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當前 中國芯片的總體水平差不多處在剛剛實現零突破的階段 點沙成金:半導體芯片|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 趣味新聞網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當前 中國芯片的總體水平差不多處在剛剛實現零突破的階段 點沙成金:半導體芯片|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發表日期 3/28/2022, 3:03:25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當前,中國芯片的總體水平差不多處在剛剛實現零突破的階段,雖然市場份額不多,但每個領域都摻瞭一腳,而且勢頭不錯,前景還是可期待的。芯片,以儲量最豐富成本最廉價的二氧化…… .....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當前,中國芯片的總體水平差不多處在剛剛實現零突破的階段,雖然市場份額不多,但每個領域都摻瞭一腳,而且勢頭不錯,前景還是可期待的。

芯片,以儲量最豐富成本最廉價的二氧化矽為原料,成就瞭這個星球的科技之巔,頒一枚最佳逆襲奬,實至名歸!

芯片原理和量子力學

很多文盲覺得量子力學隻是物理學傢的數學遊戲,沒有應用價值,嗬嗬,下麵咱給計算機芯片尋個祖宗,請看示範:

導體,咱能理解,絕緣體,咱也能理解,小盆友們第一次被物理整懵的,怕是半導體瞭,所以先替各位的物理老師把這債還上。

原子組成固體時,會有很多電子混到一起,但量子力學認為,2個相同電子沒法待在一個軌道上,於是,為瞭讓這些電子不在一個軌道上打架,很多軌道就分裂成瞭好幾個軌道,這麼多軌道擠在一起,不小心挨得近瞭,就變成瞭寬寬的大軌道。在量子力學裏,這種細軌道叫能級,擠在一起變成的寬軌道就叫能帶。

有些寬軌道擠滿瞭電子,電子就沒法移動,有些寬軌道空曠的很,電子就可自由移動。電子能移動,宏觀上錶現為導電,反過來,電子動不瞭就不能導電。

好瞭,我們把事情說得簡單一點,不提“價帶、滿帶、禁帶、導帶”的概念,準備圈重點!

有些滿軌道和空軌道挨的太近,電子可以毫不費力從滿軌道跑到空軌道上,於是就能自由移動,這就是導體。不過一價金屬的導電原理稍有不同,它的滿軌道原本就不太滿,所以電子不用跑到空軌道也能移動。

但很多時候兩條寬軌道之間是有空隙的,電子單靠自己是跨不過去的,錶現為不導電。但如果空隙的寬度在5ev之內,給電子加個額外能量,也能跨到空軌道上,跨過去就能自由移動,錶現為導電。這種空隙寬度不超過5ev的固體,有時導電、有時不導電,所以叫半導體。

如果空隙超過5ev,那基本就得歇菜,正常情況下電子是跨不過去的,這就是絕緣體。當然,如果是能量足夠大的話,彆說5ev的空隙,50ev都照樣跑過去,比如高壓電擊穿空氣。

到這,由量子力學發展齣的能帶理論就差不多成型瞭,能帶理論係統地解釋瞭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的本質區彆,即,取決於滿軌道和空軌道之間的間隙。學術點說,取決於價帶和導帶之間的禁帶寬度。

這裏有個問題,一旦細軌道變少瞭,能不能擠成寬軌道就不好說瞭,所以能帶理論本質上是一個近似理論,不適用於少量原子組成的固體。

半導體離芯片原理還很遙遠,彆急。

很明顯,像導體這種直男沒啥可摺騰的,所以導綫到瞭今天仍然是銅綫,絕緣體的命運也差不多。

半導體這種曖曖昧昧的性格最容易搞事情,所以與電子設備相關的産業基本都屬於半導體産業,如芯片、雷達。

下麵有點燒腦細胞。

經過計算篩選,科學傢用矽作為半導體的基礎材料。矽的外層有4個電子,假設某個固體由100個矽原子組成,那麼它的滿軌道就擠滿瞭400個電子。這時,用10個硼原子取代其中10個矽原子,硼這類三價元素外層隻有3個電子,所以這塊固體的滿軌道就有瞭10個空位。這就相當於在擠滿人的公交車上騰齣瞭幾個空位子,為電子的移動提供瞭條件。這叫P型半導體。

同理,如果用10個磷原子取代10個矽原子,磷這類五價元素外層有5個電子,因此滿軌道上反而又多齣瞭10個電子。相當於擠滿人的公交車外麵又掛瞭10個人,這些人非常容易脫離公交車,這叫N型半導體。

現在把PN這兩種半導體麵對麵放一起會咋樣?不用想也知道,N型那些額外的電子必然是跑到P型那些空位上去瞭,一直到電場平衡為止,這就是大名鼎鼎的“PN結”。(動圖來自《科學網》張雲的博文)

這時候再加個正嚮的電壓,N型半導體那些額外的電子就會源源不斷跑到P型半導體的空位上,電子的移動就是電流,這時的PN結就是導電的。

如果加個反嚮的電壓呢?從P型半導體那裏再抽電子到N型半導體,而N型早已掛滿瞭額外的電子,多齣來的電子不斷增強電場,直至抵消外加的電壓,電子就不再繼續移動,此時PN結就是不導電的。

當然,實際上還是會有微弱的電子移動,但和正嚮電流相比可忽略不計。

如果你已經被整暈瞭,沒關係,用大白話總結一下:PN結具有單嚮導電性,即,電流隻能從這一頭流嚮另一頭,無法從另一頭流嚮這一頭。

好瞭,我們現在已經有瞭單嚮導電的PN結,然後呢?把PN結兩端接上導綫,就是二極管:

有瞭二極管,隨手搭個電路:

三角形代錶二極管,箭頭方嚮錶示電流可通過的方嚮,AB是輸入端,F是輸齣端。如果A不加電壓,電流就會順著A那條綫流齣,F端就沒瞭電壓;如果AB同時加電壓,電流就會被堵在二極管的另一頭,F端也就有瞭電壓。假設把有電壓看作1,沒電壓看作0,那麼隻有從AB端同時輸入1,F端纔會輸齣1,這就是“與門電路”。

同理,把電路改成這樣,那麼隻要AB有一個輸入1,F端就會輸齣1,這叫“或門電路”:

現在有瞭這些基本的邏輯門電路,離芯片就不遠瞭。你可以設計齣一種電路,它的功能是,把一串1和0,變成另一串1和0。

一不小心,我們就得到瞭芯片運算的本質:把一串1,0,變成另一串1,0。

簡單舉個例子,在左邊輸入1010,在右邊輸齣0101,這就算完成瞭一次運算。

我們來玩個稍微復雜一點的局:

左邊有8個輸入端,右邊有7個輸齣端,每個輸齣端對應一個發光管,7個發光管組成一個數字顯示器。從左邊輸入一串信號:00000101,經過中間一堆的電路,使得右邊輸齣另一串信號:1011011。1代錶有電壓,有電壓就可以點亮對應的發光管,於是,就得到瞭一個數字“5”,如上圖所示。

終於,我們已經搞定瞭數字是如何顯示的!如果你想進行1+1的加法運算,其電路的復雜程度就已經超過瞭99%的人的智商瞭,即便本僧親自齣手,設計的電路運算能力也抵不過一副算盤。

直到有一天,有人用18000隻電子管,6000個開關,7000隻電阻,10000隻電容,50萬條綫組成瞭一個超級復雜的電路,誕生瞭人類第一台計算機,重達30噸,運算能力5000次/秒,還不及現在手持計算器的十分之一。不知道當時的工程師為瞭安裝這堆電路,腦子抽筋瞭多少迴。

接下來的思路就簡單瞭,如何把這30噸東西,集成到指甲那麼大的地方上呢?這就是芯片。

芯片製造與中國技術

為瞭把30噸的運算電路縮小,工程師們把能扔東西全扔瞭,直接在矽片上製作PN結和電路。下麵從矽片齣發,說說芯片的逆襲之路。

第一:矽

把這玩意兒氯化瞭再蒸餾,可以得到純度很高的矽,不過這種矽原子排列混亂,會影響電子運動,就叫多晶矽吧。

把多晶矽熔化瞭,按特定方法鏇轉提拉,就可以拉製成原子排列整齊的單晶矽。

所以成品就長這樣:

矽的主要評判指標是純度,你想想,如果矽原子之間有一堆雜質,那電子就彆想在滿軌道和空軌道之間跑順暢。

無論啥東西,純度越高製造難度越大。用於太陽能發電的高純矽要求99.9999%,這玩意兒全世界超過一半是中國産的,早被玩成瞭白菜價。芯片用的電子級高純矽要求99.999999999%(彆數瞭,11個9),幾乎全賴進口,直到2018年江蘇的鑫華公司纔實現量産,隻是目前産量少的可憐,還不及進口的一個零頭。難得的是,鑫華的高純矽齣口到瞭半導體強國韓國,品質應該不錯。不過,30%的製造設備還得進口……

電子級高純矽的傳統霸主依然是德國Wacker和美國Hemlock(美日閤資),中國任重而道遠。

第二:晶圓

把單晶矽圓柱切片,就得到瞭圓形的矽片,因此就叫“晶圓”。這詞是不是已經有點耳熟瞭?

切好之後,就要在晶圓上把成韆上萬的電路裝起來的,乾這活的就叫“晶圓廠”。各位拍腦袋想想,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怎樣纔能完成這種操作?

用原子操縱術?想多瞭,朋友!等你練成禦劍飛行的時候,人類還不見得能操縱一個一個原子組成各種器件。

晶圓加工的過程相當繁瑣,咱說個大概輪廓,謝絕專業人士挑刺。首先在晶圓上塗一層感光材料,這材料見光就融化,那光從哪裏來?光刻機,可以用非常精細的光綫,在感光材料上刻齣圖案,讓底下的晶圓裸露齣來。然後,用等離子體這類東西衝刷,裸露的晶圓就會被刻齣很多溝槽,這套設備就叫刻蝕機。再用離子注入機在溝槽裏摻入磷元素,加熱退火處理,就得到瞭一堆N型半導體。

完成之後,清洗乾淨,重新塗上感光材料,用光刻機刻圖,用刻蝕機刻溝槽,用離子注入機撒上硼,就有瞭P型半導體。

整個過程有點像3D打印,把器件一點點一層層裝進去。

這塊晶圓上的小方塊就是芯片,一塊晶圓可以做多個芯片。芯片放大瞭看就是成堆成堆的電路,這些電路並不比那台30噸計算機的電路高明,最底層都是簡單的門電路。隻是采用瞭更多的器件,組成瞭更龐大的電路,運算性能自然就提高瞭。

據說這就是一個與非門電路:

提個問題:為啥不把芯片做的更大一點呢?這樣不就可以安裝更多電路瞭嗎?性能不就趕上外國瞭嘛?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一塊300mm直徑的晶圓,16nm工藝可以做齣100塊芯片,10nm工藝可以做齣210塊芯片,於是價格就便宜瞭一半,在市場上就能死死摁住競爭對手,賺瞭錢又可以做更多研發,差距就這麼拉開瞭。

說個題外話,中國軍用芯片基本實現瞭自給自足,而且性能杠杠的,因為軍用不計較錢嘛!可以把芯片做的大大的。另外,越大的矽片遇到雜質的概率越大,所以芯片越大良品率越低。總的來說,大芯片的成本遠遠高於小芯片,不過對軍方來說,這都不叫事兒。

除瞭成本之外,大芯片的布綫比小芯片更長,所以延時也更明顯,驅動電流也大很多,由此導緻整體設計更臃腫,性能上還是會吃虧。反正,小芯片就是比大芯片好用。

彆把“龍芯”和“漢芯”混為一談

第三:架構

用70億個晶體管在指甲蓋大小的地方組成電路,想想就頭皮發麻!一個路口紅綠燈設置不閤理,就可能導緻大片堵車。電子在芯片上跑來跑去,稍微有個PN結齣問題,電子同樣會堵車。所以芯片的設計異常重要,重要到瞭和材料技術相提並論的地步。

這麼復雜的設計,必須得先有個章法。七十年代,英特爾率先想齣瞭一個好辦法:X86架構。詳細內容不提瞭,簡單來說,這架構雖然能耗高點、體積大點,但性能那是嗖嗖的,幾乎壟斷瞭電腦芯片市場,成就瞭如日中天的英特爾。

這相當於,英特爾提齣造汽車用4個輪子,以後其他人想造4個輪子的汽車,就得先付授權費。這尼瑪怎麼忍,隨後英國ARM公司提齣瞭2個輪子的汽車方案:ARM架構。

毫無疑問,2個輪子肯定跑不過4個輪子,ARM架構雖然省電小巧,但性能實在有點寒磣,於是一直被英特爾摁著打。ARM熬到瞭九十年代,終於熬不住瞭,決定不再生産芯片,而是將ARM架構授權給其他公司生産,賺點授權費,這纔保住瞭一條命。

人算不如天算,進入21世紀,智能手機橫空齣世,芯片的能耗和體積一下成瞭關注點,於是ARM架構一飛中天,幾乎壟斷瞭手機芯片。

小結一下:

X86架構,能耗高、體積大、性能強。

ARM架構,能耗低、體積小、性能弱。

於是,一個占瞭電腦,一個占瞭手機,直到今天,仍是主流設計方案。至於其他3個輪子或5個輪子的汽車,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劣勢,沒有形成主流。

最近有新聞說,中國和ARM要成立中方控股的閤資公司,ARM欲藉此重迴芯片製造商的角色。

決定汽車用幾個輪子,距離造齣汽車還差得很遠。有瞭基本架構,後麵的設計依然是漫漫長徵路,所以還得要有好工具:EDA軟件。

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巨頭幾乎壟斷瞭全球EDA市場,一水兒的美帝公司。直到最近,熬瞭三十年的華大九天終於露頭瞭,這傢中國電子信息産業集團的二級公司,連續多年以50%的年增長率狂追,算是站穩瞭腳跟。

業界首創模擬電路異構仿真係統Empyrean ALPS-GT

雖然藉助EDA軟件的仿真功能可以判斷電路設計是否靠譜,但要真正驗證這種精巧綫路的靠譜程度,隻有一種辦法,那就是:用!廣泛的用!長久的用!正因為如此,芯片設計不光要燒錢,也需要燒時間,屬於試錯周期較長的核心技術。

既然是核心技術,自然就會發展齣獨立的公司,所以芯片公司有三類:既設計又製造、隻設計不製造、隻製造不設計。

第四:設計製造

但凡要處理信息,基本都有芯片,包括通信芯片、服務器芯片、手機芯片、電腦芯片等等。早期的芯片復雜程度不算誇張,所以設計製造可以在同一傢公司完成,最有名的: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日本東芝、意大利法國的意法半導體;中國大陸的華潤微電子、士蘭微;中國台灣的旺宏電子等。

外國、台灣、大陸三方,大陸的起點最低,早期的産品多集中在傢電遙控器之類的低端領域,手機、電腦這些高端芯片幾乎空白!

後來隨著芯片越來越復雜,設計與製造就分開瞭,有些公司隻設計,成瞭純粹的芯片設計公司。如,美國的高通、博通、AMD,中國台灣的聯發科,大陸的華為海思、展訊等。

大名鼎鼎的高通就不多說瞭,世界上一半手機裝的是高通芯片,AMD和英特爾基本把電腦芯片包場瞭。電腦和手機是芯片市場的兩塊大蛋糕,全是美國公司,世界霸主真不是吹的。

台灣聯發科走的中低端路綫,手機芯片的市場份額一度排第三,很多國産手機都用,比如小米、OPPO、魅族。不過後來被高通乾的有點慘,銷量連連下跌。

華為海思是最爭氣的,手機處理器芯片麒麟,市場份額隨著華為手機的增長排進瞭前五。個人切身體會,海思芯片的進步真的相當不錯。最近華為又推齣瞭服務器芯片鯤鵬920,5G基站芯片天罡,5G基帶芯片巴龍5000,性能都是世界頂級的,隱隱看到瞭在芯片設計領域崛起的勢頭。

展訊是清華大學的校辦企業,比較早的大陸芯片企業。前段時間傳齣瞭不少危機,後來又說是變革的開始,過的很不容易,和世界巨頭相差甚多。

大陸還有一批芯片設計企業,晨星半導體、聯詠科技、瑞昱半導體等,都是台灣老大哥的子公司,産品應用於電視、便攜式電子産品等領域,還挺滋潤。

在大陸的芯片設計公司,台灣頂住瞭小半邊天,另大半邊天原本是塌著的,現在華為算是撐住瞭。

還有一類隻製造、不設計的晶圓代工廠,這必須得先說台灣最大的企業:台積電。正是台積電的齣現,纔把芯片的設計和製造分開瞭。2017年台積電包下瞭全世界晶圓代工業務的56%,規模和技術均列全球第一,市值甚至超過瞭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半導體企業。

沒錯,晶圓代工廠又是台灣老大哥的天下,除瞭台積電這個巨無霸,台灣還有聯華電子、力晶半導體等等,連美國韓國都得靠邊站。

大陸最大的代工廠是中芯國際,還有上海華力微電子也還不錯,但技術和規模都遠不及台灣。最近台積電開始布局大陸,落戶南京,這幾年台資、外企瘋狂在大陸建晶圓代工廠,這架勢和當年閤資汽車有的一拼。

大陸中芯國際的14nm生産綫剛剛上路,還在尚需努力的階段。大傢還是更願意把這活交給台積電,台積電幾乎拿下瞭全球70%的28nm以下代工業務。

美國、韓國、台灣已具備10nm的加工能力,最近台積電上綫瞭7nm工藝,穩穩壓過三星,首批客戶就是華為的麒麟980芯片。這倆哥們兒早就是老搭檔瞭,華為設計芯片,台積電製造芯片。

悄悄說一句,三星和台積電的大股東都是美帝財閥,不然人傢怎麼能叫美帝呢?

說真的,如果大陸能整閤台灣的半導體産業,並利用靈活的政策和龐大的市場促進其進一步升級,中國追趕外國的步伐至少輕鬆一半。現在嘛,中國任重而道遠呐!

第五:核心設備

芯片良品率取決於晶圓廠整體水平,但加工精度完全取決於核心設備,就是前麵提到的“光刻機”。

光刻機,荷蘭阿斯麥公司(ASML)橫掃天下!不好意思,産量還不高,你們慢慢等著吧!無論是台積電、三星,還是英特爾,誰先買到阿斯麥的光刻機,誰就能率先具備7nm工藝。沒辦法,就是這麼強大!

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也做光刻機,但技術遠不如阿斯麥,這幾年被阿斯麥打得找不到北,隻能在低端市場搶份額。

阿斯麥是全球唯一的高端光刻機生産商,每台售價至少1億美金,2017年隻生産瞭12台,2018年24台,這些都已經被台積電三星英特爾搶完瞭,2019年預測有40台,其中一台是給咱們的中芯國際,不過最近聽說莫名其妙被燒瞭,得延期交貨。

既然這麼重要,咱不能多齣點錢嗎?第一:英特爾有阿斯麥15%的股份,台積電有5%,三星有3%,有些時候吧,錢不是萬能的。第二,美帝整瞭個《瓦森納協定》,敏感技術不能賣,中國、朝鮮、伊朗、利比亞均是被限製國傢。

有意思的是,2009年上海微電子的90納米光刻機研製成功(核心部件進口),2010年美帝允許90nm以上設備銷售給中國,後來中國開始攻關65nm光刻機,2015年美帝允許65nm以上設備銷售給中國,再後來美帝開始管不住小弟瞭,中芯國際纔有機會去撿漏一台高端機。

不過咱也不用氣餒,咱隨便一傢房地産公司,銷售額輕鬆秒殺阿斯麥,哦耶!

2018年底有則消息讓人驚齣一身冷汗,最早中科院隻是淡淡說瞭句光刻項目通過驗收,然後鋪天蓋地的“中國光刻機終於翻身農奴把歌唱”,鬧到最後連人民日報都坐不住瞭,直接批“國産光刻機自嗨文”誤導公眾,損壞中國科研形象。引一句原文:“這台光刻機要想應用於芯片,還要攻剋一係列技術難題,距離還相當遙遠。”

相比於光刻機,中國的刻蝕機要好很多,16nm刻蝕機已經量産運行,7-10nm刻蝕機也在路上瞭,所以美帝很貼心的解除瞭對中國刻蝕機的封鎖。

不過離子注入機又寒磣瞭,2017年8月終於有瞭第一台國産商用機,水平先不提瞭,離子注入機70%的市場份額是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塗感光材料得用“塗膠顯影機”,日本東京電子公司拿走瞭90%的市場份額。即便是光刻膠這些輔助材料,也幾乎被日本信越、美國陶氏等壟斷。

2015年至2020年,國內半導體産業計劃投資650億美元,其中設備投資500億美元,再其中480億美元用於購買進口設備。算下來,這幾年中國年均投入130億,而英特爾一傢公司的研發投入就超過130億美元。

論半導體設備,中國,任無比重、道無比遠啊!

第六:封測

芯片做好後,得從晶圓上切下來,接上導綫,裝上外殼,順便還得測試,這就叫封測。

封測又又又是台灣老大哥的天下,排名世界第一的日月光,後麵還跟著一堆實力不俗的小弟:矽品、力成、南茂、欣邦、京元電子。

大陸的三大封測巨頭,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混的都還不錯。

小結

這全景圖大概描述瞭從矽片到芯片的全過程及中國的設備製造商,絕對是業內專傢所做,值得一看。

中國芯

說起中國芯片,不得不提“漢芯事件”。2003年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從美國買迴芯片,磨掉原有標記,作為自主研發成果,騙取無數資金和榮譽,消耗大量社會資源,影響之惡劣可謂空前!以緻於很長一段時間,科研圈談芯色變,嚴重乾擾瞭芯片行業的正常發展。

矽原料、芯片設計、晶圓加工、封測,以及相關的半導體設備,絕大部分領域中國還是處於“任重而道遠”的狀態,那這種懵逼狀態還得持續多久呢?

國務院印發的《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綱要》明確提齣,2030年集成電路産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從研發的過程來看,需求不缺,資金不缺,隻要燒足瞭時間,沒理由燒不齣芯片。當前,中國芯片的總體水平差不多處在剛剛實現零突破的階段,雖然市場份額不多,但每個領域都摻瞭一腳,而且勢頭不錯,前景還是可期待的。

極限

文末,習慣性抱怨一下人類科技的幼稚。芯片,作為大夥削尖腦袋能達到的最高科技水準,作為其根基的能帶理論竟然隻是個近似理論,電子行為仍然沒法精確計算。再往大瞭說,彆看現在的技術紛繁復雜,其實就是玩玩電子而已,頂多再加個光子,至於其他幾百種粒子,還完全不知道怎麼玩!

芯片加工精度已經到瞭7nm,雖然三星吹牛說要燒到3nm,可那又如何?你還能繼續燒嗎?1nm差不多就是幾個原子而已,量子效應非常顯著,作為基石的能帶理論就不好使瞭,半導體行業就得在這兒歇菜。

燒錢也好,燒時間也罷,燒到盡頭就是理論物理。基礎科學除瞭燒錢燒時間,還得燒人,燒的異常慘烈,100個高智商,99個都是墊腳石!工程師可以半道齣傢,但物理學傢必須科班齣身。

不能光摺騰電子瞭,為瞭把中微子也用起來,咱趕緊忽悠,哎,不對,是呼籲更多孩子學基礎科學吧!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神箭”設計師:隻要航天員需要 隨時能接他們迴來

“神箭”設計師:隻要航天員需要 隨時能接他們迴來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已經在空間站中工作生活瞭5個多月,按計劃,他們將在軌工作生活180天左右,如今進入“迴傢”倒計時,將於4月返迴地麵。 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圓滿舉行,在中國科技館地麵主課堂,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火箭設計師錢航作為火箭專傢,為孩子們課後答疑。 錢航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去年10月16日,我們團隊執行長徵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成功將神舟十三號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在酒泉發射場,還有一枚長徵二號F(簡稱“長二F”)運載火箭在那裏應急救援、.......


南極康格冰架崩解:與氣溫偏高、海冰消融及海浪衝擊影響有關

南極康格冰架崩解:與氣溫偏高、海冰消融及海浪衝擊影響有關

    據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衛星觀測數據顯示,3月中旬,南極康格冰架發生瞭完全崩解,其麵積約為1200平方公裏,與洛杉磯市的大小相當。據悉,這個冰架的崩解與近期南極氣溫偏高,海冰消融達到創紀錄水平,以及冰架受海浪衝擊的影響有關。科學傢錶示,冰架崩解可以預示未來氣候變化對南極會造成不可預測的危害。 2022年3月17日,在太空拍攝的南極冰山衛星雲圖。 近日,多名氣象學傢觀測到南北兩極地區均齣現極端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氣溫超齣往年同期平均水平三四十攝氏度。正常情況下,南極洲現階段氣溫會隨.......


下一代顯示器和光伏電池性能有望大幅提升!納米晶體關鍵障礙被剋服

下一代顯示器和光伏電池性能有望大幅提升!納米晶體關鍵障礙被剋服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據報道,芝加哥大學(UChicago)化學傢們的突破性進展可能會産生“未來設備”,如下一代顯示器和太陽能電池。 事實上,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技術構件已經變得越來越小。但是為瞭創造未來的電子産品,比如更強大的手機,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甚至是量子計算機,科學傢們需要在最微小的尺度上開發齣全新的技術。 科學傢們感興趣的一個領域是納米晶體。這些微小的晶體可以自己組閤成許多形態,但科學傢們一直難以弄清楚如何讓它們彼此“交談”。一項新的研究在使納米晶體以電子方式協同工作.......


中科大首次實驗驗證多體係統中量子態可被同時導引的特性

中科大首次實驗驗證多體係統中量子態可被同時導引的特性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信息基礎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通過實驗驗證多體係統中量子態可被同時導引的特性,這一成果在多用戶量子通信、量子網絡的搭建、多體糾纏檢測中都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量子導引描述瞭一個粒子通過局域測量影響另一個粒子量子態的能力。作為一種量子非局域現象,量子導引擁有獨特的非對稱性質,能進一步實現單嚮量子導引,即一方可以導引另一方,反過來卻不行。在多體量子導引的研究中,單配性關係會限製量子導引在個體之間的分享能力,使得一方不能同時被其他參與方導引。 但理論研究錶.......


李菂老師談FAST、是否有外星生物、星際旅行、暗物質等知識

李菂老師談FAST、是否有外星生物、星際旅行、暗物質等知識

    國傢天文颱研究員李��老師參加東方衛視首檔中國前沿科學思想秀《未來中國》節目的拍攝,講述FAST的故事: 《中國國傢天文》2022年3月刊 危險的近地小行星 .......


三大宇宙速度都是什麼?為何很少提及第四宇宙速度?實在是不願提

三大宇宙速度都是什麼?為何很少提及第四宇宙速度?實在是不願提

    早在近400年以前,物理學傢牛頓就因蘋果的啓發而發現瞭萬有引力,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事情,但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牛頓還使用一門大炮嚮我們描述瞭如何纔能剋服地球的引力。 當然,牛頓的大炮並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假想而齣的,大緻的意思是這樣的:將一門大炮架在高山之上,隻要大炮的威力足夠大,使得打齣炮彈的速度足夠快,那麼這枚炮彈就能夠一直圍繞地球轉動而不墜落地麵,這一思想實驗就被稱之為“牛頓大炮”。牛頓不僅提齣瞭“牛頓大炮”的構想,還據此推斷齣瞭這枚永不墜落的炮彈的速度是多少,它就是每秒7.9韆米,現在我.......


海平麵正迅速上升!哪些城市會消失?印度 2700 萬人將處於危險之中

海平麵正迅速上升!哪些城市會消失?印度 2700 萬人將處於危險之中

    美國NOAA數據顯示:海平麵上升正在迅速上升! 海平麵上升,可以說和全球變暖一樣,沒有幾個人不知道,但又沒有多少人清楚到底是怎麼迴事,或者說目前發展到啥樣瞭! 要知道海平麵的上升速度,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麵,基本都是維持在1.4毫米/年的速度,但等到2006年到2015年的時候,監測數據顯示海平麵上升速度已達到3.6毫米/年,這意味著海平麵不僅在上升,上升速度還呈現齣翻倍增長的趨勢。 美國國傢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也就是所謂的NOAA,他們預測等到下個世紀初的時候,海平麵至少要比2000年.......


《張朝陽物理課》探討太陽內部結構

《張朝陽物理課》探討太陽內部結構

    太陽的結構是怎樣的?太陽核心壓強和溫度該如何估算?3月27日12時,《張朝陽的物理課》第四十期開播,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坐鎮搜狐視頻直播間,嚮網友介紹太陽的內部結構,以及如何對太陽核心壓強、密度和溫度進行估算。 介紹太陽內部結構與各層特點 直播開始,張朝陽先簡短復習瞭上一次直播課程中估算齣來的關於太陽的一些數據:太陽半徑Rs約為70萬公裏,太陽質量Ms約為2.0×10^30韆剋。 隨後,介紹瞭太陽的內部結構。太陽從裏到外主要分為6個部分。最裏邊的被稱為核(Core),其半徑.......


天舟二號撤離,神十三航天員返迴準備!

天舟二號撤離,神十三航天員返迴準備!

    北京時間3月27日15時59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在完成空間站組閤體階段全部既定任務後,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首艘貨運飛船。2021年5月29日20時55分,搭載天舟二號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隨後天舟二號被精確送入預定軌道。 天舟二號攜帶瞭航天員生活物資、艙外航天服及空間站平颱設備、應用載荷和推進劑等6.8噸物資補給。 天舟二號飛船在軌運行期間,進行瞭一係列拓展應用試驗。目前,天舟二號飛船狀態良好,後續將在地麵控製.......


虛火泡沫To VC,這個賽道真有這麼糟糕嗎?

虛火泡沫To VC,這個賽道真有這麼糟糕嗎?

    “ 我真的不喜歡彆人問我實現財務自由後想乾什麼。” 記不太清在哪裏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或段子,大意是一位事業頗有成就的企業傢在生活中總是被人追問這樣的問題,讓他感到很睏惑。 故事是故事,段子歸段子。然而現實生活中那些真正實現瞭財富自由的企業傢們,倒是毫不避諱告訴大傢他們人生新階段的新理想。 去年,拼多多CEO黃崢、字節跳動CEO張一鳴、搜狗CEO王小川,三位互聯網大佬先後卸任,要說他們有什麼共同點,除瞭同為大廠CEO,剩下就是對於生命科學的追求。 王小川錶示往後二十年想為生命科學和醫學發展盡一.......


使命結束!天舟2號將在大氣中解體,為什麼要在這時候毀掉它?

使命結束!天舟2號將在大氣中解體,為什麼要在這時候毀掉它?

    截至2022年3月,中國空間站先後迎來兩批航天員,神舟12號航天員和神舟13號航天員,神舟12號航天員早在半年前就安全地返迴瞭地麵,神舟13號航天員也已經在空間站上駐留瞭5個多月,4月中旬返迴。 天舟2號將在大氣中解體 就在這個時候,中國空間站有瞭一條新動態,3月27日15時59分,在空間站碼頭上停靠瞭10個月的天舟2號貨運飛船離開瞭,這意味著天舟2號的使命結束,將在大氣中解體。 在北京飛控中心的控製下,天舟2號飛船擇機再入大氣層,大氣摩擦讓這個數噸重的大傢夥很快解體,最後燒成灰燼。天舟2.......


科學界的悲傷:沒瞭俄羅斯的幫助,西方科學界多領域研究陷入停滯

科學界的悲傷:沒瞭俄羅斯的幫助,西方科學界多領域研究陷入停滯

    沒有瞭俄羅斯科學傢的幫助,科學界正在感受到種種痛處。氣候科學傢們擔心,他們將無法繼續北極氣候變暖的重要研究工作;歐洲航天局正在努力解決,沒瞭俄羅斯的供暖設備後,火星漫遊者探測器如何度過火星上的漫漫寒夜;由35個國傢閤作在法國建造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TER)也麵臨難題,如果不能從俄羅斯運來關鍵部件,世界對清潔能源的追求之路可能會就此止步不前…… 據外媒報道,隨著西方國傢針對俄羅斯製裁範圍越來越廣,全球科研領域也受到瞭巨大的影響。氣候、航天、核能源與暗物質研究等都將陷入停滯狀態。多國不.......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3-28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3-28

    【今日封麵】 日前,位於河北省遵化市的大河局水庫引來不少水鳥來此棲息覓食。新華社發,劉滿倉 攝 消息站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7日,“3・21”東航飛行事故國傢應急處置指揮部舉行第八場新聞發布會,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主任硃濤錶示,27日上午9點20分左右,消防救援人員在技術組指定的重點區域深度搜尋,人工挖掘齣一橙色圓柱狀物體,現場勘查的民航事故調查人員確認為“3・21”東航飛行事故客機第二個黑匣子(飛行數據記錄器存儲單元)。經檢查,記錄器其他部分損毀嚴重,數據存儲單元外觀較為完.......


他們從糞便中找到瞭27種微生物的基因特徵,輔助罕見癌癥的早期診斷

他們從糞便中找到瞭27種微生物的基因特徵,輔助罕見癌癥的早期診斷

    胰腺癌是一種相對罕見的癌癥,但存活率極低。在英國,據估計隻有四分之一的人能在確診後存活超過一年。其中一個關鍵的因素是胰腺癌癥狀隱匿,確診較晚,通常要到癌癥晚期纔會齣現典型癥狀。 近日,西班牙的研究者們在糞便樣本中發現瞭27種微生物的基因特徵,利用這些特徵可以識彆齣胰腺導管腺癌(最常見的胰腺癌)的特定高危人群,或可用於胰腺癌的早期檢測,這項研究由英國慈善組織全球癌癥研究機構提供部分資助。 正常胰腺、胰腺炎以及胰腺癌進展示意圖及光學顯微鏡圖像|參考文獻[1] 迄今為止,作為一個對微生物如何對胰.......


天舟二號完成既定任務,撤離!

天舟二號完成既定任務,撤離!

    來源:@我們的太空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完成空間站組閤體階段全部既定任務,已於北京時間3月27日15時59分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 天舟二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首艘貨運飛船,於2021年5月29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入軌,為空間站送去6.8噸物資補給。天舟二號飛船在軌運行期間,進行瞭一係列拓展應用試驗。目前,天舟二號飛船狀態良好,後續將在地麵控製下擇機再入大氣層。 來源:人民網 .......


南開團隊:有機硼“敲開”吡啶藥物閤成“新大門”

南開團隊:有機硼“敲開”吡啶藥物閤成“新大門”

    吡啶C3位修飾新方法及其在藥物分子修飾中的應用示意圖。(課題組供圖) 吡啶類化閤物是農藥、醫藥、日用化學品等産業重要的基礎原料之一。日前,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王曉晨課題組利用有機硼做催化劑,巧妙地激活瞭吡啶環C3位的反應活性,成功“敲開”瞭吡啶類化閤物高效閤成的一扇“新大門”。 自19世紀40年代被發現以來,科學傢通過對吡啶分子的修飾改造,獲得瞭許多造福人類的重要成果,其中就有人們熟知的農藥除草劑百草枯、抗腫瘤藥物尼洛替尼、抗結核藥物異煙肼等。據不完全統計,含吡啶或呱啶(還原的吡啶)結構並已上.......


帕剋嚮著太陽永遠地去瞭

帕剋嚮著太陽永遠地去瞭

    “帕剋”還沒來得及完成它所有的日冕飛越,帕剋卻永遠地離去瞭。 “帕剋”太陽探測器靠近太陽的插圖。 圖片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 3月15日,太陽物理學傢尤金・N・帕剋(Eugene N. Parker)在美國芝加哥的傢中去世,享年94歲。此時的“帕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剛結束它24次飛越太陽計劃中的第11次,和它一同穿越日冕的,除瞭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收集到的110萬公眾的名字,還有帕剋的照片,和那篇劃時代的太陽風(solar wind).......


《科學》雜誌刊登我國腦機接口新技術

《科學》雜誌刊登我國腦機接口新技術

    【《科學》雜誌刊登我國腦機接口新技術】財聯社3月28日電,中國神經外科領域的一項新突破,日前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發錶。這項突破是一種腦機接口柔性電極技術,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研發,是提高手術精準度、保護神經功能的關鍵技術。該技術將僅有2微米大小的電極點組成的新型柔性電極,通過手術放到大腦上,幫助醫生更精確“看”到大腦內部神經等,從而最大限度保護大腦功能。 .......


他們研究齣一個減肥新妙招:在胃裏放瞭個LED燈

他們研究齣一個減肥新妙招:在胃裏放瞭個LED燈

    最近蝌蚪君經常和大傢討論減肥的話題,畢竟肥胖可是睏擾妹子們的重大難題,而且露肉的季節就快來瞭。 那麼,有沒有什麼減肥的神器呢? 據說光可以幫助減肥,你聽說過嗎? 拯救肥胖新方法? 一項研究錶明,可以通過光遺傳學抑製飢餓感。 遺傳學我知道,光學也聽說過,光遺傳學是什麼鬼?怎麼和減肥扯上關係的?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光遺傳學由科學傢卡爾・迪賽羅斯(Karl Deisseroth)於2006年首次提齣[3]。隨後,卡爾・迪賽羅斯和愛德華・博伊登(Edward Boyden)一起開創瞭光遺傳學的時代.......


神舟十三號返航在即,著陸場20000平方公裏,該怎麼搜救航天員?

神舟十三號返航在即,著陸場20000平方公裏,該怎麼搜救航天員?

    神舟十三號3名航天員“迴傢”在即! 按照原定計劃,神舟十三號3名航天員們要在我國空間站在軌工作生活180天左右,現如今已經工作生活瞭5個多月,如今也到瞭快要迴傢的時刻,這周開始航天員們也開始為“迴傢”做準備瞭! 和神舟十二號一樣,神舟十三號3名航天員的返航著陸場仍舊選擇瞭東風著陸場,為瞭順利迎迴3名航天員,搜救團隊們已經開始在東風著陸場展開瞭一場針對性演練,還進一步完善不同復雜地形環境下的搜救方案。 要知道的是,東風著陸場有2萬平方公裏,而且東風著陸場地形復雜多樣,有沙漠、戈壁、山地等.......


天舟二號“四次對接、四次分離”全部圓滿完成,創下這項新紀錄!

天舟二號“四次對接、四次分離”全部圓滿完成,創下這項新紀錄!

    “對接鎖打開。”“對接環推齣。”“天舟二號分離完成。”“對接鎖開始解鎖。”“電機工作正常。”“分離。”“對接鎖解鎖到位。” 昨天,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成功與空間站分離,分離期間,對接機構解鎖分離功能一切正常。至此,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完成空間站組閤體階段的全部既定任務,後續將擇機受控離軌。 天舟二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首艘飛船,於2021年5月29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入軌,並成功對接於核心艙後嚮對接口,為空間站送去6.8噸物資補給。在軌運行期間,天舟二號進行瞭一係列拓展應用試驗,經.......


“天宮課堂”:中國科普新高度

“天宮課堂”:中國科普新高度

    3月23日,“天宮課堂”再次開課。圖為地麵主課堂現場。 央視視頻截圖 3月23日,航天員王亞平(女)在空間站核心艙演示太空液橋實驗。 央視視頻截圖 3月23日,航天員王亞平(女)與葉光富在演示太空拋物實驗。 央視視頻截圖 3月23日,航天員王亞平(女)與葉光富在演示太空水油分離實驗。 央視視頻截圖 3月23日,位於“天宮課堂”西藏拉薩地麵分課堂的學生嚮航天員老師提問。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宮課堂”如約舉行,在.......


中國科協等5部門推動高校院所以科學傢精神培根鑄魂

中國科協等5部門推動高校院所以科學傢精神培根鑄魂

    記者28日從中國科協獲悉,中國科協、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將聯閤開展2022年“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通過組織高校院所排演科學傢主題舞颱劇、科學大師進課堂等方式,弘揚科學傢精神、涵養優良學風。 2021年10月,“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河南匯演活動。中國科協供圖 據瞭解,今年宣傳工程將加強精品力作原創供給,開展多層次廣覆蓋演齣活動。動員所有參與高校組織校內演齣,支持科學傢主題劇目麵嚮社會公開演齣,鼓勵高校院所創排科學傢主題舞颱劇,支持精.......


將乘坐藍色起源前往太空的夫婦稱也有計劃乘坐SpaceX和維珍銀河火箭

將乘坐藍色起源前往太空的夫婦稱也有計劃乘坐SpaceX和維珍銀河火箭

    據報道,即將搭乘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旗下藍色起源的火箭飛入太空的一對夫婦近日錶示,除瞭藍色起源外,他們還計劃乘坐SpaceX、維珍銀河和旅遊公司Space Perspective的火箭。 3月29日藍色起源(Blue Orgin)公司的第20次太空邊緣之旅將搭載6位乘客進行太空之旅,今年都是73歲的莎朗・哈格(Sharon Hagle)和馬剋・哈格(Mark Hagle)夫婦就在其中之列。 藍色起源將在新謝潑德號(New Shepard )火箭頂部的一個太空艙中帶著乘客接近.......


《科學》雜誌刊登我國腦機接口新技術

《科學》雜誌刊登我國腦機接口新技術

    中國神經外科領域的一項新突破,日前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發錶。 這項突破是一種腦機接口柔性電極技術,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研發,是提高手術精準度、保護神經功能的關鍵技術。該技術將僅有2微米大小的電極點組成的新型柔性電極,通過手術放到大腦上,幫助醫生更精確“看”到大腦內部神經等,從而最大限度保護大腦功能。 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 賈旺:在肌肉神經無法重新再生的情況下,利用腦機接口從腦子裏麵把這個命令取齣來。通過芯片計算以後,發送到癱瘓的肢體上去,讓他重新恢復運動,未來纔能夠使.......


天舟2號使命結束!即將在大氣中解體,為什麼要在這時候毀掉它?

天舟2號使命結束!即將在大氣中解體,為什麼要在這時候毀掉它?

    截至2022年3月,中國空間站先後迎來兩批航天員,神舟12號航天員和神舟13號航天員,神舟12號航天員早在半年前就安全地返迴瞭地麵,神舟13號航天員也已經在空間站上駐留瞭5個多月,4月中旬返迴。 天舟2號將在大氣中解體 就在這個時候,中國空間站有瞭一條新動態,3月27日15時59分,在空間站碼頭上停靠瞭10個月的天舟2號貨運飛船離開瞭,這意味著天舟2號的使命結束,將在大氣中解體。 在北京飛控中心的控製下,天舟2號飛船擇機再入大氣層,大氣摩擦讓這個數噸重的大傢夥很快解體,最後燒成灰燼。天舟2.......


講述5萬年前的社會故事

講述5萬年前的社會故事

    非洲,是人類的搖籃。我們在這片大陸上獲得瞭大量關於我們祖先的重要信息,隨著每一項新的化石和考古發現的齣現,我們對人類曆史都有瞭更進一步的認識。 過去,有關非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6萬至8萬年前,科學傢更關心智人在這一時期遷移到其他大陸上的故事。但是,在那段時間之後,非洲又發生瞭什麼?為什麼我們不更多地去瞭解那些留在非洲的人群呢? 近日,一項由國際跨學科團隊開展的研究能幫助迴答這些問題。研究通過對生活在5000年到18000年前的人類的古DNA(aDNA)進行測序和分析,深入瞭解瞭撒哈拉以南非洲.......


中科大首次實現芯片集成冷原子磁光阱係統,推動量子技術應用

中科大首次實現芯片集成冷原子磁光阱係統,推動量子技術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與盧徵天教授閤作,在芯片化冷原子係統上取得新進展,首次實現基於雙芯片的冷原子磁光阱係統。這一成果有助於實現量子精密測量、量子模擬與計算相關應用,例如量子重力儀、量子存儲器等。 雙芯片磁光阱原理示意圖(左)和所捕獲冷原子的CCD成像照片(右),圖片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磁光阱可以對原子蒸氣進行冷卻和俘獲,在現代原子物理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通過磁光阱獲得的冷原子係綜,是實現長相乾時間量子比特,以及實現基於此的量子精密測量、量子模擬與計算等應用的必要基礎。.......


天文奇觀三星伴月,真是不祥之兆,預測災難發生的異象嗎?

天文奇觀三星伴月,真是不祥之兆,預測災難發生的異象嗎?

    天文奇觀 2022年的天文盛宴就要來瞭,你準備好你的天文望遠鏡瞭嗎?其實這次的盛宴,隻需要用肉眼就能夠看清瞭,不過時間你可得把握好瞭。 那就是3月28日,日齣之前,如果你在開闊的地方,請往東南方嚮看,沒錯你會看到4顆明亮的天體,它們分彆為月球、金星、火星和土星,這就是三星伴月。 三星伴月 提起到三星伴月,它為何那麼的稀有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或許每個月都能夠看到,一顆行星伴隨著月球一起齣現,但是三顆星同時在一個方位,並且在天空靠的如此之近的距離,那真的很難很難。 以我們腳下的地球為.......


請定好您的鬧鍾,4月初的早晨,可欣賞到土火閤相景觀

請定好您的鬧鍾,4月初的早晨,可欣賞到土火閤相景觀

    2022年4月4日和4月5日,火星和土星在蒼穹之上並鄰而居。日齣前一個小時,請朝東方至東南方嚮的低空眺望。想象圖來源:約翰・尤丁・古斯(John Jardine Goss) 火星和土星的早晨閤相 4月4日和4月5日的早晨,火星和土星將形成一派美景――閤相。這對二重唱緊密相連,火星和土星分彆以星等1.0、0.9的亮度照耀。兩顆行星相距彼此大約0.5°――換句話說,其距離與滿月的距離相同。 日齣前一小時,請嚮東方至東南方眺望。躍入你眼簾的將是明亮的金星,喧賓奪主。但請朝金星的西方(右邊)眺.......


美宇航員確定搭俄飛船返航!空間站另外3名美宇航員該怎麼返航?

美宇航員確定搭俄飛船返航!空間站另外3名美宇航員該怎麼返航?

    俄聯盟號MS-19計劃要在3月30日返迴地球瞭! 聯盟號MS-19在2021年10月5日發射,並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隻不過當時的3名乘客中,有2名都不是職業宇航員,而是女演員尤利婭・彆列希爾德和導演剋裏姆・斯彭科,當時為瞭拍攝第一部太空電影,兩人前往國際空間站待瞭10天。 按照原定計劃,聯盟號MS-19將會在今年3月30日返航,返航宇航員分彆是兩名俄宇航員安東・什卡普列羅夫、彼得・杜布羅夫以及一名美國宇航員馬剋・範德・黑。 隻是隨著國際關係的變化,人們一度擔心馬剋・範德・黑或無法按照原定.......


空間站美艙段可能要提前墜毀瞭,俄航天局羅戈津:不可能與美閤作

空間站美艙段可能要提前墜毀瞭,俄航天局羅戈津:不可能與美閤作

    美俄關係惡化到這種地步,兩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閤作可能真的就要“結束”瞭,都說航天無國界,但航天人是有國界的,要為自己的國傢發光發熱,而不是彆的國傢。 當地時間3月27日19:47,俄媒發錶瞭俄羅斯航天局負責人羅戈津的最新錶態,羅戈津說,不可能在太空與美國閤作,美國對俄羅斯敵對行為,俄羅斯航天局不能視而不見,難道必須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太空中的一切都很平靜嗎?我不能那樣做。這意味著國際空間站美艙段可能要提前墜毀瞭。 針對美國對俄的處處製裁,羅戈津早在2月26日就進行過強烈反抗:美國如果再.......


大量,免費!ECMWF開放天氣預報數據,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

大量,免費!ECMWF開放天氣預報數據,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

    天氣預報是怎麼做齣來的?非常復雜,但關鍵的兩步必不可少,一是用數值模式在超級計算機上算,二是預報員來人工訂正。其中,數值模式是氣象科技皇冠上的珍珠,是天氣預報中最重要的“核心技術”之一,數值模式的準確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瞭天氣預報的準確度。 CMA-GFS模式2022.3.29.06Z初始場。來自國傢氣象中心 目前,世界主要的全球數值模式有歐洲中期數值、美國全球模式、中國全球模式等。其中,歐洲中期數值天氣預報中心(ECMWF)開發的歐洲中期數值,自1979年發布以來,逐步建立瞭在數值天氣預.......


(國際)中國駐法使館舉辦中國國際科學技術閤作奬頒授儀式

(國際)中國駐法使館舉辦中國國際科學技術閤作奬頒授儀式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28日為獲得2020年度中國國際科學技術閤作奬的兩位法國科學傢舉行頒授儀式。 3月28日,在法國巴黎,聚變波加熱領域著名專傢、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工程部總負責人阿蘭・貝庫萊發錶獲奬感言。 新華社記者 唐霽 攝 3月28日,在法國巴黎,國際著名血液學傢、法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法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雅剋・卡昂發錶獲奬感言。 新華社記者 唐霽 攝 .......


國際空間站美艙段可能要提前墜毀,俄航天羅戈津:不可能與美閤作

國際空間站美艙段可能要提前墜毀,俄航天羅戈津:不可能與美閤作

    美俄關係惡化到這種地步,兩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閤作可能真的就要“結束”瞭,都說航天無國界,但航天人是有國界的,要為自己的國傢發光發熱,而不是彆的國傢。 當地時間3月27日19:47,俄媒發錶瞭俄羅斯航天局負責人羅戈津的最新錶態,羅戈津說,不可能在太空與美國閤作,美國對俄羅斯敵對行為,俄羅斯航天局不能視而不見,難道必須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太空中的一切都很平靜嗎?我不能那樣做。這意味著國際空間站美艙段可能要提前墜毀瞭。 針對美國對俄的處處製裁,羅戈津早在2月26日就進行過強烈反抗:美國如果再.......


彩虹也能“生”齣小彩虹

彩虹也能“生”齣小彩虹

    生命是近似的藝術。如果我們考慮生活方方麵麵的每個細節,將永遠無法取得新進展。當然,我們需要小心地選擇忽略哪些事情,因為如果那些細節裏包含眾所周知的魔鬼,他們可能會反過來咬我們一口。 數學傢們已經吃過很多次苦頭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斯托剋斯現象(Stokes' phenomenon)。它起源於近二百年前一個關於彩虹的問題,並衍生齣瞭一個數學的子領域。事實上,今年劍橋匯集瞭一些這個領域最聰明的人纔,就這個話題開展瞭一個虛擬研究項目。這個問題涉及非常小的量――呈指數級小。但經過時間和空間的推移,這個小.......


肥皂和蚊子:打敗“迴南天”的秘密武器?

肥皂和蚊子:打敗“迴南天”的秘密武器?

    近日,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齣現特有的“迴南天”現象,眾網友紛紛錶示“感覺像住瞭水簾洞”,“感覺傢裏的牆壁在流淚”。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室外溫度高,室內溫度低,室內水蒸氣冷凝産生的水霧布滿瞭牆壁、地闆錶麵,與鼕季眼鏡起霧道理相同。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隻需等待天氣繼續變暖,“迴南天”自然會過去。但是,對醫務工作者和一些特種作業操作者來說,避免設備錶麵起霧則十分關鍵。錶麵防霧,這裏邊的門道可深瞭;而親水的肥皂,和防水的蚊子,或許就是我們戰勝“迴南天”的秘密武器。 撰文 |王威(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


為何有一批人不會得新冠,研究顯示原來這是基因在幫忙

為何有一批人不會得新冠,研究顯示原來這是基因在幫忙

    圖片來自NIH 導讀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狀況:兩個人齣去吃飯,吃同一餐,一個人因食物中毒而進瞭急診室,而另一個人卻沒有;或是季節性流感在整個傢庭中傳播,成員紛紛生病,隻有一個人仍然健康? 關於病毒傳播的明顯隨機性,醫生們始終在尋找原因,是否人體中有某些特定因素阻止瞭病毒的入侵,比如年齡、疫苗接種情況等等?對此,我們一直沒能找到答案。 如今,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有關於這方麵的研究,能幫助我們抵擋來勢洶洶的病毒嗎? 撰文|丹妮拉・拉馬斯 編譯|陳博文 責編|李曉韋 01 夫妻一方得新冠.......


馬斯剋:今年發射目標60次,18個月內超4200顆星鏈衛星運行

馬斯剋:今年發射目標60次,18個月內超4200顆星鏈衛星運行

    馬斯剋重定今年發射目標,計劃今年發射60次,並預計18個月內將有超過4200顆星鏈衛星運行。 3月29日,馬斯剋在社交媒體上錶示,“SpaceX獵鷹火箭團隊正取得良好進展――今年的目標是發射60次!”馬斯剋同時錶示,星鏈團隊也是如此,預計18個月內將有超過4200顆星鏈衛星運行,約占地球所有活躍衛星的2/3。 去年SpaceX完成31次發射,打破2020年創下的26次發射紀錄。31次獵鷹9號火箭發射成功率100%,其中17次是專門部署星鏈衛星組網發射。 今年2月,馬斯剋錶示,SpaceX今年計.......


這場浪漫的“吻彆”,被網友抓拍到瞭!

這場浪漫的“吻彆”,被網友抓拍到瞭!

    北京時間3月27日15時59分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 在完成空間站組閤體階段 全部既定任務後 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 ▲3月2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拍攝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拍攝: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 為瞭這一經典時刻 不少網友專門蹲點 隻為抓拍 天舟二號與天宮“吻彆”瞬間 還有部分網友 隻是不經意間仰望星空 幸運地趕上瞭這一刻 ▲27日晚19:05~19:10中國空間站過境北京!在天壇拍到天宮過境時,一前一後兩個亮點,前者中國空間站主體,後者是天舟二號揮彆中國空間.......





前一篇新聞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三星堆祭祀區內部布局初步摸清
后一篇新聞
這本書如何“復活”長徵幕後的情報破譯者?長篇小說《烏江引》在京穗研討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