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7/2022, 8:15:20 AM
來源:米筐投資
推薦關注!
最近看到某券商針對美團傭金並不高、一天一億單不是夢的討論,著實把我的褲子都嚇掉瞭。
券商真的不做外賣,根本不知道資本擠壓勞動的苦。
他忽略瞭這樣一個事實:資本利用數據如何讓商傢産生競爭,又如何事後壓榨沒有資本托底的(小)商販,進而對小商販開展清理運動,以保證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不僅外賣,還有購物與齣行。
核心觀點:
1,券商(機構)忽略瞭大廠利用商戶低價競爭,特彆是由小商戶建立起來的生態圈,進而瘋狂擠壓商戶利潤的事實;
2,排擠的核心對象是沒有資本托底的小商販,對於小商販的齣清運動不僅僅有做外賣的小商傢,還有購物與齣行領域的商傢;
3,這種現象會導緻行業的集中度提高,小商販要麼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要麼艱難生存尋找新的就業渠道;
4,互聯網“創新”業務沒有帶來足夠多的外部就業,成本的轉移會加劇勞動對資本的仇視,一旦對這種仇視得不到正反饋,勞動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摺扣,躺平的心態就會一進步蔓延。
1
幾天前,發改委等14部門發文要求,“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台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降低相關餐飲企業經營成本”。
原本是引導大廠做好讓利,讓整個生態圈可持續發展,卻被某些券商洗地,認為美團的傭金率並不高。
測算的結果約為12% ,符閤全國工商聯“外賣平台抽擁在10%-15%區間纔是餐飲企業可以接受的”提案。
他完全忽略除技術服務費和履約費之外, 傭金率接近20%(有的更高),紅包、活動等費用幾乎完全由商傢承擔的事實。
(圖一,來源:申萬宏源研報)
同一地區同一産品的商傢隻能在紅包和活動上競爭,進一步壓低外賣的利潤空間。
與網上的賣傢經曆何其相似。
不得不說,券商是真的沒有做過外賣,不知道資本擠壓勞動的苦。
2
當然,必須承認互聯網對完成商品交換帶來的積極作用,讓生意變的不再局限於以前特定的區域,而讓商傢有瞭“更廣闊的市場”。
但是,前期通過巨額補貼圈占市場,生態圈成熟之後,不通過掌握的大量數據優化上下遊的利益分配問題,而是 利用手中的數據對商傢和消費者宰殺令人嗤之以鼻。
這是資本對勞動傷害的第一惡。
據美團-W財報,2019年就已經實現利潤淨增長。
疫情的兩年,讓美團外賣的收入進一步增加,淨利潤減少(甚至虧損)完全是對“新業務及其他”補貼導緻的,比如美團優選、美團賣菜等。
(圖二,美團―W利潤情況)
從股東的角度講無可厚非,但是對於賣傢來說卻很不公平。
外賣這一塊兒實現利潤淨增長之後,理應優化處理好商傢、消費者與騎手的利益分配問題,閤理讓利,讓三者平衡,持續發展。
現實是,一邊瘋狂收割一邊瘋狂補貼占領新的市場。
(圖三,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個月業績公告部分內容)
顯然,外賣商傢沒有義務嚮你的其他市場“補貼”!
此外, 資本的第二大惡就是人為的挑起低價競爭,然後拋棄小商傢。
為瞭利益最大化,讓有限的騎手資源更多的嚮高客單價的賣傢傾斜,修改
傭金比率,變相的拋棄小商傢。
按照2021年最新的外賣傭金率(見圖一):
1,配送距離3公裏以內,單價20元(以下)的小商販傭金變高,單價越高剩的傭金更多;
2,配送距離3公裏以外,單價20元(以下)的小商販承擔更高的傭金比例,單價越高,傭金比例節省的越明顯。
隻能說, 沒有規模優勢客單價又低的小飯店隻會在這場新的變革中慢慢失去互聯網帶來的市場紅利,以後的餐飲更加集中於有資金有品牌的高客單價商戶。
剩下的,就看誰的成本更低!
很難想象一個賣熱乾麵的賣傢如何在成本上打敗一個賣披薩的賣傢,又很難想象一個賣熱乾麵的賣傢又會以怎樣的砸錢方式贏得同一個地區的另一個熱乾麵賣傢?!
捲吧,盡情的捲吧。
大傢都沒得生意做天下纔太平。
3
上述的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外賣行當,還有網絡購物和齣行領域,特彆是網購。
隨著網購生態的成熟,流量成為商傢的必爭之地,特彆是13年以後。
同類型商傢,比誰砸錢多、車開的好。
15年之後變的越來越魔幻。
商傢互相壓低價格的競爭模式,擠去瞭巨大的利潤空間,造成供應鏈齊全成本更低的賣傢占據整個市場。
近幾年,小商傢越來越意識到,無論你怎麼開車,流量始終沒有嚮你這邊跑。
支齣與獲得的迴報嚴重不成比例。
局麵變成,“開車死得快,不開車等死”的必死局麵。
也造成最近兩年,網絡賣傢的逃離人數逐漸增多。
這不是創新帶來的有效競爭,而是大廠人為的流量傾斜,造成行業集中,甚至是“壟斷”。
比如某寶某多,原本木質存錢罐類目由幾個小商傢經營,流量分配依據店鋪信用相對均衡的分配,利潤也相對穩定。
低價的模式由小二挑起。
突然,某一天某個店鋪低價引流,導緻流量的均衡局麵被打破。建立在生産端的賣傢通過逐步犧牲利潤空間的方式占據市場。
最後生産銷售為同一個賣傢,其他小賣傢失業另尋他就。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做電商的真實故事。
這並非創新,因為它沒有帶來更大的外部性收益。
比如,汽車、飛機的齣現,讓原本依靠自行車郵寄東西的就業者失業,隨後參與到汽車、飛機的製造和服務業中。
――這是創新帶來的益處,生産效率更高效,産齣更多。
現在是,原本綫下的生意放到網上,低價競爭後的集中度提升迫使小賣傢脫離網絡銷售。原本10塊錢的商品經過競爭變成5塊錢,綫下再也乾不過網上的價格,以及原本由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網絡購物習慣導緻綫下比以前更難做。
――這是低價惡性競爭下集中度提高帶來的新形勢:生意緊緊圍繞著更少的人做, 新的就業渠道(送外賣、快遞員)又承載不瞭更多的就業人數。
送外賣、送快遞的紮堆現象成瞭兩年疫情中的新風景。
4
原本依靠勞動創造的收入被低估,就會讓更多人仇視資本。
――大廠一齣事兒,支持謾罵的呼聲很高就是最好的證明。
更可怕的是,一旦人們建立起資本(收益能力)大於勞動的心裏印象,就會重資本輕勞動,勞動的積極性就會降低。疊加高房價,年輕人的佛係躺平心裏就會進一步蔓延。
並非危言聳聽,真真實實地發生在每個新聞下麵的留言。
當務之急,高層需要注意這種情況,並采取有效措施,讓市場真真實實的脫虛嚮實。
反壟斷,特彆是互聯網數據、為資本設置紅燈,依然會成為未來監管的重點,且看後續。
~
瞅瞅那綠油油持續下跌的大廠股價,正在訴說著――
資本給我一顔色,我還資本一重錘!!
參考資料:
1,美團-W《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個月業績公告》;
3,網絡新聞《美團傭金究竟有多高?》。
視頻號:暴躁數據
米宅矩陣中專注數據分析
瞭解數據背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