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4:16:12 PM
2月24日,騰訊正式宣布“淨零行動”,並首次發布《騰訊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綫報告》(下稱《報告》)。立足自身排放特點和數字化技術優勢,騰訊提齣碳中和目標:不晚於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麵碳中和;同時,不晚於2030年,實現100%綠色電力。
騰訊碳中和行動遵循“減排和綠色電力優先、抵消為輔”的原則,在推進實現自身碳中和的同時,希望發揮“連接器”的作用,助力經濟社會低碳轉型。
早在2021年1月12日,為積極響應國傢“3060”雙碳戰略目標,騰訊就宣布啓動碳中和規劃,成為首批啓動碳中和規劃的互聯網科技企業之一。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錶示:“作為數字科技企業,騰訊實現碳中和戰略的意義不僅在於自身的節能減排,更重要的是以碳中和為契機,帶動科技研發和應用創新,並與消費互聯網、産業互聯網融閤創新,不斷普及低碳生活方式,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最終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智慧。”
騰訊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碳中和路綫 :目標2 030 !
2021年,騰訊溫室氣體排放量總計511.1萬噸。其中,公司擁有或控製的溫室氣體排放源所産生的直接排放量(即“範圍1”)、購買的電力或其他能源所産生的間接排放量(即“範圍2”)分彆為1.9萬噸和234.9萬噸;供應鏈上下遊産生的其他間接排放量(即“範圍3”)為274.3萬噸。該結果是騰訊基於國際通行的碳減排範圍標準進行的係統全麵的碳盤查。
騰訊2021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及構成
加快實現自身運營的碳中和,是騰訊碳中和行動的首要目標。對此,騰訊提齣“減排和綠色電力優先、抵消為輔”的原則,具體手段包括節能提效、可再生能源替代、碳抵消等。
在啓動碳中和規劃前,騰訊已持續多年推動辦公樓宇的節能工作,並獲得認可。目前,騰訊有多座自有樓宇獲得LEED認證。經過低碳和節能改造,2020年,騰訊深圳總部濱海大廈的用電量在上一年基礎上節省瞭598萬度電,減少碳排放量約2690噸。
伴隨全社會算力需求的持續增長,數據中心用電需求也不斷提升,構成瞭互聯網科技企業的主要排放來源。國網能源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我國數據中心用電量將突破4000億韆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升至3.7%。《報告》顯示,騰訊樓宇及數據中心外購電力間接産生的碳排放占總體排放的65%以上。因此,建設綠色數據中心、使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是騰訊如期實現碳中和的關鍵一步。
為此,騰訊製定設計瞭整體綠色電力交易策略,在2022年度交易市場集中簽訂瞭綠色電力交易閤同,共計5.04億韆瓦時,鎖定瞭6個風電光伏項目的年度部分發電量。
2020年,騰訊正式啓動瞭數據中心分布式新能源項目的開發建設。截至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數據中心園區分布式新能源項目超80兆瓦,預計建成後年發電量超8000萬韆瓦時,可有效降低數據中心用能成本,持續增加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
基於上述各項舉措,騰訊預計不晚於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麵碳中和;同時,不晚於2030年,實現100%綠色電力。
騰訊2030年碳中和路綫示意圖
用“連接”引領低碳生活,助力産業低碳轉型
碳中和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麵轉型,需要各行各業參與其中並采取行動。除瞭推進實現自身碳中和目標,騰訊更希望發揮助手和連接器的角色,在引領綠色低碳生活、助力産業低碳轉型、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麵發揮作用。
2021年12月起,深圳市民每次通過騰訊乘車碼、騰訊地圖乘坐公交、地鐵,或是通過微信運動纍計步數,都可以獲知每次公共齣行的具體減碳量,並纍計碳積分。這背後是騰訊與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等機構聯閤打造的“低碳星球”小程序,也是深圳麵嚮用戶的碳普惠生態體係的重要開端。
在碳中和科普方麵,2021年8月,騰訊聯閤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推齣碳中和科普公益活動,依托“碳中和問答”小程序,幫助用戶在輕鬆答題過程中學習瞭解碳中和知識,助力碳中和公益項目。截至2022年1月31日,纍計答題用戶數770萬,纍計答題次數3253萬次。
今年1月,騰訊上綫瞭“碳碳島”功能遊戲,在遊戲中真實還原碳中和建設路徑,潛移默化中助力提升公眾對低碳綠色生活的認知和認同。
公益小遊戲“碳碳島”
騰訊的業務生態連接著海量的消費者,助力營造低碳綠色生活,也直接或間接推動瞭碳普惠的進程。與此同時,基於多年的産業互聯網探索,通過數字技術助力産業低碳轉型升級也是重要方嚮。
騰訊雲基於大數據、物聯網、AI等技術打造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建築産業降低能耗、加速傳統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幫助企業構建能耗和碳管理平台。截至目前,相關解決方案已在國電投總部、港華能源“零碳園區”等多個項目中開始落地應用。
騰訊在數據中心的各項減排工作不僅服務於自身碳中和的推進,也為社會提供瞭低碳綠色算力,幫助企業減少自身碳足跡。
此外,推進無紙化辦公,騰訊推齣的騰訊會議、企業微信、騰訊文檔等便捷高效的在綫工具顯著瞭降低各行各業的差旅需求。據測算,騰訊會議平均每次在綫會議産生的碳減排量,相當於約20棵樹每年産生的碳匯量。2019年12月産品上綫以來,已助力用戶纍計實現超過1500萬噸的碳減排量, 相當於全國2.29 億私傢車車主每人自願停駛14天帶來的碳減排量。
《報告》指齣,未來騰訊將持續提供更多便捷的數字化生産工具和低碳辦公工具選擇,以撬動更廣泛的低碳轉型。
開放共享,堅持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
作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錶,馬化騰在2021年兩會期間提交瞭《關於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我國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的建議》。他認為,推進碳中和是科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體現,意義不僅在於科技企業自身的節能減排,更重要的是鼓勵科技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創新,以碳中和為契機,倒逼我國低碳技術轉型。
在探索和使用低碳技術中,騰訊一方麵將自己作為技術試驗田,在數據中心、樓宇、園區內嘗試各種新技術的可能性,另一方麵堅持“開放共享”,對外輸齣低碳技術和能力資源,推動低碳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進程。與此同時,騰訊也在持續關注現有技術的進一步迭代,並為新興低碳技術提供資金、試點及落地場景支持。
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低碳技術領域的關鍵技術體係,也是工業和煤電等“難減排”行業實現碳中和的核心抓手之一。據瞭解,騰訊正在聯閤冰島CarbFix公司,推廣CO2礦化封存技術在中國的試點項目,這也是該技術在亞洲地區的首個試點。
碳中和是一項周期長、難度大的係統工程,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遠。從企業來看,實現自身碳中和離不開上下遊夥伴的參與;從全社會來看,則需要産學研等主體的共同參與。
在推進碳中和的過程中,騰訊與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夥伴建立瞭廣泛聯係。同時,也通過一係列閤作和項目打造,邀請國內國際、社會各界的閤作夥伴共建碳中和生態。
2021年4月19日,騰訊提齣“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宣布首期投入500億設立“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推動戰略落地。其中,針對碳中和方嚮專門設立瞭“碳中和實驗室”,為社會長遠的碳中和轉型提供支持。
騰訊SSV碳中和實驗室聯閤騰訊知識産權部門,共同發起組建中國産業互聯網發展聯盟碳中和專業委員會,讓更多企業可以便捷地使用到更多的低碳技術,推動低碳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同時,騰訊已經承諾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在委員會的支持和指導下,公開減排進展並推動目標實現。
騰訊錶示,未來將嘗試尋找鄉村振興、適老化、基礎科學、教育公平等議題與碳中和的關聯,在經濟發展、社會公正、生態安全等多個方麵創造更廣泛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