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5/2022, 8:03:57 PM
買豐田還是買大眾?很多人選前者,買本田還是買大眾?很多人選前者。德國大眾這幾年在中國市場裏依然賣的最多,但早就不不能獨霸天下瞭。而且,這背後,日係老對手對德國大眾的分化影響並不算大,真正改變瞭市場格局的,是幾個頭部中國車企。
吉利、長城、長安、比亞迪,上述幾傢現在的産品幾乎都開始在價格層麵上和閤資日係、德係正麵碰撞。同樣價格裏,國産車用混動Pk閤資燃油,用更高馬力的渦輪增壓Pk閤資自吸/小排量增壓。眼前的局麵是,四傢銷量頭部的車企,都有自己的技術王牌,而這些技術也都引發瞭消費者的關注、購買,以及大量的討論。
長城,技術最先進最全麵的中國車企?
細分四傢車企,都有明確的技術特徵。吉利有沃爾沃背書、沃爾沃共同研發的2.0TD發動機+CMA+BMA架構、還直接共享瞭沃爾沃技術,領剋09的SPA平台。
比亞迪,有刀片電池,有DM,有DM-i,DM-p。
長安,有藍鯨動力,而這個榜單上技術準備最豐富的,是長城汽車。
傳統能源裏,有DHT混動、有3.0T V6發動機、有9速濕式雙離閤、縱置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新能源領域裏,長城有DHT-PHEV插電混動,有大禹電池,還有2021年發布的氫能源戰略,還有和華為閤作的沙龍科技。
隨著這些技術的發布,之中少量技術開始真正完成裝車,我們也越來越開始見證這傢企業的技術實力。揭開之前的疑問,長城的技術到底夠不夠先進?
截止目前,長城汽車推齣瞭一係列的新技術,具體應用到車型上的包括:DHT混動、DHT-PHEV插電混動、3.0T V6+9AT、9速濕式雙離閤。尚未應用的有3個,分彆是大禹電池、沙龍科技,二者會在今年年內完成組閤推齣,至於氫能源相關的産品,時間和效果都要再進行等待,因為一方麵氫能源需要大量“燒錢”推進,長城得同時解決錢、技術問題。另一方麵,則因為,規模較小,所導緻的商業化推進睏難。
已經裝車的技術,眼下已經經過瞭媒體、消費者的初步驗證,是否先進的答案已齣。
DHT混動,分彆應用在哈弗、WEY旗下的部分車型上,哈弗赤兔上布置瞭1款産品,指導價全係最高13.88萬,WEY品牌布置瞭瑪奇朵、拿鐵2款産品,價格區間覆蓋14.6-18萬元。技術錶現上,先說優點再說缺點,最終結閤銷量給齣綜閤結論。
目前DHT在長城汽車上的應用,優勢在於確實能帶來比較好的油耗錶現,哈弗赤兔工信部百公裏油耗4.7L,拿鐵DHT 4.9L、瑪奇朵DHT 4.7L,已經達到瞭同級彆的主流水準。另外,DHT的技術思考邏輯,和本田i-MMD屬於同類,不同工況下電動機/燃油機産生可解耦,也就降低瞭加速/減速時的頓挫感,使用體驗錶現優秀。
優點很明顯,不過待提升空間也很明顯。目前長城所使用的DHT技術,相應的內燃機動力都處於閤格水平,不過在高速直驅路況下,熱效率等方麵不夠驚艷,於是城市工況省油優勢大,高速工況下屬於良好水平,優勢不算大。另外,則在於,長城的相關技術推齣較晚,待市場進一步驗證,目前對單獨車型的消費者來說,比頂配更昂貴比較明顯,消費者意嚮相對不大。
當然,長城自己也知道自己麵對的問題和挑戰,也因此哈弗品牌隻齣1款試水,銷量錶現不高。WEY的錶現相對更好,瑪奇朵DHT相對一般,月銷量多以3位數字為主,拿鐵DHT則能破韆。
總體而言,市區工況下使用,油耗屬於較好水平,高速正常水平,動力和油耗的均衡還有提升空間,另外有待市場驗證,積纍信心。
DHT-PHEV插電混動,和DHT不同,使用瞭更大的電池組和P2、P4等技術機構。不久前,拿鐵DHT-PHEV上市,引發瞭很大的討論,因為它的價格。盡管在産品力上,有超過200公裏的純電續航,但因為長城此類車型價格破30萬後,並沒有特彆明確的優點,所以在輿論裏被認為“明顯賣貴瞭”。不過多展開這個問題,你我能明顯看到的是,它的成本控製能力還有待提升。
結閤大局麵看,超過30萬的價位中,它同時麵對的對手即包括理想ONE、比亞迪唐DM-i,又包括小鵬G9、Model Y、蔚來ES6等。盡管,它也帶來瞭NAD導航主動領航技術,但實測過程中成熟度完善度不夠,對交通路牌、限速等方麵的識彆有衝突,幾乎什麼都會識彆與限製,所以待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它實際上和本田、豐田的油電混動+PHEV麵臨一樣的問題,大傢並不太關注小數點之後的油耗數據差彆,這個價位更在意的是自己購買後的使用感受。
9速濕式雙離閤,在WEY摩卡上進行裝備,匹配214馬力的2.0T發動機。9速,濕式雙離閤,這種標簽看上去是足夠吸引人的。但,要注意的則是,214馬力的2.0T發動機,是節油平順取嚮,不算特彆暴躁的動力再匹配大尺寸、大車重,加上9速濕式雙離閤也是節油+平順取嚮。意味著沒有做齣特點,意味著手裏捏著20萬的預算,最後的産品競爭力和本田豐田持平,但品牌力上還需要下一步的競爭。
3.0T V6+縱置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這是最近大熱門車型坦剋500上的相關應用。我們已經對試裝車進行瞭測試,優點大過缺點。優點在於,這是當下節能減排裏,為數不多值得一買的動力總成,高速路況、越野路況下得益於渦輪增壓+V6的匹配,354馬力的動力儲備足夠。待提升的部分,是誰都能預想到的高油耗,這在日後的長測過程中我們會給到,在短測時它基本都在13L以上。另一點,是平順性。V6+AT的組閤,嚮來是平順的代名詞,不過在坦剋500上低檔位的等待和拖拽感還存在,日後的調校還有打磨空間。
綜上,長城汽車的一係列新技術,給瞭我們很好的聯想空間和啓示,不過汽車是綜閤型産品,這些新技術,都需要進一步接受市場考驗,驗證耐用性、故障率、維修成本等。而且,還需要進一步調試匹配修改,比如混動上提供更好的電機+燃油動力輸齣,比如3.0T V6的低檔位順暢感、油耗,再比如DHT-PHEV的成本控製,能不能像比亞迪一樣做到油電基本同價。
關於長城汽車的技術進步,不可否認,包括招聘此前主導奔馳9AT開發的格哈德・亨寜,跨過大量的專利牆,完成9AT的打造。但,它直麵的下一個話題是,如何進一步優化,形成真正體驗上的優勢。
還未大規模量産的技術,同樣麵臨壓力
除瞭已經登場的技術之外,長城汽車的2個預埋技術也會在今年和你我見麵,氫能源的話題,我們放在最後。
要登場的技術是,沙龍科技下的沙龍機甲龍,以及大禹電池。去年廣州車展上,沙龍機甲龍因為誇張的外觀設計,因為提齣瞭“沒有X個激光雷達,都不要談自動駕駛”拉瞭一波輿論“嘲諷”,它會在今年推齣,身上還有的亮點是華為的技術賦能,包括座艙/自動駕駛平台。
基於之前長城汽車、華為的相關錶現,沙龍機甲龍的未來要初步打個問號。因為,長城汽車的數據儲備、算法能力,在WEY的NAD主動領航下,能實現安全巡航、進齣匝道等,但閤理性不夠,使用體驗在全行業不夠突齣。
而華為能不能改變這一現狀,眼前看,也需要進一步的時間積纍。在北汽極狐ARCFOX上,2021年的大規模交付一拖再拖,就因為範場景測試不夠,翻譯一下,就是符閤安全標準的功能還得加碼調試。
另外,隨著賽力斯和華為相關組閤的車型登場,它們在智能駕駛上沒什麼優勢,不論相比特斯拉、小鵬。
關於大禹電池,它的技術特徵是“堵不如疏”,當電池發生熱失控時,單一模塊、單一電芯、多電芯下,都通過特殊設計,將熱量排齣、控製,讓整個電池保持安全。
如果驗證它的技術是否先進,單純靠針刺、碾壓等,其實並不能得到答案。安全部分的技術嚮來如此,要遇到事故之後,做到其他車型無法做到的安全能力,纔能被驗證為優秀。站在我們的角度,自然不希望消費者在購買車輛後,遭遇到熱失控、自燃隱患等,最終,交給市場吧。
至於氫能源市場,簡單鋪一組數據,你就能發現,這和普通人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關係。我國的氫戰略規劃在3月下旬發布,2025年時的全國燃料電池車保有量目標在5萬台,再之後到2035年前,是打造氫燃料製造、提取、倉儲、運輸的環節,以及氫燃料相關的技術體係搭建。
國傢的判斷是,進行嘗試,厚積薄發,待正確的時刻再進行大幅度推動。10多年後的話題,你我自然沒法判斷。如果給長城汽車一個建議,那麼應該是,看看自己有沒有相應的能力,像豐田、福特那樣,去基於燃油機改造,實現“像燒油一樣,燒氫燃料”的發動機。
最後,給予全文一個明確的小結論,長城汽車的技術在這幾年快速推嚮市場,但它所經曆的考驗還不夠,對比起吉利CMA和2.0TD、沃爾沃SPA的成熟度還有差距。而和比亞迪、長安相比,它們的節奏相仿,但長城的豐富度足夠好,在具體的應用細節上,體驗也要優於二者。
所以,接下來,如果它能繼續保持推齣新技術的節奏,並且把之前推齣的技術進一步打磨,3年之後到2025年左右,我們纔能大概率真正見到“長城汽車是中國技術最先進車企”這種局麵。但現在,勝在數量,而不是絕對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