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1/2022, 3:13:39 PM
圍繞書法“入門”教學,從基礎臨摹入手進行“精確臨摹”、“分析臨摹”、“印象臨摹”訓練"分析臨摹"――為什麼?如何進行?
一、《蘭亭序》分析臨摹
主講教師:林 如
【提示】為什麼?講齣它為什麼是這樣的理由依據
分析性的臨摹是在精確臨摹的前提要求下,將一些精確臨摹的要素進行分析性地歸類、組閤理解,是對普通精確臨摹的一種深化。
比如《蘭亭序》中的綫條技法的變化:
1、以七個“一”字為例,第一個“一”字起筆收筆都帶有勾頓筆,綫條最提處在四分之三處,第二個“一”字起筆是斜尖頓筆,收筆為圓頓筆。
第四個完全以尖筆入筆,起筆沒有頓,隻在收筆處加一個頓筆,第六個比較短,但是綫條非常粗和飽滿。
這七個“一”字無論在用筆和綫形、姿態上都沒有一個是重復的,充分體現瞭《蘭亭序》技法的豐富性。
2、綫條的粗細提按對比,字與字之間的對比
如“少長”兩字;一字之間的局部對比,
如“視”之左重右輕、“陳”之左輕右重
“尤”之上下輕中間重、
“為”之上重下輕。
《蘭亭序》的造型要素,我們可以進行歸類和組閤式的練習。
1、字的外形,“有清流”三字由長到方再到扁形,是從縱勢到橫勢間的對比。
2、結構原理中的疏密開閤,
舉“諸懷抱”三個字為例,同樣左右結構,“諸”字左右關係最為緊密,“懷”字次之,“抱”字左右關係最開,體現瞭一個從閤到開、從緊密到舒朗的漸變過程。
3、上下的開閤關係,
“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化”和“終”兩字,化字上閤下開,而終字有上開,中間閤,下又開的關係。
4、字勢上,
“信可樂也”四字,“信”字字勢往右下角,“可樂”兩字呈左低右高的側勢,與“信”字相呼應,“也”字的姿勢則又往右下方壓,使整體的行氣在變化擺動中歸於平穩。
類似這樣的抓技法要素進行分組的分析臨摹可以有很多,通過分析性的臨摹,能夠對經典原作的印象和理解更為深刻。
二、《米芾手劄》分析臨摹
主講教師:周振
1、選取《緻伯充台座帖》第一行,注意與《張都大帖》的差彆。
同:提按變化都很大、露鋒、尖入尖齣、(重點)筆勢的翻轉(絞轉)都是逆勢。
異:《伯充》的字組錶現明顯,章法上開篇就有連接貫通。
2、《伯充》“廿五日”、“頓首啓”兩個字組。
分析: 兩個字組用筆關係、連帶特徵都有差彆。與魏晉式連帶相類似,如《得示帖》中“吾亦劣”。力的擠壓、字組連接、牽絲粗細少變化。
3、《伯充》倒數後二行“區區思仰”至“芾頓首”,筆勢盤鏇。把有“柳葉刀”的字挑齣單寫。
4、帖尾“伯充台座”
要求: 省去牽絲,鋪毫作單綫條形態練習。純牽絲連帶,強調勢的貫通。允許用描畫的手法。
總結:這一階段,屬於解剖式教學。相較上一階段,著重內在關係與脈絡,在注重點畫形態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控筆、筆法、形式來源等更為本質的觀念。
三、《自敘帖》分析臨摹
主講教師:王佑貴
1、深入細部的體察。第一列字中弧綫的運筆動作分解練習,枯筆的錶達,誇張頓挫、角度、鋒麵動作。
2、提煉、概括直綫的特徵,分析中軸綫的位置,整理歸納第二行的直綫的橫掃輕提極速飛奔的揮灑動作。
3、拆散練習――字內空間和字外空間相融閤的分析和練習,“心草聖”、“著故吏”的銜接方式是內外空間融閤,“著”字最後一筆不連著字而是“故、吏”的筆畫,“心、草、聖”心和草字頭連,而早部件分離,與聖字交融。
四、《嶧山碑》分析臨摹
主講教師:周峰
分析臨摹,主要從字的兩方麵展開:空間關係、用筆要素。這樣,慢慢就會從簡單的以“像不像”為標準,轉變到“對不對”為標準。
以“討”、“伐”、“逆”、“威”四字為例。
1、空間關係
小篆空間關係,布白勻稱,大部分字形對稱平衡。通過學習空間關係,深入理解空間的秩序感。轉變常規觀察習慣,學會從空間上看關係,每個字的偏旁部首通過閤理的空間關係而産生瞭緊密的聯係,從而營造齣書法的詩境。
仔細分析這四個字,會發現,由於布白勻稱之後,原本看上去不相關有些點畫之間的空間,其實都是一個整體,或者相互之間有關聯有呼應。
字內的大小空間,自然形成和諧的對比。具體見圖例。
2、用筆要素
練習用筆,思路一定要清晰,要講究下筆的準確性。下筆的準確性,不僅在於落筆的位置,同時也在於筆畫本身內在的基本要素是否體現到位。
用筆核心要求就是要有力量,力量的聚閤,就是分析用筆的量化思路。
用筆的基本要素可以量化為以下若乾:
(1)筋骨,(2)彈性,(3)弧度,(4)使轉,(5)節奏,(6)方圓,(7)速度感,等。
以上若乾用筆要素,要體現得清晰而又充分,可以梯次分步漸進練習。其中,筋骨、弧度、使轉、方圓等用筆要素,在平麵的圖形中就可以看到,而彈性、節奏和速度感一定要在示範過程中體現。
假以時日,告彆看一筆寫一筆依樣畫葫蘆的學習方法,告彆隻知道與字帖像不像作為優劣評判標準。
從空間關係和用筆要素入手學習,就會有寫對和寫準的要求,這就是書法學習的專業性所在,而非似是而非的像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