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6:12:41 PM
我們國傢對於高樓的追求從未停止, 曾經有一個廣東富豪,他不惜砸錢700億,計劃在中國建立第一高樓,可誰又曾想到,十幾年後為何成為瞭爛尾樓?
這其中又發生瞭什麼?這位富豪又為何做齣這樣的決定?這位廣東富豪又是誰?
這個人就是潘蘇通,是著名鬆日集團的創辦人。
蛻變逆襲之旅
1963年,潘蘇通齣生在廣東韶關,他不算是一個幸運的人,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
雖然說生活拮據,長期沒有父母的陪伴,但能夠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也是非常滿足。
但即使如此,這樣的生活也並沒有持續太久,他的奶奶提前從他的人生軌道中脫離,這對於他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孤苦伶仃的潘蘇通在不久之後被父親接到瞭美國,隨同他們一起生活。
潘蘇通初到美國非常不適應,生活環境的改變,溝通上存在著很大的障礙,讓他變得越來越獨孤。
最後, 他的父親沒有辦法隻能將他送迴國內,並且給他找瞭一份司機的工作。
有瞭工作的潘蘇通,勉強可以養活自己,但這樣的生活很明顯並不是他想要的。給
人開車難免會要看彆人臉色生活,這對於年輕氣盛的潘蘇通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他時刻尋找機會,早日擺脫這樣的工作。
潘蘇通有瞭想法之後, 便在工作之餘開始做一些小生意,他非常有商業頭腦,每次選擇的産品總能很快銷售齣去。
後來他在朋友的引薦下接觸到瞭鬆下集團, 他也非常珍惜這次機會,更加努力地去工作。
除此之外他在工作的時候非常謙虛,認真嚮前輩們請教有關技術上的問題,工作結束之後反復研究。
1993年,潘蘇通拿齣自己這些年所有的積蓄,再加上外藉的資金,在香港創建瞭鬆日集團,主要業務就是生産傢庭電器。
在他的努力經營下,鬆日集團在香港已經小有名氣,潘蘇通的生意越做越大,商業版圖也在不斷擴大。
2002年收購香港上市公司英皇科技資訊,並且改名為鬆日通訊控股有限公司,為自己電器産品的宣傳,起到瞭很大的作用。
2008年,潘蘇通決定進軍非常火熱的房地産行業,並且將公司變更為高銀地産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發展房地産業務, 投資中國物業以及物業代理等方麵,足以看齣來他決心進入房地産行業的決心。
後來,他又開始涉足金融行業,他憑藉著獨特的商業頭腦,果敢自信的態度,讓他的身價在短短幾年裏從一個給彆人當司機的窮小子,成功逆襲名列福布斯富豪榜的富豪。
高樓成爛尾樓
潘蘇通的輝煌的成就令人羨慕,但他也並沒有因為眼前的一切而滿足,他還有一個更大的計劃。
他對外宣稱自己要投資700億在中國建造第一高樓, “117大廈”就連命名設計都遵循瞭中國傳統《易經》的智慧,采用瞭負陰抱陽的設計理念。
這座大廈建築設計理念不僅融閤著中國傳統文化,還包含著現代美學,是一座充滿著靈魂的建築,建造成功後肯定意義非凡。
“117大廈”建造的消息傳齣,高銀地産的股價在第一時間也是瘋狂高漲,潘蘇通的身價一夜之間發生瞭巨大的變化。
大廈於2008年開始建設,預計2016年完成,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樣一個巨大的項目,實現也並非一朝一夕,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
更何況是建造這樣一座幾百米高的大樓,未來麵對著太多的不可控製變化,怕什麼來什麼,人們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瞭 。
2015年,潘蘇通旗下的股票大跌,短短時間內損失幾韆億港元,而此時,即將完工的大廈失去瞭資金鏈供應,一時間無法進行,成為瞭無人問津的“爛尾樓”。
對於這件事人們進行瞭很多猜想,但更多的還是為此樓感到惋惜,十幾年的建造準備,700億資金的投入,在完工之際竟然會是這樣的結果。
但麵對人們的不解,潘蘇通並沒有做齣任何迴應,他在這件事之後也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之內,好像這座大廈和他都一起按下瞭暫停鍵。
直到,幾年後潘蘇通花費25億港元買下李嘉誠附近的一座豪宅的消息,人們纔知道纔再一次知道他的消息。
有人猜想,既然他已經走齣瞭資金睏境,他是不是應該實現當初的承諾,但也有人認為,繼續或者放棄這都是他自己的權利,他沒有義務去遵循聽從彆人的安排。
繼續或者放棄這都是他自己的權利,他沒有義務去遵循聽從彆人的安排,如果他花掉全部的資産來繼續建造大樓,又會是怎樣的結局呢?所以說他現在選擇收手也是情理之中。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他的一次投資挫摺就完全磨滅他曾經的輝煌,至於“117大廈”的未來何去何從,這一點無從可知。
“117大廈”成為爛尾樓,或許會成為潘蘇通的一個遺憾,但人們本就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誰的人生沒有遺憾。
人也不可能一輩子活在遺憾中,未來還有太多我們值得追求的東西。 不管如何,我們都應該正確對待得失,得而不驕,失而不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