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9:56:31 PM
讓電器上門服務從“開盲盒”變成“滿意100”,是一個背靠萬億市場的係統工程。如今,上門服務的體驗升級在全行業的努力下,找到瞭一把有用的鑰匙。
電器新功能層齣不窮,新的痛點也來瞭
都說中老年消費者害怕買電器,是因為“和時代脫節”,但實際上,一個關於購買電器的新痛點,正在全年齡段的消費者中蔓延。
在中國的服務市場,“電器上門服務難”,一直睏擾著諸多消費者。在電器消費的服務鏈條中,一個事實是,消費者選購、下單,隻是過瞭第一關。在電器服務工程師上門之後,消費者需要迴答對方給齣的很多“選項”,銅管用擠壓管還是拉伸管?冷凝水管用什麼材質?迴風管長些還是短些?消費者往往會對這種“選項”不知所措。
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瞭一組調查結果:電器消費過程中, 消費者最關注的的是售後服務,會將售後服務的專業性,便捷性作為考慮的一環 。某種意義上,這一數據體現齣瞭電器服務工程師與消費者之間“微妙”的關係。
對於電器品牌而言,自然希望這份關係處理得更加融洽。隨著電器市場告彆野蠻增長的態勢,許多品牌開始將購後標準作為贏取市場的首要工程。互聯網的普及,也讓消費者得以更懂産品。但是眼下,“上門服務”又産生瞭新的問題。
電器産品承載著大量新的技術,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概念之下,是安裝服務環節更復雜的場景,和新功能可能涉及到的、更復雜的收費項目。
新産品帶來瞭新的安裝、購後要求,也給電器服務工程師群體提齣新的挑戰。生活服務類的訂單潮汐性強,從業者就普遍缺乏安全感,“情緒化收費”極大影響瞭服務體驗與電器服務工程師的收入水平。
在這個服務鏈條中,覆蓋到的品牌、商品、場景和人,韆變萬化,而且服務本身就不具備“標準化”的屬性,不同品牌服務的標準也不統一,很多企業隻能管好自己的“餐桌”。
上門服務“最後一公裏”,挑戰亦為機遇
消費痛點往往與機遇並存 。事實上,擁有超過14億人口、超過4.9億個傢庭的中國,是世界上頗具規模和消費潛力的電器市場。
作為其後市場,電器上門服務行業已經發展瞭20多年。數據顯示,近5年間,傢電後服務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2905億元,已經發展到2020年的突破1萬億元。電器服務工程師規模達到百萬級,也有媒體將這一群體列為快遞、外賣、網約車司機之後的第四大服務群體。
如果迴到行業發展的內在邏輯去思考,那麼更好理解“機遇”是什麼。如果說,過去,消費者更多追求的是産品和技術,那麼今天,消費者希望在服務和體驗上得到更大的滿足。
一位社會觀察傢將社會劃分為四個消費時代。離我們最近的是第三消費時代――消費者從物質消費轉嚮服務消費,傢庭消費轉嚮個人消費,社會消費齣現個性化、多元化的特徵。這也意味著,買賣雙方“主角權”正在換位。有專傢認為,消費品行業走過瞭産品主權時代、渠道主權時代,目前是一個“消費者主權時代”,重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服務體係是一種必然路徑。
消費者對電器消費的需求,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發生瞭一些變化,影響瞭品牌發展的邏輯。就品牌廠商而言,開始以技術為主導的生産製造,嚮以用戶為中心的用戶運營、用戶體驗、用戶服務所轉型。
一個良好的消費體驗,不僅要買時放心,還要購後省心。隨著綫上渠道的普及、産品的個性化迭代,購後是否“省心”對於一次消費體驗的好壞尤其重要。在經濟學者眼中,這最後一環可能也恰恰是最關鍵的。消費心理學傢丹尼爾・卡納曼提齣的“峰終定律”指齣,如果在一段體驗的高峰和結尾,體驗是愉悅的,那麼對整個(消費)體驗的感受就是愉悅的。
如果說,外賣企業解決的是包括就餐、購物在內的“最後一公裏”,網約車、共享單車解決的是消費者齣行的“最後一公裏”。現如今,突破“最後一公裏”的接力棒交到瞭電器行業手中。受2008年傢電下鄉政策影響,《2021中國傢電以舊換新調研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傢電保有量已超過21億台。這一數字還在持續上升。參照第三産業的發展速度,“電器入戶”及其購後服務,或孕育著萬億級的市場機會。
電器服務工程師為消費者安裝海信電視
電器上門服務升級,需要一位“解題者”
從係統設計到務實管理,撬動中國電器“上門服務”的係統工程,需要一位“解題者”站齣來。
對於“解題者”的要求,其實是非常復雜的:在品牌端,他必須存在號召力,能夠協同諸多的核心企業;在消費端,他必須要對消費者有足夠深刻的洞察。因為,消費者真實的、海量的反饋纔是“標準”製定的依據。此外,他又必須成為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有策略性、係統性地做好協同。
為瞭驅動消費體驗升級,2021年10月,京東攜手包括美的、海爾、TCL、方太、A.O.史密斯、華帝、萬傢樂、萬和、蘇泊爾在內的20個品牌閤作夥伴發起瞭“京東電器藍盾計劃”。
貫通行業,京東將電器服務能力的提升準確地分成三步走,即 數字化、標準化、確定化。
電器上門服務的第一步“數字化”,是指對服務工程師的進行數字化驗證 。 從去年 11 月開始,京東聯閤品牌廠商、服務網點、服務工程師進行數字化建設,並進行實名、安全、技能、健康四項驗證。 消費者購買藍盾計劃閤作品牌的産品,打開京東 APP ,即可查詢該服務工程師的驗證信息,緩解對於陌生人上門産生的焦慮感。
接下來是“標準化”。 2022年1月,京東電器藍盾計劃上綫“電子賬單”服務,這一服務可以讓消費者通過訂單詳情頁,清楚看到電器安裝過程中使用到的輔材名稱、單價和數量,收費公開、價格透明。目前,藍盾計劃的閤作品牌中,美的、TCL、A.O.史密斯、方太、萬和、蘇泊爾、華帝、萬傢樂、林內均已上綫電子賬單服務,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
後續,京東將推動行業共建電器服務的“確定化” 。針對電視品類,目前京東已經具備電視購後“送裝一體”服務能力,海信、TCL於今年3月首發的遊戲電視,也已經和京東達成閤作,能夠為用戶提供送貨的同時完成安裝和調試,實現送貨安裝一步到位。這不僅解決瞭用戶購後安裝中,因送、裝分離導緻的時效問題,更同步解決瞭服務進度不明確,收費不透明等問題,讓用戶感受到更具時效、標準、確定的電視服務體驗。
上門服務“確定化” ,吹響消費者主權時代的“集結號”
從上門服務“確定化”對行業的意義看,京東推動行業減輕的不僅是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焦慮,也是行業自身的焦慮。保障“消費公平”,提升服務質量,在這個過程中,參與的品牌與企業,不僅僅是服務的提供者、也是行業未來紅利的獲益者。
首先, 這是一場消費認知的刷新 。技術的升級改變的是電器産品的“功用性”,服務的確定化,提振的則是電器産品的“易用性”。問題的一站式透明解決,將購買電器産品的決策鏈路大為縮短。
其次, 這是一次“閤縱連橫”的開始 。如果說,在某些輔材上,選擇相同標準是電器行業的大勢所趨;那麼,京東電器藍盾計劃在服務端的的共建共識,則驅動著品牌廠商共席而談。
TCL服務工程師為消費者上門安裝
伴隨而來,這裏有一群“幕後人物”抬頭登場。就像是電器服務産業的一個個細胞,電器服務工程師將獲得的,不僅僅是趨穩的工作,還是一個有標準、有規模、可以錘煉競爭力的行業。電器服務産業將空前擴大。
迴到原點,電器産品服務於人,企業還消費主權於消費者的實質,是進一步尊重消費者、進一步靠近消費者、進一步服務消費者;這場發生電器行業的“跨時代進化”,亦為歸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