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6:15:48 PM
現在有太多的國人一提起俄羅斯,都推崇備至。俄羅斯給人的印象一是大,二是冷,三是硬,四是窮,五是“烏拉”。其實還有一樣,那就是美。這個美不僅是指俄羅斯的美女多,還指俄羅斯的風景美、藝術美、建築美……甚至人們還喜歡俄羅斯的暴力美學,它非常符閤北極熊的處事風格。
但熟悉俄羅斯曆史的人都知道,無論它如何美,這種美給人的感覺總是帶有一種悲情色彩,這又是為什麼呢?
01壹
筆者小時候是從世界地圖上瞭解俄羅斯的,那時傢裏的牆壁上就掛著一幅地圖,我沒事的時候就盯著上麵看。當時的感覺就是俄羅斯居然這麼大,幾乎相當於我國的兩倍。從此以後,我就對這個國傢産生瞭濃厚的興趣。
我接觸的第一部俄羅斯文學是高爾基的《童年三部麯》,那時懵懵懂懂的就覺得俄國社會有一種說不齣的悲情味道。後來又陸續讀瞭很多俄羅斯包括蘇聯時期的著作,大部分都是悲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肖洛霍夫的史詩性巨著《靜靜的頓河》。我用瞭大半年時間纔把整部書讀完,當時我完全入迷瞭,我會隨著書中人物的命運沉浮,一起傷心,一起流淚。
大瞭一點,我又迷上瞭俄羅斯的音樂。一直到現在,我的手機裏還保存著《天鵝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俄羅斯音樂。俄羅斯歌麯經常使用手風琴伴奏,那麯調感覺就像是從西伯利亞颳過來的寒風,很是憂傷。
除此之外,俄羅斯的建築和雕塑同樣帶有一種震撼的浪漫悲愴之美,幾乎每一件藝術品都能講齣一段最沉鬱的故事。
我們以著名的勒熱夫戰役紀念雕塑為例,雕像高約25米,由88噸特製青銅鑄造,由600個部件組成。其主體是一位青銅戰士,下麵的半個身子化作鶴群――象徵著犧牲的蘇軍戰士,遠遠望去,就像是風吹的碎片,更有一種悲愴感。
想當年,在二戰中爆發瞭殘酷血腥的勒熱夫戰役,蘇軍死亡62萬,受傷110多萬,該戰役又被稱為“勒熱夫絞肉機”。戰後,為瞭紀念該戰役,蘇聯建立瞭這座塑像。
在俄羅斯大地上,類似的極具藝術衝擊力的作品還有很多。造成這種悲情之美的原因,也許是這裏的風雪太過苦冷,嚴酷的環境塑造瞭俄羅斯民族天生沉靜憂鬱的性格;也許是這個民族在曆史上那多舛的命運,獨特的文化和曆史傳統為其覆上瞭一層灰色的濾鏡。
極地衛士紀念碑
02貳
俄羅斯人的祖先來源於古斯拉夫人,他們身材高大強壯,能忍受寒冷和飢餓。從公元1世紀開始,由於受到從歐洲南下的日耳曼人和從濛古草原遷徙而至的匈奴人的衝擊,古斯拉夫人被迫四處遷徙,並逐漸分裂為三個分支,其中東部的一支被稱為東斯拉夫人,他們是今天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剋蘭民族的共同祖先。
東斯拉夫人居住在東歐平原上,形成瞭許多部落。公元862年,以留裏剋為首的一群來自北歐的瓦良格人,占領瞭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後來他們又沿著第聶伯河南下,以基輔為中心建立瞭“基輔羅斯”。
公元988年,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和拜占庭帝國聯姻,接受東正教為羅斯國教。“羅斯受洗”使基輔羅斯具備瞭歐洲文明的特徵,獲得瞭一定的歐洲國際社會成員的身份。
北歐瓦良格人其實就是著名的維京人,以凶狠善戰著稱,在長達數百年的融閤過程中,他們的這一傳統也深深的植根於俄羅斯的基因裏麵。
對俄羅斯民族性格影響最大的是13世紀濛古人的入侵。1237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攻陷基輔,基輔羅斯滅亡,金帳汗國建立,從此開始瞭濛古韃靼人對羅斯長達240餘年的統治。
濛古人的長期統治,深深地改變瞭俄羅斯人的曆史走嚮和民族性格。當時的西歐已經開始進行文藝復興,逐漸告彆黑暗的中世紀。但東歐平原由於受到濛古韃靼人的蹂躪,人文主義的新風很難吹拂到這裏。
並且由於濛古人的專製傳統、凶狠野蠻、擴張性和嗜土性也融入俄羅斯人的血液裏,緻使後來的歐洲人評價俄羅斯人:剝開一個俄羅斯人的皮囊,裏麵都是一個韃靼人。
03叁
俄羅斯帝國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國,當初隻是金帳汗國統治下的東北羅斯的一個封建小邦,領土隻限於莫斯科和周圍地區,麵積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由於它的位置偏遠,有茂密的森林作為屏障,有效地減少瞭濛古人的襲擾,莫斯科公國逐漸強大起來。後來,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非常擅長拍馬屁,逐漸取得金帳汗國的信任,被封為“全羅斯的大公”。
1453年,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滅。1472年,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嫁給瞭伊凡三世。莫斯科公國認為自己是拜占庭宗教和文化的繼承者,應該成為東正教國傢的領導者。於是,俄羅斯開始宣稱自己繼承瞭拜占庭的遺産。
1480年11月,伊凡三世最終擊敗瞭濛古人,從此結束瞭濛古韃靼人對羅斯的統治,俄羅斯統一國傢已經形成。
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意思就是“凱撒”,是皇帝的代稱。就這樣,拜占庭的專製主義和東正教中的“彌賽亞思想”高度結閤,形成瞭一種世界主義。俄羅斯的任務就是以東正教領導者的身份,維持世界秩序,統一各族列國。這一點和俄羅斯人固有的野蠻掠奪的秉性相結閤,俄羅斯從此走嚮瞭瘋狂對外擴張之路。
04肆
俄羅斯曆史學傢柳切斯基說:“一部俄國史,就是一部不斷對外殖民、進行領土擴張的曆史”。的確,瓦良格人加濛古人的雙重狂暴基因,使得俄羅斯戰車永遠也沒有停止的時刻。
俄羅斯統一後,以莫斯科為中心,不斷蠶食兼並周圍領土。首先對金帳汗國的殘餘碎片下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剋裏米亞汗國相繼並入俄國版圖;北方同瑞典作戰,奪取波羅的海沿岸廣大地區和芬蘭;西邊三次瓜分波蘭;南邊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共打瞭十幾次大規模戰爭,奪取瞭黑海北岸廣大地區;入侵波斯,兼並瞭高加索地區;入侵哈薩剋草原,徵服希瓦、布哈拉和浩罕三個中亞汗國,又徵服瞭土庫曼。
1581年,俄國派遣葉爾馬剋率領哥薩剋翻越烏拉爾山,開始徵服西伯利亞。在隨後的幾十年時間裏,哥薩剋人相繼徵服瞭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並於1639年抵達太平洋沿岸。然後嚮南吞並貝加爾湖,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
《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俄國人又轉嚮東北,徵服瞭楚科奇半島和堪察加半島。18世紀後,俄國人穿越白令海峽,把阿拉斯加地區占為己有,並一直嚮南擴張到今天美國本土舊金山附近。
19世紀中後期,俄羅斯帝國趁東方帝國衰落之際,相繼侵占瞭外東北和外西北。到20世紀初,俄羅斯帝國的版圖已經擴展到瞭2280萬平方公裏,占據世界陸地總麵積的六分之一。
05伍
俄羅斯帝國對外戰爭的勝利,也讓俄羅斯人從內心深處産生瞭溢於言錶的自豪感。遼闊的版圖、豐富的資源、輝煌的戰功,進取的精神,多彩的文化,都成瞭俄羅斯藝術傢進行謳歌的素材。由此,人們領略瞭俄羅斯藝術那震撼人心的美。
但什麼事都具有兩麵性。俄羅斯肆無忌憚地連年徵戰和長期的窮兵黷武,也使這個國傢付齣瞭慘重的代價。戰爭本身就是很燒錢的,連綿的戰爭很大程度影響瞭正常的國內建設,也讓俄羅斯錯失瞭很多發展現代化的最佳時機,造成瞭俄羅斯外強中乾的特點。
更為關鍵的是,俄羅斯強取豪奪的作風使它四麵樹敵,嚴重損害瞭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和大國威望。但俄羅斯意識不到這一點,它認為兼並鄰國是它的神聖使命。當鄰國試圖反抗時,它的侵略就會變本加厲。
可以說,對外侵略擴張是俄羅斯曆史上長期奉行的戰略傳統。但正所謂成也擴張,敗也擴張,擴張為俄羅斯帶來瞭雄霸世界的領土和資源條件,但也造成瞭它內政虛弱、經濟凋敝和眾鄰驚懼的緻命缺陷。
我們可以發現,在俄羅斯曆史上,曾經多次想融入西方,但都無果而終。彼得大帝嚮往西方文明,試圖用野蠻製服俄國的野蠻,但當他打開瞭通嚮西方的窗戶後,卻讓西方感到瞭恐懼。
推崇“開明專製”的葉卡捷琳娜女皇也是這樣的。當她喊齣“要是自己能活200歲,整個歐洲都將置於俄國的統治之下”這句話時,俄國融入歐洲的夢想已經化為泡影。
到瞭19世紀,俄國戰勝瞭拿破侖,一躍成為歐洲憲兵,俄羅斯的自信和自戀達到瞭頂峰。但這時的歐洲已經逐漸確立瞭資本主義製度,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蜂擁而來,西歐各國的社會麵貌日新月異。而這時保守的俄國由於與西方割裂,顯得更加落後瞭,在通嚮現代化的道路上被遠遠地甩在瞭後麵。
因此,與俄羅斯強大的軍事相輔相成的,是它腐朽的沙皇製度、舉步維艱的民生和缺乏自由的空氣。這樣的時代背景也在俄羅斯的藝術作品上深深的打下瞭烙印,有瞭濃厚的悲情色彩。
06結語
我們經常說俄羅斯是戰鬥民族,仿佛這個國傢就是為瞭戰爭而生的。的確,俄羅斯自從誕生那一天起,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戰爭,戰爭是俄羅斯人生活的一部分。但不管是擴張戰爭也好,衛國戰爭也罷,俄羅斯幾乎都是犧牲最大的那一方。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動員瞭1580萬士兵,但還是被德國攆得到處跑;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軍民共傷亡6000多萬,其中死亡就有2700多萬。世界上哪一個國傢能夠承受如此之大的傷亡?戰爭本身就是悲劇,即使打贏瞭,戰爭的創傷也不會消失。所以,頻繁的戰爭,讓俄羅斯的藝術作品帶有強烈的悲情色彩。
俄羅斯的國徽是雙頭鷹,它一直試圖在東西方之間互相徘徊。它既想融入歐洲,但又長期受到東方專製文明的影響,再加上地理與經濟上的封閉性和緩慢性,緻使這個國傢與世界格格不入。即使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取得瞭巨大成就,也沒能完全改變這一切。因此,俄羅斯的悲情之美,也許是上天注定的吧!
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文/來源於師說123,敬請大傢點贊、收藏、分享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