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11:26:03 AM
作為中國汽車製造重鎮,重慶從來不缺汽車品牌。如今,隨著科技和産業變革,智能汽車已經成為重慶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點。
今年一季度,重慶汽車製造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突齣,增幅達16.8%。數據背後,是一批批汽車研發人員的共同努力。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上遊新聞記者專訪科大訊飛智能汽車重慶分中心總經理馬鴻鵬,看“80後”青年科技專傢如何帶領團隊攻堅剋難乘勢而上,用人工智能賦能智能汽車發展,助力重慶汽車産業轉型發展。
入圈:熱血青年投身海外市場打拼夢想
2004年,計算機專業齣身的馬鴻鵬,入職一傢日本知名的汽車電子企業,得益於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馬鴻鵬很快被派駐到日本閤作車企深造。
“當時,我們去這傢日本企業,有著60年的汽車行業曆史背景,其積纍沉澱非常豐富。”馬鴻鵬說,此行除瞭係統性的技術研修外,更重要的是對一款剛引進中國的日係汽車進行新一代智能開發。
彼時纔20多歲的馬鴻鵬對智能技術正淩雲意氣,但很快就被潑瞭冷水。“當時日本的汽車製造技術在全球都是領先的,日方企業覺得我們中方派駐人員隻是來研修的,新一代汽車技術怎麼做還是得跟著他們走。”馬鴻鵬說。
但很快,馬鴻鵬就用實際行動證明瞭自己。
馬鴻鵬說,當時國內車載智能係統還處在探索階段,在新一代汽車智能係統中,他首要想解決模糊檢索、實時交通等用戶高需求功能,然而那時車機處在封閉係統內,沒有網絡的情況下,汽車係統本身的算法和存儲能力至關重要。
“汽車車機沒有聯網,當你搜索一個目的地,需要把名稱寫完整,纔能檢索到。”馬鴻鵬舉例說,比如檢索“重慶市渝中區行政服務中心”,輸入“渝中區行政中心”並不能檢索齣目的地,必須完完整整地輸入。
而要在封閉係統內開發模糊查詢,這在當時頗有挑戰。馬鴻鵬說,這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數據,儲存到車機硬盤內。隨後,馬鴻鵬和團隊針對全國的道路、地址名稱進行關鍵詞切分,並建立索引數據庫,進行大規模覆蓋性測試,並針對不恰當的分詞進行優化。
這項如今看起來習以為常的模糊搜索功能,在當年卻是創新之舉。“這在當時屬國內首創,我們還申請瞭國傢專利。”成功申報專利,讓馬鴻鵬成就感滿滿,這也讓日本企業颳目相看。
“從擔憂質疑到放心交辦,我們憑著技術徵服日方企業,從而也獲得日企的重視尊重。”馬鴻鵬說。
研發:技術攻堅開創人機交互新格局
迴國後,馬鴻鵬升任公司中層管理,帶著20多人的團隊乾起平台研發。
2018年,中國車市迎來高速發展時期,各大車企各展所長。隨著智能汽車人機交互的發展演變,作為中國汽車重要的産業基地,重慶市場備受關注。
馬鴻鵬與重慶的結緣,也是從2018開始。
2018年智博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宣布將西南總部落地重慶,同時落地的還有科大訊飛智能汽車的重慶分中心,馬鴻鵬也成為該中心的總經理。與此同時,科大訊飛還與長安汽車等重慶車企共建聯閤實驗室,在汽車電子智能化的技術研發、産品設計以及整車應用領域展開閤作。
“小安你好,幫我查一下北京的天氣。”
“好的,北京天氣晴,白天氣溫20攝氏度。”
“再幫我訂一張去那兒的機票。”
……
這樣的對話,在人與人交流中再平常不過,但對於人機互動而言,想要和機器持續對話,並讓機器理解“那兒”就是上文所指的北京,技術難度不言而喻。
“在車內一次喚醒實現多個指令,還要實現上下文理解,這種交互方式是之前沒有的,但卻是用戶的痛點。”馬鴻鵬解釋到,對於機器來說,機器需要記憶和理解當前說話人的意圖和場景,就需要覆蓋盡可能多的場景和可能問法,這種會呈幾何級數增長的算法復雜度,使軟件的開發和維護都有較大難度。
為瞭實現這一智能操作,馬鴻鵬帶領著20多人組成的團隊入駐長安汽車,反復測試形成龐大的場景知識庫,“通常車內常用指令不超過2000種,但我們在車機上內置瞭常用指令近6000條,不常用指令近2萬條,纔精準實現用戶指令。”馬鴻鵬說。
另一項技術難點是,怎樣纔能讓語音控製係統保持收音狀態,同時車內對非指令正常交流不作反饋?馬鴻鵬說,他們在車內研發設置瞭聲紋識彆、聲源定位等係統,能夠準確識彆指令發齣者的指令,而非指令者和日常車內交流則不會被接收進語音控製係統,讓車內語音操作更加智能和人性化。
如今,搭載這些技術的飛魚OS已經在長安CS95、CS75等車型上使用,也加速瞭重慶汽車智能化發展的進程。
攻堅:攻剋關鍵技術助力重慶造汽車走齣去
重慶以工業立市,汽車産業是重慶工業的重中之重,是重慶經濟的支柱之一。作為傳統汽車重鎮,重慶在“異軍突起”的智能汽車領域如何實現補鏈強鏈?
馬鴻鵬分析,從國際汽車市場來看,歐美等在燃油車領域的技術和持有率上優勢明顯,而國內車企的智能化轉型及造車新勢力的湧入,有望在智能汽車軟件+硬件融閤方麵引領新賽道。
隨著智能汽車産業發展,不少重慶汽車品牌也走嚮國際市場。馬鴻鵬說,智能汽車在海外使用,必須適用當地的語種,而在過去外語的車載語音識彆及閤成係統被國外企業壟斷,國內車企隻能使用國外企業的語音技術。比如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長安汽車在麵嚮中東、南美等海外發行的車型中,語音識彆係統一直是采用的國外技術,安全問題是最大的考量。
為瞭解決這一卡脖子問題,馬鴻鵬團隊聯閤科大訊飛研究院展開長安汽車車載外語語音識彆及閤成係統研發。
“做車載外語識彆,不僅需要聽懂,還要理解其他國傢的語言文化習慣,甚至同一語種不同地區的口音,這就需要有強大的識彆模型和機器學習做支撐。”馬鴻鵬解釋說,車載語音的“識彆”分為“語音識彆”和“語義識彆”兩個技術層次,“語音識彆”相當於人的嘴巴和耳朵,負責錶達和獲取,而“語義識彆”相當於人的大腦,負責思考和信息處理。為此,團隊開創性地采用實體抽取+動態模闆、融閤深度學習的框架,將語音和語義技術剝離,構建齣雲+端多語種語義平台,基於該平台可快速實現多語種的語義理解。
2021年,這套車載外語語音識彆係統成果實現瞭國産化,長安汽車海外發行的車型均采用這一國産係統,“關鍵技術的國産化不僅更穩定安全,在生産成本上也實現降低,助力國內自主品牌齣海。”馬鴻鵬說。
未來:“語音+視覺”開創人機交互新體驗
近年來,重慶全麵落實製造強國戰略,加快推進製造強市、“智造重鎮”建設。“身居汽車行業內,我們也在不斷思考,如何發揮人工智能優勢,通過‘AI+汽車’賦能重慶汽車製造開創新格局。”馬鴻鵬說。
隨著新技術産品的發布,“AI+汽車”又有瞭新成果。今年3月,重慶車企歐尚汽車智慧快樂座艙在渝發布,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汽車使用場景深度融閤,打造瞭全球首發的車外語音交互係統。而這一係統也來自於馬鴻鵬的重慶團隊。
“以前汽車的語音交互都在車內,實際上車外智能交互也是用戶的需求,一門之隔下,研發道阻且長。”馬鴻鵬舉例說,以往用戶在用車場景中,常會有開門難、挪車難等痛點,而這套車外語音交互係統可以讓車主在車外喚醒車輛,比如在擁擠的停車場,可以叫它“把車開齣來”,車輛即可自動嚮前駛齣,購物歸來雙手不方便開門,也可以說一聲“打開後備箱”,後備箱即可自動開啓。
“車外語音交互相較車內語音交互來說,難點在於如何保障車外噪音等復雜環境下,機器能聽清楚並執行指令。”馬鴻鵬說,為瞭實現車外的人車交互,他和團隊獨創神經網絡降噪算法和“冷啓動”係統兩項技術,讓車外語音交互係統做到360度語音降噪和無死角識彆覆蓋,實現穩定高效的車外語音交互。
未來,汽車智能化轉型升級之路怎麼走?
“汽車革命的下半場是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馬鴻鵬說,他正在和團隊開發多模態交互的新技術,未來的智能汽車除瞭在語音交互外,還將增加視覺感應交互。比如,當你看嚮左邊車窗,發齣“打開車窗”指令,那麼車機將隻打開左側車窗;正在通過中控看地圖,說放大一點,車機將為用戶放大地圖。
汽車産業作為重慶重要的支柱産業,從車端、零部件、電池、軟件等全産業鏈聚集,為重慶在智能汽車領域彎道超車奠定基礎。馬鴻鵬錶示,科大訊飛將發揮人工智能優勢,進一步從技術提供商,嚮信息娛樂係統、音響係統等邁進,走嚮軟硬一體化發展,助力重慶汽車産業智能製造。
上遊新聞記者 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