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6:22:04 PM
2022年2月21日,中國絲綢博物館(以下簡稱“國絲”)和大英博物館在綫上舉行閤作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迎接幾天後到來的建館30周年紀念日。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費捨爾Hartwig Fischer和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共同齣席,大英博物館亞洲部研究員陸於平Yu Ping Luk主持儀式。在簽署儀式上,費捨爾錶示,這一備忘錄錶達瞭雙方繼續在敦煌絲綢上進行閤作的共同願望,特彆在是學術研究、信息互享、公共教育、推廣、傳播和齣版層麵,希望通過這樣的閤作能加強對這些重要藏品的瞭解,並在未來圍繞這一話題開展更多對話。趙豐則對費捨爾“研究和閤作是博物館的核心”這一治館理念錶達贊賞,正與研究型和國際化的國絲特色相一緻,並錶示將發揮國絲作為紡織服飾類專題博物館的特長,與大英博物館開展多種可能的全麵閤作。
國絲與大英博物館閤作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
據悉,這並非兩館首次閤作。長期以來,大英博物館與國絲一直圍繞絲綢之路紡織品文物的研究與保護展開密切閤作。早在1998年,時任副館長的趙豐便以大都會博物館客座研究員身份赴大英博物館研究其所藏敦煌絲綢文物;2006年,趙豐正式受大英博物館邀請攜團隊赴英對英藏絲路紡織品進行分析研究,並閤作齣版《敦煌絲綢藝術全集・英藏捲》;2007-2013年,國絲與大英博物館聯閤耶魯大學、北京大學等發起“織為貨幣:絲綢之路上的紡織品”項目,召開瞭三次研討會,其成果在《皇傢亞洲學會會刊》上作為專輯發錶;2019-2021年,雙方又圍繞染料與染色這一主題進一步展開對敦煌絲綢的研究,並派代錶參加各自主辦的“天然染料:多彩的世界”國際研討會、“重現昔日的色彩”學術研討會(國絲主辦)以及“館藏絲綢之路紡織品的科學研究與保護睏境”國際研討會(大英博物館主辦)。此次圍繞敦煌絲綢研究簽訂閤作諒解備忘錄正是對以往閤作的延續和進一步深化。在敦煌絲綢研究之外,雙方也閤作或聯閤開展其他學術科研項目。2010-2011年,大英博物館又委托國絲開展《女史箴圖》裝裱所用絲織品的材料與形式研究,並在2013年舉辦的“早期中國絹畫保存、保護修復及展示最佳實踐做法”研討會上分享研究實踐成果;2021年,由國絲發起的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項目更是得到瞭大英博物館大力支持。不斷深化的學術閤作與業務交流,使得國絲與大英博物館實現瞭常態化聯係,也為此次深度閤作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敦煌絲綢藝術全集・英藏捲》首發式,2007年5月18日,大英博物館國王圖書館
《敦煌絲綢藝術全集・英藏捲》英文版,與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V&A閤作,東華大學齣版社,2007
與大英博物館的閤作隻是國絲長期以來開展國際閤作的一個縮影。除此之外,國絲與聯閤國教科文組織、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以下簡稱V&A)、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韓國傳統文化大學以及東京國立博物館等諸多國際重要機構均建立瞭密切的閤作關係,並開展瞭多項國際閤作項目,取得瞭一批國際領先的創新性成果。而這一係列閤作與成績的背後正是國絲不斷拓展國際視野、發揮專題博物館特色、踐行國際化辦館理念的堅持。
01
依托核心技術,助推深度國際閤作
2021年,中宣部、國傢文物局等9部門印發《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意見》明確提齣“將實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創建計劃,重點培育10至15傢代錶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引領行業發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館。”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博物館開始關注並思考世界一流博物館的概念、如何建設等相關問題。然而,相對於大多數博物館“引進來”的閤作模式,國絲則發揮自身在學術科研方麵的優勢,逐漸形成瞭一條具有本館特色的國際化辦館思路――依托核心技術和頂級科研走齣去,以深度閤作提升國際影響力。而這也和趙豐館長的個人學術經曆不無關係。自1997年博士畢業後,趙豐先後赴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加拿大皇傢安大略博物館以及大英博物館進行客座研究,得以接觸到大量珍貴的絲織藏品以及頂尖的保護修復技術,工科齣身的他敏銳地意識到擁有核心技術對於博物館的重要性。因此迴國後,趙豐第一時間提齣建設中國紡織品鑒定保護中心,得到瞭國傢文物局的批準。同時調整館內原有內設機構,設立技術部,全麵開啓瞭國絲紡織品文物鑒定和修復保護工作。2010年,基於在紡織品文物保護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國絲成功獲批“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傢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成為國內紡織品科技保護主要研究機構之一。
趙豐館長在丹麥哥本哈根羅森堡討論紡織品文物修復事項,2014月6月19日
與此同時,國絲也逐漸培養齣一支具有國際視野的專傢團隊,成為國際紡織品文物保護研究領域的重要力量。其中,國絲副館長周�D作為紡織品考古與保護學科、實驗室帶頭人,長期從事紡織品文物保護,涵蓋瞭紡織品文物的縴維材質鑒定、同源加固、老化評估、無損檢測、微痕檢測、同位素溯源及預防性保護等研究方嚮。2014年,在國絲新館籌建期間,時任技術部副主任的周�D受館裏委派赴歐美進行為期3個多月的考察學習,以全方位瞭解國際紡織品文物保護領域最前沿的科技動態,為國絲新館建設實驗室、修復中心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周�D研究館員在法國國傢科學院進行學術交流,2016年5月27日,法國裏昂
現任技術部副主任、實驗室劉劍自2004年進入國絲至今,一直緻力於古代紡織品染料研究,2012年赴美國波士頓大學化學係進行瞭為期三個月的訪問學習,其後至2019年先後去美、英、法、日、葡等國傢考察交流,並積極參加各大國際學術研討會,發錶專業學術報告近十次。在此期間,劉劍始終關注古代紡織品染料領域最新的研究方嚮,並取得瞭創新性的成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鑒彆和分析絲綢之路考古紡織品的染料品種來源,在近韆件文物樣品中挖掘齣染料使用的曆史,引起瞭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也構建瞭國絲在天然染料領域的科研優勢。此外,技術部副主任王淑娟也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徐錚在費城藝術博物館、楊汝林在瑞典軍事博物館等均有不下於三個月的工作和學習經曆;僅技術部科研人員齣國進行學術交流纍計達41人次。加之成長起來的青年骨乾,國絲湧現齣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
劉劍采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鑒彆和分析絲綢之路考古紡織品的染料品種來源,在近韆件文物樣品中挖掘齣染料使用的曆史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運營,國絲已建成一個研究設備總價值高達4000萬的科研基地實驗室,並在紡織品文物科學認知、保護修復技術與材料等方麵取得瞭一些關鍵核心和共性技術的突破,如以縴維和染料為核心的價值認知體係、絲織品微痕檢測技術、天然染料的品種溯源及新發現、古代服飾的科學復原等,為紡織品文物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紮實的研究與過硬的技術,也讓國絲在傳統織染工藝復原、紡織品保護修復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並成為其國際閤作一大特色。
紡織品保護科研基地同位素實驗室
02
以時尚為切入點,接軌國際一流博物館
作為中國第一座全國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國絲在建館之初主要側重於展示我國紡織絲綢行業的發展成就。然而,有限的主題和藏品卻逐漸限製瞭國絲的持續創新發展。麵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國絲重新確定瞭以“打造以中國絲綢為特色的紡織服飾類專題博物館”為使命的發展思路。在這裏,“中國絲綢”是核心,但不隻是中國,而是世界,不隻是絲綢,而是包括所有的紡織品和服飾。與此同時,通過對自身優勢的分析以及對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英國V&A博物館等國際頂尖藝術博物館的觀察,國絲決定以時裝、時尚為切入點,打造中國的時尚博物館。
“發現・FASHION:2011年度時尚迴顧”展覽
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國絲於2011年推齣首個時尚大展“發現・FASHION:2011年度時尚迴顧”,從服裝成衣及麵料、傢紡麵料及成品、服裝及時尚資訊等方麵,呈現瞭2011年度的中國時尚麵貌,直接將時尚概念引進瞭博物館展覽。與此同時,國絲進一步將時尚目光延伸至國際,於2011年開始實施海外紡織服飾徵集計劃,先是徵集瞭300餘件海外藏品,其中包括百年前中國參加法國和德國世博會的絲綢紡織産品、19世紀的中國外銷綢以及海外華人旗袍。2013年,國絲再次徵集瞭近4萬件近現代西方時裝,在豐富館藏數量的同時,填補瞭國絲在西方時裝收藏的空白。基於此,國絲在新館建設中特彆設置瞭時裝館,並在2016年改擴建完成開放後推齣瞭聚焦於中西方時尚的兩大基本陳列“更衣記:中國時裝藝術展(1920S-2010s)”和“從田園到城市:四百年的西方時裝”。其中後者甄選瞭約400餘件館藏精品,分五個闆塊展示瞭西方時裝四百年的發展軌跡、時代特徵、服飾風格以及時裝與藝術的關聯和影響,彌補瞭我國國有博物館因以本國藏品為主而缺少國際視角的缺憾。也正是從此時起,國絲每年都推齣世界紡織品和服飾的展覽,如2016年的“錦綉世界:國際絲綢藝術精品展”,2017年的“榮歸錦上:1700年以來的法國絲綢”,2018年的“神機妙算:世界織機與紡織藝術”。到2019年、2020年,國絲還與加拿大皇傢安大略博物館ROM和英國V&A開展閤作,先後推齣瞭“迪奧的迪奧(1947-1957)”“巴黎世傢:型風塑尚”兩場時尚大展,引起廣泛關注。
“迪奧的迪奧(1947-1957)”展覽,與ROM聯閤舉辦,2019
為瞭在時尚領域與國際接軌,國絲在一開始就派齣瞭張國偉和徐姍禾兩人赴V&A進行深入的學習與實習,從庫房的所有設施開始,到西方服飾藏品的命名和登錄係統,也邀請瞭V&A的修復師來國絲講授針對西方服飾物修復方法。同時也和國際博物館協會的服裝專委會成員建立的聯係,通過閤作交流,以提高自己的對於國外紡織品、服飾的修復保護和研究策展能力。
基於國絲在中西方時尚領域的深耕,V&A和設計互聯特彆邀請國絲為2021年年度大展“源於自然的時尚”提供技術服務,並策劃全新展中展“衣從萬物:中國今昔時尚”,展現燦爛奪目的中國紡織服飾史,以及當代設計師對傳統的創新傳承,呈現東西方對衣裝的理解與對話,以及文化源流對時裝設計的深厚影響,並進一步深化瞭兩館之間的閤作。
中國絲綢博物館與設計互聯、V&A聯閤呈現“源於自然的時尚”展覽
談及未來,趙豐錶示希望在之後能增設時裝部,甚至能建立一個國絲時裝分館,以進一步加強國絲在時尚領域的研究力量和整體實力;並藉助自己東華大學和浙江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的身份,結閤高校時尚研究和博物館實物豐富的雙麵優勢培養學術型人纔,匹配國絲從絲綢紡織到服裝時尚、從國傢級到國際化轉型後的發展目標,加強在時尚領域的國際化步伐。“希望未來,國絲能憑藉本身對紡織品和服飾的學術支撐,開展與國際時尚大館的對話與閤作。”趙豐說道。
03
搭建國際化平台,展示博物館力量
中國是世界絲綢發源地,古老的絲綢之路將東西方串聯,成為重要的貿易和文化交流通道,為東西方文明互鑒做齣卓越貢獻。2015年,在國傢文物局的指導下,國絲聯閤全國九省博物館和考古機構,推齣瞭“絲路之綢:絲綢的起源、傳播和交流”首個絲路主題大展,用展品和展覽絲綢在中國起源、嚮外傳播並交流發展的主脈絡。同時,國絲又聯閤大英圖書館國際敦煌項目、韓國傳統文化大學、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古史研究中心等近20個國傢的30餘傢國內外學術機構和知名學者,簽約成立瞭國際絲路之綢研究聯盟。該聯盟旨在通過聯閤絲綢之路沿途國傢或相關研究機構,針對絲綢、紡織品相關材料、工藝等文物和文化遺産,進行閤作研究、資源共享,緻力於推進紡織文化遺産資源調查及數據庫建設、認知保護關鍵技術研究、人纔交流和聯閤實驗室建設、絲路之綢聯展、傳統紡織工藝傳承與創新等,從而全麵促進絲路之綢研究。聯盟自成立以來,已分彆在中國杭州、法國裏昂、韓國扶餘、意大利特倫多等地成功召開五屆學術研討會,成為曆史和傳統紡織品研究的重要國際學術活動之一,受到瞭相關機構和學者的認可與關注。
國際絲路之綢研究聯盟於2015年成立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國絲一直緻力於在全球視野下開展係統性、原創性和前沿性研究,同時也希望能搭建閤作平台,構架閤作框架,提齣研究項目,通過多學科交叉手段深刻揭示絲綢之路沿途齣土紡織品的科學價值、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闡述古代絲綢沿絲綢之路的雙嚮流通對中國和世界文明發展的作用和深遠意義。如2008年起,趙豐所帶領的研究團隊與烏茲彆剋斯坦考古所開展閤作,整理、研究和齣版瞭《大苑遺錦:烏茲彆剋斯坦費爾乾納濛恰特佩齣土的紡織品研究》。2000年後,國絲團隊又和瑞典軍事博物館閤作,整理齣版瞭《瑞典藏俄國軍旗上的中國絲綢》。特彆是已將流散在英、法、俄等國的敦煌藏經洞絲綢進行全麵整理,以中、英、法、俄等多語種齣版《敦煌絲綢藝術全集》,填補瞭敦煌學在絲綢研究方麵的空白,是在絲綢之路、紡織服飾美術史等領域開展研究的重要成果。目前,國絲團隊又開始啓動《中國絲綢藝術大係》項目,將與近百傢國際博物館或收藏機構閤作,全麵收集、整理、研究、編輯、齣版100捲的收藏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絲綢文物資料。
《中國絲綢藝術大係》簽約暨啓動儀式
此外,國絲也在積極探索建構全球視野下的知識內容。2020年,國絲聯閤國際絲路之綢研究聯盟中的主要成員共同啓動瞭《世界絲綢互動地圖》國際閤作項目。據介紹,該項目立足全球視野下的絲綢遺産,基於絲綢文物的種類鑒彆、年代測定、地理溯源、技術還原、造型分析等,開展世界範圍內絲綢遺産的時空分布現狀和規律研究,構建跨地域、跨機構、跨語言的世界絲綢互動地圖,對其中的絲綢遺産信息進行關聯性分析,助力開展絲綢文化交流的閤作研究,研發即時交互、可成長、可進化的知識服務技術,並將信息規律與研究成果進行可視化展示,從而完善世界絲綢遺産框架,建立全球化的知識社區。
錦綉・世界絲綢互動地圖平台
首屆天然染料雙年展的重要活動之一“天然染料:多彩的世界”國際研討會
2021年,國絲還策劃實施瞭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項目(SROM),目前已邀請國內外40餘傢博物館參與,其中包括數字藏品、數字展覽、數字知識和雲上策展程序,並於“2021絲綢之路周”期間正式上綫,緻力於把絲路數博建成一個國際博物館界認同的策展平台。
“絲綢是絲綢之路的原動力。”趙豐說,西方人對絲綢的渴求,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生産絲綢的國傢,纔有瞭絲綢從東往西傳播的動力,最終形成瞭著名的“絲綢之路”,而古代歐洲、西亞、中亞的文化元素,也會沿著絲路嚮東傳播。在絲綢之路上,絲綢不但是商品,也是硬通貨,更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談絲路不能離開絲綢,”這是趙豐多年以來一直持有的觀點。
2020年,在全館僅有51個編製、4個部門的情況下,國絲果斷將難得新增的一個內設機構名額設為瞭國際交流部,並為之配置瞭10名在編人員,專職負責國絲國際閤作與交流、引進和推齣外展、聯絡國際機構和專傢、編輯齣版外文書刊等工作,同時承擔絲綢地圖、絲路年報、絲路數博、絲綢大係等重大項目,策劃絲綢之路周等重大活動和會議,承擔絲綢之路文化研究院的籌建。國際交流部的設立是國絲堅持拓展國際視野、踐行國際化辦館的重要一步,也彰顯瞭國絲進一步打造“引領行業發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館”的發展決心。
談及未來,趙豐錶示在不斷加強國絲國際化建設的同時,他也將會投入更多精力以推動中國博物館在國際舞台的發聲。2020年,趙豐受國際博物館協會委任擔任新一屆職業道德委員會委員,是首位擔任該委員會委員的中國博物館專業人士。而這也使他更加意識到積極發聲對提升博物館國際影響力、掌握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性。因此,2021年,國絲在當選“中國博物館協會服裝與設計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後,趙豐也將“帶領專委會成員走上國際舞台”納入計劃,讓專委會成員在瞭解、學習國際同行先進經驗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閤作項目,力爭與國際同行對話。“我們計劃在2023年組織專委會參加在愛丁堡舉辦的國際博協服裝專委會年會,並希望藉此機會邀請在中國舉辦2024年年會。”趙豐說道,“同時,也計劃組織專委會參加2025年在迪拜舉行的國際博協第27屆大會,讓世界聽到更多來自中國博物館的聲音。”
材料來源:中國絲綢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