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1:06:41 AM
馬尾君山山頂遠眺三江口 圖片來源:左丁
關於登高望遠這件事兒,我最喜歡兩句話。
一句齣自《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還有一句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裏的名句: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
為瞭體驗這種登高望遠帶來的快感,前幾天,我和一群小夥伴去爬瞭馬尾的君山。
我不是體育愛好者,嚴格來說,在所有的體育運動裏,對爬山是最畏懼的。
這次爬山之前,起碼有10年的時間沒有徒步爬過山瞭,更何況是君山小桂林這種“野山”。
山路和登山杖以及水杯 圖片來源:左丁
對於爬上這座山的難度,我心裏是一點準備都沒有的。
但在好奇心和團建的感召力下,按照小夥伴們的提醒,前一天去迪卡儂買瞭套運動裝備,看上去,多少像那麼迴事兒瞭。
要麼徵服一座山,要麼被一座山徵服!
除瞭爭這口氣,我的好奇心還在於,想爬到山頂,從高空中看看馬尾快安以及閩江對麵的三江口如今的城市建設到底怎樣瞭
君山位置示意圖 圖片來源:左丁
2016年左右的時候,我還在傳統媒體工作。我們團隊是福州最早一批玩無人機的團隊之一。
雖然我們的設備很有限,隻有一台大疆入門級的航拍無人機,以及兩台八鏇翼的大型無人機,這兩個大傢夥,一年365天,可能有364天半都是放在設備間裏充當擺設的。
團隊也沒幾個人,會玩無人機的飛手就一個。憑藉入門級的無人機,我們開始打造一支融媒體團隊,也拍瞭不少八閩大地山山水水和城市景觀。
彼時,我有個不成熟的設想,就是用無人機拍攝城市發展進程的點點滴滴,為此我還自己偷偷想瞭個很俗的欄目名。
但這一腔情懷的玩意兒,因為沒有能力馬上和經營業務相結閤,最終算是“胎死腹中”。
但我始終覺得,以“上帝”的視角,結閤時間的進程去看城市的發展,通過對比,纔能觸摸城市生長的脈搏。
比如說,這張我從君山山頂看到的三江口和馬尾快安的現狀,和2013年網友蔡閩建拍攝的場景,三江口和快安的變化,已經非常大瞭。
上圖:今天的馬尾快安和三江口,下圖:2013年的快安和三江口
熟悉福州地理地貌的人都知道,福州是個盆地地形,南、北、西麵都是山,隻有東麵是廣闊的坦途。
從主城區一路嚮東,有三條主要路綫可選:
一條經過園中互通或者化工路互通上三環,以隧道的形式穿越鼓山,到達馬尾。
一條是經過傳統的馬尾快安,經馬尾樞紐,一路嚮東。
剩下的幾條東齣的路綫都要經過倉山三江口區域,最先的是烏龍江大橋,後來有瞭三江口大橋,最近通車的是道慶洲大橋。因為這三條綫路都集中在三江口,暫且歸置於三江口一條綫來談。
三條綫路裏,目前來看,經鼓山隧道這條綫,隻適閤到馬尾亭江和北上連江。
經馬尾快安這條綫城市景觀是最好的。並且在魁岐互通這裏分齣三條綫,北綫機場高速,中綫走福馬路,南綫走江濱東大道。
三江口綫城市建設比較新,也是福州東進南下的重點樞紐部分,這片區域未來發展想象空間很大!還有個重要的優勢是,有地鐵1號綫、4號綫、6號綫串聯。
沒有三江口的崛起和繁榮,福州城市空間結構上“東進南下”戰略會齣現“斷檔”的情況。所以三江口的強勢崛起是毋庸置疑的事,這隻是時間問題。
而這個城市空間的格局和骨架,當我們爬上海拔500米左右的君山。大傢會看得更清晰。
在馬尾快安,馬尾老城,三江口這三個區域範圍內,君山這個點,是三角形某條邊上的中間點。
馬尾快安片區與三江口隔江相望 圖片來源:左丁
現在讓我通過文字的描述來告訴大傢,在君山山頂能看到什麼樣的景觀吧。
前幾天,我去馬尾快安片區拜訪瞭一傢開發商的老總。談到他們在快安的項目的時候。我能從她的言談舉止中感受到濃濃的“快安自信”。
這很正常!
在我時間不長的地産職業生涯以及做樓市自媒體這兩年來,我總結瞭一個現象。沒有哪個開發商對自己的産品不自信的,哪怕在購房者看來,他們傢的産品做得實在是有點渣。
自信這種東西,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兩種途徑獲得。
一種是與生俱來的氣質。這是基因傳承,也是父母給的。
第二種是後天的修煉。這是職業履曆給的,當然也能通過自我“洗腦”實現。
說這麼多,沒有說這傢開發商的産品不行的意思。而是說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你是負責銷售的,産品自信非常重要。你自己如果都不相信自己的産品,就彆指望把它賣齣去瞭。
即便把它賣齣去瞭,那一定會有當騙子的感覺,這感覺肯定不好。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也一直尋找一個標簽,如何能夠形象地給馬尾快安貼個標簽?
你不覺得馬尾快安的地形非常像一個胃嗎?這個地方風水很好的!這位老總的一句話讓我不明覺厲瞭。
實話說,我真不清楚胃的形狀和風水有啥關係。
一來怎麼著也是個噱頭,胃動力足,吃得飽,人就有精神。反之,也可以說齣一二三四來。再加上愛屋及烏的元素,被她這麼一說,我也覺得快安還不錯。
站在君山山頂看快安,對“胃”的形狀感知力會更強一些之外,更多的會看見快安的繁榮景象。
小小的快安高樓林立,這種感覺非常像咱們大福建漳州的水仙花,快安的形狀像花盆,一棟棟樓像水仙。
最關鍵的一點是,這些鱗次櫛比的高樓就窩在鼓山腳下閩江岸邊,竟然營造齣來瞭一種彆樣的時尚感,一點都沒有福州的市井氣息,倒是有瞭點一綫城市的質感。
如果你身邊有個住在快安的人,問他快安怎樣,他大概率會說四個字:挺好的呀!
除瞭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薄弱瞭些,馬尾快安的當下和未來,確實是一個要産業有産業,要地鐵有地鐵,要江景有江景的舒適之地。
彆看馬尾在福州樓市裏不起眼,但是産業布局還是不錯的。特彆是快安片區的物聯網産業,在這個領域裏全國都有名氣。
比如說,全球首枚數字公民安全解碼芯片、福建省首個民企投資的商業衛星監測站,智能井蓋和智慧遠傳水錶……這些為人矚目的高科技産品都來自馬尾。
不得不說的是,房價也不貴。
福州不少人對快安的認知偏差,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唯市中心論作怪,二是被房價傷害過。
真正住在快安的人,絕大部分是非常喜歡這裏的氛圍的。
人們習慣性以房産價值多少來劃分圈層,就地域屬性來說,也有圈層。快安相對市區的低房價,也推升瞭住在這裏人的幸福感。
但是,相對市區的資源配置對房價的托舉作用,快安的底氣還是不足,在此鄭重提醒炒房客:馬尾産業不錯,但樓市不可貪杯!
君山遙望,三江口近在咫尺 圖片來源:中鋒
站在君山上,能看到三江口的三個標誌性建築物:茉莉花大劇院,三江口大橋、道慶洲大橋。
2019年的時候,我在三江口的一個項目上工作過一段時間。迴過頭再看今天的三江口,感觸就特彆深。
早在2017年開始,就有開發商給三江口下瞭個定義:福州陸傢嘴。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時髦的名字。雖然政府層麵從未認可過這個稱號,但不妨礙福州對三江口進行的一係列宏偉的規劃( Great planning )。
三年前的三江口和當下的三江口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我記得當年從福州東二環開車到三江口,進入三江口地界的時候,路上都沒幾輛車。而且紅綠燈都沒有啓用。
有時候工作到半夜迴來,10公裏飆進市區,纔能看見萬傢燈火的景象。
前些日子,有個晚上去機場接人,導航把我帶到從三江口迴來的路上,夜晚8點半,路燈明亮,路上大型工程車非常多。星期三的上午10點我又因為有事去瞭梁厝,在茉莉花大劇院附近的十字口,居然有10幾輛車在排隊等紅燈。
時隔多年,終於能感受到三江口的脈搏跳動瞭。
在君山頂望過去,三江口的高樓其實已經有不少瞭,特彆是把三江口和快安以及馬尾老城區連起來看,這一帶的城市景觀已經連成一片。
三江口錶現齣來的氣場,不會輸給馬尾。
特彆是道慶洲大橋和三江口大橋,仿佛是三江口鏈接長樂和馬尾的任督二脈。讓長樂和馬尾與倉山之間徹底形成一體瞭。
福州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福州市“十四五”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規劃》。
根據該規劃,福州將加強商務載體建設,進一步提升五四路CBD、金融街CBD、閩江北CBD,加快建設三江口CBD、江南CBD和濱海新城CBD,加快打造晉安湖CBD。
七個CBD,三個已經成熟。晉安湖CBD有三創園産業支撐,江南CBD有東部辦公區為核心,濱海新城是福州副中心。
唯有三江口CBD,目前來看,缺瞭核心的競爭力。12平方公裏的土地,未來要裝下9萬人,三江口的擔子不輕。
但城市和産業以及人口的發展就跟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關係是一樣的。
站在君山頂上這個視角,三江口這個巢,現在做得確實很像樣瞭。三江口的“貨架”上還有不少土地,剩下的這些土地上,做好産業規劃,未來的三江口想象空間還是不小。
為什麼這麼說?有一點大傢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國內一綫城市土地資源非常稀缺的情況下,隨著福州城市的崛起,福州土地儲備量是不缺的。
這就跟很多開發商的運營邏輯是一樣的,隻要土儲多,能運轉起來,就不怕資金鏈上的小問題。
反之,看看那些沒有土儲,杠杆又比較高的房企,未來就更加沒指望瞭。
一定程度上,政府對城市的運營邏輯和開發商對房産開發的運營邏輯,有著諸多的相通之處。
秦朔的朋友圈最近發瞭一篇寫福州的文章。文章的標題是《最憋屈的省會,最無聲的逆襲》。
文章說,福州的逆襲主要依靠政策的加持。並且提齣瞭“這個觀點是不是多少讓人沮喪?”的思考。
我反倒覺得靠政策的加持沒什麼不好。
既然福州因為各種曆史原因,在諸多的維度相對東南沿海的城市來說是個“後進生”。靠政策加持翻盤,就沒毛病啊。
所謂藝高人膽大,政策多瞭也不壓身!
利用好政策的紅利期,拉高城市的段位,做大城市的格局,福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三江口以後還會是福州做大做強路上,繞不過去的熱門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