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5/2022, 10:01:22 AM
昔者韓信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齣,略不再見,威執項羽,名齣高帝,不知天時,就烹於漢。――馮衍評價韓信
韓信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名將,他憑藉一己之力推動瞭曆史的發展,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項羽的烏江自刎,更沒有劉邦的西漢王朝。如今,韓信雖然已經去世多年,但他留下的傳奇故事依然備受百姓的關注。
長樂宮中,韓信被呂雉計殺前,他曾不甘心地說瞭三個字,而這三個字則成瞭現代年輕人酒桌上的口頭禪,著實有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韓信的三段人生
韓信是我國曆史上最有故事的男人,他前期的發展,一共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辛酸故事。最早的時候,韓信是一個落魄之人,曆史上對他的齣身沒有記載。
隻知道他齣場就是失意之人,連一個賣肉的屠夫都欺負他,甚至還讓韓信從他的胯下鑽過去。無奈之下,韓信隻能忍著屈辱,從其胯下鑽過,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胯下之辱。
同時,當時的韓信也非常落魄,每天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基本靠著彆人的救濟來生活,常常吃瞭上頓沒瞭下頓......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豪傑紛紛響應,項梁就是其中之一。
在此情況下,韓信便從瞭軍,他是項梁的手下之一。項梁因中瞭章邯的計策被殺,其侄子項羽就繼承瞭他的部隊,韓信順利地來到瞭項羽的麾下。
一開始,韓信對項羽還是十分尊敬的,一場破釜沉舟讓韓信成為瞭他的“小粉絲”。可惜的是,項羽這個人太過高傲,即使知道韓信的纔華,也僅僅是讓他當一個執戟郎,這是韓信的第二個階段。
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找瞭一個機會,韓信就跑瞭,投靠遠在巴蜀的劉邦。最初,夏侯嬰發現瞭韓信不凡,並嚮蕭何提及瞭他,因此蕭何便注意到瞭韓信。
後來的接觸中,蕭何認為韓信有大纔,便嚮劉邦推薦瞭。可惜,劉邦沒有重用,韓信為此便走瞭。得知此事後,蕭何快馬加鞭追韓信,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追迴後,蕭何大力舉薦韓信,由此後者成為瞭漢軍大將開始瞭傳奇的軍事生涯。他先是幫助劉邦打齣瞭巴蜀、逐鹿中原,期間又在齊地一帶為劉邦擴充地盤,四年後垓下之歌、十麵埋伏擊敗瞭項羽。
可以說,劉邦能夠建立西漢,韓信居功至偉,“漢初三傑”的名頭他也是名副其實的。建國後,劉邦論功行賞時說:“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韓信的悲涼的結局
俗話說得好:“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功臣亡......”從劉邦先後兩次變相奪取韓信的兵權開始,就可以看齣來他非常忌憚韓信的纔華與能力,早晚都會將他殺害。
果不其然,機會很快就來瞭,任職楚王期間,項羽早前的舊部鍾離昧去投靠瞭他。此事被劉邦得知後,韓信很害怕,雖然他聽劉邦的話將鍾離�u殺瞭,但劉皇帝依舊沒有放過他。
劉邦先是除瞭韓信“楚王”的名頭,隨即又將他軟禁在瞭長安城,監督力度也非常大。也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韓信早前的舊部陳郗謀反瞭,劉邦不得不去齊地平叛。
當時,他邀請韓信一起去,但韓信卻以“生病”為由拒絕瞭,劉邦隻能自己去徵戰。在此期間,呂雉接到消息說韓信暗地裏與陳郗勾搭,她非常害怕。
一天,呂雉便將蕭何叫入瞭宮中,兩人經過一番策劃,為韓信設下瞭一個陷阱。他們以“劉邦在齊地陷入危機”為由,緊急召見韓信進宮商量,結果韓信進入長樂宮後便發現瞭事情的不對。
周圍殺機四伏,而蕭何與呂雉則細數韓信的罪狀,最後將他判定瞭死罪。事情發展到瞭這裏,韓信也知道瞭呂雉與蕭何的陰謀,想要反抗卻已經為時晚矣。
諸多的宮女將他裝在瞭麻袋裏,而後用木棍硬生生戳死瞭!臨死前,韓信迴想自己戎馬的一生,以及現在悲涼的結局,他非常的不甘心,嘶吼著“我不服”三個字。
奈何,這三個字也僅僅是韓信生前最後的遺言瞭,雖然其中包含著無盡的委屈,但結局卻已經注定瞭。有意思的是,韓信被殺的事情雖然已經過去瞭韆年,但他死前所說的三個字卻流傳瞭下來。
現如今,一些年輕人在喝酒的時候,氣氛到瞭一定的程度,他們彼此之間就會鬥酒,時不時還說上一句“我不服”三個字,可意思卻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
後悔不聽蒯通之言
畫麵迴到韓信被殺前,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這句話背後所代錶的意思,就是韓信最的生機。
蒯通是秦末漢初的重要人物,他齣場的次數不多,但每一次都對韓信産生瞭很大的影響。漢四年,韓信領兵嚮東進發,還沒渡過平原津,漢王派遣的酈食其就已經說服齊王歸順瞭。
當時,韓信打算停止進軍,但謀士蒯通卻說:“將軍是奉詔攻打齊國......酈生不過是個讀書人,坐著車子、鼓動三寸之舌,就收服齊國七十多座城邑。將軍率領數萬大軍纔攻剋趙國五十多座城邑......反不如一個讀書小子的功勞嗎?”
後來,韓信便聽瞭蒯通之言攻打齊國,結果酈食其被齊王烹殺瞭。劉邦聽到此事後,非常的生氣,此事也加重瞭韓信與劉邦的隔閡。蒯通的第二次言論,則發生在項羽、劉邦、韓信三足鼎立之時。
蒯通分析天下大勢,以及劉邦的為人後,建議韓信:“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意思就是說,讓韓信不要聽命於劉邦,自己獨立、稱王,從而三分天下。
這個時候,若是韓信聽瞭蒯通的言論,或許他的結局就不一樣瞭。韓信被殺後,劉邦得知他的死很高興,但得知他死前所說的話時,心中大驚失色,急忙派人去逮捕蒯通。
隻不過,劉邦沒有殺蒯通,而是重用瞭他,足見蒯通是一個不凡之人。可惜的是,韓信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已經晚瞭,大勢已經發生瞭變化,他沒有瞭翻盤的機會。
上述的那一句話,也是韓信的最後遺言,語句中透露著韓信的不甘與無奈。戰場上,他算計敵將無數,政治場上,卻被劉邦玩弄於鼓掌之間,可悲可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