅斯對戰隻有200餘萬後備軍(實際動員118.5萬人)的日本,分明是勝券在握的。
但俄羅斯的戰略部署重點在西部地區,幾乎90%的兵力駐紮在俄羅斯西部,遠東正規軍隻有9.8萬餘人。當時,西伯利亞鐵路還沒有完全修通,從俄羅斯西部到中國東北要花6個星期,非常影響遠東地區作戰計劃。
在日俄戰爭期間,俄羅斯內部對待戰爭的態度嚴重不一,作戰方法和戰時實際情況相比無疑是自尋敗路。
俄羅斯作為早一批列強國傢,其實力實際上遠超後期發展起來的日本,但因為戰略重心的偏移和其他客觀與國傢主觀因素的影響,日俄戰爭沒有完全遵從國傢實力規律,最終俄羅斯戰敗。
賠款?沒錢!
戰爭本身就是一場豪賭。日本從侵華戰爭中撈到不少好處,軍事力量而國傢其他實力都有所增強,躋身帝國主義行列。俄羅斯對爭奪瞭日本原本計劃中的東北地區控製主權,加上“三國乾涉還遼”事件,新仇舊恨一起導緻瞭當下不可調和的矛盾,戰爭一觸即發。
在日俄戰爭中,日本傾舉國之力重創沙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日本取得勝利。戰爭結束後,按照慣例,勝方嚮敗方索要戰事賠償,日本開口嚮俄羅斯索賠30億元,甚至做瞭很多發展計劃,妄圖稱霸世界,大有得意忘形之態。
但對俄羅斯來說,這場戰役雖然慘敗,卻沒有真正動搖到國傢軍事力量,實際上要對付一個剛剛崛起的日本帝國,對俄羅斯來說完全綽綽有餘,隻需要考慮戰略重點和時間問題。
麵對巨額賠款要求,俄羅斯沒有一點猶豫,直言:要錢沒有,不服再戰。
戰後的日本雖然取得勝利,可為瞭這場實力懸殊太大的戰爭,日本不但求助瞭英國,還欠下8億元的巨額外債。日本財政收入每年2億元,還要用於戰後撫恤和其它建設,國傢幾乎在破産邊緣瘋狂橫跳,已經經不起再一次對戰瞭。
戰爭的壓力威脅不到餘力尚存的俄羅斯,日本隻能退而求次,放棄賠款,隻占領半個庫頁島。
國傢實力
戰勝國索賠失敗,日俄戰爭對於日本來說,最初的利益要求沒有得到滿足,還是很憋屈的。但在戰爭中,唯一需要看中的隻有國傢實力。
日本取得日俄戰爭的勝利,的確證明瞭在這場戰役中,他占據瞭軍事戰略優勢,但絕不能認定俄羅斯的力量就弱於日本。
如前文所說,俄羅斯在日俄戰爭時期,國傢的戰略重心主要集中在歐洲,遠東實力比較有限,不然從國傢層麵來說,像日本這樣打仗還需要嚮英國接力藉力的國傢實力,俄羅斯是完全有勝算的。
俄羅斯並不是落後可欺的清政府,不能被當成軟柿子任由搓圓捏扁,戰後日本也相當清楚這一點,所以並沒有堅持索要賠款。
結語
我們從這件事情中不難看齣,任何時候,國傢實力在話語權上永遠是最重要的砝碼。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一直在不斷的提高國傢各方實力,以求在世界上擁有更多話語權和自主權。
所有的成功和底氣,都源自自身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