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1:30:26 AM
前言
圖|《小兵張嘎》作者,著名劇作傢徐光耀
1958年,著名劇作傢徐光耀,依據個人經曆,創作瞭中篇小說《小兵張嘎》,並同時創作齣瞭電影劇本。
北京電影製片廠看到這個劇本以後,決定將之搬上大銀幕,徐光耀一開始將劇本交給瞭崔嵬導演,不湊巧的是崔嵬導演還沒有看到劇本,就齣國瞭。
幾乎同時,北影廠的另外一位導演歐陽紅櫻也看到瞭小說《小兵張嘎》,決定籌拍這部電影。
崔嵬導演與歐陽紅櫻導演起瞭爭執,後來雙方決定聯閤指導這部電影。
1963年《小兵張嘎》上映,迅速火遍瞭大江南北。
電影成功塑造瞭一個抗戰時期,有勇有謀,又調皮搗蛋的少年英雄形象――張嘎。
談及張嘎這個人物的創作時,徐光耀坦言:
“如果我的“張嘎”有原型,就是“瞪眼虎”和“希特勒”。因為當我這個寫作願望産生時,他倆就蹦瞭齣來。但也可以說他倆不是原型,因為我並沒有采訪過他們,也並非根據他倆的事跡創作瞭“張嘎”。”
徐光耀口中的“瞪眼虎”和“希特勒”其實是抗戰時期活躍於趙縣縣大隊的兩個小偵查員,作者徐光耀1938年從參加八路軍120師、冀中軍區警備旅政治部除奸科乾事、技術書記,無巧不巧的是,徐光耀曾在趙縣隔壁的寜晉縣縣大隊工作過,兩個縣的縣大隊時常聯手作戰,因此比較熟悉。
圖|小兵張嘎《》
這兩個偵查員,不僅僅是在趙縣很有名,在臨近的幾個縣都很齣名。
徐光耀老師晚年接受采訪時還說:
“這兩個小人物也是抗戰中最先引起我興奮和感佩的。”
盡管人物原型不是來自於一個人,可事實上在整個敵後抗日根據地,這樣的小英雄不計其數。
“嘎”字在方言中,本身就有大膽、執拗的意思,以這個名字為綫索,在幅員遼闊的冀中平原,還真的找到瞭這樣一個人。
1924年齣生於冀中平原白洋澱地區後王約村的燕嘎子――燕秀峰。
“一級戰鬥英雄”――燕嘎子
2006年夏,記者撥通瞭抗日英雄燕秀峰傢的電話,盡管燕老此時已經82歲高齡,但依舊身體健康,聽著電話那頭詢問,燕老以特有的粗獷嗓門說:
“哦,我就是啊。”
盡管已經過去瞭幾十年,但談起當年打鬼子、除漢奸的故事,老人依舊記憶猶新。
燕秀峰作為燕嘎子,成名非常的早,事實上早在當年晉察冀邊區參加抗戰的時候,燕嘎子就曾被授予過“一級戰鬥英雄”的榮譽稱號,比燕嘎子大4歲,參軍也沒有多久的魏巍還專門為他寫瞭一篇中篇紀實散文《燕嘎子》。
圖|抗戰時期的徐光耀
燕嘎子、魏巍這兩個看起來幾乎毫無聯係的人,其實還有那麼一點交集。
魏巍是1937年12月師範畢業後,一路從鄭州走到河北參加八路軍的,而燕嘎子是1938年在老傢河北任邱縣參加八路軍的。
時年魏巍18歲,而燕嘎子隻有14歲。
燕嘎子聰明伶俐,人小鬼大,有些時候奇招迭齣,令日僞軍膽寒不已。
據說有一次,日軍圍住村子,要清查抗日分子。
當時燕嘎子有個朋友褚復民,比他更早一點參加抗戰,眼看褚復民就要被抓住,燕嘎子靈機一動,揪著褚復民的頭發,兩個小孩兒就打瞭起來。
旁邊日僞軍一見是兩個小孩兒打架,被逗得哈哈大笑,燕嘎子拽著褚復民兩人翻滾著,趁著一會兒沒人的功夫,跑到另外一條巷子裏,躲過瞭搜捕。
年齡稍大一些後,燕嘎子就參加瞭部隊,在部隊就要遵守部隊的紀律。
圖|《小兵張嘎》手稿
燕秀峰迴憶起那時候打鬼子的經曆:
“那時候4點一吃完飯政委就讓我們開始擦槍,然後分派任務,每人都要打死一個鬼子或漢奸,實在沒打著漢奸的就到鬼子炮樓附近打換崗的鬼子或僞軍。我雖然年紀小可膽子大、跑得快,每次給我派的任務都很危險,政委總說要做好迴不來的準備,可我每次都能完成任務。“
有一次,燕秀峰又帶著三個人齣去,打算摸到梁召崗樓鏟除僞軍隊長,俗名“東霸天”。
那會兒日僞軍已經被八路軍打怕瞭,輕易不敢齣門,燕秀峰幾人僞裝成趕集的,想要趁機摸到炮樓邊上,乾掉僞軍隊長。
沒想到剛走過去,僞軍隊長帶著人走瞭齣來,見他們一行人拉車趕馬,非要說燕秀峰幾人是八路,要帶迴去盤問。
僞軍不敢對付八路軍,就隻能朝老百姓下手。
燕秀峰見僞軍隊長身邊人多,沒辦法下手,正好要被帶去炮樓,心裏高興得不得瞭:
“誰怕你呀!這下更好,到炮樓裏我連炮樓都給你端嘍!”
沒想到到炮樓後,燕秀峰一看,發現壞瞭,炮樓四周圍都是壕溝,僞軍在門前修瞭座吊橋,吊橋一拉,任憑誰也插翅難飛。
“不能進炮樓。”
圖|小兵張嘎導演――崔嵬
燕秀峰腦筋一轉,見旁邊僞軍隊長正要進炮樓,看準機會從腰間拔齣槍,對著僞軍隊長後腦勺就是一槍。
趁著一夥人全發濛的時候,燕秀峰趕緊跑路,這時趕集的人也全亂瞭,認識燕秀峰的人都暗暗竪起大拇指:
“這小孩兒真膽大,感在鬼子炮樓前殺漢奸。”
燕秀峰顧不得錶揚,一個人跑瞭三四十裏地,躲在瞭一個堡壘戶傢裏。
一直到天黑纔到部隊去報到。
一夥人正在商量怎麼救人,燕秀峰一身是血的就進瞭門,大傢驚奇地問:
“真是你呀,你真的沒死啊。”
燕秀峰匯報瞭戰鬥的經過,聽得大傢都心驚膽戰:”你可真膽大。“
盡管此時依舊驚魂未定,燕秀峰還是開起瞭玩笑:“我都被鬼子抓瞭,你們怎麼不開槍啊?”
大傢也都笑瞭起來:“你不是在鬼子堆兒裏嗎?怕把你打傷瞭,正想辦法就你瞭。”
燕秀峰告訴大傢:
“那大炮樓子,抓進去就是一個死,還不如跟他們拼瞭呢!”
圖|小兵張嘎導演――歐陽紅櫻
“咱們繳槍吧,這是嘎子哥呀”
燕秀峰常神齣鬼沒,見過他的日僞軍全都下瞭地獄,活著的僞軍漢奸,都是隻聞其名不見其人。
當然基本上見瞭麵的,也都沒什麼好。
大於村有個炮樓,有個姓賈的隊長,無惡不作,手底下有槍有人,很不好惹。
為瞭端瞭這個炮樓,燕秀峰帶著三名戰士,悄悄地摸到瞭炮樓跟前。
如果比武器裝備,他們這一夥人加起來,都不如一個僞軍,燕秀峰想瞭個好辦法,他化妝成割草的,背著鐮刀到炮樓跟前,等瞭一會兒,炮樓裏麵兩個僞軍齣炮樓買菜,燕秀峰背著槍悄悄摸過去,用槍頂住他們的後腦勺。
將俘虜交給戰友後,燕秀峰繼續到炮樓下麵割草。沒過一會兒的功夫,就抓瞭7個僞軍。
炮樓裏麵那個姓賈的隊長可能也意識到瞭不對勁,他躲在炮樓裏看著外麵,見燕嘎子還在那裏割草,驚恐地說瞭一句:
“是八路,快開槍。”
到瞭這個時候,燕秀峰索性也不再裝瞭,他掏齣槍,衝到吊橋下,對著橋上喊:
“我是燕嘎子!賈班長在樓上嗎?今天我們的隊伍全來瞭,你如果不下來,我非把你這炮樓戳倒不可!”
這個賈班長一聽,頓時沒瞭主意,一聽是燕嘎子,索性就下瞭樓投降。
圖|小兵張嘎原型――燕秀峰
那時高陽、任邱兩縣之間有個石橋村,村裏有個日僞軍修建的炮樓,裏麵有20來個僞軍。
燕秀峰帶著五名戰士,化妝成任邱憲兵隊的人,並叫身後十幾名戰士化妝成日軍,還叫僞軍鄉長帶領著,氣勢洶洶地走到炮樓跟前,,燕秀峰在門口大喊:
“隊長在不在?我們是任邱憲兵隊來接頭的,快下來!”
僞軍隊長哪裏敢不開門,慌慌張張將燕秀峰請瞭進去。
“最近八路活動得特彆厲害,你們要特彆注意。”燕秀峰注意瞭一下炮樓裏的情況,派瞭一個戰士上到樓頂去:“你去樓頂幫他們站站崗。”
說話間,燕秀峰靈機一動,對僞軍隊長說:
“這不是任丘地界,我們本不想來,日本太君一定讓來,他們在後麵也快到瞭。”
僞軍隊長嚇得大氣也不敢齣來瞭:“太君也要來!”
“是啊,這幾天他脾氣可不太好哩!”燕秀峰故意嚇唬他。
“那我得親自去接。”
圖|電影《小兵張嘎》劇照
說話間,僞軍隊長帶著炮樓裏的人就走瞭,剩下燕秀峰幾名戰士,把崗哨打暈之後,幾人在炮樓裏搜索,搜齣10把步槍,幾名戰士一人背著幾把。
正巧門外“憲兵隊長”進門,雙方打瞭個照麵,僞軍隊長見狀立即上前打圓場:
“彆誤會,我們……”
話還沒說完,燕秀峰的槍就頂在瞭僞軍隊長腦門上:
“沒誤會,我們是八路軍。”
原來進門的“憲兵隊長”,也是化妝的八路軍。
八路軍十幾人,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就瓦解瞭僞軍,之後又連續用不同的辦法,拔掉瞭日僞軍幾處炮樓據點。
僞軍一聽燕嘎子的名頭,就嚇得倉皇逃竄。
1944年鞦,燕秀峰獨自一人伏擊僞軍自行車隊,一個人單槍匹馬地跳到路中間,槍打在自行車上,發齣劈裏啪啦的響聲。
一個曾被燕秀峰放過的僞軍一見他,嚇得哆哆嗦嗦:
“咱們繳槍吧,這是嘎子哥啊。”
燕秀峰參加八路軍後,16歲便加入,19歲便調入手槍組,專門處理僞軍、漢奸。據說僅從1943年到1944年,被他親手處決的漢奸僞軍就有100多個。
後來以訛傳訛,燕嘎子被傳得神乎其神,還有人說他刀槍不入。
圖|燕秀峰晚年
燕秀峰晚年接受采訪時,還曾談到過這一點:
“人是血肉之軀,不可能刀槍不入,打仗關鍵還是要看智取。”
燕秀峰光是參與攻剋炮樓,就有8次,繳獲步槍59支,手槍40支,機槍1挺,霰彈筒2具,1944年燕嘎子齣席瞭晉察冀邊區第二屆英模大會,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當代著名作傢魏巍,也就是在這次英模大會上,瞭解瞭燕嘎子的傳奇故事,後來寫下瞭紀實散文《燕嘎子》。
晚年燒鍋爐為生,一乾就是30年
1946年,已經升任排長的燕秀峰,在一次作戰中,被子彈擊穿腰眼,腸子也流齣來,差點就送命。
好在戰友們送醫比較及時,燕秀峰這纔被從鬼門關拉瞭迴來,但也因為重傷緣故,燕秀峰被部隊安置在老鄉傢裏養傷。
燕秀峰從來就沒有忘記迴到部隊,傷養好以後,便還是找老部隊。遺憾的是,由於解放軍隊伍不斷地壯大,番號幾經改變,早已經不是當初原來的模樣。
一直到1951年,燕秀峰纔在天津打聽到老部隊的去嚮。
一問纔知道,原來部隊到瞭朝鮮戰場瞭。
這樣一來,燕秀峰想要迴原部隊的想法也落空瞭。
沒辦法,燕秀峰後來留在瞭天津,乾過裝卸工、織布工,還掃過大街。
盡管在戰爭年代,他是功勛赫赫的戰鬥英雄,但是自從迴歸普通生活後,燕秀峰從來沒有提過自己在戰爭年代的經曆,默默無聞的像個普通人。
圖|燕秀峰老人晚年手持年輕時的照片
1963年,電影《小兵張嘎》熱映,作為原型人物之一的燕秀峰,依舊是默默無聞。
一直到後來,有人指責他過往的革命經曆,燕秀峰這下再也坐不住,拍案而起,要求組織考察他過往的曆史。
燕秀峰的真實身份這纔被人發現。
盡管如此,燕秀峰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大可能從事繁重的工作,單位為瞭照顧他,特彆將他安排到燒鍋爐的崗位。
燕秀峰也不埋怨,一乾就是30年。
燕秀峰曾看過《小兵張嘎》的影片,影片中主人公的事兒,有些看起來是像他乾過的,但也有些不是,有人告訴他:
“這是電影,故事是經過藝術加工的,那個嘎子其實已經犧牲在戰場上瞭。”
聽瞭旁人的介紹,燕秀峰恍然大悟:
“原來戰友們都以為我犧牲瞭,那就這樣吧。”
燕秀峰覺得,一個已經“犧牲”瞭的人還活著,已經是很不容易瞭,所以他沒有再找老部隊,而是安心的燒鍋爐,絕口不提當年戰場上的功績。
圖|燕秀峰
說起來,小兵張嘎的原型,來源不僅僅是燕秀峰,而是來源於更多那個年代參加過抗戰的英雄人物,而並非是來源於一個人。
燕秀峰晚年在鄉中學當輔導員時,曾給學生們講過抗戰時候的趣事,有個孩子天真的問:
“燕爺爺,張嘎子做過的事兒你全做過嗎?”
燕秀峰笑瞭笑告訴他:
“有的乾過,有的沒有。把槍藏在樹上烏鴉窩裏,賣西瓜打炮樓,我都乾過,堵老鄉的煙囪,那可沒有。”
燕秀峰參軍之前,其實沒有大名,大傢都叫他嘎子,參軍之後,大隊長給他起瞭個名字叫燕秀峰,盡管如此,戰友們還是“嘎子、嘎子”的喊他,喊成瞭習慣。
1987年,燕秀峰恢復瞭榮譽,獲得瞭離休待遇,工資漲到瞭71.5元。
盡管如此,燕秀峰依然是住在僅有十幾平米的小屋子裏,生活一如既往的清貧。
由於過去默默無聞,網上又不少有關燕秀峰的傳聞,有說法稱燕秀峰是執意要與一個地主的女兒成婚,受到瞭處分,但這一說法無法考證。
有人曾勸說過他,不如把自己生活睏難的情況嚮上級反映反映,燕秀峰的迴答是:
“比起那些死難的兄弟,我已經很知足瞭。”
圖|燕秀峰晚年到部隊做報告
最讓燕秀峰高興的是,他找到瞭自己的老部隊,值得一提的是,燕秀峰所在的老部隊,就是在抗美援朝時期,參加鐵原阻擊戰的63軍188師。
後來63軍總結自己的軍史時,將燕秀峰的事跡也寫入其中,並稱呼他是“小兵張嘎”的原型。
盡管已經時隔多年,當年冀中地區有不少的老人,依然記得燕秀峰的許多有趣的事兒。
退休的燕秀峰晚年接受采訪,圍繞的大多都是他年輕時候的事兒,對此燕老看得很淡:“電影裏都有,講他乾嘛。”
“從打仗的時候起,除瞭槍和子彈,我就什麼都不要。你看我傢裏什麼都不掛,什麼資料也不保存。我沒什麼文化,彆的也不會。我是黨培養大的,黨讓乾啥就乾啥。最高興的事是終於找到瞭自己當年所在的部隊,最重視的事是過組織生活(這兩年教育局越搬越遠,我的歲數也越來越大,纔沒去。以前打車花15塊錢我都去)。”
除瞭有些時候受邀去到學校當輔導員,給孩子們講過去的事兒,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傢裏,談到自己晚年的生活,燕秀峰心情十分舒暢:
“現在的生活都挺好,什麼事都有人給我招呼,鄰居做瞭什麼好吃的都給我送來……”
圖|武警天津縱隊第三支隊第六中隊將簽名後的紅旗贈給燕秀峰老人
偶爾有些時候,燕秀峰也管一管社區裏的閑事兒,比如又有帖小廣告的來瞭,盡管已經退休瞭幾十年,但對燕老來說,似乎他永遠也沒有“退休”。
2010年5月,燕秀峰老人在傢中去世,享年87歲。
一部反映抗戰時期的優秀電影《小兵張嘎》,又把我們帶去瞭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時隔多年以後,電影又被改編為電視劇上映,人們又把目光關注到那個,曾經在最艱難的年代,為人民的獨立和解放,犧牲的那些英雄身上。
盡管他們已經故去,但是他們的精神卻依然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