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1/2022, 2:29:30 PM
“ 秦王掃六閤,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李白這韆古傳唱的名句將秦始皇“韆古一帝”的霸氣盡顯。
“六王畢,四海一”,這位一統天下的“始皇帝”,兩韆年間固然有不少人贊頌,但挨得罵更多,郭沫若便是罵得最凶的人之一。
郭沫若大罵秦始皇
1921年,郭沫若在《我國思想史上之澎湃城》中寫道:“嬴秦焚書等於維蘇勿噴火”,使得中國固有文化受到嚴重損失。這是郭沫若對秦始皇的最早評價。
其後,郭沫若通過文學創作來錶達他對秦始皇的極度反感之情。在小說《秦始皇之死》(1935年),郭沫若將秦始皇塑造成瞭精神和肉體上雙重殘疾者,他在瀕死之際瘋瘋癲癲,悔悟“最該死的要算是我的焚書坑儒”,“思想哪裏是能用暴力統一起來的呢?”
在曆史話劇《高漸離》中(1942年),秦始皇既猥瑣好色又暴虐嗜殺,他口齣狂言:“我是上帝的化身,我是開天闢地以來第一個真人。”
郭沫若對秦始皇評論最多的是收錄在《十批判書》中的學術論文《呂不韋和秦王政的批判》。文中將秦始皇稱為“空前的大獨裁者”,“一位極端的秘密主義者、極權主義者、實行萬世一係的人。”指斥秦始皇的“天下,一人之天下也,非天下人之天下也。”
有人講郭沫若“一生都和秦始皇較勁”,其實不然,這些文章作品都是解放前所作,而建國後,郭沫若對秦始皇的態度發生瞭根本性改變,特彆是被告誡“勸君少罵秦始皇”後。
郭沫若從生理上攻擊秦始皇
《呂不韋和秦王政的批判》全文四萬多字,洋洋灑灑,氣勢如“長江大河,飛沙走石”,全方位地對秦始皇展開批判,甚至不放過他的“肉體”。
這位未來的大獨裁者,據《史記.本紀》所載,精神和肉體兩方麵顯然都很有缺陷。以下是尉繚所說的話:“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齣人下,得誌亦輕食人。”
這所說的前四項都是生理上的殘缺,特彆是“摯鳥膺”,現今醫學上所說的雞胸,是軟骨癥的一種特徵。“蜂準”應該就是馬鞍鼻,“豺聲”是錶明有氣管炎。軟骨癥患者,骨的發育反常,故而胸形鼻形都呈變異,而氣管炎或氣管枝炎是經常並發的。有這三種癥狀,可以下齣軟骨癥的診斷。因為這生理上的缺陷,秦始皇在幼時一定是一位可憐的孩子,相當受瞭人的輕視。
郭沫若不愧是“我自己是學過醫的人”,隻憑隻言片語,就給秦始皇做齣瞭軟骨癥患者的診斷。
郭沫若很看重自己的學醫經曆,經常在文中強調“我自己是學過醫的人”,“郭沫若專業醫學知識之文學錶現”也是個話題。但其醫學水平到底如何,不得而知,我隻知道他是在文史諸多領域都稱為大傢的。感覺像他這樣有古文功底的人,不該不知道上文尉繚所講的意思,可能是刻意為之吧。
《史記.三傢注》是這樣解釋“蜂準”的:“蜂,一作‘隆’。蜂,蠆也,高鼻也。”意思很明確,“蜂準”(隆準)是指“高高的鼻子”,而不是郭沫若所說的畸形凹陷的“馬鞍鼻”。
“長目”,這個好理解,細長的眼睛唄。“長”在古語中也有大的意思,《太平禦覽》提到秦始皇的相貌時用的便是“大目”。郭沫若偏偏把其注解為“‘長目’疑作‘馬目’,如此方與上下文動物名匯為類,‘馬目’形容其眼球突齣。”
“猛獸不群,摯鳥不雙”,“摯鳥”是一種凶猛的鳥,如鷹、雕等。《史記.三傢注》:“摯鳥,鶻,膺突嚮前,其性凶悍。”人傢本意是講秦始皇鷹揚虎視的雄姿,郭沫若卻臆斷為:鷹胸=雞胸=軟骨癥。
“豺聲”當然是豺狼的叫聲瞭,雖然我沒聽過,想象中或殘忍,或洪亮,或沙啞,怎麼能和“氣管炎”扯到一塊呢?
秦始皇是英武瀟灑的美男子
曆史資料中,除瞭《史記》中尉繚對秦始皇的相貌描述外,宋代《太平禦覽》還轉引瞭《河圖》對秦始皇相貌的記載:
《河圖》曰:“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鼻,長八尺六寸,大七圍。手握兵執矢,名祖龍。”
總起來看,秦始皇很有帝王相,鼻直口方,高鼻梁大眼睛,身高八尺六寸(相當於1.98米),魁梧偉岸、雍容軒昂。
曆朝曆代,人們雖對秦始皇的為政措施褒貶不一,但對《史記》和《太平禦覽》記載的秦始皇的外貌和氣魄,都是認同的。
和郭沫若同時期的著名的曆史學傢翦伯贊,在其《秦漢史》中推斷道:“他並不是後世所想象的生長著一副嚴肅可怕的麵孔,假如他多少有些母親的遺傳,他應該是一位英俊而又漂亮的青年。”
秦始皇的生母趙姬,有傾國傾城之姿。父親秦異人的相貌,史書中雖沒直接記載,但通過僅憑一麵之緣,便讓眼界頗高的華陽夫人“悅其狀、高其知”,認為義子這件事,便足可見其儀錶、談吐都是極有魅力的。
這樣高顔值的父母,生下的孩子容貌儀錶又豈會差呢?
翻遍史料,曆代秦君多為體魄強健的尚武之人,全無軟骨病的記載。而且秦人擇儲君,並無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擇勇猛者立之”。斷不可能將決定大秦未來走嚮的儲君之位,傳給一位“先天畸形嚴重不足幾近殘廢”的王子的。
“荊軻刺秦”一事,也可佐證秦始皇是雄健英武之人,如果是個殘疾的話,這讓“天下第一刺客”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