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10:55:03 PM
上網課對於學生來講,從最開始的新鮮,到現在的習以為常。 經曆瞭三年的時間,這三年裏學生從開始吐槽網課,到現在能把網課玩齣花樣,裏麵消磨瞭很多偷懶的時間。
有學生上網課的時候,把聽課的背景換到各種各樣的地方。 讓老師看著也是哭笑不得,網課跟換背景這個功能本來是為瞭方便學生的,結果成瞭逗笑老師的工具。
對於學生的調皮搗蛋,老師也是沒有辦法。 畢竟學生太多瞭,想要一個一個督促,那一節課也不用乾什麼,隻要學生能認真聽課,什麼其他的無所謂瞭。
老師能這麼想,可是學生不這麼想,在調皮搗蛋的學生心裏, 安安穩穩聽課不甘心,必須有一些小花招,網課纔完整。
學生上網課腦洞大開,開發齣可以躲避老師提問的方式,屢試不爽
學生上網課之後,傢長發現一個規律,學生在傢上網課時候的狀態,就是在學校學習的狀態。 那些在學校上課,不喜歡被老師提問的學生,在傢也同樣不想被老師提問。
在學校的時候,老師突擊提問,不會的題還有同桌能幫忙打掩護。 但是在傢上網課,傢長還在身邊,如果有不會的題,那豈不是很尷尬。
一些大學生也是,雖然是在宿捨上網課,不會的時候同學可以幫忙。 但是影響自己摸魚,也使得這個網課沒有成就感。
於是一名學生為瞭上網課的時候,躲避老師的提問。 讓自己成功的摸魚,開發齣瞭一個小技能,能夠讓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成功地忽略自己。
老師看不到自己瞭,自然就不會提問瞭。而這個方法也很簡單,幾乎沒有什麼技術性。 就是每次上課之前老師都會點名,這時候乖乖地聽話,按時上課不要引起老師的注意。
點名環節結束之後,老師開始正式上課。 這時候班級裏幾十名學生,老師不齣意外的話,是不會再點名一次的,提問也是隨機的。
學生隻需要在這個時候,把自己的名字偷偷地改瞭。 改成“會議小助手”,就是老師上課用什麼軟件,自己就把名字改成“某某會議小助手”,屢試不爽。
學生就用這種方式,再換個頭像和背景,躲過瞭好多節網課的提問,輕輕鬆鬆地摸魚。 但是百密一疏,學生把這種方式分享齣來瞭。
學生自作聰明,卻不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學生這樣安心的“擺爛”瞭很多堂課,於是興緻勃勃的的這個方法分享齣去, 希望更多的學生和自己一起“擺爛”。
但是學生忽略瞭一點,發齣來之後不單單學生能看見,老師和傢長也能看見。 老師下次上網課,看著班級裏一半以上的“會議小助手”在聽課,不知道會是什麼心情。
一個人“擺爛”是“擺爛”,一群人“擺爛”就有點憨瞭。 老師和傢長下次看學生上網課的時候,一眼就能識破這個小伎倆,“擺爛”失敗。
學生這也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瞭,偷懶瞭幾節課,就洋洋自得地分享齣去,殊不知坑的是自己。 一通挨罵肯定是少不瞭瞭,以後也彆想再用這種方式偷懶瞭。
可換個角度想,學生這次被發現瞭,其實也是好事。 老師和傢長以後都可以重點關注一下他,以後上課的態度要認真一點。
這樣願意惡搞的學生,一般都是很聰明的,就是心思不願意放在學習上。 隻要老師和傢長給予正確的引導,學生提升會很快的。
從小學開始就是這樣,班級裏那些腦子靈活,卻不聽話的學生。 往往都很聰明,很有潛力,隻不過想要馴服比較睏難,需要老師和傢長多費心。
那些看瞭這個小妙招,也想要擺爛的學生,看到這也放棄吧。 這個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瞭,老師下次上網課的時候,也多留心觀察一下,是不是有很多學生莫名其妙地變成瞭官方。
對於這樣耍小聰明的學生,要給予重點的關注,他們太容易放飛自我瞭。 可以定製一些懲罰製度,再偷懶就多寫一篇作業吧。
總結:上網課很考驗學生的自律性,這段時間是拉開學生之間成績差距的重要時期。 沒有瞭老師的督促,就需要傢長辛苦一點。不要讓學生在這段時間,齣現大量的知識點斷層,不然想要追就不容易瞭。
今日話題: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