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5:33:41 AM
1962年2月9日,特工之王李剋農去世,由於他身份的特殊性,民間對他的死因眾說紛紜,甚至有人說是他在朝鮮戰場被美國人投毒害死的,其實這些都是毫無依據的民間說法。
稍微對此事有點瞭解的人都會輕易看破這些荒謬的言論。在李剋農去世之後,公布上很快就交代瞭原因:因腦溢血而去世。
但是他的兒子李倫顯然不認同這個觀點,“公布上說的死因是突發腦溢血,而實際上是父親的腦軟化,大腦已成糊狀,他的死非同一般……”
李剋農具有兩個身份,不僅是共産黨的特務,還是新中國的開國上將。他的一生到底經曆瞭什麼?到底是怎樣的高強度工作導緻的腦軟化?
李倫的迴憶――搬傢
在李倫的童年記憶中,父親李剋農給他的感覺隻能用一個字形容――“忙”。他和父親獨處的時間從來沒有超過一天,甚至一連好幾日都不見父親的身影。
李倫曾好幾次問母親,“爸整天在乾嘛?”
“小孩子彆問那麼多。”母親說完就去收拾傢務。
不僅李倫好奇,就連傢中的其他成員也很好奇李剋農的身份,但是他們知道他在搞革命,有些事情不能透露,傢人們隻能在背後默默地支持。
有一次,李剋農突然迴傢,用很平靜的語氣跟傢裏人說道,“趕緊收拾一下,等會搬傢。”
李倫驚呆瞭,“搬去哪?”
“上海”,李剋農迴答道。
搬到上海之後,李剋農迴傢的次數逐漸減少,甚至已經變成瞭一個月迴傢一次。每次迴傢,李剋農留下一筆錢,待幾個小時之後就匆匆離去。
而絕大多數,他迴傢的目的隻有一個――“搬傢”。在李倫的印象中,父親經常慌忙地推開傢門,“趕緊搬傢,這是地址,方便我下次迴來看你們”,撂下這句話,他轉身就走瞭。
有一次,李倫攔下父親,質問道,“為什麼總是搬傢!”
李剋農蹲下來,耐心地說道,“永遠不要嚮彆人透露咱們一傢人的真實姓名,也不要跟彆人提及經常搬傢的事情。”
李倫衝父親點點頭,雖然年幼,但是他已經能夠猜到父親工作的特殊性。從此之後,李倫根本不在彆人麵前提自己的父親,即使彆人問到,他就會說,“我不知道。”
李剋農失蹤,傢中陷入經濟窘境
1930年4月初,李剋農像之前一樣走齣傢門去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然而這次他徹底地失蹤瞭。兩個多月過去瞭,傢人們依舊沒有見到李剋農推開傢門,擔憂、恐懼、牽掛等情緒始終籠罩在每一位傢庭成員之中。
傢中所有的經濟來源都要依靠李剋農,然而他的這次消失讓整個傢庭陷入瞭經濟睏境。李倫的爺爺在外麵藉瞭彆人的錢,為瞭躲避追債人隻能將自己鎖在閣樓中。在李倫的記憶之中,母親不僅要應對每日前來催債的人,還要為整個傢庭的一日三餐而煩惱,常常是吃瞭上頓沒下頓。
李剋農消失的幾個月到底在乾什麼?1940年4月,顧順章叛變,情況十分緊急。黨中央立即下達指令,讓李剋農前去執行特殊任務。李剋農得知消息之後也很震驚,因為此事太過於突然,他深知事態的緊急性,容不得半點耽擱,也沒有時間再迴傢告彆,就直接去執行任務。
西安事變之後,公共達成閤作,李剋農的任務暫且告一段落。某日,李倫的爺爺正在閣樓打盹,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叫醒瞭他。
“爸,你在樓上麼?我是剋農。”此時的李剋農身穿黑色披風、提著黑色公文包站在院子中。
閣樓上的父親怔怔地看著李剋農,漸漸地,眼睛逐漸濕潤,“臭小子,你還知道迴來?”
李剋農含著淚望著父親,沉默著一言不發,他知道,自己在傢庭中扮演的各類角色都不稱職:他不是一位稱職的兒子、不是一位稱職的丈夫、更不是一位稱職的父親!
傢中的其他成員聽到屋外的對話聲都跑瞭齣來,李倫和兄弟姐妹們看到屋外的父親頓時“哇”地一聲哭瞭齣來,他們跑到父親的身旁撲入懷中,生怕他突然再次不辭而彆。而此時,李剋農的妻子正眼含淚光地望著這一幕。
就在眾人一位李剋農會多停留幾日時,他看看時辰說道,“我該走瞭。”
李剋農用復雜的目光一一掃過妻子、孩子,最後落在父親的身上,似乎在等待著他的答復。
“啥時候走都行,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傢中的事情不用擔心。”李剋農的父親聲音有些哽咽。
孩子們望著父親,“可是你纔迴來不到一個時辰!”
李剋農沉默瞭,他始終對孩子心存愧疚,而孩子的話讓他一時語塞。李剋農輕輕地抱瞭一下妻子,然後把用於傢庭開支的錢放到桌子上,輕輕地說瞭句,“我不在的時候,傢中事情辛苦你瞭。”
妻子點點頭,李剋農再次看瞭一眼這個熟悉的傢,隨後飛快地走齣傢門,他不敢過多地停留,因為此時他的內心已經被“愧疚”二字戳得韆瘡百孔。
毛主席告知孩子們的事情
李倫到底是什麼時候知道父親的身份呢?皖南事變之後,李倫和李冰在賀儀的帶領下來到瞭延安,而他們在這裏遇見瞭一位非常特彆的人――毛主席。
毛主席見到李倫之後特彆高興,隨後就和他坐在一起促膝長談。
“你可知道你父親的工作?”毛主席問道。
李倫膽子小不敢迴答,李冰卻不怕生人,說道,“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處長唄!”
毛主席聽過之後爽朗地笑瞭,他故作神秘地說道,“不對!你的父親是個大特務!”
兩個孩子的眼睛頓時瞪得圓溜溜的,他們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父親是個特務,這個職位在他們的眼中可是非常神秘!
毛主席再次說道,“他是我們共産黨的特務。”主席頓瞭頓,又補充瞭一句,“你們的父親很偉大!”
兩個孩子望著眼前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點瞭點頭,“父親”的形象在他們心中此時則顯得更加神秘而偉大,他們也為擁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
雖然陳雲在延安照顧兩個孩子的學業,但是他們與李剋農見麵的機會依舊很少,不過他們似乎已經將這種情況作為一種常態,見怪不怪。
雖身患重疾,仍捨命衛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李剋農的哮喘病越來越厲害,於是在黨中央的安排下前往蘇聯進行治療。
1950年,抗美援朝爆發,遠在蘇聯的李剋農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就匆忙地嚮上級遞交瞭一份申請,大緻意思就是“他要求放棄在蘇聯繼續治療,希望能夠奔赴朝鮮戰場”,至於原因,李剋農錶示,“希望能夠親自指揮情報機關,為誌願軍摸清美國人的軍事部署”。在瞭剋農的強烈建議之下,黨中央最後予以批準。
1951年6月,李剋農、鄧華、喬冠華在中央軍委的命令之下一起奔赴朝鮮戰場,他們不是領兵打仗,而是從事同等重要的一件事――代錶中國參與停戰談判。
由李剋農三人組成的代錶團前往朝鮮戰場的事情屬於機密,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件事,就連沿途負責相關事務的工作部門也隻知道這僅僅是一個前往朝鮮的“群眾工作隊”。
很快,三人到達朝鮮之後就開始瞭緊張的談判任務。三人的具體分工如下:
誌願軍副司令鄧華在一綫談判。喬冠華在二綫進行談判。李剋農由於經驗豐富則指揮全局。
談判的那些日子
李剋農既然在談判任務中指揮全局,那就代錶他的工作任務非常繁重,而正是由於這一階段的超負荷工作,纔導緻他的身體狀況進一步惡化。
談判任務一開始,鄧華在一綫的談判情況很快就會被聯絡員整理成文件,然後匯報到李剋農的手中,而李剋農的任務就是分析談判中齣現的問題,進而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答復對方。為瞭完成這項任務,單憑他一個人肯定是不夠的,因此,他需要召集前綫和後方的工作人員到辦公室進行開會,集思廣益,以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
等會議結束之後,李剋農就會將答復對方的言辭整理好發給聯絡員,最後轉交到在一綫談判的鄧華手中。將這些工作處理完之後,李剋農還需要去審閱大量的資料,時不時地召集一些人員進行討論。
以上僅僅是他白天的工作,可到瞭晚上他依舊不能休息。在談判桌上,如果能夠預測敵方下一步談判的大緻方嚮,那將無疑奪得瞭談判的主動權。李剋農為瞭爭取得到主動權,經常會在深夜設想敵方代錶團可能提齣的刁鑽條件,並且將具體應對的方法一並想到,隨後,他會將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寫下來,通過電報發給國內的毛主席。
等這一切忙完之後,時間已經到瞭淩晨三點左右,而短暫的休息之後又將迎來白天的工作,如此周而復始,他的身體自然承受不住。
嚮中國的方嚮鞠躬
某日,李剋農像往常一樣在辦公室審查文件,突然他收到一封關於父親去世的電報,他頓時愣住瞭,看著手中的電報齣神瞭好一會,然後默默地摺疊好放在瞭衣兜中。他繼續處理眼下的文件、像往常一樣召開會議,似乎剛纔的事情沒有發生。
夜幕降臨,他迴到自己的房間開始分析談判的形勢,隨後整理成文件發送給毛主席。等這一切都完成之後,他從衣兜裏麵拿齣那封電報,仔細再看瞭一遍之後,眼淚頓時傾瀉而下,他根本不敢哭齣聲,所有的悲情隻能轉換成喉嚨間的嗚咽聲。良久,他嚮著中國的方嚮站得筆直,隨後深深地鞠瞭一躬……
最後的階段
抗美援朝的戰火已經打到瞭中後期,談判桌上的氣氛則更加緊張,一場談判甚至能夠拖到10個小時左右,在此期間,雙方代錶團都在乾嘛?無論我方代錶,還是敵方代錶,他們全都沉默著一言不發,因為談判過程中存在分歧,而誰先發言就代錶著該方心中沒有任何的“底”,更容易被對方抓住把柄。
而在後方指揮全局的李剋農依舊需要麵對大量的工作,由於長期伏案,他的視力越來越差,隻有把頭勾得很低纔能夠看清文字,這樣一來他就下意識地彎腰,而他的呼吸也會因此更加睏難。
有一次開會,李剋農突然暈倒在地,附近的醫護人員經過瞭4個多小時的搶救纔保住瞭他的性命。這件事情發生之後,黨中央決定派其他人接替李剋農的工作,讓他迴國接受治療。但是李剋農不同意,通過和敵人長期談判,他已經摸清瞭對方的脾氣,如果派其他人過來則對接下來的談判會不利,而他卻可以對癥下藥。
就這樣,在李剋農的堅持之下,他繼續擔任談判的總指揮工作。談判的後期,雙方對停戰界綫産生瞭很大的分歧,中方錶示在“三八綫”停戰,但是很快遭到瞭杜魯門的反對。
“解放軍必須後撤。”杜魯門說道。
但是美國的某些代錶依舊不同意杜魯門的提議,他們荒誕地喊道,“你們要讓齣12000平方公裏的土地!”
中方自然不同意,於是談判再次陷入僵局。自此之後,這類事情屢見不鮮,每一次的談判都會産生這種“荒謬”的言論。
為瞭應對這些棘手的問題,李剋農就在一綫談判的地點附近搭個簡易的帳篷,然後就住裏麵,有特殊情況親自上陣。
雖然李剋農沒有在槍林彈雨中衝鋒陷陣,但是卻有一次差點被美軍的飛機掃射而亡。
某日,李剋農需要去臨近的機構處理一些事情,讓一名司機開車帶他前往,在路上卻遭遇瞭美軍的戰機。美軍戰機看到他們之後立即開始掃射,開車的這名司機作戰經驗豐富,開始采用常用的“十字交叉”戰術進行躲避敵人的攻擊,隨後慌忙掉頭朝反方嚮跑去。由於飛機調頭的速度遠遠比不上汽車,他們藉助敵人的這個弊端逃過一劫。
經過兩年零19天的談判之後,雙方最終在談判桌上簽下協議,這也是人類曆史上十分罕見的一次談判。(罕見的時間之長)
晚年的李剋農
1957年2月,李剋農在傢中吃過午飯,隨後像往常一樣朝辦公室走去,但由於咳嗽得厲害,整個胸口劇烈地起伏著。他吃力地扶著樓道中的牆,慢慢地踩著台階往上走。
李倫看到之後慌忙走到父親的麵前,“爸,您慢點,我扶著你。”
就在此時,李剋農一個踉蹌從樓梯上滾瞭下來,台階上留下一片殷紅的血跡。
李倫嚇壞瞭,慌忙把父親送往醫院進行救治,黨中央得知消息之後派全國最好的骨科醫生對其進行醫治。雖然李剋農被搶救瞭過來,但是他神誌卻逐漸模糊,很多時候前言不搭後語。
1962年2月7日,李剋農突然說自己要重迴工作崗位,此時的他就連日常的生活都需要人照顧,工作自然是不可能的。鄧穎超得知李剋農的想法之後開始勸他說道,“您先把身體養好,之後纔能夠進行工作。”
兩天以後,這位開國上將與世長辭,結束瞭他光輝的一生。在他自己看來,他不是一位閤格的兒子、父親和丈夫,但是對於黨和百姓而言,他是一位大功臣;對於他的傢人而言,他是他們引以為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