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4:19:25 PM
經過三監之亂和周公之治,周朝開局迎來瞭好兆頭。周成王、周康王時期“
天下安寜,刑錯四十馀年不用
”。康王之後是昭王。周昭王主要的擴張方嚮是對南方用兵。
周昭王的南徵不返
但是很悲催,周昭王齣師未捷身先死。而且是奇異的死瞭。《竹書紀年》記載:“昭王十六年,伐楚(不是楚國,而是楚南方的楚蠻),涉漢。”“十九年,祭公、辛伯從王伐楚,天大�耍�雉兔皆震,
喪六師於漢
。”也就是說,地震,昭王不明的死瞭。
《呂氏春鞦》記載:“周昭王親將徵荊,辛餘靡長且多力,為王右。還反涉漢,梁敗,王及祭公�d於漢中。”也就是說,浮橋塌瞭,昭王淹死瞭。
《帝王世紀》記載:“昭王德衰,南徵,濟於漢,船人惡之,以膠船進王,王禦船至中流,膠液船解,
王及祭公俱沒於水中而崩
。其右辛遊靡長臂且多力,遊振得王,周人諱之。”也就是說,造船的人使壞,昭王淹死瞭。
《史記》記載:“昭王
南巡狩不返
,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
反正,彆管怎麼說,
周朝南徵全軍覆沒,周昭王溺死在漢水
。所以,這便是《史記》說:“昭王之時,王道微缺”的原因。周昭王之子周穆王即位。
徐子來朝
周穆王剛即位的時候,勵精圖治,天下再度安寜,保持瞭國傢的昌盛。由於《史記》對周穆王一筆帶過,《穆天子傳》又不靠譜,在此我們參考《竹書紀年》。
穆王元年己未春正月,王即位,作昭宮。命辛伯馀靡。
辛伯馀靡就是把掛瞭的周昭王撈上來的那一位。
六年春,徐子誕來朝,锡命為伯。
這時候齣現瞭一個國傢叫徐國。
這個徐國是少昊的後裔。大禹封少昊的後代伯益到徐國,範圍在淮、泗一帶。
後來武庚和三監之亂,響應武庚的便有淮夷和徐夷。周公旦東徵平息叛亂,攻滅東方各夷國,但是徐國仍然保留瞭下來。
成康之治時期,周朝國勢強盛,兩者相安無事。
但是周昭王南徵不返,全軍覆沒,讓徐國看齣瞭周朝的脆弱。
周朝,也不過爾爾。
徐國的國君不叫“徐子誕”,他叫徐誕,子是子爵的意思。
周朝對蠻夷封的爵位普遍偏低
,例如楚國和周朝關係還算密切,卻被封瞭個子爵,楚國很不高興,後來自立為王。
徐國國君徐誕也隻是一個小小的子爵。
雖然級彆低,但是實力強,他來到周朝,被封為“伯”。這一下子,屬於
越級提拔
,提瞭好幾個級彆,和西伯侯一個級彆瞭。
徐誕為什麼被越級提拔呢?
1.徐國屬於東夷,鞭長莫及。
商朝對於東夷的控製都是捉襟見肘的,“紂剋東夷而隕其身”,足以說明瞭對東夷的控製力弱。
周朝的核心在關中,對於遙遠的東南,更是鞭長莫及。
在鞭長莫及的情況下,采取
懷柔政策
,便是上上策瞭。
2.徐國的勢力大。
徐誕也沒有滿足於稱伯,他的稱號也是響當當的,叫做“
徐偃王
”。徐國是東方最強大的方國,有很多附庸國。
3.周穆王的用兵方嚮和周昭王不同
,他的用兵方嚮是西北方。我們來看一下。
周穆王徵討犬戎
周穆王要徵犬戎,大臣祭公謀父反對。他認為,犬戎是荒服之地,太遠,徵討也沒用。
但是,
官場規則告訴我們:一把手定瞭的事情,附和就行,再反對也是無效。
很明顯,雖然祭公謀父是對的,但是反對無效。周穆王還是去徵討瞭。
十二年,毛公班、井公利、逢公固帥師從王伐犬戎。
鼕十月,王北巡狩,遂徵犬戎。
十三年春,祭公帥師從王西徵,次於陽紆。
鞦七月,西戎來賓。
這幾年裏,周穆王一直在徵戰,結果是“
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
”,收獲甚少。
後果很嚴重,“
自是荒服者不至
”。周穆王和周圍的部落關係很緊張。
周穆王常年在西北徵戰,
玩得很嗨,忘瞭傢裏
這一攤子事情。
《史記》記載:“造父以善禦幸於周繆王,得驥溫驪驊騮�J耳之駟,
西巡狩,樂而忘歸
。
”
結果,周朝後院起火瞭。
徐偃王偷襲洛邑
從周穆王六年到穆王十三年,徐偃王一直沒有閑著。這幾年裏,徐偃王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六國。”
由此可見,東夷諸國都歸附徐國,徐國國力越來越強盛,成為一個統轄淮、泗流域的東方盟主。
徐偃王沒有滿足於學周文王做東方的盟主,他要學周武王趁周朝空虛時偷襲周朝的東都洛邑。
十三年,徐戎侵洛。
也就是說,在周穆王和犬戎、西戎混戰時,徐偃王齣兵攻打周朝的東都
洛邑
。
但是,
周穆王不是商紂王
,沒有被徐偃王黑虎掏心,他的反應很快。
十三年鼕十月,造父禦王,入於宗周。
周穆王乘坐
造父
(秦國和趙國的祖先)駕的馬車,進入瞭洛陽城。
徐偃王被滅國
都城被偷襲,想必此時周穆王的火氣是非常大的,他要攻打徐偃王。至於怎麼攻打徐偃王,我們來看看四個記載。
《史記》記載:“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禦,長驅歸周,一日韆裏以救亂。”
《韓非子》記載:“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裏,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
《淮南子》記載:“徐偃王好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二國。王孫厲謂楚莊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楚王曰:善。乃舉兵而伐徐,遂滅之。”
《後漢書》記載:“偃王處潢池東,地方五百裏,行仁義,陸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穆王得�J驥之乘,乃使造父禦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於是楚文王大舉兵而滅之。偃王仁而無權,不忍鬥其人,故緻於敗。乃北走彭城武原縣東山下,百姓隨之者以萬數,因名其山為徐山。”
大體過程是,徐國的崛起對楚國形成瞭威脅。周穆王迴到瞭洛邑城,很生氣,便命令楚國共同齣兵,和自己一同徵討徐國。
由於徐國以德服人,兵力很弱,迅速被碾壓,結果也很明確:“
十四年,王帥楚子伐徐戎,剋之。
”
徐偃王逃跑後,周穆王封他的兒子徐宗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直到前512年,徐國被吳王闔閭所滅。
徐偃王為什麼會失敗?
周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徐偃王也學周文王,行仁義。他不但沒有王天下,而且落瞭個身死國滅。這是為什麼呢?
1.徐偃王生活的時代不行。
當時周朝正處於前半期,蒸蒸日上。徐國所處的形勢不行,必然失敗。
2.徐偃王不代錶先進的軍事科技。
周穆王時期,已經有瞭快速機動的戰車。以戰車對步兵,徐偃王必敗。
3.行仁義是建立在強硬的拳頭之上的。
沒有強大的實力,行仁義又有什麼用呢?
徐偃王和周穆王玩把式,隻一個迴閤就被乾掉瞭,簡直是弱雞中的菜雞。
沒有武力,學周文王行仁義,隻是東施效顰,空為天下笑罷瞭!
周穆王的騷操作
徐偃王如此菜雞的被滅瞭,但是周穆王感覺很
不過癮
,他要去乾更過癮的事情。
十七年,王西徵昆侖丘,見西王母。
他要開始他的神遊瞭。
遊玩瞭二十年,他感覺還不過癮,他要南徵瞭。
三十七年,大起九師,東至於九江,架黿鼉以為梁。遂伐越,至於紆
(廣西桂州)。
結果也很明顯:“荊人來貢”,周穆王對於開拓南疆有巨大貢獻。
周穆王環視天下,一切都搞定瞭。我是不是韆古一帝瞭?對,
我要做韆古一帝。
周穆王又嚮著韆古一帝進發,他要學一下大禹會諸侯於塗山。
三十九年,王會諸侯於塗山。
東南西北都打服瞭,玩也玩夠瞭。周穆王簡直是文治武功、十全老人瞭,他以其玄幻的人生經曆,譜寫瞭周朝的擴張史。
周穆王是一個傳奇版的韆古一帝!
後記
曾經有人分析,以周文王生瞭18個兒子,那麼多兒子,都是不斷分封,然後子子孫孫,一定是中國第一大傢族。甚至有人聲稱
周文王的後代要占中國的4成
。
但是基因檢測並沒有發現4000年內分化的的支係有如此龐大的傢族,反而發現瞭4000年內分化的第2大傢族(基於目前數據),疑似
劉邦傢族O-F155,占中國人口1.8%。
關於周人的候選父係,目前來講,
最大的可能是N-M128
,這是可能中國第4大父係(基於目前數據)。如果這個消息屬實,那麼周朝父係和
耶律
父係是一個父係,可能都起源於
紅山文化
。相對於龐大的O係來講,N係在中國是一個小眾的父係,這可能讓人大跌眼鏡。
如果將考古進行對應,我們可以假設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
情形1:
老虎山文化下的石峁遺址人(後稷)南下攻滅瞭陶寺遺址(丹硃),並且殘忍的將陶寺遺址的眾多部落首領墳墓破壞性挖掘迴填,將陶寺遺址的居民當作奴隸,最終導緻陶寺衰敗。如果石峁遺址是紅山文化後裔,那麼這幫人裏麵極有可能有周人(後稷),這可能能夠解釋“
稷放丹硃
”。
情形2:
如果老虎山文化下的石峁遺址的這幫人不是周人,則被趕走的很有可能也有周人(後稷的後代),那可能是導緻周人以後幾百年默默無聞的原因。
由於對古代曆史知之甚少,曆史隻能靠推測,曆史的迷霧還待以後的考古發現。
我們再來看看4000年內分化的
第1大
傢族,編號是
O-F492。
有人分析這可能是百越,但是以越國的力量可能達不到那麼多人。也有人分析可能是楚國貴族,也有人分析是少昊金天氏的後代。
《史記》記載:“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鍾離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其中徐偃王的徐國赫赫在列。
這個東夷古族,也許就是4000年內的世界第一大傢族吧。O-F492也許是百越人、楚國人、徐國人等共同繁衍的結果吧。
支持原創,歡迎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