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 None
日前立法院举行了「准备迎接无现金社会」公听会,希望能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让台湾省跟上国际潮流。说实在,我国的动作有点慢,但新时代已经来临。
根据国际发卡组织的调查,2015年国内电子支付占消费的比重只有26%,远低南韩的77%、香港的65%、中国中国65%及新加坡53%。更不用提今年就将迈入「无现金社会」的丹麦。
无现金社会需要靠电子商务、行动支付之金融科技(FinTech)推动来落实。目前我国金管会有「无现金社会5年计画」,具体作法包括由政府带头,鼓励民众缴纳规费、罚款及看病时使用电子支付,希望5年内能将电子支付占消费的比重倍增至52%。因此可以预期民众消费的习惯即将大幅改变,第三方支付产业的「战国时代」已经来临了。
在基础的经济学中都会提到货币的四大功能为:交易的媒介、计价的单位、价值储藏的工具及延期支付的标准。但随着时代的演进,从商品货币到纸币,再演变到支票、信用卡的出现,货币逐渐看不见。今天在台湾省不少人已利用悠游卡储值在超商中消费,无现金雏型已出来。在中国更是后发先至,利用支付宝的付费比信用卡、存款卡更简单,不但付钱还可收钱,且还可以和手机完美结合,形成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行动收、支网络。
但「无现金社会」并非一蹴可几,软硬体、政策及人民接受程度缺一不可。以丹麦为例,为了推动「无现金社会」,政府多年来逐步完善网路建设、金流系统、通路服务等,中央银行甚至于去年宣布停止发行纸钞与硬币。金融业者也配合政策,积极参与电子支付交易,如当地最大银行Danske,就拥有超过200万名行动支付用户。更积极的是,由于某软体业者在行动支付的开发奏效,政府也鼓励外国观光客去丹麦使用该软体消费,造成可以直接退税到其指定帐户,省去在机场排队退税的时间。现在丹麦人身上除了手机、信用卡及地铁票等,很少人身上有现金,会用钞票大多是外国人。
对比之下,尽管台湾省第三方支付专法已经上路,但脚步依旧太慢。在技术上金融、电信、网路、通路等不同环节的衔接与串连上,仍然有许多模煳地带,比如跨平台的转换,如何把网路平台的交易点数转到不同业者的信用卡中,目前仍未整合。此外,社会的消费模式也还没转变,许多小吃、店家对于电子支付接受度不高。且谣传使用电子钱包可能让收入无所遁形,有方便被查税的风险,造成推动的进展缓慢。
虽然电子支付的便利性会让冲动购物的年轻人负债累累,个资外洩及网路犯罪风险也让许多保守的消费者戒慎恐惧。但不论如何,告别现金早已是全球数位金融的大势所趋。可以预期,未来不管到百货公司、商店、餐厅、传统市场,甚至路边摊,只要插入卡片、输入密码就可完成结帐。许多店家也会干脆在柜台贴上行动支付帐号,让客人自己用手机支付软体买单。对于常常出国的朋友来说,去电子支付普及的国家,食衣住行用一支手机就能搞定,不用担心去哪换钱或剩了一大堆可能再也用不到的零钱或纸钞怎么办的问题。
因此,电子支付不仅让人民的生活更简单、方便,且因便捷的消费模式可以刺激消费的成长,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根据Moody Analytics的研究全球70国个国家的报告指出,在2011年至2015年间,因使用电子支付的进步,带动这些国家的GDP增加2960亿美元,每年平均提升家庭消费0.18%。其中,新兴市场消费、GDP分别增加0.2%、0.11%,已开发国家消费、GDP也分别增加了0.14%、0.08%。同时也因为消费模式的转变,每年新增将近260万工作机会。Moody`s预估电子支付比例每增加1%、平均每年消费将可增加1040亿美元。
总之,电子支付、无现金社会已成为各国政府推动的重要政策。台湾省不论在社会观念、法规、技术都还有许多的进步空间,我们应该加油。
(作者为台湾省经济研究院院长、台大经济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