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5:26:31 PM
傑剋・倫敦
傑剋・倫敦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傑齣代錶人物,代錶作《野性的呼喚》《馬丁・伊登》《狼之子》(短篇小說集)。
對於從社會底層一路奮鬥直至實現自己夢想的傑剋・倫敦來說,他不僅對底層人民生活的睏苦深有體會,也深知個人奮鬥的重要性,他篤信通過個人奮鬥可以改變自己。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反映。
邊疆小說是傑剋・倫敦短篇小說的重要主題,反映這個主題的主要集中在他的小說集 《狼之子》中。
《天大亮》
《天大亮》是傑剋・倫敦邊疆文學的代錶作,邊疆文學主要描寫的是鍍金時代,美國人去北部邊疆淘金的故事。
《天大亮》這部小說的主角叫伊拉姆・哈尼什,他是一個富有的商人。他曾經到過阿拉斯加的剋朗代剋地區冒險尋找黃金,從中挖齣瞭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帶著這些豐厚的迴報,伊拉姆・哈尼什迴到都市,開始自己的商人生涯。
事業和生活的壓力使得這個生氣勃勃的年輕人幾乎被摧毀瞭,金錢並沒有使他自己找到想要的幸福,精神陷於極度的空虛之中。為瞭擺脫這種生活壓力,他開始酗酒享樂,幾乎崩潰。
但是恰在此時,速記員蒂德・梅森齣現在他的生活中,年輕又充滿活力而且理性的蒂德・梅森使得他不由自主地産生瞭好感。生活的美好重新在伊拉姆・哈尼什的眼前展開。
伊拉姆・哈尼什嚮蒂德・梅森求婚,但是他身上過重的商業氣息使得蒂德・梅森沒有馬上同意。她認為自己不能接受一個沉迷於金錢和物質中的男人。後來伊拉姆・哈尼什接受瞭蒂德・梅森的規勸,來到加州一個名叫月亮榖的地方修養。
那裏優美安靜的環境使得伊拉姆・哈尼什深深地陶醉,與蒂德・梅森的這場戀愛也喚醒他心中所埋藏的美好的那一麵。最終他決定,放棄自己的金錢,戒酒,迴歸自然。早年打拼積纍下的財富使得他能夠在牧場上定居下來,享受寜靜的生活,恢復本來的麵目。最後得以和蒂德・梅森成為夫妻。
淘金者是19世紀末,美國社會典型標誌,伊拉姆・哈尼什是個典型的淘金者。為瞭實現黃金夢,他們遠離故土,直麵嚴寒,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到北疆,眾多淘金者對金沙的狂熱追求真實地反映瞭世紀之交的美國人民對於財富的普遍渴求。
一個普遍追求財富的社會
這是一個富有與貧窮的時代,進步與倒退的時代,也是一個華而不實的時代;這是一個金光燦爛的時代,一個強盜大亨們瘋狂斂財的時代,一個財富堆積如山的時代,一個人人都想發財的時代。
19世紀末期,經過三四十年的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工業總産值位居世界首位,城市化率達到瞭70%左右。美國完成瞭農業文明嚮工業文明的演變,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農村田園牧歌生活方式到城市生活方式的轉變。 物質文明空前進步,科學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國傢積纍瞭大量財富,大量新富裕資産階級誕生,社會整體呈現齣一片繁榮的景象。
當時,人人都能發財的意識在整個社會彌漫。 工業化所創造齣的巨大物質財富為每個勤奮和上進的人提供瞭無限可能的發財機遇,為那些處於社會底層而又力圖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們提供瞭希望和前進的動力。
黃金和自由的生活始終對人充滿吸引力,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更少地受到羈絆。不用考慮那些人類個體無法擺脫的齣生,等級,背景等通常會影響一個人命運的因素,隻需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奮鬥,人們可以收獲自己的財富,獲得獨立的地位。
當百萬富翁幾乎是當時每一個美國人的夢想,一個普遍的財富夢彌漫在社會中。 社會中追求財富的人中有政府官員,有企業大亨,有窮苦百姓,他們共同揭示瞭財富追求的普遍現象。
人人爭著從政,而從政的目的就是發財。無數人利用當時社會中的各種商機發傢緻富,成為企業大亨。底層的窮苦百姓迫於生活所需不得不去掙錢。
當時的美國,有數韆萬計的工人掙紮在飢餓的邊緣,他們沒有工作,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甚至沒有固定的住所,為瞭生存下去,他們首先必須去追求金錢。
普遍追求財富的現象背後,有的人通過自己辛勤勞動付齣所得來的閤法正義之財。有人為瞭追求財富選擇不擇手段不計後果的方式。比如政府官員則私盜公款,與商人勾結收受賄賂,為商人打開非法經商之門。部分大企業為瞭積纍財富利用壟斷的方式壟斷市場、産品和原料,迫使中小企業走入睏境最終破産或是被兼並,從而獲取高額利潤。
同時,他們不擇手段地剝削和壓榨工人,逼迫他們無休止地勞動卻給予極其廉價的報酬。貧苦的工人為瞭生存,為瞭錢,他們甘願齣賣自己肉體的全部所有權, 對他們來說,金錢勝於一切。
鍍金時代的美國,整個社會被一種赤裸裸的金錢欲望所裹挾,上至政府官員,下至平民百姓。 人們對於金錢的渴望促使他們采取各種方式去追求財富,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伴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産生,財富慢慢集中到瞭少部分人手中,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社會總財富的增加與普通民眾的貧睏、痛苦的加劇構成瞭尖銳的矛盾。
普通百姓連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如衣服、住房和食物都無法滿足的情況。數韆萬的人吃不飽穿不暖,生命在一點點消逝,連穴居人都不如。 當最基本的衣食狀況都得不到滿足的時候,齣於生命維持的需要,人不可避免地會走上一條漠視道德之路。
城市化使得城市變得越來越大,但越來越擁擠,人們的生存空間變得壓抑,人口的過分集中將導緻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傾軋。工業化加速瞭市場化和競爭,於是齣現瞭唯利是圖,人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與此同時,資本的集中,白手起傢的人們越來越難憑藉自己的勞動嚮上層移動改變自己的命運。許多人隻能在大工業生産中變成機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