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2022, 10:34:08 AM
周曉明/锡東刀客
溫州地處祖國東南,山水清嘉,人文蘊籍,史稱“東南鄒魯”,有著自己獨特的甌越文化和鮮明的地域特色。自從太守謝靈運在此為官,開啓瞭山水詩一脈的詩派。更有永嘉四靈,詩風清新雋永,奠定瞭在中國詩壇上的地位。後繼者絡繹不絕,史上詩傢也人纔輩齣,如王十朋、葉適、許景衡、林景熙、李孝光、梅調元、何白等等。據2006年由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齣版的《東甌詩存》為例,此書共收詩人近300傢,詩1000餘首。而時至近現代,雖當時國運維艱,時局支離、但溫州詩壇仍未沉寂,在民間仍詩風熾熱,吟
詠不絕。本人經過搜集梳理,甄選齣十大詩傢,以供詩詞愛好者參考。本次入選是1840年後至1949年前齣生的已故詩傢,在當時詩壇有一定的影響力並對後世也有一定的影響,再根據其質量數量綜閤考評,以下排名先後按年序為順。
1。劉紹寬(1867―1942),字次饒,號厚莊,浙江平陽(今蒼南龍港鎮白沙劉店)人,後徙居城西白石街,曾受學於一代大儒孫詒讓。清光緒二十二(1896)補廩生,次年舉拔貢。後任平陽龍湖書院山長。溫州先後成立諸詩社――慎社、戊社、甌風社、甲社等,均奉為祭酒,憑此就可以奠定他在溫州詩壇的絕對地位。存有《厚莊文鈔》3捲、《詩鈔》2捲,《厚莊續集》文6捲、文外2捲以及《厚莊日記》等。
2。洪邦泰(1867―1950),字壽庚,號魯山,又號潛園,今溫州樂清市翁��鎮北街村人,為南宋名臣、曾以假禮部尚書身份使金的洪皓之後。洪邦泰七八歲時開讀濛學,以善於屬對見稱,十三歲時能為駢體文,十七歲時做瞭首《題玉真觀》,很被鄉前輩、曾任樂清梅溪書院山長的黃鼎瑞稱贊,奬許備至。處女作能一鳴驚人,從此激發他一生習詩不懈。其臨終之作,呼天搶地,悲慟不已:“白日青天皆鬼魅,漫山遍野盡豺狼。蒼天不肯行方便,猶留人間一老狂”。
3。劉景晨(1881―1960)字貞晦,號冠三、潛廬、梅隱、梅屋先生等。浙江永嘉(今溫州市區)人。早年就讀京師學堂,曾執教於溫州府學堂(溫州中學)。民國初年,被選為第一屆國會眾議院候補議員。1923年拒曹錕賄選,毅然偕同瀋鈞儒、陳叔通等南下。在上海結交劉放園、李佩鞦、陳石遺、徐悲鴻、張紅薇、鄭曼青諸詩畫名傢。解放後為溫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首任主任,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溫州市政協副主席、浙江省人大代錶,溫州市政協副主席等職,被公認為現代“浙江知名的耆宿”。善詩文書畫金石,繪畫尤長梅花。有西泠印社影印發行《貞晦印存》、《貞晦題畫絕句》傳世。另著有《題畫梅百絕》、《古遺愛傳抄》、《貞晦詩集》等。現溫州圖書館齣版發行有溫州文獻叢書有《劉景晨集》。劉氏猶愛畫梅,詩人黃式蘇贊之:“老來傲骨猶如昔,不畫群花獨畫梅。”亦為其一生寫照。其詩有“人間富貴鏡中花,獨立蒼茫帝子傢,喚取一奩留影去,長將冷眼看繁華。”深蘊哲理,耐人尋味。
4。陳仲陶(1895--1953),諱閎慧,號劍廬,浙江永嘉人(今溫州市區)。少有神童之譽,長負纔子之名,名下無虛,藉甚當時。以如椽之筆,馳騁詩壇數十年。1953年卒於上海。其名句有:“乍許春音換嫩晴,暖風珍重送長徵。幾宵泥潦遲迴意,廿載幽燕契闊情。霜雪勁堪知白發,瘡痍深待解蒼生。沉吟卻憶昆山語,正賴高雲負與行。平陽蘇淵雷為撰墓誌銘,並評陳之詩:“淡而不古清而腴,文筆高古,情理賅勝”。
5。梅冷生(1895―1976),名雨清,字冷生,以字行,浙江永嘉人(今溫州市區)。博學多識,諳熟詩文。民國初年畢業於浙江法政專科學堂。1920年在溫創辦《甌海潮》周報,同年5月,與王毓英、夏承燾、陳仲陶等組織文學團體慎社,先後刊齣文、詩、詞錄4冊,後從甌海道尹吳興林�d翔學詞。次年在林支持下,重修積榖山下東山書院內謝康樂祠,並在山腰處添建一間樓房,作為永嘉詞人祠堂。同時創立詞學團體甌社,先後刊齣《甌社詞鈔》兩集。1976年7月謝世。存有《勁風閣酬唱集》抄印本存世。其名句有“瓊樓玉宇逐臣心,斫桂人從謫籍尋。蘇子吳郎南北雁,天風鸞鶴�s清音”。其最自負一聯有:“微陽溫落葉,殘水答疏鍾”。現溫州圖書館編溫州文獻叢書齣版有《梅冷生集》。
6。張鵬翼(1898年-1996年)著名書法傢、詩人。字自怡,號養拙,忍默居士 ,浙江平陽人。在國學古麯詩詞方麵均造詣深湛。13歲始師從著名學者王鼎銘先生學詩,21歲從浙南著名教育傢劉紹寬先生專攻詩文。他對張先生的為人為藝影響深遠,令其終生難忘。張先生曾呈劉紹寬詩曰:“牙簽玉軸日相親,著述韆鞦富等身,甌海文章崇此老,桐城宗派更誰倫。”上世紀80年代,他與蘇淵雷、方介堪、王敬身(字景遜)、吳鷺山等名傢交流切磋,詩酒唱酬,詩藝大進,其《紫霞山館詩存》中,佳作如林,警句迭齣,如“悟到禪心如月皎,穿來妙語比珠圓”,讀來新奇醒目,玄妙無窮。楊奔先生評其詩曰:“今細讀之,全無玉溪生綺麗之跡,蓋善點化者不拘泥於一傢,始能自立門戶,所謂鉛華洗盡見真淳者,非此之謂歟?”張先生的詩雖有深厚功力,但因晚年書藝名揚海外,遂將其詩名遮掩。
7。夏承燾(1900―1986)字瞿禪,彆號瞿髯,浙江溫州人。著名詞學傢,畢生緻力於詞學研究和教學,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4歲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溫州師範學校。學校課目甚多,但他卻潛心於古籍經典的研讀。在校期間,他嘗試賦詩填詞,所作《如夢令》結句“鸚鵡,鸚鵡,知否夢中言語”,深得國文教師贊賞。溫師畢業後,他開始瞭長達六十年的教學生涯。期間,他積極參加傢鄉的詩社活動,與同道切磋詩詞,論辨陰陽,奠定瞭一生研治詞學的基礎。從1930年起,他先後擔任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後屬中國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一直主持東南詞學講席,與海內詞傢、學人聲氣相通,治詞授業,多所建樹,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一代詞學宗師。
8。王敬身(1905-1992),字景遜,號遜��(一作遜庵),浙江永嘉(現溫州市區)人。幼承傢學,湛心辭章,曾師從劉玉如學醫,以中醫為業。三十歲從職閩南漳州,後供職於國民政府考試院,任詮敘部專員。期間,入烏尤山復性書院,受業於大儒馬一浮門下。解放後迴溫以中醫為業,時與鄉賢劉貞晦、梅冷生、夏瞿禪、吳天伍、鄭有陶等,斟酌詩文,弦誦不輟。晚年在鬆台山麓的鬆風閣設帳授徒,講授詩法。曾為全國中醫師考試評閱委員、中醫夜校提高班教師、溫州老年大學文學班教師、溫州紅旗醫院中醫師、浙江省之江詩社、溫州詩詞學會顧問。詩作入選《大中華韆傢詩》。著有《詩法指要》《詩學叢談》《遜��詩集》《中國文學源流概論》《遜��醫案》《王敬身詩文集》等。試舉一例:七夕聞曰寇乞降狂喜囗號:“忽聞鳴爆起歡聲,真見黃河意外清。想得萬傢同不寐,坐聽簫鼓沸江城。
9。蘇淵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鉢翁,又號遁圓。齣生於浙江省平陽縣玉龍口村(現屬蒼南縣錢庫鎮)。一生專治文史哲研究,對佛學研究獨到,尤洞悉禪宗。主要著作有《名理新論》、《玄奘》、《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等。 蘇先生畢生從事文化教育事業。他眼明手快,援筆成文,齣口成章。餘事書畫,被譽為“文史哲兼擅,詩書畫三絕”。一般人如能精通這些學問的一種就足以自豪瞭,而他卻兼而有之,臻於自然渾成的化境。他一生著述等身,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據不完全統計,已刊著作三十餘種,論文百數十篇。曾被人尊稱為“平陽三蘇”(即蘇步青、蘇淵雷、蘇昧朔)。《蘇淵雷全集》共五冊,分彆為:哲學捲、史學捲、文學捲、詩詞捲和佛學捲,共約200萬字,收錄瞭蘇淵雷先生的自傳、詩作、書畫作品及其在各個時期的珍貴生活照片,還特彆收錄瞭蘇先生生前沒有完成的作品《中國禪宗史》。現摘其詩一“仙遊遠駐映華樓,海外經營四十鞦。豈獨論交窮禹城,居然貨殖冠瓊州。隨園食譜翻新樣,綺席文心動九丘。幾度飯和欣接座,春風大雅散韆愁”。
10。吳鷺山(1910-1986),浙江樂清虹橋人。原名艮,又名匏,字天五,號鷺山,晚號匏老、��翁、�d音老人。曾在浙江教師進修學院、浙江師範學院和東北文史研究所任教。工詩詞,善書法,講求品位境界,不亟以法度是求。著作有《杜甫詩選》(與浦江清閤注)、《杜詩論叢》、《蘇軾詩選注》、《王梅溪詩文及年譜》、《陸詩選萃》、《光風樓詩詞》和《雁蕩詩話》等。在題《靈岩二老圖》中寫道:“龍壑霞屏�i地開,詞仙詩客一時迴。相看應訝頭俱白,曾是滄桑閱劫來。”詩句沉鬱遒勁,蒼涼有力。
除瞭上述十傢外還有其它詩傢也詩力不凡,如鹿城的徐堇侯、硃璋、陳鐵生、榖振聲、楊青、洪瑞欽、柯天棄,龍灣永強的王榮年、瑞安的伍叔儻,蒼南龍港王理孚,樂清的硃鏡宙、硃味溫、黃式蘇,平陽的蘇味朔、楊奔、黃炳武等等,但總體而言,其知名度和成就和前麵十大詩傢還有差距。總而言之自謝康樂以降,溫州詩壇後繼有人,詩傢輩齣,在整個中國詩壇都讓人颳目相看,甌越詩風長盛不衰,綿延不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溫州作為一座商業城市,商行天下,早已馳名中外,而做為山水詩的發源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詩詞基因的溫州卻鮮為人知,這需要我們這一代人應該不辭辛勞的深度挖掘,讓“時尚商都,山水詩城”這一招牌叫得響,成為溫州一張靚亮的文化名片。現在溫州注冊的詩詞學會會員有800多名,而加入中華詩詞學會的就有180多人。數年來,溫州詩詞界也動作頻頻,舉辦瞭“鹿鳴杯”全國詩詞大賽、“中國詩之島・江心嶼杯”全國詩詞大賽等等,溫州詩人獲奬人數也十分龐大,這些成就是和前輩詩傢曾經的著意經營分不開的。
筆者因識見有限,難免還有明珠錯漏,故敬請廣大詩友同道查遺補缺,以免錯漏為盼。
參考資料:
1.《東甌詩存》
2.《洪邦泰集》
3.《梅冷生集》
4.《王敬身詩文集》
5.《劉景晨集》
6.《蘇淵雷全集》・詩文捲
7.《紫霞山館詩存》
8.南航的《天風浩蕩光風長・夏承燾吳鷺山交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