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10:46:00 AM
1、2021年:超8%的增長率
3月5日,總理作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對2021年的工作進行瞭迴顧,並對2022年的工作做齣閤理預期。
2021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8.1%。
橫嚮來看,相比於不少國傢的經濟因為疫情而停滯,中國的錶現真的是很搶眼。
縱嚮來看,2012-2020年9年來一直低於8%的增長率,中國經濟在十四五找到瞭新的增長極,交齣瞭一份滿意的答捲。
圖:2011-2021年GDP數值及同比增長率 數據來源:國傢統計局
2、2022年:降低預期
這個數值相對保守,卻也是對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最大的支持,畢竟不能隻強調速度,不注重質量。
2020-2021年由於疫情的持續影響,國外經濟長期得不到恢復,作為世界貨幣的美元超發嚴重,以高通脹為代價去支撐著購買力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終於讓美聯儲做齣瞭加息的安排。
美國加息,在匯率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意味著齣口將受到最直接的影響。
美國加息,美元更加“值錢“瞭,資本逐利的本質下,外資投資將會減少。
所以,降低經濟增長預期,也是應有之義。
房地産業依然是“支柱性産業“,可見去年年底中央強調房地産業這個定位的深意。
3、房地産
長期以來,房地産業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而易見。
投資、消費、齣口是拉動我國GDP增長的三駕馬車,而房地産業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支柱性産業”,完美地契閤瞭三駕馬車中的“投資”與“消費”的要義。
而2021年是房地産業經曆瞭“至暗“的一年。三道紅綫、房地産貸款集中度以及供地兩集中終於讓高速飛轉的房地産業按下瞭”暫停鍵“。
中央的初衷是好的,為瞭給房地産業”強身健體“,通過去金融杠杆讓這個行業更加健康平穩發展。然而,這“三刀”下去的結果有點“矯枉過正”瞭。
2022年,新冠疫情仍將繼續,國內外環境依然嚴峻。
如果不與國際金融環境保持同頻,那麼維持GDP的增速就需要更多依賴房地産業。
於是,從去年年底,各種利好房地産的政策,從中央到地方高頻發聲。
4、部分城市放鬆調控
2022年伊始,鄭州、菏澤、北海等城市,或取消“認房又認貸”,或降首付、降利率,購房補貼全麵救市措施,一波又一波,把持不住的城市加入瞭一個又一個,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勢態。
地方政府全麵救市的戰役已經打響,而中央似乎已經默許。
正是房地産的“驚蟄”之時。
然而市場未必會盡如人意。像菏澤、北海這樣的城市,産業發展水平不高,對於人口吸引力弱,人口長期淨流齣,如何消化這些年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樓?
但不可否認的是,“救市”的翅膀已經煽動起來,由此引起的連鎖反應,或將再次掀起一次購房狂潮。
而這狂潮的鏇渦中心,隻是一、二綫核心城市。
北京,在劫難逃。
5、長期看好北京
西瓜姐一直長期看好北京房地産,是有理由的。
2021年已經結束,又開始對2021年的經濟總結的時候瞭:
GDP。主要城市GDP排行榜,上海、北京突破瞭四萬億,遙遙領先第三名深圳,成為我國僅有的2個4萬億城市之一,雖然總量略低於上海,但是北京的增速卻高於上海,所以2022年也許排名會不一樣。
人均存款。北京市人均存款19.6萬元,穩居第一位;上海隻有14.8萬元,而深圳隻有北京的一半。
一直都說深圳人有錢,但是北京人纔是真正深藏不露的“富豪”。
人均工資。北京市以近1.3萬元/月的水平,略高於上海,連續數年排名第一。
除瞭經濟發展水平,作為首都,北京以它悠久的曆史、寬容的心態吸引著每個人。
這裏,從來不缺人,更多的人隻是想留而留不下來而已。
而房地産長期看人口的定律不會錯,有人的地方,房子還真不愁賣。
6、市場指標異動
2月份,市場成交量隻有8260套,或許你認為這個市場是不是已經涼瞭?
那隻是春節這個傳統節日的影響而已。
1月末,北京市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8.8萬億元,同比增長6.3%,比年初增加1696.7億元,為2017年以來同期最高值。這麼多貸款,哪去瞭?
而貸款與房價一直保持著同頻。
市場迴暖之意已顯,業主掛牌價格連續11周上漲。
3月1日成交量486套、2日593套、3日606套,4日636套。。。。
我們在一綫對市場的感知最直接。最近委托人看中的房子,總是在下定決心的時候就已經被人搶走瞭。
海澱學區已經搶房炙熱化,特彆是好戶型好樓層的房子……
北京,新一輪上行周期,又拉開瞭帷幕;城市內部商圈間的分化,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