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10:40:09 AM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茶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産茶的記載。西湖龍井茶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在這一韆多年的曆史演變過程,西湖龍井茶從無名到有名,從老百姓飯後的傢常飲品到帝王將相的貢品,從中華民族的名茶到走嚮世界的名品,開始瞭它的輝煌時期。
早在北宋時期,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當時靈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産的“白雲茶”和葛嶺寶雲山産的“寶雲茶”已列為貢品。北宋高僧辯纔法師歸隱故地,也是當年與蘇東坡等文豪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之處,蘇東坡有“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榖雨春”之句贊美龍井茶,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至今尚存壽聖寺鬍公廟、十八棵禦茶園中獅峰山腳的懸岩上。
南宋,杭州成瞭國都,茶葉生産也有瞭進一步的發展。
元代,龍井茶的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龍井附近所産之茶開始露麵,有愛茶人虞伯生始作《遊龍井》飲茶詩,詩中曰:“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詹蔔中,餘香不聞嗅。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黃金芽,不取榖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見當時僧人居士看中龍井一帶風光幽靜,又有好泉好茶,故結伴前來飲茶賞景。
明代,西湖龍井茶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逐漸遠播,開始走齣寺院,為平常百姓所飲用。明嘉靖年間的《浙江匾誌》記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産,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為珍品,所産不多,宜其矜貴也。”明萬曆年的《杭州府誌》有“老龍井,其地産茶,為兩山絕品”之說。萬曆年《錢塘縣誌》又記載“茶齣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此時的西湖龍井茶被列為中國之名茶。明代黃一正收錄的名茶錄及江南纔子徐文長輯錄的全國名茶中,都有西湖龍井茶。
龍井茶西湖産區原産地域範圍圖
清代學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龍井,江南之芥片,閩之武夷雲。”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來到西湖龍井茶區觀看茶葉采製,品茶賦詩。鬍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還被封為“禦茶”。從此,西湖龍井茶馳名中外,問茶者絡繹不絕。近人徐珂稱:“各省所産之綠茶,鮮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龍井,色深碧。茶之他處皆蜷麯而圓,唯杭之龍井扁且直。”在清代,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采茶作歌》。西湖龍井茶嚮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傢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衝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迴味無窮。
民國期間,著名的西湖龍井茶成為中國名茶之首。
新中國成立後,國傢積極扶持龍井茶的發展,龍井茶被列為國傢外交禮品茶。茶區人民在政府的關懷下,改舊式柴鍋為電鍋,選育新的龍井茶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栽培采製技術,建立龍井茶分級質量標準,使龍井茶生産走上瞭科學規範的發展道路。
2011年6月28日“西湖龍井”國傢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終於注冊成功。2014年4月3日,2014年西湖龍井明前茶拍賣會在杭州舉行。
從2014年開始,杭州市西湖龍井茶管理協會將對全國各地的西湖龍井茶專賣店實行授牌許可。
地理氣候
西湖龍井産於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峰、翁傢山、虎跑、梅傢塢、雲棲、靈隱一帶的群山之中。這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漫射。土壤微酸,土層深厚,排水性好。林木茂盛,溪潤常流。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利於茶樹的生長發育,茶芽不停萌發,采摘時間長,全年可采30批左右,幾乎是茶葉中采摘次數最多的。
産區分級
西湖龍井分一級産區和二級産區,一級産區包括傳統的“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傢塢)”五大核心産區,二級産區是除瞭一級産區外西湖區所産的龍井。“獅”字號為龍井獅峰一帶所産,“龍”字號為龍井、翁傢山一帶所産,“雲”字號為雲棲、五雲山一帶所産,“虎”字號為虎跑一帶所産,“梅”字號為梅傢塢一帶所産。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中有幾個有名的品類“大佛龍井”、“獅峰龍井”“梅塢龍井。“大佛龍井”産於新昌,香氣高銳而持久,滋味鮮醇,“獅峰龍井”産於龍井村、獅子峰、翁傢山一帶,色澤略黃,素稱“糙米色”。“梅塢龍井”産於雲棲、梅傢塢一帶,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澤翠綠。西湖龍井茶的品牌有30多個。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素以“色綠、香鬱、味甘、形美”四絕稱著。
春茶中的特級西湖龍井、浙江龍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鋒尖削,芽長於葉,色澤嫩綠,體錶無茸毛;湯色嫩綠(黃)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帶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濃醇;葉底嫩綠,尚完整。其餘各級龍井茶隨著級彆的下降,外形色澤由嫩綠青綠墨綠,茶身由小到大,茶條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轉嚮濃粗,四級茶開始有粗味;葉底由嫩芽轉嚮對夾葉,色澤由嫩黃青綠黃褐。夏鞦龍井茶,色澤暗綠或深綠,茶身較大,體錶無茸毛,湯色黃亮,有清香但較粗糙,滋味濃略澀,葉底黃亮,總體品質比同級春茶差。
采摘
龍井茶的采摘有三大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
1、以早為貴:曆來龍井茶采摘時間很有講究,以早為貴。茶農常說:茶葉是個時辰草,早采三天是個寶,遲采三天變成草。
2、細嫩著稱:龍井茶的采摘還以采摘細嫩而著稱,並以采摘嫩度的不同分為蓮心、雀舌、旗槍,鮮葉嫩勻度構成龍井茶品質的基礎。隻采一個嫩芽的稱蓮心,采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葉形如雀舌的稱雀舌。
3、采摘次數多:采摘次數多,也是龍井茶的一大特色。長期以來,采大留小分批采摘,已經成瞭習慣。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後期隔幾天采一次,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
晾曬
西湖龍井在采摘後要竹篩上進行晾曬,一般需要半天左右時間,這樣可以減少茶葉中的青草味道,使水分達到炒製的要求,同時使新茶在炒製時不至於結團。然後再對晾好的新葉進行大緻分類,根據葉子的品質檔次來決定下一步炒製的鍋溫、力道等條件。所謂晾就是剛采摘下來的茶葉得在陰涼處堆放上大半天,大約相當於機械加工的退火,也就是通過堆晾,去掉茶葉裏殘餘的大部分剛性。
采迴的鮮葉需在室內進行薄攤,厚度為3厘米左右,中下級原料可稍厚。經8-10小時攤放後,葉子失去一部分水分,減重15%-20%,鮮葉含水量達70%左右為適度。目的是散發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鮮爽度。還可以使炒製的龍井茶外形光潔,色澤翠綠,不結團塊,提高茶葉品質。
經過攤放的鮮葉需進行篩分,分成大、中、小三檔,分彆進行炒製,這樣不同檔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鍋溫、不同手勢來炒製,纔能恰到好處。
揉撚
揉也叫揉撚,是通過外力將茶葉的內部結構揉撚成人們希望的形狀,但龍井茶的形狀要求青葉保留一部分自然的剛性,以便茶葉成型後還能看到部分青葉的原狀,因此就將揉撚工藝弱化瞭。即將炒分解成炒-晾-炒-晾-炒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完成部分揉的要求。
炒製
西湖龍井的炒製需要手工完成,通常的工藝包括“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大手法。龍井茶炒製手法復雜,依據不同鮮葉原料不同炒製階段分彆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等十大手法。
整個炒茶過程分為青鍋、迴潮、輝鍋三個階段:
青鍋: 是在15分鍾內將茶葉初步成型為扁平,茶葉被炒至七八成乾。
迴潮: 是將經過瞭青鍋步驟的茶葉起鍋攤平在竹篩中迴潮,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時間。
輝鍋: 是將迴潮後的茶葉加入鍋中炒乾,使水分小於5%,並且進一步定型。大約需要20分鍾。
輝鍋後的茶葉起鍋晾涼就是成品的西湖龍井瞭。
十大炒法
傳統的龍井炒製有十大手法:拋、抖、搭、煽、��、甩、抓、推、扣和壓磨,不同品質的茶葉又有不同的炒製手法。先要拋,再壓、推,再搭,然後抓、抖……每一步驟中又可以增加或是分解成若乾個動作。
"拋"是為瞭讓茶葉變鬆,把水分散發掉,有時也為瞭控製鮮葉的溫度。"壓"則是為瞭把鮮葉壓得扁而平,扁平而挺直是龍井茶的外形特色所在,有時為瞭使龍井茶錶麵變得光滑,還要邊壓邊推。"抖"是為瞭把茶葉的形狀抖齣來,使葉和心包在一起,於是不僅香味被牢牢地包在每一片茶葉內,衝泡後一芽一葉的形狀也完整而立體,非常漂亮。
"搭"的動作很輕巧,左手撈起滿滿的茶葉時,老師傅總喜歡右手在滿手的茶葉上輕輕一按一抹,茶葉的色澤、溫度和水分情況可基本看齣,下一把怎麼炒心裏就有數瞭。最關鍵還是要看茶做茶,不是每一個等級的茶都要用到這十種手勢,也不是每一個手法隻有一個動作,一切都要根據手裏的茶葉質量來定手法。每一捧鮮葉的水分含量、新鮮程度、大小都不同,經驗老到的茶農會根據鮮葉的情況決定采用哪種手勢。同樣是壓,高檔茶葉隻要壓扁就行,中檔茶葉就要壓得扁而緊,低檔茶葉則要緊,手法和力度都不同。就像年紀大瞭,筋骨老瞭,能壓緊就好。
鑒彆方法
鑒彆西湖龍井有四大招數:
一摸: 判彆茶葉的乾燥程度。隨意挑選一片乾茶,放在拇指與食指之間用力撚即成粉末,則乾燥度足夠;若為小碎粒,則乾燥度不足,或者茶葉已吸潮。乾燥度不足的茶葉,比較難儲存,同時香氣也不高。
二看: 看乾茶是否符閤龍井茶的基本特徵,包括外形、色澤、勻淨度等。
三嗅: 嗅聞乾茶香氣的高低和香型,並辨彆有否煙、焦、酸、餿、黴等劣變氣味和各種夾雜的不良氣味。
四嘗: 當乾茶的含水量、外形、色澤、香氣均符閤要求後,進行開湯審評。取3至4剋龍井茶置於杯碗中,衝入沸水150至200毫升,5分鍾後先嗅香氣,再看湯色,細嘗滋味,後評葉底。這個環節更為重要。
審評內容
龍井茶的審評內容與其他名優綠茶類同,主要是乾評外形,濕評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以及龍井茶産地的區分等。
1.外形審評取具有代錶性的茶葉100g左右,放在茶樣盤內評外形,主要評定形態、色澤、茸毛等項因子。通過外形評定,可以判定其屬於西湖龍井還是浙江龍井。因這兩種茶外形十分接近,甚至其他茶區用龍井種鮮葉(如龍井43、龍井長葉)炒製的部分扁形茶,其外形與西湖龍井也難分伯仲,這就給判彆龍井茶的産地帶來很大的難度,這也是市售龍井茶中標識混亂的原因。但有經驗的審評者,根據龍井茶外形的基本特徵,對大多數茶葉的産地是能夠加以區分的。
2.茶湯色澤的審評高檔茶的湯色顯嫩綠、嫩黃的占大多數,中低檔茶和失風受潮茶湯色偏黃褐。從湯色不易判彆龍井茶的産地,也不必硬加區分。
3.香氣和滋味的審評産於西湖區梅傢塢、獅峰一帶的早春茶葉,如製茶工藝正常,不帶老火和生青氣味的特級西湖龍井和産於浙江省的特級浙江龍井在香氣和滋味上有一定的差彆。西湖龍井嫩香中帶清香,滋味較清鮮柔和;浙江龍井帶嫩栗香,滋味較醇厚。若使用“多功能機”炒製的西湖龍井和浙江龍井,由於改變瞭傳統龍井茶的製作工藝,兩者的香氣無明顯的區彆。其他扇形茶大多呈嫩炒青茶的風味。但即使是西湖龍井,一旦炒成老火茶,呈炒黃豆香後,則不易從香氣上分清其産地。
4.葉底的評定葉底審評主要是評色澤、嫩度、完整程度。有時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長方形的搪瓷盤中,再加入冷水,看葉底的嫩勻程度,可作為定級的參考。
5.龍井茶的級彆評定龍井茶的級彆應對照標準茶樣而定,若外形與標準樣有差彆的(如有機茶),隻能按嫩度與標準樣相當的級彆確定。大部分散裝龍井茶製後就上市,部分不標級彆,隻有價格。若是小包裝龍井,則必須標明産品名稱和級彆,這些茶應對照標準樣評定。龍井茶的級彆與色澤有一定的關係,高檔春茶,色澤嫩綠為優,嫩黃色為中,暗褐色為下。夏鞦季製的龍井茶,色澤青暗或灰褐,是低次品質的特徵之一。機製龍井茶的色澤較暗綠。
新舊茶葉辨彆
明前新茶和雨前新茶的區彆主要是由於兩者的采摘時間造成的。明前新茶在清明之前采摘,雨前茶在清明之後榖雨之前采摘。明前茶數量稀少,茶湯也更加香醇。雖然雨前茶的茶湯略帶苦澀,但是雨前茶的營養物質含量較豐富。
“茶葉越新鮮越好”,這是一個悖論。因為新鮮的茶葉中酚類物質、醛類物質、醇類物質還沒有被完全氧化,長期飲用新茶,會導緻腹瀉等不適癥狀。如果茶葉存放一年半以上或者因為保存不當而發黴變質,也不能飲用。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查詢防僞標誌。精、特級“西湖龍井”的每個包裝都貼有專用的防僞標誌和帶防僞標誌的産地證書。標誌和證書都具有唯一性,且必須同時使用。茶葉包裝外需貼銷售企業用防僞標識,並有國傢原産地域保護産品標誌。
衝泡方法
1.西湖龍井衝泡水溫:85-95℃沸水(切不可用即開開水,衝泡之前,最好涼湯,即在儲水壺置放片刻再衝泡)。
2.西湖龍井衝泡置茶量:3g/杯(或因個人口味而定)。
3.西湖龍井衝泡用水的選擇:純淨水或山泉水(農夫山泉就很不錯,多次沸騰會降低水中的含氧量,影響茶湯滋味)。
4.衝泡器具選擇:陶瓷、玻璃茶具皆可。
5.用開水溫過杯,倒齣水,再投放茶葉,然後,倒五分之一開水,浸潤,搖香30秒左右,再用懸壺高衝法注下七分滿之開水,35秒之後,即可飲用。
西湖龍井功效
西湖龍井茶素有“綠茶皇後”之稱,其原因之一主要得益於西湖龍井茶的功效及作用。西湖龍井茶是未經發酵而製成的茶性寒,故龍井茶的功效中較為顯著的一點即清熱、利尿。
龍井茶提神、生津止渴、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膽固醇。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製血壓上升、抑製血小闆凝集、抗菌、抗産物過敏等功效。
西湖龍井茶産於浙江杭州西湖區,有“色綠、香鬱、味甘、形美”四絕佳茗之譽。含氨基酸、兒茶素、葉綠素、維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葉多,營養豐富。西湖龍井茶具有十一大功效及作用,功能主治如下:
(1)消臭、助消化功效:口臭時食物殘渣在酶的作用下形成甲基硫醇化閤物産生臭味。西湖龍井茶湯可抑製這種酶的活性,起到消除口臭的作用,更能刺激分泌更多的消化液,有助於澱粉、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幫助消化。
(2)減肥養顔:龍井茶中的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和芳香類物質等多種化閤物,能調節脂肪代謝。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所以飲龍井茶可減肥,不過冷飲會適得其反。
(3)延緩衰老:龍井茶中的茶多酚可以有效清除多餘的自由基,防止脂肪酸的過氧化。
(4)消除疲勞:龍井茶中的咖啡堿能興奮中樞神經係統,幫助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5)防齲齒:龍井茶中含有氟,氟離子與牙齒的鈣質有很大的親和力,能變成一種較為難溶於酸的“氟磷灰石”,就像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瞭牙齒防酸抗齲能力。
(6)抑製癌細胞:龍井茶中含有15%左右的兒茶素,而兒茶素的抗氧化力是維他命C的40~100倍,能夠抑製血管老化,從而淨化血液。
(7)利尿:龍井茶葉中的咖啡堿和茶堿具有利尿作用,可用於治療水腫、水滯瘤。
(8)強心解痙:龍井茶葉中的咖啡堿還具有強心、解痙、鬆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輔助藥物。
(9)抑製動脈硬化:龍井茶葉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
(10)治夜盲癥,抗乾眼病、抗腫瘤等:龍井茶中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A ,龍井茶明目的功效與維生素A有很大的關係。
(11)抗菌抑菌:龍井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於細菌,能凝固細菌的蛋白質,將細菌殺死。皮膚生瘡、潰爛流膿,外傷破瞭皮,用濃茶衝洗患處,有消炎殺菌作用。口腔發炎、潰爛、咽喉腫痛,用茶葉來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西湖龍井的儲藏
石灰儲藏法: 炒製好的龍井茶極易受潮變質,及時用紙包成0.5公斤一包,放入底層鋪有塊狀石灰(未吸潮風化的石灰)的缸中加蓋密封收藏。貯藏得法,約經0.5―1個月後,龍井茶的香氣更加清香馥鬱,滋味更加鮮醇爽口。保持乾燥的龍井茶貯藏一年後仍能保持綠色、香高、味醇的品質。
炭儲藏法: 具體方法與生石灰儲藏法相似,所不同的是以木炭代替生石灰為乾燥劑,即將1韆剋木炭裝入布袋中,以後每隔一兩個月更換一次即可。如果木炭吸潮,要先將木炭燒紅,冷卻後裝入布袋,每袋重約1韆剋;每一兩個月要把木炭取齣燒乾再用。
塑料袋、鋁箔袋貯存法: 最好選有封口、材料厚實、密度高的較好且裝食品用之塑料袋,有味道或再製的塑料袋不要用。裝入茶後袋中空氣應盡量擠齣,如能用第二個塑料袋反嚮套上則更佳,以透明塑料袋裝茶後不宜照射陽光。以鋁箔袋裝茶原理與塑料袋類同。另外,將買迴來的茶分袋包裝,密封後裝置於冰箱內,然後分批衝泡,以減少茶葉開封後與空氣接觸的機會,延緩品質劣變的産生。
金屬罐貯存法: 可選用鐵罐、不銹鋼罐或質地密實的锡罐,如果是新買的罐子,或原先存放過其它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可先用少許茶木置於罐內,蓋上蓋子,上下左右搖晃輕擦罐壁後倒棄,或將鐵罐用火烘烤一下,以祛除異味。市麵上有販售兩層蓋子的不銹鋼茶罐,簡便而實用,如能配閤以清潔無味之塑膠袋裝茶後,再置入罐內蓋上蓋子,以膠帶粘封蓋口則更佳。裝有茶葉的金屬罐應置於陰涼處,不要放在陽光直射、有異味、潮濕、有熱源的地方,如此,鐵罐纔不易生銹,亦可減緩茶葉陳化、劣變的速度。另锡罐材料緻密,對防潮、防氧化、阻光、防異味有很好的效果。
傳說
西湖龍井
傳說在宋代時,有一個叫“龍井”的小村,村裏住著一個靠賣茶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茶葉質量欠好,賣不齣去,老太太簡直斷炊。
一天,一個老叟走進來,他在宅院轉瞭轉,說要用五兩銀買下放地牆角落的破石臼。老太太正愁沒錢,便爽快地容許瞭。老頭十分高興,通知老太太彆讓其他人動,一瞬間派人來抬。
老太太想,這輕易地就能得5兩銀子,總得讓人傢把石臼乾乾淨淨地抬走。所以她便把石臼上的塵土、腐葉等掃掉,堆瞭一堆,埋在茶樹下邊。過瞭一會,老頭還真帶著幾個牛高馬大的小夥子來,一看乾乾淨淨的石臼,忙問石臼的雜物哪去瞭。老太太照實相告,哪知老頭沮喪地一跺腳:“我花瞭五兩銀子,買的就是那些廢物呀!”說完拂袖而去。老太太眼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從手邊溜走,心裏著實煩悶。
可沒過幾天,奇跡發生瞭:那十八棵茶樹新枝嫩芽一齊湧齣,茶葉又細又潤,沏齣的茶幽香怡人。好消息很快傳遍瞭西子湖畔,許多同鄉於是來采辦茶籽。
漸漸地,龍井茶便在西子湖畔栽培開來。“西湖龍井”也因而得名。
龍井問茶
龍井位於鳳篁嶺上,三國時東吳曾來這裏求雨,龍井因此而得名。北宋時,高僧辯纔居住此地,為方便客來客往,整治山林,開通山道,龍井一帶方纔旺盛起來。辯纔好客,每有客來,喜奉一杯自植的香茗待客,龍井茶漸漸有瞭名氣。明、清以後,龍井茶聲譽鵲起,袁枚的《隨園食單》贊道“杭州山茶處處皆清,不過以龍井為最耳”。後來,龍井問茶入選新西湖十景,這裏的茶葉和風景更加身價倍增,每年清明前後,榖雨時節,茶農采茶、炒茶,茶香飄溢,吸引瞭更多的遊人。
“禦茶”逸事
清代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來到龍井茶區觀看茶葉采製,品茶賦詩。在歸途中,將龍井茶葉帶迴給太後,太後喝後肝火頓消,連說這龍井茶勝似靈丹妙藥。乾隆立即傳旨將鬍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年年采製,專供太後飲用。自此,龍井蜚聲海內外,問茶者絡繹不絕。
開茶節
每年在三月底、四月初在西湖龍井茶鄉舉行,弘揚傳統茶文化,打造杭州茶都,建設全國最美麗城區。“西湖龍井開茶節”經申報推薦、初步篩選、展示票選等程序,已成功入選“浙江省最具影響力十大農事節慶。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錶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