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7:22:13 AM
我們熟知的京劇《沙傢浜》中,有沙奶奶這樣一段經典唱段:
"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瞭仗,江南國土遭淪亡,屍骨成堆鮮血淌,滿目焦土遍地火光。
這裏的"八一三",說的就是1937年8月13日發生在上海的中國軍隊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淞滬會戰",也稱第二次淞滬抗戰,以區彆於發生在1931年1月28日抗擊日軍的"128淞滬抗戰"。
"八一三"淞滬會戰的緣起與戰略意義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全麵爆發以後,中日雙方進行的第一場大型會戰,是由國軍主動發起的,意圖把日軍趕入黃浦江的戰役,也是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之一。敵我雙方一共投入瞭近百萬大軍,在上海地區進行瞭長達近三個月的殘酷戰鬥,其中日軍參戰20萬人,傷亡4萬餘人,國軍參戰80萬人,傷亡30萬人!更慘重的是,國軍精銳在此戰中損失超過60%!
從參戰人數,戰損情況看,日軍的實力是遠超國軍的,無論是在武器裝備上還是作戰能力上,這也是國軍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
此戰國軍雖然損失慘重,但將士用命、悍不畏死,不但使日軍傷亡慘重,更是達到瞭戰略目的,那就是徹底粉碎瞭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僅僅在上海一地,日軍就消耗瞭近三個月的時間,想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根本就是癡心妄想,他們低估瞭中國人民抵抗侵略的強大意誌和慷慨赴死的犧牲精神。
近期熱演的,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就取材於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壯懷激烈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謝晉元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軍事與政治意義
淞滬戰役由於國軍損失較大,為瞭保持有生力量,蔣介石決定將主力部隊撤至西綫重新組織防禦;同時,為瞭在11月6日九國公約的簽字國會議召開前,爭取最大的國際同情與聲援,蔣介石又下令由孫元良的88師留下抵抗日軍的進攻,戰略目標是抵抗日軍7天,把日軍拖在蘇州河北岸,然後結束戰鬥退入租界。
孫元良明白蔣介石的決策隻是個為瞭博取國際社會支持的政治任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抵抗,感覺留下一個師損失太大,就決定以262旅524團一營為基礎,組成一個加強營,由524團副團長謝晉元中校坐鎮指揮,營長為陸軍少校楊瑞符。
由於四行倉庫以前為88師師部,這裏有著充足的水和糧食,更配備瞭不少槍支彈藥,於是,留下遲滯日軍的一營,就把這裏作為瞭主戰場。
同時,選四行倉庫也是另有道理。四行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是交通銀行與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與鹽業銀行)於1931年建成的聯閤倉庫。一方麵,它是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建築物,同時,由於是銀行業的倉庫,齣於安全考慮,整個建築物十分堅固,尋常槍炮根本奈何不瞭,是一個打狙擊的好地方。
四行倉庫,一個注定要重重的載入中國人民抗擊侵略史冊的地方,這裏的每一個槍眼,這裏的每一個彈孔,這裏的每一個角落,都記載著那段可歌可泣的曆史,都述說著中國軍人麵對強敵時的錚骨與鐵血,都傳承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之魂。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過程
1937年10月27日,一陣激烈的槍炮聲,打破瞭天空那短暫的寜靜和街道上沉悶的壓抑,壓抑的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的日軍,他們沿著被炮彈打得破破爛爛的街道,嚮蘇州河方嚮進軍;打破寜靜的是正對日軍前進方嚮的四行倉庫裏麵噴射而齣的憤怒的子彈!刹那間,猝不及防的日軍就被乾倒瞭十幾個,其餘的日軍一看遭到中國軍隊的射擊,急忙停止前進並倉皇後撤。
這部被中國軍隊攻擊的日軍,是後來的南京大屠殺元凶鬆井石根親自指揮的日本王牌軍第三師團先頭部隊。在遭受突然攻擊後慌亂瞭一陣子的日軍,對中國軍隊的陣地四行倉庫進行研究,發現這個地方實在是太不好辦瞭,中國守軍真是選瞭好地方。
日軍
為什麼這樣說呢?從四行倉庫的地理位置和周邊設施就可以發現,和其一河之隔的蘇州河南岸是英美的公共租界,同時,在黃浦江上還有美英等國傢的艦隊一直在虎視眈眈。由於日軍此時還沒有與美英撕破臉皮,而且他們的戰爭物資還有賴於美國,因此,對於中國軍隊選擇四行倉庫作為據點,讓日軍不敢使用重武器,生怕炮彈越過蘇州河打到租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再者,在離四行倉庫不遠的新垃圾橋(即西藏路橋)東側的蘇州河邊,還矗立著一個幾十米高的巨大煤氣包。萬一炮彈擊中煤氣包,引起煤氣爆炸或泄漏,勢必會波及租界,會造成更大的破壞與後果。
等等進攻的日軍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怎麼辦呢?那還能怎麼辦,硬著頭皮進攻吧。進攻可想而知,雖然日軍采取瞭兩路夾擊的辦法進攻四行倉庫,但由於中國守軍火力相當猛烈,加上又是居高臨下的打擊,日軍的進攻毫無意外的被擊潰,這次又被打死瞭20多個。
四行倉庫保衛戰,日軍的每次進攻都被中國軍隊打退。麵對中國軍隊的英勇抵抗,日軍因為不能使用重武器,實際上也處於無可奈何的狀態,雙方就這樣處於膠著狀態。
四行倉庫保衛戰戰果
保衛戰從10月27日開始,一直到30日,日軍一直無法突破國軍的防綫,四行倉庫一直牢牢地控製在國軍手裏。四天的戰鬥,國軍犧牲不到10人,負傷30餘人,而日軍則遭受瞭死亡200人的代價,戰果可謂輝煌。
國民黨對四行倉庫的報道是這樣說的 :"蓋我八十八師一營以上之忠勇將士八百餘人 ,由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率領 ,尚在烈焰籠罩敵軍四圍中,以其最後一滴血,與最後一顆彈,嚮敵軍索取應付之代價,正演齣一幕驚天地泣鬼神可永垂青史而不朽之壯烈劇戲也 。"
謝晉元和將士們
撤離條件、過程
戰鬥的持續,讓英美等國有點坐不住瞭,因為交戰地點離租界實在是太近瞭,隨時都有被炮彈擊中的危險。於是,他們齣動瞭,派代錶要求國軍以"人道主義原因"停戰。
蔣介石認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離、引起九國會議關注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反正上海也守不住瞭,也沒有必要再做無謂犧牲,於是下令謝晉元率部停戰,於10月31日撤到租界,計劃與在上海西部作戰的第八十八師匯閤。
然而,謝晉元部的撤退並不順利。當國軍方麵和租界達成撤離協議以後,侵華日軍鬆井石根部從報紙上瞭解到瞭四行倉庫守軍人數的確切信息,原來隻有區區的400多人,而他還以為有至少一個旅兩三韆的規模。現在看來,戰時新聞管製非常重要的。
一嚮自傲的鬆井石根感覺被愚弄瞭,心理不平衡瞭。於是他就嚮租界方麵施壓,提齣謝晉元部撤退可以,但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予以繳械,並限製行動自由,否則,日軍將追殺到底。
英租界方麵擔心日軍把戰火引導租界,也不和國軍方麵溝通,直接答應瞭日軍的無理要求。
而謝晉元他們還一直被濛在鼓裏,還在期待和88師本部會閤後,再赴抗日戰場。
實際上,謝晉元他們堅決不答應撤離四行倉庫,要在這裏和日軍血拼到底!因為當他從孫元良將軍處受命堅守四行倉庫時,他已經立下瞭"殊死報國,誓於四行倉庫共存亡"的誓言。此時讓他撤退,心理上難以接受,在淞滬會戰期間,他們的部隊損失瞭不少,這仇,還沒有報,再說,原來給的任務是七天,現在纔僅僅四天!
通知謝晉元部撤退的上海警備司令楊虎沒辦法,因為他說服不瞭謝晉元和他手下的將士們。不得已,隻好由八十八師參謀長張柏亭齣麵勸說,據說,蔣介石還親自給謝晉元發電報讓其撤退,在這種情況下,謝晉元隻好率部撤退。
作為激勵,蔣介石給參戰將士每人提升一級,並授予謝晉元與楊瑞符青天白日勛章。
懷著對敵人的無限憤怒,和對犧牲戰友的無限哀思,謝晉元部撤到瞭英租界,至此,四行倉庫保衛戰結束。
謝晉元將軍
四行倉庫保衛戰對上海抗戰的影響
淞滬會戰雖然沒有達到將侵華日軍趕到黃浦江的目的,但粉碎瞭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從大戰略上來說,中國方麵的目標已經實現,上海已經守不住,再做更大的犧牲也將得不償失,於是做齣瞭撤退的決定。實際上,這個決定對當時上海地區民眾的心理是有很大影響的,一方麵感覺被拋棄瞭,心裏很是沮喪,另一方麵,麵對猖狂的日軍,這些手無寸鐵的平民也無可奈何,隻盼有奇跡會齣現。
突然之間齣現的謝晉元部狙擊日軍的戰鬥,給上海人民極大地鼓舞,他們認為並沒有被拋棄,還有國軍在和日軍做殊死搏鬥!民眾抗日救國的熱情再次被極大地激發瞭齣來!
各種抗日後援組織行動瞭起來,將士們需要的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被送到四行倉庫所在蘇州河岸邊。白天有日軍的炮火覆蓋,無法直接送到四行倉庫,夜幕降臨的時候,守軍花瞭數個小時纔把市民們送來的食品、水果、衣物、藥品等物資及一大袋慰問信拖到瞭倉庫裏。
謝晉元通過上海商會,要求美軍幫助將送10名重傷員送齣去治療,美軍隨即協助傷員撤退,不幸的是,3名中國士兵在運送重傷員的過程中被地堡裏的日軍槍擊犧牲。
四行倉庫保衛戰中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
四行倉庫保衛戰,不但使日軍寸步難行,而且在國內外産生瞭巨大影響。
謝晉元不愧是中國軍人的驕傲,在緊張的戰鬥中,也沒有忘記弘揚國威軍威。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他們進駐四行倉庫的時候,由於事情緊急,沒有攜帶國旗軍旗。要知道,在戰場上,迎風飄揚的國旗軍旗,能夠給前綫的將士們帶來很大的心理作用,能夠激發他們和敵人戰鬥到底的豪情。
於是,謝晉元就嚮上海市商會提齣能否給他們送來一麵國旗,他們想掛在四行倉庫頂上,提振士氣。這樣的要求肯定要滿足,上海市商會迅速做好瞭一麵大國旗。但如何送到四行倉庫,卻是一個難題,因為前方戰火連天,流彈橫飛,想渡過蘇州河把國旗送過去很睏難。
但這個難題,被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給解決瞭。那麼,她是如何做的呢?坊間的說法與記載各異,差彆也大,我們看看楊惠敏在武漢發錶的針對這個問題的《自述》:
"當我負著神聖的使命走到垃圾橋附近時,被一英軍阻止瞭。經我多番辯論後,我終於在這英兵的許可之下爬過瞭鐵絲網,隨又匍匐在地,爬過瞭許多沙包堆,約二小時之久,我終於爬到瞭四行倉庫,將國旗獻給瞭謝團副和楊營長。"
要知道,當時楊惠敏纔十幾歲,她的壯舉得到瞭四行倉庫守軍的敬佩,也收獲瞭將士們鄭重的軍禮。
高高的四行倉庫樓頂上,國旗升瞭起來。當楊惠敏問謝晉元今後的打算時,在場的軍人望著迎風飄揚的國旗,齊聲迴答:誓死保衛四行倉庫。
據當時的報紙記載,"天亮時分,國旗飄展,隔河民眾經此地,紛紛脫帽鞠躬,感動落淚。"
楊惠敏
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八百守軍數字的來曆
在給守軍運送物資的同時,幾位勇敢的記者也沿著守軍堆積的防護沙袋爬行幾十米,來到瞭四行倉庫,並要求采訪謝晉元。
由於謝晉元忙於部署戰鬥,就由機槍連連長雷雄代錶謝晉元與楊瑞符接見瞭記者。在被問到守軍有多少人時,雷雄說,我們有八百人!實際上僅有423人,為什麼要說成800人呢,自然主要是隱藏自己的實力,迷惑日軍,同時也給國人以信心。
關於這個問題,據記載,送國旗的楊惠敏也問過這個問題,謝晉元迴答說:800人。而營長楊瑞符迴憶,所以戰士,包括被送齣治療的傷員都被要求,若外界問起倉庫中還有多少守軍時,統一迴答說800人。
謝晉元根據原524團的名冊僞造瞭一份800人的名單,交給瞭女童子軍楊惠敏,由她帶瞭齣去。
實際上這個名單也不算完全僞造,因為在淞滬會戰初期,524團的參戰人數確實在800左右,經過近三個月的戰鬥,有近半將士犧牲沙場,這個名單也有紀念他們的意義。
這就是"八百壯士"的由來。
試圖破門的日軍
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那些英雄壯舉
窮凶極惡的日軍打不下四行倉庫,因為對租界的忌憚外,也和守軍的拼死抵抗有關。據記載,為瞭阻止日軍工兵試圖破壞四行倉庫大門,有守軍士兵把多顆手榴彈綁在身上,拉響手榴彈後,勇敢地從樓上跳入日軍中,與日軍同歸於盡,當場炸死日軍20多人。
謝晉元與保衛戰英雄們的結局
按照日軍與租界達成的協議,撤到租界的國軍還沒有弄明白怎麼迴事,就被要求交齣瞭武器,然後被集中安排在一處環境很差的地方,史稱"孤軍營"。
最為不幸的是英雄謝晉元的犧牲。日軍將謝晉元視為眼中釘,就授意汪僞政權的76號除掉謝晉元。1941年4月24日,76號派兵痞混入租界,趁謝晉元不防將其刺殺,年僅37歲!抗日英雄沒有死在戰場,卻被敵人暗殺在租界,痛哉悲哉!
其餘幸存的將士們也各自經曆的不同的遭遇,有的被日軍抓走,有的犧牲於租界,有的因為不願打內戰而解甲歸田。
無論如何,他們英勇抗日的壯舉,永遠留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1985年9月,四行倉庫被上海文物保管委員會批準為抗日紀念地,供後人憑吊。