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2:51:44 PM
前言
1980年,時任中紀委常務書記的黃剋誠接到瞭一封舉報信,具體內容主要是舉報有關當時的國傢領導人的舉報信,多封群眾的舉報信讓黃剋誠疑惑不已,因為一直是個好同誌,當黃剋誠看完信件之後,立即阻止紀委人員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此事非同小可,不能有一絲懈怠。
遵義會議奠定國之根本
遵義會議在建立新中國的道路上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遵義會議過後,我國經過兩萬五韆裏的長徵,也在此時初具雛形。
第五次反圍剿行動的失敗讓我軍不得不走上長徵路,部隊的行軍速度緩慢導緻敵人有足夠的時間對我軍進行攻擊,為瞭擺脫掉敵軍,毛主席提議嚮貴州方嚮挺進,並且於1935年1月7日紅軍攻下遵義,遵義會議正式召開。
此時我的我黨正處於命運的轉摺點,並且此次會議也發現瞭不聽毛主席的建議是非常錯誤的行為,眾人決定更換領導人,並且改變以往的軍事路綫,此時的周恩來,硃德等人與博古,李德的矛盾也日益激化,更換領導人,刻不容緩。
遵義會議中毛主席的呼聲越來越高,因為錯誤的領導,導緻我國紅軍力量最強的時候,圍剿行動失敗,但敵人的強大不是失敗的理由,並且硃德也在此時力挺毛主席,經過事實的證明,毛主席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周總理是軍事最高負責任,毛主席將帶領中國革命開闢新篇章。
口碑良好 辦實事
1976年周總理的去世讓全國都陷入瞭巨大的悲痛當中,雖然悲傷,但為瞭維持國傢的正常運轉,在毛主席的提議下,中央正式下發文件,由擔任國務院的總代理,接替周總理的職位,此舉引起瞭小小的震動,也有不少同誌對錶示質疑,毛主席力排眾議,將推上瞭這個位置。
原名蘇鑄,1921年齣生於山西交城一個普通的工人傢庭,1940年,年僅19歲的在交城擔任武裝大隊的政治委員,在任職期間,大力配閤八路軍擊敗日軍,並積極號召眾人參與到抗日的隊伍當中來,的號召引起瞭一批愛國人士的響應,當然也引起瞭日軍的重視,日軍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遏製八路軍,但都沒有成功。
帶領廣大群眾走齣睏境,並且生産瞭不少物資,不少革命根據地在當時還收到瞭的物資,不僅如此,在抗戰勝利前申請南下,1954年,時任湘潭書記,毛主席的老傢韶山,也正好在湘潭的範圍之內,毛主席迴傢鄉考察工作,嚮毛主席匯報瞭湘潭的農業生産情況,並且對於毛主席提齣的問題,都能說齣來,在毛主席與交談的過程當中,實事求是的陳述讓毛主席對這個小夥子印象深刻。
“你是我的父母官,你是個老實人”,毛主席第一次見到就給予瞭如此高的評價。
1955年10月,受邀參與中央的會議,破例參加瞭當年的七屆六中全會,並在會議中事無巨細的分享瞭自己的工作經驗,對於湘潭地區的農業閤作化經驗,並且如與何農民打交道,如何切實解決百姓的問題,引起毛主席的高度贊揚,毛主席毫不吝嗇對的誇奬,並在會議中指齣,
“我們的國傢,現在就是需要這種實事求是的乾部,帶領百姓走上正確的道路”
1958年7月,榮升湖南省的副省長,正因為在之前的工作中給毛主席留下瞭良好的印象,在此之後,隻要有會議,毛主席就會帶著參加,1959年6月,五風之害盛行,肯說實話的官員不多,根據自己從基層收集到的情報,對老百姓的真實産量展開瞭大量的調研,麵對當時的生産數據的謊報和虛報等問題,都做瞭如實的匯報,並且如實的反應瞭五風的危害,
“現如今,田瘦瞭,牛瘦瞭,人也瘦瞭,農具和種子也大不如前,産量不可能在那麼高瞭”。
麵對這些實際情況,毛主席並沒有發火,反而認真聽取,此時的毛主席也已經意識到,湖南的領導班子靠不住瞭,中央立即從湖北調取領導班子,並且親自任命為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毛主席隻要到湖南,一定要聽的工作匯報,毛主席曾在會議中不止一次的說道,
“如今我們有講真話和講假話兩種人,我們每一個共産黨員都應該是講真話的老實人,我們要對講真話的人給予鼓勵,這也是我們共産黨一直以來提倡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我國的糧食緊缺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尤為重要,抓生産促革命,強調科學種田的重要性,那時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想法初具雛形,推廣初期是非常艱難的事情,盡管那時的袁隆平已經得到瞭聶榮臻的支持,但還是無法推進下去,得知此事之後,意識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對於我國的農業發展是十分重要的,1970年,袁隆平受邀在湖南省的第二次農業大會上發言,國傢科委給予瞭資金上的支持。
1975年,雜交水稻再一次進入瓶頸期,陳洪新給寫瞭一封信,希望能再一次的得到中央的支持,收到信件後的立即展開座談會,在聽取瞭不同的意見後,上報中央為袁隆平申請到瞭150萬資金,讓雜交水稻得以繼續推廣,晚年迴憶起此事的袁隆平動情說道,如果當時沒有的幫助,雜交水稻很難進行下去。
風雨飄搖 新中國將交到誰的手上?
在基層工作多年的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個實打實的好人,乾實事不僅深受老百姓的喜愛,而且毛主席也多有耳聞,1973年,憑藉自己在湖南湘潭做齣的成就,成為瞭中央政治局的委員,這一職位,也意味著在中央上有瞭不小的話語權,在中央領導人圈子中,似乎是最不起眼的一個,與周圍的小團體都沒有任何的瓜葛。
1976年9月份,毛主席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此時的新中國前途一片大好,交到誰的手上纔能讓新中國越來越好呢,思前想後,毛主席想到瞭,病重時期的毛主席頭腦保持著清醒,他要將未完成的心願完成,毛主席對說,
“接下來,黨和人民我就交到你的手上瞭”。
9月9日,偉大領袖與世長辭,舉國哀悼,在追悼會上多次情緒激動,強忍著悲痛,接過瞭這一重任,在眾人齊心協力的努力下,在位期間結束瞭動亂,很好的穩定住瞭國內的局勢。
將黨內不良之風扼殺在搖籃裏
30年來路途漫漫,此時的新中國已經走上正軌,各個部門也逐漸成立,1978年12月召開瞭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立瞭以陳雲為第一書記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開國大將黃剋誠擔任中紀委常務書記,我黨還在革命戰鬥時期時,就成立瞭中央監察委員會,我黨針對黨內腐敗問題做瞭監督部門,但那是的腐敗可以說微乎其微,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黨正式成立監督機構,並正式更名為紀律檢查委員會,在硃德的帶領下,我黨第一次的反腐敗行動就成功的震懾瞭腐敗分子。
1955年,中央紀律監察委員會再一次更名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中紀委常務書記這一職位還懸而未決,經過多方考量黃剋誠不管在黨內還是軍中都有著十分高的威望,不管再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黃剋誠始終嚴以律己,就連年長黃剋誠9歲的毛主席都尊稱黃剋誠為黃老,足以見得黃剋誠的威望。
擔任中紀委常委書記一職前,黃剋誠問陳雲我們的紀律檢查委員會主要負責什麼,陳雲隻迴答瞭三個字。
“抓黨風”。
在得到瞭自己想要的答案後,中央中紀委成立之後,很快就頒布瞭一係列的規章製度,其中還包括針對乾部以權謀私以及生活中的特殊現象製定而成。黃剋誠參與這些規定的定製,且在規定公布之後,深受群眾的愛戴,將黨內的不良之風扼殺在搖籃之中,還為構建良好的社會風氣起到瞭很好的作用。
收到舉報信 孰真孰假?
中紀委的成立,受到瞭極大的關注,短短半個月,中紀委就前前後後受到瞭多達6000多封的信件,堆積如山的信件讓大傢忙的團團轉,但是由於當時信訪機構還未成型,組織部決定由中紀委的同誌負責觀看和迴復這些信件,分彆給來信人迴復,並且對一些重要的信件進行處理,黃剋誠的剛正不阿對上對下都是一視同仁,
“越是老部下,我們的要求越要嚴格,否則難以服眾。”
“難道領導乾部就不能批評瞭,做瞭錯事就不能見報瞭嗎?多聽聽老百姓的聲音有什麼不好”
1980年,就在大傢正常工作時,舉報的一封信引起瞭黃剋誠的重視,信中主要舉報瞭三件事。
一、在江蘇視察期間,外齣的路途中戒嚴,從而引發瞭交通堵塞,並引起瞭上班人員的遲到,引發瞭群眾的不滿。
二、在黨校作報告期間,他坐的椅子,竟然被送到瞭博物館珍藏。
三、山西地方政府給的老傢修建紀念館和舊居。
黃剋誠在收到信後,意識到這件事情涉及到的不是普通人,而是最高領導人,無論如何都要將此事查清楚,黃剋誠立即派人先通知,並派人奔赴各地,勢必要將這些事情查清楚,
“一定要大膽調查,一切後果由我來承擔”
黃剋誠的話語打消瞭工作人員的疑慮,工作人員開始馬不停蹄的調查,黃剋誠與都有在湖南工作過的經曆,並且在湖南工作期間,黃剋誠就瞭解到是一個踏實穩妥的人,並且在任何事情上,都積極聽取不同的意見,上對領導,下對百姓,的口碑始終都是非常良好。
果然正如黃剋誠所預想的那樣,在調查人員還未齣結果時,的迴信已經到瞭中紀委,首先錶示瞭三件事確有其事,並且已經做齣瞭相應的處理。
一、在江蘇視察時,並不是要求戒嚴,而是江蘇省委自作主張,得知此事後已經親自給江蘇省委打瞭電話,並嚴厲批評的這種做法。
二、得知椅子被收藏的也已經給黨校打過電話,並讓人將椅子撤掉。
三、交城已經沒有的房子瞭,信中所說的修房子是哥哥的房子,但是也已經勒令山西省委馬上停工。
針對信中舉報的三件事,態度明確,且處理方式也是非常得體的,黃剋誠對的迴信錶示瞭欣慰,得到迴復的黃剋誠讓調查人員不用再調查,但是要拿這件事情做點文章。
以身作則 嚴以律己
黃剋誠將的迴復發錶在瞭黨風黨紀上,並以此來警醒黨內的同事,並且將此事上報中央,黨中央對於黃剋誠的上報引起瞭高度的重視。
勞心勞力的黃剋誠晚年大多日子都是自醫院度過的,即便這樣,黃剋誠依然放不下自己的工作,隨著黃剋誠的病越來越重,黃剋誠主動提齣不要在治療以及停止給自己用藥,不必浪費國傢的資源,將這些留給更需要的同誌,彌留之際的黃剋誠心中所想依然是自己的葬禮不要鋪張,不浪費國傢的錢財,不但要聽從組織上的安排,並且子女也不要再嚮組織上提齣任何的要求。1986年,12月28日,黃剋誠因病永遠地閉上瞭雙眼,享年84歲。
1981年6月,正式辭去瞭主席以及軍委主席的職務,慢慢淡齣瞭政治舞台,安心做一個普通人,2008年6月,因身體不適住院,本以為隻是年紀大瞭,可誰知,這一去就在也沒迴來,2008年8月20日,在北京301醫院永遠的閉上瞭自己的眼睛。
雖然已經去世,但是國傢和人民將永遠記住他,記住他為新中國做齣的貢獻,祖國永遠記住的將是那些永遠忠誠於祖國,永遠奉獻於祖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