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9/2022, 5:27:10 PM
小說扣人心弦的重要技術,就是製造巧閤。巧閤意味著看似不能交集的人和事情,結果交集瞭。碰巧瞭,就是製造巧閤的基本內涵。金庸非常擅於製造巧閤,讓情節在巧閤中不斷演進。這不,他在《崖頂疑陣》一章中,就碰巧讓馬鈺郭靖與梅超風同樣齣現在懸崖之頂,製造瞭巧閤,也由此激發齣扣人心弦的誤會。
一、六怪誤會瞭郭靖
郭靖本來很笨,韓小瑩教他的越女劍法,很多招怎麼練都練不會。但最近突然間他會瞭,不僅以前不會的會瞭,而且以前學得很慢,現在學得很快瞭。六怪不知道怎麼迴事,還以為他是突然間熟能生巧地開竅瞭呢。
事實上並非如此,郭靖背後有馬鈺這位高人指點。本來都沒事,但郭靖收服小紅馬時所展現齣來的輕功和內力,這就不是開竅所能解釋的瞭。六怪終於發現有問題瞭。因為他們知道,郭靖的內力絕對是有高人指點。那麼,是誰呢?
他們不知道,越不知道就越想知道,因為他們害怕背後會有不可告人的陰謀。不可不防。這一天晚上,六怪就一起跟蹤郭靖,去看看他到底要去哪裏,要去會見什麼人。硃聰看著郭靖非常輕鬆地爬上懸崖,很是驚訝。
他奔迴帳去,拿瞭兩條長索,兩柄斧頭,數十枚巨釘,和全金發一路鑿洞打釘,互相牽引,仗著輕身功夫瞭得,雖是纍齣瞭一身大汗,終於上瞭崖頂,翻身上崖,兩人同時驚呼,臉色大變。
但見崖頂的一塊巨石之旁,整整齊齊的堆著九個白骨骷髏頭,下五中三頂一,就和當日黑風雙煞在荒山上所擺的一模一樣。再瞧那些骷髏,每個又都是腦門上五個指孔。隻是指孔有如刀剜,孔旁全無細碎裂紋。比之昔年,那人指力顯已大進。
兩人心中怦怦亂跳,提心吊膽的在崖頂巡視一周,卻不見有何異狀,當即縋下崖來。
韓寶駒等見兩人神色大異,忙問端的。硃聰道:“梅超風!”四人大吃一驚,韓小瑩急道:“靖兒呢?”全金發道:“他們從另一邊下去瞭。”當下把崖頂所見說瞭。
柯鎮惡嘆道:“咱們一十八年辛苦,想不到竟是養虎貽患。”韓小瑩道:“靖兒忠厚老實,決不是忘恩負義之人。”柯鎮惡冷笑道:“忠厚老實?他怎地跟那妖婦練瞭兩年武功,卻不透露半點口風。”韓小瑩默然,心中一片混亂。
韓寶駒道:“莫非那妖婦眼睛盲瞭,因此要藉靖兒之手加害咱們?”
由金庸所描寫,可以知道他們這樣誤會瞭郭靖:
第一,郭靖兩年來一直在跟著梅超風這個妖婦練習內功。否則,他的武功也不可能進步這麼快。第二,郭靖忘恩負義。因為他跟著梅超風在練習武功,肯定沒有安好心啊。
這兩個想法看似有理,實際上是誤解。那麼,事實的真相是怎麼樣的呢?
二、真相是這樣的
既然說六怪誤會瞭郭靖,那麼真相究竟是怎麼迴事呢?
那晚郭靖爬上崖去,那道人已在崖頂等著,見他上來,便嚮巨石旁一指,悄聲道:“你瞧!”郭靖走近一看,月光下見是九個骷髏頭,嚇瞭一跳,顫聲道:“黑風雙煞又……又來瞭。”那道人奇道:“你也知道黑風雙煞?”郭靖將當年荒山夜鬥、五師父喪命,以及自己無意中刺死陳玄風的事說瞭一遍。述說這段往事時,想到昔日荒山夜鬥雙屍的諸般情狀,心中不寒自栗,語音不斷發顫。刺死陳玄風之時,他年紀尚極幼小,但那晚的情景實在太過可怖,已深深印入小小的腦海之中。
……郭靖答應瞭,正要溜下崖去,那道人忽然伸臂在他腰裏一抱,縱身而起,輕輕落在一塊大岩石之後,蹲低瞭身子。郭靖待要發問,嘴巴已被按住,當下伏在地上,不敢作聲,從石後露齣一對眼睛,注目凝視。
誰來瞭?梅超風。她來乾什麼?練功啊。怎麼練功?無非是練習高深的吐納,又耍瞭一陣子銀鞭。從梅超風的練武過程,就可以看齣她的武功已經很高,以至於馬鈺都感覺到震驚,不敢直接麵對她。
馬鈺帶著郭靖從後麵山崖下去,一路追蹤,想看看梅超風在搞什麼鬼。於是,他們就沒有在前山與六怪碰到麵。也正因此,六怪纔誤會瞭郭靖。
三、金庸在這裏製造瞭巧閤
金庸這裏的描寫,實際上運用的是巧閤技術,即製造巧閤來激發進一步的對立衝突。巧閤技術運用好瞭,能製造齣很多心理上的波瀾起伏,也是小說作者常用高招之一。那麼,金庸在這裏具體是怎麼來製造巧閤的呢?
第一,都是在崖頂。馬鈺教授郭靖金雁功是在崖頂,梅超風弄活人練功,也選擇在瞭崖頂。正因為地域上的重閤,纔使巧閤得以發生。如果梅超風在大草原平地上練習武功,那麼怎麼與馬鈺他們發生巧閤呢?
第二,讓誤會方暫時絕緣。如果誤會雙方能夠靜下心來,坐到一起聊天,那誤會就無從産生瞭。必須讓他們分離開。
郭靖和馬鈺從山崖另一麵下去的。如果是從原路下去,自然會遇到六位師父,他們就可以認識,也就可以解釋清楚瞭。這當然也是閤乎邏輯的,因為梅超風是瞎子,而且她武功高,弄不清楚哪裏是正麵,哪裏是背麵,反正就是順勢上去好瞭,這樣對她來說最方便。所以梅超風從背麵下去,而馬鈺郭靖也跟著從背麵下去追蹤。
第三,果然産生瞭誤會。上述兩個場景疊閤在一起,會看到一個情景:郭靖內功深厚,他半夜爬到山崖崖頂,他動作很快遠超過他的師父們,師父們費瞭九牛二虎之力纔爬到山頂,一看山頂上有一堆白骷髏頭,正是鐵屍梅超風練習武功所用的,而這時候看不見梅超風,也看不見郭靖瞭。
如果看到這樣的情景,作為普通人,你會怎麼想呢?當然認為是梅超風在教郭靖內功。那麼,意味著什麼呢?當然是郭靖變心瞭,忘恩負義,還瞞著自己的師父們,一句話也不說。真是氣死人瞭。不明就裏的人第一印象就會認為梅超風在教授郭靖內功。這樣,不誤會纔怪呢。
第四,誤會産生瞭強烈後果。也正是因為基於巧閤的誤會,所以六怪纔在惱恨之間一緻認為,與其等待梅超風利用郭靖來報仇,不如殺瞭郭靖以絕後患。這是因為誤會導緻的錯誤決定,也因此纔有後來的激烈衝突,以及衝突之後的雙方更加契閤。也就是說,金庸在這裏通過巧閤製造瞭情節推進的進一步動力,也讓讀者跟著心波起伏。
四、製造巧閤的基本方法
從上述金庸製造巧閤的過程中,再結閤其他作傢的巧閤寫作,可以推導齣製造巧閤的基本方法。
第一步,需要確定目標巧閤。目標巧閤,就是作者要製造什麼樣的巧閤。隻有確定目標巧閤以後,纔能抓取巧閤因素並且安排相關結果。一般來說,巧閤是推進情節所內在需要的。如果不是情節突進所必要的,則沒有必要成為目標巧閤。
第二步,找到巧閤點。巧閤必須有巧閤點,即巧閤集中爆發的中心點。比如上述六怪誤會郭靖,巧閤點就是郭靖跟著馬鈺學習武功地方,與梅超風練習武功的地方是同一地域。由此六怪纔誤會,郭靖一直跟著梅超風在學習內功。這一點是極具爆炸性的,它能夠點燃當事人的情緒,也能夠帶動起讀者的情緒。
第三步,設計巧閤場景。巧閤場景,就是巧閤得以産生的基本場景。上麵所說的是六怪對郭靖基於巧閤而産生的誤會,其實基於巧閤還會有比較好的相聚或者其他結果等等。所以,巧閤的場景不能一概而論。總之,要讓需要巧閤的人和事,在需要巧閤的場景中,按照邏輯需要而結閤起來。
第四步,設計巧閤。讓一方從哪裏齣來,對方從哪裏齣來,讓他們怎麼聯結,找到能夠激發後續情節的巧閤點。最好的巧閤,是由諸多重要因素製造齣來的巧閤場景要真實可信,從各種因素互動中必然産生這樣的巧閤。
第五步,展現巧閤。巧閤設計好以後,目的當然還是為瞭實現巧閤。這就需要作者按照相關設計,一步步把人和事情的內在動力展現齣來,從而在適當的點位上實現巧閤。
在製造巧閤的具體步驟之外,製造巧閤的寫作手法大概有兩種情況。第一種,通過碰巧製造巧閤。正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碰到心中正在想念的人,這就是很巧閤的事情瞭。
第二種,通過重疊來製造巧閤。比如上述的梅超風練功與郭靖練功的地方屬於同一個地方,而且沒有其他緩解誤解的因素,卻齣現瞭諸多促進重疊和誤會産生的因素。這樣,誤會的産生就屬於必然要産生的瞭。
上述製造巧閤的方法,要想具體落實,還需要注意幾個基本方麵。第一,雙方需要産生交集。如果不産生交集,情節就沒辦法進一步發展下去。很多時候,人物之間的聯結都要靠巧閤去完成。比如男主人公與女主人公的相遇,如果沒有某種碰巧,他們怎麼相遇更沒辦法相知相守等等。
第二,雙方能夠産生交集。按照當時的條件,當時的情勢,雙方能夠發生交集。這就要求閤乎情理。如果梅超風練功的地方和馬鈺教郭靖練功的地方不重疊,那麼也就不可能産生誤會瞭。但是,如果他們不是都喜歡在避世的高處練功,那麼他們也不可能突然心血來潮地去碰巧。而且,當時當地隻有一座高山。如果他們附近有好幾座高山懸崖,那麼他們之間的巧遇就顯得勉強瞭。
第三,符閤邏輯地巧閤。隻有閤理性地製造巧閤纔行,纔能說服人。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和事,如果作者強行讓他們巧閤,或者違反常識的反邏輯的巧閤,是不能起到巧閤的作用的。
人物、環境等因素的疊閤,閤並齣誤會。比如梅超風和馬鈺他們都喜歡高山崖頂上練習或者傳授武功。他們都喜歡登高,都選擇瞭崖頂作為活動地區,這也是一種巧閤,但這個巧閤是閤理的巧閤,不是隨便的巧閤。
巧閤,要符閤當事人的智力範圍內的狀態。如上麵所說的因巧閤而産生的誤解,實際上是失誤或者錯誤,都意味著當事人的智力沒有突破客觀的限製。這就要求當事人的智力不能高過客觀環境和事物所産生的濛蔽。
比如上述六怪因為巧閤對郭靖誤會的産生。同樣是六怪所處的環境,如果是狄仁傑到崖頂上來,經過一番閤理性推測,很快就會看破這個誤會,那麼誤會就無從産生。而正好,這個誤會是在六怪的智慧範圍內必然要産生的。
經過上述對製造巧閤的基本流程、具體方法和基本方嚮的分析,可以看齣巧閤的製造還是比較復雜的。這個寫作技術,需要結閤具體情境來深度實現。
特彆需要強調,巧閤雖好,但不要貪多。雖然說巧閤要符閤邏輯地展開,但是巧閤本身就帶有反邏輯的傾嚮性。如果運用過多,就會削弱整個小說的邏輯說服力量。
尤其要注意,製造巧閤的技法不能亂用,否則會造成無用的巧閤甚至起到反作用。巧閤一定要在很必要的時候再去製造。當然,巧閤不是容易掌握的技巧。如果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做,那就學習金庸老爺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