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7/2022, 10:32:10 AM
關於馬拉鬆的消息越來越多,有賽事開啓的,有報名瞬間就滿瞭的,有比賽即將啓動的……不知何故,我絲毫開心不起來。
疫情已兩年多瞭,從當下態勢看,短期之內不會消除,大傢可能要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馬拉鬆這兩年被摺磨得奄奄一息,可是一味抱怨疫情,有用麼?
馬拉鬆迫在眉睫的,是要學會在疫情下生存,建立起一套這種特殊時期的新生態。還是抱著以前的辦賽模式,看上去大傢都挺努力,實質上就是碰大運,成瞭如履薄冰,不成如臨深淵。
這不是一種健康的馬拉鬆生態!如果大傢依然如此,狀況隻會越來越差。
對未來,我曆來抱有良好的期許,近來在與一些朋友聊到今年馬拉鬆時,已不止一次聽到“今年會比去年更難”的說法。這對整個行業,意味著什麼?
馬拉鬆無力改變疫情,隻能是“削足適履”,革自己的命,從各方麵調整思路,適應疫情下的新形勢。
不是等,等待中,失去的是機會,迷失的是自我。
指望誰?
毫無疑問,馬拉鬆這個樣子,讓整個行業上上下下、裏裏外外都是一潭死水。形勢已很危機,可能很多人還沒意識到。
必須要突圍,怎麼突,誰來衝鋒陷陣?
馬拉鬆並沒有一個“友善”的外部環境,不要指望有外力幫忙,讓自己擺脫疫情睏擾。從這兩年看,疫情上一有風吹草動,遭殃的都是馬拉鬆。
不可否認,馬拉鬆的大量人員聚集是疫情防控之大忌。在各級政府都被疫情弄得精疲力盡之時,馬拉鬆的事兒,隻能靠後站、靠邊站。
不管對於一座城市,還是普通民眾,馬拉鬆從來都不是剛需,風平浪靜時,有錦上添花之效,齣現疫情時,服從大局,犧牲一下,乃常態。
如此大背景下,賽事主辦方,能積極想辦法來恢復馬拉鬆嗎?
作為國內馬拉鬆行業主管部門,田協對賽事的恢復能起到什麼作用?這事,田協根本做不得主,其身份隻能是國傢體育總局和更高層部門關於馬拉鬆的相關指示忠實執行者。
有些時候,你會覺得田協對於馬拉鬆的恢復,把控得太嚴格瞭,這是由其位置決定的。
而且,各地情況不一,作為主管部門,能做的就是“一刀切”讓大傢先彆辦,而不是呼籲大傢恢復辦賽。
馬拉鬆是能讓田協“受益”,得建立在正確的政治站位之上。或許,馬拉鬆的現狀,田協也痛心,但很難齣麵為賽事的恢復做些什麼。
靠自己!
作為馬拉鬆賽事的主體,廣大跑者莫不是期望著賽事正常化。跑者可以錶達自己的意願,隻是這種“民意”,對於馬拉鬆能不能辦、怎麼辦,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馬拉鬆的前途,最終落到瞭各賽事組委會和運營商頭上瞭。
不管是“國字頭”的大牌運營商,還是民營運營商,在疫情麵前,大傢麵臨的形勢是一樣的,日子都一樣的難過。
馬拉鬆在疫情下到底該怎麼辦,該怎麼調整,纔能符閤疫情防控的要求,需要運營商提齣專業的整改方案。
這樣的方案,得跟以前正常狀態下的辦賽模式有較大區彆,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防控的風險。
如此一來,馬拉鬆傳遞給主辦方和外界的,是積極調整,以疫情防控為指引,在各方麵都能接受、許可的範圍內辦賽,纔能建立起一種疫情下的新模式。
新模式肯定不是大而全,要具機動性、靈活性,本地化、小規模乃是核心,因為隻有這樣,纔能與疫情共存,而不是碰運氣。
革自己的命總是痛苦的,當下的現實是,不解放思想,不想吃這種苦,其實就是將馬拉鬆行業扔在虛無縹緲的空中。辦賽全看運氣,你還能指望這個行業有生命力?
今年就要過去兩個月瞭,馬拉鬆呈現齣來的勢頭,不是那麼美妙。客觀來看,今年馬拉鬆的調子不算好,大抵會是個調整年。
可能這也是留給馬拉鬆行業最後的調整機會瞭,跟上形勢,馬拉鬆纔會更科學地、更閤理地進入常態化。不然,還是跟過去兩年一樣,等著、盼著每年的窗口期,窗口有多大、有多久,也全是看疫情。你會覺得,馬拉鬆能比前兩年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