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1/2022, 4:34:07 PM
在天津市平津戰役紀念館中,有一件看起來十分平凡的藏品,靜靜地躺在陳列櫃中,那是一支賽璐珞材質的墨綠色鋼筆,上麵隻有一些簡單的金色花紋。
但我們絕對不能小視這支鋼筆,當年蘇靜將軍正是用它在《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上莊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
纔讓北京這座曆史文化名城免於遭受戰火的摧殘,為華北地區的全麵解放,立下瞭汗馬功勞。
一、蘇靜的首次談判
在1948年11月,隨著東北野戰軍在遼瀋戰役中取得全麵勝利,他們在經過簡單的休整後便火速入關,趁傅作義來不及反應,便將他的主力軍隊圍睏在各大城市之中,形成瞭隔而不圍,圍而不打,斷其退路的局麵。
古城北平(北京)更是很快就被解放軍戰士從四麵包圍起來,傅作義也失去瞭和周邊部隊的聯係。
▲蘇靜將軍的鋼筆
在這種局麵下,傅作義身邊的共産黨地下工作者開始對他做起瞭工作,希望他能夠率部起義,這樣北平就可以免受戰火摧殘和生靈塗炭。
傅作義在思索良久後,於12月15日,與解放軍指揮部取得聯係,決定派齣兩名使者崔載之和李炳泉齣城,與解放軍會談,協商和平解放事宜。
羅榮桓將軍得知這一情況後,便叫來瞭時任東北野戰軍司令部參謀處處長的蘇靜,要求他做好接待和後續的談判工作。
蘇靜為瞭錶示重視,在兩天後帶著部分隨從,提前在約定地點八裏莊外,等候傅作義代錶的到來,在與他們見麵後,更是將他們拉到瞭莊裏,和兩人談起瞭心。
▲蘇靜將軍
蘇靜為瞭穩定兩名代錶的情緒,並沒有用十分正式的口吻,在詢問傅作義態度的同時,他們也會說些放鬆的話題,這讓這場交談的氛圍顯得很輕鬆融洽。
蘇靜通過這次對話,瞭解到傅作義希望我軍放鬆對南苑機場的火力打擊,與此同時,放他的嫡係部隊35軍離開包圍圈,來讓他有底氣製衡北平城內的中央軍勢力。
在蘇靜將這些意見傳達給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後,三人覺得此次傅作義的態度並不誠懇,中央軍委也提醒,傅作義很有可能是因為被打瞭措手不及,纔選擇說些“好話”來拖延時間。
因此在12月19日,劉亞樓與傅作義代錶進行的正式談判上,他明確錶示不會放35軍迴去,對南苑機場的控製也不會放鬆,而且傅作義必須解除華北剿總的全部武裝,解放後可以允許傅作義擁有兩個軍的部隊。
▲傅作義談判代錶地下黨員李炳泉
這一條件和傅作義的期望,相去甚遠,因此雙方沒有達成實質性的成果,不過由於蘇靜對於兩名談判代錶的熱情態度,讓傅作義並沒有對和談完全失去信心。
與此同時,傅作義還對和談抱有僥幸心理,他覺得自己可以憑藉王牌軍35軍,來坐地起價,因此他並沒有讓兩名代錶返迴北平,而是繼續留在解放軍駐地內。
二、傅作義的態度變化與第二次和談
事情的轉摺,在1948年12月21日到來,當天平津戰綫司令部,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在繼續保持對敵人分割包圍的基礎上,對固守新保安的35軍發動瞭全麵進攻。
在楊得誌將軍的指揮下,解放軍戰士隻用不到一天時間,便全殲瞭新保安的守敵,35軍軍長郭景雲絕望自殺,之後張傢口的敵人也被解放軍全殲。
這讓傅作義的嫡係部隊元氣大傷,他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處境。
▲新保安戰場上的東北野戰軍
在張傢口解放之後,傅作義召迴瞭此前派齣的談判代錶。
其中,作為地下黨員的李炳泉,在此後的日子裏多次找到傅作義,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希望其能夠重新開啓與解放軍的和談,爭取北平和平解放。
此時的傅作義失去瞭王牌,也沒有瞭和解放軍討價還價的資格,他知道自己之後很有可能受到蔣介石中央軍勢力的挾製,為瞭自己和北平的未來,他接受瞭李炳泉的意見。
派齣瞭自己的心腹周北峰少將,以及燕京大學教授張東蓀,去往解放軍駐地商討和談事宜。
▲國民黨名將傅作義
此次負責接待和會議記錄的人員,還是蘇靜將軍。
1949年1月7日,周張二人乘車來到瞭會議地點八裏莊,蘇靜將軍熱情地接待瞭他們,兩天後林彪、聶榮臻將軍來到瞭八裏莊,雙方的第二次和談正式開始。
和第一次和談時相比,傅作義代錶此次提齣的條件顯得閤理瞭很多。
他們先是要求傅作義的直屬軍隊,在解放後要以團為編製接受整編,之後繼續歸傅作義統率。
其次是要釋放在新保安和張傢口戰鬥中的俘虜。
林彪聽到後錶示: 國民黨的所有軍隊在和平解放後,都要接受解放軍的整編,傅作義的老部隊可以再整編成一支新軍,之前的戰俘會被釋放,而且對傅作義麾下將士此前的行為,既往不咎,如果願意繼續在解放軍工作,可以為他們提供崗位,想要還鄉,解放軍也會支付給他們路費。
林彪的意見和傅作義代錶提齣的要求,大緻相符,因此雙方很快達成瞭共識,蘇靜根據會議內容,整理瞭一份《會議紀要》。
與會的林彪、聶榮臻和周北峰等人都在這份協議書上簽瞭字。
▲參與北平和談的雙方代錶
在整理完會議紀要之後,周北峰等人著急迴去嚮傅作義復命,但細心的蘇靜覺得應該給他們送點禮品,便從之前在錦州繳獲的戰利品中,找到瞭兩雙皮靴讓周北峰帶迴去。
如今這兩雙皮靴也和蘇靜將軍的鋼筆一樣,成為瞭珍貴的曆史文物。
三、北平的和平解放
在周北峰等人迴到北平後,傅作義雖然對和談的內容比較滿意,但他還是沒有對北平和平解放的具體時間進行錶態。
針對這一情況,解放軍指揮部在加緊對北平包圍的同時,決定在1949年1月13日對華北地區的另一座大城市天津,發起全麵進攻。
在發動進攻的時候,蘇靜將軍已經抵達瞭距離北京更近的五裏橋村,並在村子裏布置起瞭會場。
因為他知道在天津的戰事打響之後,傅作義就要坐不住瞭。
果然在13日下午,蘇靜就接到瞭周北峰的電報,他錶示自己會和鄧寶珊將軍一同齣城,與解放軍商議北平和平解放事宜。
▲解放軍解放天津
在周鄧二人到達五裏橋村後不久,天津就被解放軍攻剋瞭,北平解放的第三次和談,也正式開始。
此次傅作義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任何談判的籌碼瞭,因此欣然接受瞭我軍提齣的改編國民黨軍,以及後續接手北平的相關事宜,並針對工作中的細節,進行瞭仔細的探討。
16日,與會雙方根據協商結果,整理瞭一份《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協議》,林彪、羅榮桓、聶榮臻、鄧寶珊、周北峰等人都在這份協議上簽下瞭自己的名字。
在當天舉行的晚宴上,林彪錶示希望傅作義能夠在21日前,將北平守軍派齣城外,並在德勝門外設置兩軍共同指揮的指揮所,在其做齣這些行動後,解放軍會派代錶進城協助其完成後續工作。
▲傅作義部隊齣城接受改編
鄧寶珊聽後錶示,可以將部隊開齣北平,但他希望解放軍能夠盡快派軍政代錶入城,這樣可以讓後續工作的開展變得更加順利,也能夠對初步協議進行完善。
林彪聽後十分開心,他當即命令蘇靜作為解放軍代錶入城,協助傅作義完成北平的和平解放。
在蘇靜入城之後,傅作義錶示他對於蘇靜完全信任,因此他可以直接和自己的下屬,針對北平解放事宜進行討論,他完全接受討論的全部內容。
在之後的幾天裏,蘇靜和傅作義的代錶王剋俊等人,針對之前的協議又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他們將部分細節進行瞭完善,最終提齣瞭包含18條協議的新版本,即著名的《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
在協議製定完成後,蘇靜將軍作為解放軍方麵的全權代錶,和傅作義的代錶王剋俊、崔載之一同在這份協議上簽署瞭自己的名字。
隨著這一協議的簽訂,北平的和平解放工作也正式展開,這座曆史文化名城能夠在戰爭中得到保全,實在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奇跡。
▲慶祝北平解放的人群
而蘇靜將軍在整個談判期間,無論是會議記錄,還是最終簽名,使用的都是如今陳列在平津戰役紀念館中的那支鋼筆。
這支鋼筆讓一座古城幸免於難,更讓幾百萬百姓免於流離失所,其在曆史上的意義,不啻於北平城外的百萬雄兵。
與此同時,其還展現齣瞭新中國政府的寬闊的胸懷,和對於百姓的關心,這讓它成為瞭中國革命曆史上的重要文物,並將持續為後人訴說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注:
本文關於蘇靜將軍與北平解放的相關內容,參考自《和平的使者――蘇靜與“北平和談”》,刊登於《黨史文匯》199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