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11:26:19 PM
22/05/05
導語
一年後的今天,營收、淨利等關鍵數據的增長也意味著上汽集團逐步消解疫情帶來的負麵影響,顯露齣建設“新上汽”的初步成果。
作者丨李思佳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彆 緻
“1月看農業,2月看煙酒,3月看兩會,4月看財報……”
4月是各個行業各大公司年報密集發布的月份。每到這時,企業都會將上一財年的財務狀況和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公之於眾,既作為國傢進行經濟宏觀調控的依據,又為主管部門、投資者、債權人提供相關經營信息,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而汽車行業同樣在剛剛過去的4月颳起瞭一陣財報的“風暴”,從傳統車企到新勢力,再到供應鏈端企業,一邊詮釋著如今汽車行業的格局,一邊吸引著各路投資人的注意。
作為自主車企的龍頭,上汽集團也趕在五一勞動節前發布瞭2021財年的財務報告。
數據顯示,2021年上汽集團營業總收入為7798.45億元,同比增長5.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45.33億元,同比增長20.08%;加權平均淨資産收益率9.2%,較上年增加1.2個百分點。
1
數據訴說著“新上汽”的轉變
財報的整體上揚離不開整車銷量的助攻。
數據顯示,上汽集團2021年批發銷量為546.4萬輛,同比微跌2.5%,距離去年定下的617萬輛銷量目標足足差瞭70萬輛,但全年實現終端零售581.1萬輛,卻同比增長5.5%。
不過不同以往的是,“閤資錶現決定集團上限”的情況已經得到極大緩解。
因為從銷量組成來看,閤資低迷、自主崛起的特徵已經越來越明顯。上汽大眾同比下滑17.5%,以124萬輛的年銷量創下近10年來的銷量新低;上汽通用同比下滑9.3%,銷量最終定格在瞭133.2萬輛。
與閤資闆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主闆塊保持著增長勢頭。其中,上汽乘用車與上汽大通年銷量同比增速均超過20%。同時,自主品牌2021年銷量閤計約285.7萬輛,在集團總銷量中占比為52.3%,這也是上汽集團自主品牌銷量占比首次超過50%。
另外,從利潤貢獻上也能看到這一特點。
我們都知道,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是上汽集團旗下最重要的兩大“利潤奶牛”。2021年,上汽通用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72.61億元,雖然同比增長瞭31.58億元,但上汽大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同比大幅縮水瞭53.02億元,至101.86億元。
除瞭自主品牌銷量增長,新能源車和海外市場增長也是上汽集團業績得以提升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2021年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售73.3萬輛,同比增長128.9%;海外銷量突破69.7萬輛,同比增長78.9%,連續6年保持國內行業第一。其中,自主品牌占比達六成。
從銷量情況來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以及海外齣口均在2021年實現兩位數的增長成績,是拉動集團銷量上漲的“新三駕馬車”。
另一方麵,作為上汽集團第一大收入支柱,整車業務在2021年的占比為近五年的最低水平。
財報顯示,上汽集團整車業務的總營收占比逐年降低。近五年分彆為:2021年為71.42%,2020年為71.53%,2019年為72.72%,2018年為73.96%,2017年為75.44%。雖然變化幅度不大,但整體態勢一直都處於降低的趨勢。
這意味著上汽集團的業務結構趨嚮多元化,符閤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曾明確提到過“上汽集團的業務結構從製造為主,嚮製造業與服務業並舉轉型發展”的戰略布局。
具體來看,上汽集團除瞭整車業務,還有零部件業務、貿易業務、勞務及其他業務和金融業務。其中零部件業務是上汽集團的第二大業務,雖然整體收入規模不及整車業務,但毛利率水平卻遠遠超過整車業務。
而根據近幾年財報,上汽集團整車業務毛利率2017年到2021年分彆為11.82%、11.45%、9.27%、6.57%、4.91%,連續下跌,纍計更是腰斬有餘;而零部件業務毛利率近五年來則穩中有升,2017年-2021年分彆為20.63%、20.18%、22.24%、22.43%、23.23%。
除瞭零部件業務,上汽集團旗下其他業務的毛利率水平也均明顯高於整車業務。其中,貿易業務毛利率為6.94%、勞務及其他業務毛利率為25.51%,金融業務毛利率則更是高達76.79%,且上汽集團整體毛利率水平也達到瞭11.35%。
2
轉型之路,磨刀不誤砍柴工
去年,在外圈資本瘋狂湧入、新勢力造車日漸壯大以及自身發展陷入停滯的時代下,上汽集團選擇主動轉換賽道;一年後的今天,營收、淨利等關鍵數據的增長也意味著上汽集團逐步消解疫情帶來的負麵影響,顯露齣建設“新上汽”的初步成果。
雖然財報的關鍵數據較2020財年有所迴暖,但相比巔峰時期的2018年9022億的總營收和360億的淨利潤,還是有些不夠看。因此,若想重返巔峰、建造萬丈高樓,上汽集團必須要打好地基,堅實地走好每一步轉型之路。
而在研發費用上,便能看齣上汽集團的信心與決心。
對於一傢企業來說,研發費用決定瞭未來企業發展的優勢,而是否願意在研發上投入則決定企業發展的態度。2021年,上汽集團的研發費用達到瞭196.68億元,同比增長46.83%。這一數據在2020年還是134億元,比起吉利、長城等並無優勢。
對於這一費用的變化,上汽集團錶示主要是增加新能源、智能網聯、數字化等技術的研發投入。3月,上汽集團還宣布成立創新研究開發總院,並組建超過萬人規模的自主研發隊伍。
正如上文所述,新能源車成為去年支撐上汽集團財報上揚的重要力量。
其新能源車銷量占比從2020年的5.7%提升至2021年的13.4%,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占比已達22.7%;上汽通用五菱GSEV小微型電動車年銷量突破45萬輛,上汽大眾 ID.係列電動車月銷量持續攀升,上汽通用推齣奧特能平台首款産品凱迪拉剋 Lyriq……自主品牌和閤資企業持續提升新能源産品投入力度,確保繼續領跑國內新能源車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團還以公告形式披露瞭一個新能源領域的最新動作:集團董事會審核通過瞭捷氫科技分拆上市相關議案。資料顯示,捷氫科技成立於2018年,是上汽集團打造的一傢主攻氫燃料電池的企業,上汽集團分拆捷氫科技上市旨在提升後者融資能力。
麵對未來,上汽集團依然主攻新能源車增量機遇。
智己汽車首款産品L7首批體驗版産品正式下綫;飛凡汽車加快推進首款純電動産品R7項目開發;Robotaxi項目自動駕駛齣租車啓動示範應用;成立瞭友道智途,加快港口、廠區和乾綫物流等商用車場景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落地。
對於未來的發展戰略,上汽集團也在財報中提齣瞭到2025年自主品牌全球銷量占比超過55%、新能源汽車占公司全球銷量比例達32%、海外銷量達到150萬輛占比超過17%、服務業務營業收入貢獻占比超過12%等幾個具體的目標。
整體上,2021 年麵對缺芯、疫情、限電以及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多重嚴峻挑戰,上汽集團實現瞭“十四五”平穩開局;而未來的發展戰略,則是上汽集團“十四五”期末爭創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目標不可避免要走的一步。
另外,由於業績錶現嚮好,上汽集團也拿齣瞭大手筆分紅迴饋股東。報告期內,擬每10股派送現金紅利6.82元(含稅),閤計派發78.47億元(含稅),2021年度現金分紅總額占歸母淨利潤的比例達到35%(含迴購)。
不知道這一舉動是否會安撫到股東的情緒,使得月底即將召開的股東大會不會再齣現去年股東破口大罵的尷尬現場。
李思佳
反香菜聯盟頭目、公社一樓雅座長期霸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