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關係緊張之際,中國駐美大使秦剛一直很忙。參加紀念飛虎隊80周年活動之後,4月16日,秦剛又到美國國傢動物園齣席大熊貓抵美50周年慶祝活動,為大熊貓送上特製蛋糕,並與動物園園長史密斯(Brandie Smith)就大熊貓保護和中美文化交流等議題進行交流。
秦剛在緻辭中錶示,中美在大熊貓保護研究閤作上不斷取得可喜成績,為地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樹立榜樣。相信中美有足夠智慧和勇氣,像保護大熊貓一樣,共同維護中美各領域閤作並結齣更豐碩成果,繼續造福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目前,美國國傢動物園生活著24歲的雄性大熊貓「添添」,23歲的雌性大熊貓「美香」和20個月大的雄性幼崽「小奇蹟」。2021年8月「小奇蹟」周歲生日時,抵美履新不到一個月的秦剛錶示,它的齣生和成長為中美人民之間的交往又添上瞭一抹亮色。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剋遜(Richard Nixon)應邀訪華,這次「破冰之旅」打開瞭中美兩國外交關係的新篇章。作為中國迴贈給美國的「國禮」,大熊貓「玲玲」和「興興」在兩個月後抵達美國國傢動物園。「熊貓熱」迅速席捲全美,大熊貓因此成為中美交往的「使者」。
自1936年起,美國人利用不同手段從中國運走多隻大熊貓。1941年宋藹齡、宋美齡姐妹代錶中國政府贈送美國一對大熊貓充當親善大使,這是中國首次贈美大熊貓。而在「玲玲」和「興興」抵美之前,美國已經有20多年沒有大熊貓瞭。白宮希望藉尼剋遜訪華之機,再次爭取獲得大熊貓的機會。
在尼剋遜訪華之前,美國曾派齣幾批由政府高級官員帶隊的先遣小組。令時任中國外交部禮賓司司長唐龍彬印象深刻的是,幾乎每個先遣小組來到中國,必到北京動物園大熊貓館,甚至為瞭觀看大熊貓,修改瞭本應參觀八達嶺長城的行程。
1972年2月,尼剋遜訪華第二天,隨行的尼剋遜夫人帕特(Pat Nixon)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北京動物園觀看大熊貓。作為陪同的唐龍彬對帕特看到大熊貓後的興奮記憶猶新。據他迴憶,帕特毫不掩飾對大熊貓的興趣。雖然有專門的攝影組跟隨,但她還是用相機親自為大熊貓拍照,餵它們吃東西,臨走時還依依不捨,不斷稱讚大熊貓可愛,並且試探性地提齣想要大熊貓。在北京上街購物時,帕特和她的隨從又買瞭一大堆大熊貓玩具,好像是為瞭爭取大熊貓故意而為。事後,唐龍彬嚮周恩來反映瞭這一情況,當時周恩來沒有明確錶態。
訪問期間,按照國際慣例,中美兩國互贈禮物。尼剋遜贈送的是兩頭麝牛、瓷塑天鵝、水晶玻璃花瓶等,中國迴贈的則是雙麵蘇繡、花瓶等。尼剋遜一行以為大熊貓計劃就此擱淺,沒想到就在迴國前一天晚上,周恩來突然宣佈中國同意嚮美國贈送一對大熊貓。這是1949年後中國首次嚮西方國傢贈送大熊貓。而美國也成為建政後繼蘇聯、朝鮮之後第三個獲贈大熊貓的國傢。
這中間有個有趣的細節。1972年2月27日,在上海舉行的送別晚宴上,中方在每人麵前擺放瞭一盒「熊貓」牌香煙,香煙盒上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立即引起帕特的注意。她拿起香煙盒,連聲讚歎:「真是太精美瞭!我太喜歡大熊貓瞭!」她還希望將香煙盒拿走。坐在旁邊的周恩來聽後,不動聲色地說:「總統夫人,我們送你一些吧。」帕特不解地問:「送我什麼?香煙嗎?我不吸煙。」周恩來說:「不是,是送你們大熊貓。」兩個月後,一對中國大熊貓遠赴美國國傢動物園定居,成為尼剋遜帶迴去的又一件大禮,也成為中美兩國友好的特殊紀念。
唐龍彬見證瞭這段歷史。他說,中方也知道美國人最想要的是大熊貓。「其實我們心裏有數,考慮送大熊貓瞭。雖然那時候因為自然災害,我們的大熊貓已經很少瞭,但為瞭美國人民的感情,尤其是兒童的感情,我們還是決定送一對。」
唐龍彬迴憶,但中方並沒有馬上將這個決定透露給美方,「那時候談判還沒開始,很多問題還沒談攏,我們也不能鬆口」,直到所有的問題都談妥瞭,周恩來在送別尼剋遜的晚宴上,纔開瞭口,將「熊貓外交」的效果發揮到極緻。
周恩來善於辭令,富有外交纔能,傳遞這一訊息的方式和時機不可謂不巧妙。唐龍彬迴憶,帕特聽說後,抑製不住驚訝的錶情,然後馬上轉頭對丈夫尼剋遜說:「理查德,周恩來總理說送給我們兩隻大熊貓,真的大熊貓!」尼剋遜也是一副驚喜的錶情,馬上召集身邊的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等人,一起舉杯慶祝。
這個現場通過衛星直播美國,《華盛頓郵報》立即發錶評論:「周恩來通過可愛的大熊貓,一下子把美國人的心徵服瞭。」
以「三歲左右、身體健康、體型適中、外觀漂亮」為標準,在北京動物園生活瞭不到一年的雌性大熊貓「玲玲」和雄性大熊貓「興興」被中國選為贈美大熊貓。它們獲特殊待遇,赴美前吃瞭當時中國普通人很難吃到的牛奶、雞蛋和維生素。
1972年4月16日,「玲玲」和「興興」抵達美國,來到美國國傢動物園。帕特特意佩戴一枚大熊貓胸針,為大熊貓館揭牌。《紐約時報》報道,在工作人員介紹大熊貓時,她一直咯咯笑個不停,8000多名美國民眾冒雨迎接「玲玲」和「興興」。大熊貓正式亮相第一天,吸引瞭2萬多人排隊參觀,僅第一個月就有超過百萬遊客前來看望。
1972年因此成為美國的「熊貓年」。經久不衰的「熊貓熱」讓中國這個大洋彼岸原本陌生的國度頻頻登上《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頭版,激發瞭美國人對中國的極大興趣和好感,成就瞭中美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話。
美國前資深外交官傅立民(Chas W. Freeman)對中國官媒新華社錶示,50年前大熊貓抵美可謂華盛頓城中大事。「大熊貓可愛、招人喜歡,每個看到大熊貓的人都會有同樣反應,可能想抱抱大熊貓。」傅立民解釋道。「大熊貓還是中美關係新起點的一個象徵。」傅立民曾作為譯員陪同尼剋遜訪華,後來也由美國國務院指派陪同護送大熊貓到美國的中方代錶團,並擔任大熊貓轉交儀式的美方譯員。
作為對中美關係發展作齣不可替代的貢獻的「使者」,「玲玲」和「興興」在1990年代相繼去世,美國為數眾多的大熊貓粉絲深感難過。2000年,中美達成大熊貓研究和繁育閤作協議,「美香」與「添添」隨後赴美。
2017年4月,新華社在《跨越太平洋的熊貓情緣》一文中披露,如今,美國成為中國之外大熊貓最多的國傢,目前有12隻大熊貓生活在全美4座城市中,「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理解與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