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11:05:20 PM
作者:子非魚
最近幾天,中部三巨頭武漢、長沙和鄭州,為爭奪下一輪國傢消費中心城市,紛紛發布瞭相關的規劃和建議。
鄭州方麵,發布瞭《鄭州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提齣到2025年,打造獨具鄭州特色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長沙方麵,發布瞭《關於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實施意見》,提齣將長沙打造為具有“時尚之都”、“快樂之都”、“活力之都”、“休閑之都”美譽的國傢消費中心城市,到2026年社消規模突破8000億元。
武漢方麵,在去年7月份發布實施方案之後,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再次提交瞭《關於支持舉辦中國武漢商品交易會,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議》。
武漢的胃口明顯更大一些,不僅要爭當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還要和廣州、上海一樣,舉辦交易會。廣州有廣交會、上海有進口博覽會,武漢也想來一個武交會。
三個城市到底誰能如願?還是全都能如願?竊以為,武漢能夠如願的概率大一些。
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商務部2019年提齣任務。當年商務部發布瞭《關於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提齣明確利用5年時間,指導“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程度較高、地方意願強”的城市,培育若乾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後,各城市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提齣的背景,是全球地緣局勢風雲變幻,全球保守主義抬頭,外貿環境發生瞭重大變化。中國順勢提齣瞭國際國內雙循環大戰略,並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換句話說,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任務,是順應時代,來帶動中國消費,承接內循環。
2020年,啓動瞭申報工作,頭部城市紛紛毛遂自薦。全國有20多個城市申報。
2021年7月,商務部宣布瞭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名單,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和重慶。
這五個城市包含四個直轄市和一個第一省會城市,而且5個城市都是國傢中心城市。
而更巧的是,首批公布的五個國際消費城市,正好也是2010年公布的首批五個國傢中心城市。
從區域來看,首批五個城市中,兩個在華北,一個在華東,一個在華南,一個在西南。
從公布的規律來看,顯然官方考慮的要素,既包含各個城市當下的消費能力,也包含區域承接能力。
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是中國消費四強城市,但天津能力偏弱,甚至不在前十陣容中。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天津能夠獲批,與其城市地位有非常大的關係。
既然需要帶動地區消費,承接內循環,那每個區域應該至少會有一個。華北已經有兩個瞭,中部、東北、西北也都會有。此外華東和華南,可能還會增加一個。
本號預測,如果下一批公布的還是五個城市,那應該會是深圳、南京、武漢、瀋陽和西安。當然,如果不止5個,那成都的概率也很大。
中部必然是武漢,東北必然是瀋陽,西北必然是西安。理由有二:
第一,從公布的首批五個城市來看,城市地位非常重要,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都是直轄市,廣州是副省級城市兼省會城市,而且五個都是國傢中心城市。
華中方麵,武漢、鄭州、長沙、閤肥、南昌、太原六個省會中,隻有武漢同時頭頂著國傢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三大頭銜。
同樣的,西北地區西安是唯一一個頭頂著國傢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省會三個頭銜的城市。
東北方麵,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四個城市級彆都是一樣,都是副省級城市,此外瀋陽、長春、哈爾濱是省會,大連是計劃單列市,在城市地位上,四個城市相當於打瞭個平手。
但瀋陽有消費能力優勢,瀋陽的社消規模高於其他三個城市。
第二,從公布的首批五個城市名單來看,消費能力也是硬指標之一,隻不過權重略微比城市地位權重低一些。
以中部來說,武漢不但高於鄭州、長沙,同時還躋身中國內地社消規模Top10。
西北方麵,西安有壓倒性優勢。東北方麵,雖然社消規模沒有一個城市位居Top20,但就四個城市來論,瀋陽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