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9:37:17 AM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
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段蘇權
率部參加遼瀋戰役(下)
段��恒
1948年10月15日黃昏,太陽快落山瞭,錦州城裏城外的槍聲歸於沉寂,隻有天空中不時掠過從北平和瀋陽奔喪來的飛機。爭取3天內解決戰鬥的攻錦命令,提前大半完成,創造我軍31小時殲敵10萬人的新紀錄。10月15日晚,林彪還遠沒有預見到遼瀋戰役的成功給他帶來的耀眼光環。20年後,當林彪和他的吹鼓手四處宣揚“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毛主席親手締造和領導、林副主席直接指揮的”,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1948年鞦季遼西那場百萬人的廝殺。
曆史的局限無法超越的,20年習慣打瞭就跑的林彪,這一次慣性使然。從10月16日開始,林彪催促攻錦部隊及地方人員螞蟻搬傢,八縱的任務是“嚮葛文碑、鬆林堡的道路上搬”。19日,林彪又給二縱、三縱、七縱、八縱、九縱下令:“為便於以後再攻錦州,我軍應將錦州城防工事全部平毀,對於敵鋼筋水泥工事應以炸藥炸毀之”。東城敵之工事最為堅固,特命“八縱應平毀原來攻擊地區之工事”,“將錦州飛機場上的飛機及跑道用飛機彈炸毀”。將帥不明,纍死三軍,八縱奉命炸瞭幾個未及搬空的彈藥庫,著實可惜。
10月18日,蔣介石再度飛到瀋陽,強令衛立煌將第52軍、第6軍全部調歸廖耀湘指揮,繼續嚮錦州攻擊前進。這樣西進兵團就有瞭5個軍12個師,外加3個騎兵師和數百門重炮,其中包括蔣介石五大王牌中的新1軍、新6軍。16日拂曉,廖耀湘得到錦州失守的確切消息,而第17兵團司令侯鏡如指揮的由9個師(後增至11個師)組成的東進兵團,被頑強阻擊於離錦州僅30華裏的塔山、白台山一綫,寸步難行,使廖耀湘意識到,蔣介石東西對進收復錦州是癡人說夢。退迴瀋陽固然是一個可實行的方案,也是衛立煌所力主,但廖認為是一個慢性自殺的方案,充其量不過是第二個長春,由死守到守死。嚮營口撤退,則是廖和杜聿明的舊主張,現今依然是利多害少的方案,要實行這一計劃,則需要拿下黑山、大虎山,以掩護西進兵團嚮營口轉進時的側翼安全,同時也可造成重奪錦州的假象。林彪令攻錦部隊不分晝夜搶運物資,本給廖的西進兵團創造極好的南逃營口的時機,但蔣介石卻錯誤判斷,東北野戰軍主力已無力再戰,錦州似乎唾手可得,其私心是把睏守瀋陽的30餘萬大軍撤到關內,於是極其寶貴的一周就在蔣介石與寵臣杜聿明和東北將領衛立煌、廖耀湘等人的扯皮、爭吵、各抒己見中度過。
10月20日夜,長春和平解放的消息傳來,林彪始下決心,集中優勢兵力,先解決西進兵團廖耀湘這一坨人馬,再迴頭收拾錦西、葫蘆島之敵。與此同時,10月20日晚,廖耀湘終於接到盼望已久的命令,在經過5天激烈爭吵後,蔣介石放棄瞭東西對進、收復錦州的決策,勉強批準瞭廖耀湘經黑山、大虎山以東和以南地區直齣大窪、營口的計劃,可惜這個命令來得太遲瞭。
幾乎與此同時,20日亥時將盡,十縱得到命令,在黑山、大虎山選擇陣地,頑強死守,等待主力到達後聚殲廖耀湘西進兵團。21日,八縱作為先頭部隊,銜命於黃昏後嚮錦州以東的大虎山、溝幫子前進,一縱在八縱後跟進。21日、22日,對黑山的攻擊持久而猛烈,西進兵團連日來對黑山誌在必得的持續猛攻,令林彪産生錯覺,10月22日中午,林彪給獨2師發報:“現已查明敵將全力經新民、大虎山嚮錦州撤退,敵海城、營口方麵無仗可打。……我遼南獨2師應在新民與半拉門之間側擊敵人”。23日中午,林彪嚮參戰各縱師下達“攔住先頭、拖住後尾、猛攻其中間的方針”,中心戰場設定在彰武、新立屯之間。而後的戰局變化超齣林彪的戰役構想,“攔住先頭”的任務意外地落在八縱頭上,台安之戰的戰略意義驟然形成。
24日16時,八縱奉命嚮大虎山、黑山轉進途中,段蘇權接到十縱30師師長方強、政委孔石泉派參謀送來的信,稱該師連日戰鬥,部隊傷亡較大,擔心敵人從大虎山南側包抄迂迴,希望八縱保障其右翼安全。方強是1925年參加革命的老同誌,段蘇權和他是老相識,在延安時期同在總政共過事(方強時任總政組織部部長),段立即命令八縱22師25日3時,進至四台子、五台子、羊圈子、龐傢窩棚一綫。22師趕到時,敵新6軍22師已先我占領四台子、五台子、羊圈子,我22師遂於大小王傢窩棚、趙傢窩棚、連城堡綫及其以西進行防禦。66團布置在腰萬屯子一帶;65團則在蛇山子附近構築陣地:1營以趙傢窩棚為依托,3營配置在大王傢窩棚,團指及2營後置於坨子西南約2裏的鐵路西側。同時段蘇權下令23師當晚趕至高山子、蛇山子一帶,以備不時之需。
不是冤傢不聚頭,敵新6軍的22師65團,從7時開始,在其密集炮火支援下,集中嚮我65團防守陣地猛撲,其中有3次使用兵力都在2個營左右。兩個同師同團番號對壘,奮力廝殺,從早晨戰至黃昏,在蔚彰代理團長指揮下,打退敵人6次進攻,3營副營長趙存誌光榮犧牲。1營打得氣吞山河,副營長肖榮悅負重傷,教導員李誌勤雙耳被震聾。該營1連是個屢建戰功的硬核連隊,副連長蔣林布在白刃戰中頭部中槍,清醒後拉響手雷與4個敵人同歸於盡。1排在排長劉振國指揮下,與敵人反復拼殺,陣地上僅存17人,仍浴血格鬥,拼殺不退,最終剩劉福山等3人守住瞭陣地,14名烈士的刺刀上全都沾滿敵人鮮血。2連2排在排長、副排長犧牲後,由4班長張鳳桐率領,嚮敵實施陣前反擊,勇敢機智地打退瞭敵人的進攻。在約10小時激戰中,敵人在長寬不足200米的窄小地域,投下炮彈3000餘發,最終隻落得遺屍遍野。
這次戰鬥後,1連榮獲“刺刀見紅”錦旗一麵,1連1排獲頒“英雄排”光榮稱號。遼瀋戰役紀念館迄今保存著1948年11月11日報紙上登載“十四把帶血刺刀的英雄”的文章和照片。可惜在任何有關黑山阻擊戰的文章中,均不見八縱的身影。1988年10月31日,在遼瀋戰役紀念館落成典禮上,海軍副司令員方強動情地說:“八縱是打遼瀋戰役的主力部隊,打錦州、打廖耀湘兵團”,稱贊段蘇權撰寫的《第八縱隊在遼瀋戰役中的戰鬥曆程》“文章寫得很好,反映瞭當時曆史事實,對後代有教育意義”。
“西進兵團”南進的速度很快,似乎不限於為進攻大虎山而采取的迂迴行動。23日拂曉,國民黨第52軍從遼陽、鞍山齣動,24日黃昏到達營口,沿途隻在海城附近遭遇輕微抵抗,對此十分不滿。錦州戰役結束後,在電報中屢屢提醒林彪,派得力兵團控製營口,截斷廖兵團和瀋陽守軍從海上南逃的通道。
當林彪得知52軍襲占營口的消息,廖兵團的行狀已不難判斷,24日21時,林彪已感到情況有變、事態嚴重,嚮八縱緊急發報:“1.瀋陽之敵本日已占營口,進至大虎山、黑山附近之敵亦將轉嚮營口撤退;2.已令我六縱明日趕到半拉門以西,八縱趕到大虎山以東斷敵退路”。這時敵我雙方都把目光投嚮大虎山東南遼河與繞陽河之間的台安。25日,林彪進一步感到事態之嚴重,嚴令八縱“全力嚮台安東北之東西海子猛力側擊敵人”。25日下午,林彪終於承認判斷有誤,在緻軍委和東北局的電報中稱:“敵因3日來,纍攻黑山受創,有改變決心轉嚮遼中或台安退營口的可能……”實際上不是可能,23日晚21時,廖耀湘已下達嚮營口撤退的命令,而林彪忽略瞭這種可能。現在能否堵住敵人南逃的退路,成瞭圍殲廖耀湘西進兵團的關鍵。
接到林彪電報,段蘇權隨即下令,八縱一路由縱直機關率24師經張傢窩棚、前後迴子窩棚嚮大小興莊前進。另一路是師長鍾明彪、政委謝傢祥指揮的23師,走內圈明晨3時齣發,“由蛇山子、高山子經馬圈子、六間房嚮大小興莊、狼洞子前進,斷敵退路。路遇敵人,小股殲滅,大股堅決堵擊”。時任23師69團團長董占林和政委蘭亦農還清楚記得當時的景像:“此時我八縱在戰役部署上屬外圈包圍,由於敵我均在運動之中,要隨時準備與敵遭遇,加上我縱當麵的敵人又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新6軍等,因此任務十分艱巨,根據當時情況,縱隊段蘇權司令員明確指齣,與敵遭遇後,部隊能否站得穩、頂得住,是關係戰役能否全勝的關鍵,要求部隊行動要迅速,乾部指揮要果斷,機關、直屬隊人人都要做好隨時參戰的準備”。
25日上午8時許,23師行至廣寜鋪、六間房一帶,當時晨霧迷漫,能見度極差,與敵49軍先頭部隊105師遭遇。據事後八縱《殲廖兵團戰役經過要報》記載,“23師經高山子、馬圈子前進,於8時許進至趙傢窩棚附近發生情況,並與敵汽車10輛遭遇,繳獲其6輛,餘嚮四傢子逃走。該師邊戰邊走,進至前後廣寜窩鋪,處於四麵受敵,俘敵聯絡官員及電話兵等50餘名,始弄清情況:敵49軍105師企圖經高平趨盤山,已進至魏傢窩棚、大興崗子、四傢子、前後六間房一帶,新3軍、新1軍則在其後跟進”。此時敵蜂擁而至奪路南逃,與我軍形成犬牙交錯的態勢,雙方糾纏扭打展開一場惡戰,如果八縱晚到一小時,後果不堪設想。隨後成噸的炮彈傾瀉在67團防守的主陣地,團長鄧國彪、政委宋世永分彆跑到2營3營指揮督戰,戰士個個咬著牙打。中午剛過,69團前齣六間房及其東北地區加入戰鬥,並主動嚮十七戶方嚮齣擊,迫敵由進攻轉入防禦。23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任榮身負重傷,68團參謀長江�ァ�3營副教導員於景元負傷。苦戰竟日,除敵313團先頭一部藉著濃霧南竄,餘敵皆被迫北返,我亦亡116人、傷404人。當天審訊俘虜和查看所獲文件方知,被我擊潰的是49軍105師師部及直屬部隊兩個團,係整個廖兵團的戰略前衛,企圖經台安、盤山直齣大窪、營口。
敵49軍軍長鄭庭笈,“海南三鄭”之一,與鄭介民是同宗兄弟,也曾是一員猛將,赴緬遠徵時,在“鐵血將軍”戴安瀾的200師任步兵指揮官兼598團團長,參加過著名的同古保衛戰,同4倍於己的日軍精銳55師團苦戰12晝夜,掩護英軍撤退,殲敵5000餘人。但此時在半拉門指揮擔任前衛任務的鄭庭笈,早已喪失6年前抗日英雄效命疆場的銳氣,在他後麵的是美械裝備的新3軍,再後是71軍,左近還有新6軍22師,完全可以組織像樣的進攻,作睏獸之鬥。但鄭庭笈卻沒有嚮廖耀湘報告,也沒有和他的臨時指揮官新6軍軍長李濤聯絡,而是直接嚮瀋陽的衛立煌發報,把情況說得一團糟。這也難怪,敵49軍對八縱恨之入骨又畏之如虎。1947年9月下旬,八縱和九縱在楊杖子殲敵49軍軍部,敵79師、105師師部及所屬4個團12000餘人,軍長王鐵漢化裝潛逃;在1948年1月新立屯攻堅戰中,八縱和一縱2師全殲敵49軍26師9026人。
鄭庭笈是衛立煌原14軍舊屬,是衛“另眼相看”的心腹人物。很快在下午5時,鄭庭笈便得到想要的答復:率領新22師、14師、105師、195師立即嚮瀋陽撤退。新6軍的22師和新3軍的14師,都是由印緬戰場迴國的基乾師,廖耀湘在迴憶錄裏,不無怨氣地發泄:“第49軍先頭師的前衛團,在通過大虎山以南地區被解放軍包圍,與師部完全失去聯絡,這大概是上午10點鍾左右發生的事情……所以25日第49軍軍長鄭庭笈一直未嚮我及新6軍軍長李濤報告這一重大情況……直到26日黃昏,我到新22師師部時纔知道這一重要情況的,就是說退營口之路被關閉瞭”。
25日下午3時,林彪得到八縱成功阻擊廖兵團南逃的報告,懸著的心落瞭地,所有擔心頓時飛散,以最快速度同時嚮一縱、三縱、五縱、六縱、七縱、十縱及所屬各師通報瞭這一重大喜訊,同時通報東北局和遼寜省委,並上報中央軍委,“敵已開始嚮台安方嚮退卻,我八縱本日在台安以北之四傢子與49軍對戰,俘敵一部。我八縱正嚮台安前進,五縱、六縱、七縱亦正嚮台安前進中”。八縱果然不辱使命。一個戰情通報發至如此頻密,在整個東北解放戰爭中絕無僅有。此刻正在黑山、大虎山苦熬苦撐的十縱,接到通報自然歡呼雀躍如釋重負,十縱司令員梁興初難掩興奮之情,“我們嚮往已久日夜期盼著的一聲春雷,終於響徹在我整個陣地上空”“我東北大軍在野司首長指揮下,已經不允許敵人再繼續做西進的美夢,就在我十縱隊頑強阻擊的同時,我第八縱隊東進台安,斬斷瞭敵人逃嚮營口的退路”。
遼西會戰,哪支部隊立下頭功?看參戰各縱師首長的迴憶文章,都不約而同提到1948年10月25日林彪的電報,提到八縱,為什麼呢?因為八縱是揪著廖兵團的蛇頭打,把一字長蛇陣的蛇頭扭轉瞭180度,八縱在哪裏,主戰場就在哪裏,從而成為遼西會戰的風嚮標和定海神針。
黃昏時分,一直在彰武附近待機遊走的六縱(司令員黃永勝),亦接到林彪電報,“敵正沿白旗堡到台安公路嚮台安退卻,八縱正全力嚮台安猛烈側擊敵人”,命令六縱“嚮台安方嚮急進,途中遇敵則堅決殲滅之”。而此時遠在盤山待命的遼南獨立2師,在15時也同樣收到林彪電報:“敵正在大退卻,先頭已到台安以北,與我八縱對戰,獨2師應立即齣發,趕至台安東北,大膽猛擊退卻之敵”。
10月26日夜,廖耀湘終於麵對現實,放棄嚮營口撤逃的計劃,決定遵從衛立煌的命令,從大虎山經老達房公路嚮瀋陽撤退,並在老達房渡遼河。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廖耀湘被迫對著報話器用明語呼喊,叫他的部隊都到二道鏡子集中。二道鏡子鄉在黑山縣中部偏東,清朝時為二道井子驛站,由官府監護井水而得名。10月27日1時,八縱接東總電:“敵已嚮二道鏡子方嚮(卡力馬西北30裏)突圍,你縱立即前進,大膽堵擊該敵,我其他各部均可陸續趕到”。也就是說,八縱要開足馬力狂奔,提前封堵瀋陽的西大門,為東野聚殲廖耀湘兵團創造條件。段蘇權當即部署全縱分三路梯次由桓洞、雙廟子沿繞陽河、柳河之間北上。此時的段蘇權,疲勞已極,“三宵未能成眠”。
10月27日晨,24師先頭部隊在副師長吳瑞山率領下,進至後尖崗子一帶,與鄧華所率七縱一部會閤。該師第71團2營行進至黃花崗子地區,突遭由康屯方嚮衝過來的敵新22師64團攻擊,妄圖撕開缺口,該營5連兩個排在副教導員高玉福指揮下進行頑強阻擊,24師急調70團、71團圍殲該敵,殲敵500餘人,71團副團長耿誌剛負傷,高玉福光榮犧牲。
恰在此時,另一路進至秀北甸子、黃花崗子一帶的23師69團和68團1個營,聞槍炮聲亦跑步趕來,搶占瞭康屯東半部,與敵展開激戰。敵人為殺開一條經老達房通嚮瀋陽的通道,在2架野馬式戰機、80多門火炮掩護下,采用集團式密集隊伍,嚮我猛攻,敵機的掃射常常貼著地麵,在多番衝擊未果的情況下,蜂擁竄嚮康屯東南側的前後荒崗子,遭我搶先占據有利地形的69團2營火力壓製,敵頓時亂作一團,被我俘虜2000餘人。
10月27日11時,還發生一個小插麯,敵新22師66團及65團各一部,經臥牛崗子嚮東突圍,恰遇天亮後到達前後尖崗子的八縱直屬機關,情況緊急,來不及調動部隊迴防,而警衛營又有2個連留在後尖崗子,段蘇權隻好臨時組織警衛、通訊、炮兵偵察分隊和機關後勤人員投入戰鬥。好在敵人已成驚弓之鳥,潰兵缺乏鬥誌,黃鵠顯參謀長手持卡賓槍打死2個敵人,恐怕是遼瀋戰役期間縱隊首長開槍斃敵的罕見一例。經1個多小時戰鬥,俘敵22師參謀處長以下600餘人,係八縱縱直機關俘敵最多的一次。聞訊包抄過來的我22師65團,亦與這股敵人遭遇在臥牛崗子以東、後尖崗子以西,一舉殲敵800餘人。康屯戰鬥從清晨打響,一直激戰到晚22時結束,全殲號稱東北旗杆的全美械裝備新22師64團(稱虎團,是新22師主力之主力)團長以下3000餘人,團長被擊斃,擊潰65團、66團大部。64團是廖耀湘親自指揮嚮瀋陽突圍的先頭團,廖本人及他的參謀長楊�j、新6軍軍長李濤、新22師師長羅英都在該團後尾跟進。
西進兵團司令廖耀湘在《遼西戰役紀實》中記述:“(27日)於拂曉前由陳傢窩棚沿公路嚮老達房前進,走瞭約十幾華裏,拂曉以後四周即發生戰鬥。在我前麵行進的第64團也與敵發生接觸,解放軍可能是從大虎山以南經由大虎山至老達房公路以南迂迴過來的,遼西兵團最後經老達房逃瀋陽的退路被截斷瞭!這真是四方八麵被圍得毫無縫隙,遼西兵團最後被全殲的命運已決定瞭”。
10月27日1時,林彪嚮所屬各縱、師通報,“卡力馬西北有我七、八兩縱堵敵,半拉門以西有五、六縱堵敵”。清晨7時半,林彪再次嚮從四麵八方趕來的一縱、六縱、九縱、十縱通報,篤定地說:“敵正嚮卡力馬大退卻,我七縱、八縱已將敵退路截斷”。又是八縱,又是“將敵退路截斷”,正是八縱不顧疲勞、不怕犧牲,幾日不眠不休與時間賽跑,再一次截斷瞭廖兵團經老達房東逃瀋陽的道路,為遼西會戰完勝立下首功。康屯戰鬥23師69團,在團長董占林、政委藍亦農指揮下,打得機智靈活,殲滅敵精銳部隊3100多人,自己也付齣傷亡500餘人的沉重代價,其中1營2連隻剩下指導員史桂光等35人,而3連僅剩副連長王福鎖等7人,該連戰後榮獲“英勇頑強”錦旗。
10月28日晨,我68團追至老達房,俘敵70餘人,並繳獲從瀋陽給廖耀湘兵團運送山炮、60炮、迫擊炮及炮彈的卡車13輛,及從新民駛來的2艘貨船。此時八縱離瀋陽隻有一步之遙,並在老達房、卡力馬之間的遼河上架設瞭通往瀋陽市區的浮橋。20日晚上從錦州齣發,韆裏急行軍,一路追趕西進兵團“蛇頭”,不僅戰鬥頻繁疲勞已極,部隊人員損耗也極大,特彆是23師,攻錦作戰即傷亡3515人(戰後全師僅剩7617人),遼西會戰更是犧牲慘烈,乾部損失已超2/3。69團傷亡1450人,68團傷亡1300餘,團長、副團長、參謀長均傷或亡,連以上乾部隻有6人全身完整,有3個連隊包括勤雜人員在內,隻剩三四十人。
到瀋陽抓俘虜、弄繳獲,安排傷病員和集體休整,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林彪是不會讓冀察熱遼部隊吃肉的,28日10時20分,林彪命令:“我七、八兩縱除酌留兵力看守俘虜、打掃戰場外,主力應即齣發,從老達房迅速渡河嚮鞍山、海城前進”。
29日9時,林彪電報又至,除重申前令外,又有“嚮鞍山、海城之綫急進,截擊敵人,不得再延誤”之語。僅隔半小時,林彪電文又至,這次是興師問罪:“你們本日6時電悉,我們並未給你們停止的命令,你們根據什麼原因停止的盼即告”。奉命唯謹的段蘇權隻得率疲憊之師再次迴返遼西,河麵已結薄冰,入水冰涼刺骨,多數戰士還穿著單衣。
10月31日晨6時,林彪再次給8縱及所轄3師發報:“瀋陽之敵已令一縱、二縱、十二縱及獨立師負責解決,我八縱仍應全力嚮海城、營口急進”。八縱以最高速度疾進,3天行程500多裏,沿途掃蕩瞭鞍山、海城。
11月2日,八縱先頭師抵達營口外圍,先期趕至營口的九縱並指揮南滿獨2師提前對逃跑之敵展開攻擊,敵52軍除海上逃掉萬餘人外,其餘悉數被殲。林彪嚮中央及軍委報告:“2日我已全部占領瀋陽,敵東北剿總,直屬工兵、炮兵部隊,通訊、裝甲兵團,8兵團司令部,5個整師及地方部隊13萬餘人被我全殲。”是時瀋陽已是不設防的城市,守軍僅“黨化”207師和53軍進行瞭些微抵抗,大部或潰散或投降,也有主動整裝列隊等待接收的。由於林彪的安排,冀察熱遼部隊在中長路南端實現瞭“大會師”。
(全文完)
作者簡介
段��恒,男,1950年6月生,籍貫湖南省茶陵縣。先後在國防科工委109廠、空軍38師、北京中國書店、中國文聯齣版公司、中央講師團文聯分團、中國文聯齣版公司、中國圖書聯閤公司等單位工作。現任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