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4:15:03 PM
幾萬年以前,人體內已經有幽門螺杆菌的存在,它默默在人體胃裏麵定居,和人類同呼吸,共生長!
但人們不知道它的存在,因為人們一直認為,在胃酸條件下,不可能有細菌生存。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上世紀80年代,兩位澳大利亞科學傢巴裏・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瞭它,並且懷疑它跟胃潰瘍的發病有關。
兩人的科學發現顛覆認知,他們也因此獲得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
就在最近(2021年12月),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下屬美國毒理研究所公布瞭第15版緻癌物報告。其中 幽門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確人類緻癌物 [1]。
關於幽門螺杆菌,普通人仍然有很多疑問。今天就大傢關心的問題逐一解答。
Q1幽門螺杆菌是什麼?
幽門螺杆菌是一種能在胃酸條件下生存的細菌。
它進入人體內後,會寄居在胃上皮細胞的錶麵,人體難以自發清除。
Q2幽門螺杆菌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幽門螺杆菌會産生各種對黏膜有破壞作用的酶和細胞毒素,還會刺激上皮細胞釋放炎癥介質損傷黏膜,是多種胃部疾病的誘發因素。
中國是幽門螺杆菌感染高發國傢,25~30%的感染者會齣現不同程度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
幽門螺杆菌感染還與胃腸道外疾病,如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自身免疫病、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2]。
雖然並不是所有幽門螺鏇杆菌的患者都會得胃癌,但是由於反復的炎癥刺激,特彆是胃竇感染的患者會增加胃癌的風險,幽門螺杆菌也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列為一類緻癌物[3]。
Q3怎麼知道自己有無感染幽門螺杆菌?
很多人認為有口臭或者其它胃部不舒服的癥狀,就代錶有幽門螺杆菌感染,這種辨彆方法是不靠譜的,必須要經過檢測纔知道是否感染幽門螺杆菌。
如何檢測:
首先去正規醫院做檢查,首選C14或者C13呼氣試驗,無創,齣結果快。
其它檢測方法還包括:
血清抗體檢測和糞便抗原檢測等非侵入性的檢測方式,以及胃黏膜活體組織檢查等需要內鏡檢查的檢測方法[3]。
Q4感染瞭幽門螺杆菌,一定要治療嗎?
幽門螺杆菌的確和很多疾病關係密切,但大部分時候為無癥狀感染,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給齣建議。
通常認為,確診瞭幽門螺杆菌感染, 如果有以下情況,醫生會建議根治幽門螺杆菌: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縮或糜爛患者;
有胃癌傢族史的人,幽門螺杆菌可能會加大患胃癌的風險;
MALT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患者[4]。
Q5幽門螺杆菌容易再次感染嗎?
幽門螺杆菌根除治療之後再次感染的風險會明顯下降,有研究錶明,根除治療12個月的再感染率約為1.5%[5]。
Q6和攜帶幽門螺杆菌的人一起吃飯,會不會被傳染?
國內外多項研究提示,幽門螺杆菌主要通過口-口、糞-口途徑傳播,被幽門螺杆菌感染的傢庭成員始終是潛在的傳染源。
如果沒有良好的衛生和飲食習慣,一起吃飯也可能增加傳播幽門螺杆菌風險[6]。
Q7兒童感染幽門螺杆菌需要治療嗎?
如果兒童確診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時,必須根治。
以下情況可考慮根治:
(1)有慢性胃炎;
(2)有胃癌傢族史;
(3)有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
(4)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6];
(5)監護人、年長兒童強烈要求治療[7]。
Q8如何根治?多久後復查?
根治幽門螺杆菌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我國最常見的是三聯療法和四聯療法:
三聯療法
三聯療法就是兩種抗生素聯閤一個質子泵抑製劑,但由於很多地區的幽門螺杆菌對剋拉黴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耐藥率升高,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不適閤選擇傳統三聯療法,而考慮四聯療法。
四聯療法
在三聯療法的基礎上加用一個鉍劑,建議聯用14天。醫生會根據當地的耐藥情況和患者情況選擇閤適的抗菌藥物。
復查時間:
治療之後並不建議立馬復查,因為可能會受藥物的影響,導緻結果不準確。
建議在根除治療4~8周之後再復查[4]。復查時醫生通常建議選擇C13或C14呼氣試驗。
想要預防幽門螺杆菌,平時要多注意飲食衛生,勤洗手,增強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識,防止重復和交叉感染。
就算真的感染瞭,也不用太過擔心,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決策,如果有必要,按照醫生建議及時進行根除治療[2]。
特約作者:方健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
審稿專傢:程芮
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參考文獻
[1]15th Report on Carcinogens.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December 21, 2021. https://ntp.niehs.nih.gov/go/roc15
[2]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 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杆菌學組, 中華醫學會《中華全科醫師雜誌》編輯委員會, 消化係統疾病基層診療指南編寫專傢組. 幽門螺杆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20,05:397-402.
[3]國傢消化係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國傢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杆菌和消化性潰瘍學組,全國幽門螺杆菌研究協作組. 中國居民傢庭幽門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專傢共識(2021年)[J]. 中華消化雜誌,2021,04:221-233.
[4]國傢消化係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 幽門螺杆菌-尿素呼氣試驗臨床應用專傢共識(2020年)[J]. 中華消化雜誌,2020,12:797-802.
[5]Xie Y, Song C, Cheng H,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Helicobacter pylori reinfection and its risk factors after initial eradication: a large-scale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open cohort, observational study[J].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2020, 9(1): 548-557.
[6]李超,張振玉. 2017年台灣幽門螺杆菌共識:關於幽門螺杆菌感染的臨床管理、篩選治療和監控以改善台灣地區胃癌控製的共識[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誌,2018,01:1-12.
[7]黃瑛.兒童幽門螺杆菌感染診治專傢共識[J].中華兒科雜誌,2015,53(07):496-498.
編輯:薇落、張小乙、張亮
排版:韓寜寜 | 校對:武宜和
運營:李永敏 | 統籌:吳維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麵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